河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语文真题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语文真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后,大家纷纷晒出家乡美食,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
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了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其中吧。
活动一: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文物
下面这封信是来自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贾湖骨笛”的自述,请阅读材料并完成1~3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支沉睡千年的“贾湖骨笛" ,被发现的时候依然可以演奏乐曲,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①撼,为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我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遥想几千年前,河南舞阳贾湖湖②波光潋.滟,稻香四溢,一群贾湖先民正细心钻刻着丹顶鹤的尺骨,试图探索音乐的大门,从二孔、五孔到七孔,音阶从四声、五声到七声……终于,我引导着人类跨过了从蒙③到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我是由鹤类的尺骨制成的,硬度非常高,约等于人骨的30倍,所以在经历了9000年的斗.转星移之后,依然能与你们相见。
我没有繁重的装饰,但我希望用悠扬婉转的笛声传递先祖的智慧,诉说古人的情感。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iàn dòu B.liàn dǒu C.liǎn dǒu D.liǎn dòu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震②衅③昧B.①振②衅③昧C.①振②畔③昧D.①震②畔③昧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相约去河南博物馆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导游,请你为下面的导游词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河南博物馆中最吸引人的是主展馆,;,;,其中基本陈列有“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等六个区;参观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一定不要错过。
让我们一起一睹国之瑰宝,赏尽中州神韵。
①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
②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
④馆中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外展交流和虚拟展览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
5.古诗默写。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历史上的河南文人可谓灿若星河,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①,②”借助典故暗示时光变迁,抒发故人不见的伤感;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③,④”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一瞻一顾中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每一句都是唐诗的气魄,每个字都是河南的底蕴。
无论你在哪里,故乡都是心灵的归处。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崔颢的《黄鹤楼》中“⑤?⑥”的“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⑦?⑧”的“乡”,指向的,都是这里:河南。
豫剧是河南家乡戏的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小文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根据下列问题帮他加深对豫剧的了解。
[材料一]电影《满江红》上映后,其配乐“豫剧+摇滚"随之火爆出圈,被誉为该片点睛之笔。
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知名乐队斑马森林联袂制作,改编自《包青天》《穆桂英挂帅》《下陈州》等豫剧中的经典唱段,河南戏曲名家、中原第一“女丑”张晓英首次“触电”,“豫剧味道”的配乐让电影不断收到戏迷朋友发来的夸赞信息,说摇滚风格的豫剧唱腔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传统的唱腔,节奏感更强更有力量,这是老腔新唱的魅力。
时代在变,戏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传承传统戏曲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当今传统文化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在传统戏曲中融入现代元素,也能成为流行时尚。
[材料二]5月9日,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河南戏曲直播开播场次同比上涨109% ,接近全国戏曲直播场次增幅的两倍,直播间成为河南演艺从业者的第二舞台。
道情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宛梆、大弦戏……这些河南稀有剧种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观看次数均破百万,00后用户也不在少数。
20世纪90年代受到流行文化冲击的戏曲,如今又回到了流行文化载体上。
6.认真阅读土面两则材料,总结出豫剧爆火出圈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边是一张豫剧表演的宣传海报,请结合具体内容介绍这张海报的设计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请为“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戏曲”活动写一则宣传文案,把河南戏曲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人。
(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本书阅读
9.文学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或多或少对“主人公”有不同的影响,请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两位人物,结合相关故事情节,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他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任选一部作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送水工
①好些年前,这个北方城市,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工厂、商号、市政机关大院、第一中学校园这么一些地方有自来水管道。
其余的区域,特别是住着平民百姓的小街小巷,都没有自来水。
②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离不了。
其实,最最离不了的,是水。
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
面对这个需求,冒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送水。
③快四十岁的老隋,无家无业,是个资格很老的送水工。
隋和水,说出来差不多,就都叫他老水。
④老水总是系着一条能防水的长围裙,穿双半高腰的黑胶皮水靴。
肩膀上垫着一块由几层麻布缝成的护肩。
这身打扮,成了他的职业装。
⑤老水用一辆由一头小毛驴拉着的平板车送水。
车上的大木桶装着从水源地灌满的水。
小毛驴脖子上拴着一串铜铃铛,走起路来哗哗直响。
好像通知用户,我们送水来了。
⑥老水送水的车辕子上,绑着个半尺见方的口袋,也哗啦啦响着。
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
里面装的是小竹片做成的水牌。
⑦老水给两条街上的二十来家的用户送水。
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
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
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
挨着水缸的墙上,钉根铁钉子,挂着弯成对号形状的细铁条,上面串了一串水牌,水牌是自制的,大小不一,不像那种正式的,关键也没有厂家再生产了。
牌上烙着老水自己定下的记号。
⑧送一挑水,也就是两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老水就从铁条勾住的竹牌中,拿下一片,这就等于收费了。
⑨竹牌用光了,用户在水缸盖子上,留下钱,老水就拿出足够的水牌,挂在铁钩上。
用户和老水都很有信用,不会出错。
对一些老用户,老水会给些优惠。
水倒进缸里了,不往下摘水牌,算是赠送。
⑩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一条看家的狗。
有外人进来,汪汪叫个不停。
可是,老水进了不管哪家有狗的院子,多凶的狗也不叫,反倒摇着尾巴跟着他,像在替主人表示欢迎。
⑪一个下午,老水刚在水源那里上完水,拐进胡同,身后忽然飘来一股刺鼻的糊巴味,还听到粗门大嗓的喊叫声:失火了,失火了!老水听了,不由分说,连忙拉紧小毛驴的夹板,掉头往那边奔过去,一路喊着:我车上有水,过来打水!
⑫没有水井,也没有自来水管,救火的人也只好拎着桶捧着盆向水车跑过来。
可车上木桶只有一个出水口,人得排队等着。
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
...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⑬有了水,火给浇灭了。
人们清理完火场,忽然想起那辆水车,可是早就不见人影了。
⑭老水去一家木铺修理送水车。
掌柜的已经听到了失火的事,指派两个大工匠,用最短的时间,补好了那三个洞。
老水拿起装牌的口袋,对掌柜的说:我没现钱,只有这些竹片子,回头把钱送来。
话刚说完,掌柜的连连摆手说;水师傅,不必,不必。
材料费劳务费,全都免收,一分钱不要。
最后还嘱咐老水,他们木铺有一眼机井,他随时都可以来装水,还是免费不收钱。
老水听了这番话,感激得不知怎么好。
只是拱起双手说,感谢老板,谢谢了。
⑮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竹片发出哗啦哗啦
....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⑯随着市政规划的全面落实,自来水管线越来越多。
逐渐的,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⑰老水仍旧坚持送水。
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
最后有两户用水的,他就送两户。
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他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
他说他离不开水,离水近一点,心里滋润,清爽。
小毛驴没了用场。
一家饭馆要买去杀了当下酒菜。
不论给多少钱,老水说什么也不卖。
他搂着小毛驴的脖子说,伙计,你别怕,我不让你走,还得好草好料养活你,为你养老送终。
⑱据一位地方史志专家考证,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作者:马风。
有删改) 10.“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文章用了哪些铺垫来表现“最后一个”?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拟声词在模仿声音之氽,还会产生特别的韵昧,从而表达更丰富的情意。
请赏析下面给出的句子,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
...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
来,快接水,赶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竹片发出哗啦哗啦
....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
请以⑭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建议本文的题目应改为《老水》。
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
我们为什么读书
①我们为什么读书?这疑问我抱了有十年。
我小时曾将这疑问问过许多人,各人回答我的话都不同。
我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可分作三种:
②一种是我的前辈老先生,他对我说道:“扬名声,显父母。
”便是读书的目的。
③一种是平常的长辈,他对我说道:“读了书可以做上等人,不读书的只好在短衫班中混,就算你会做生意发了财,也轧不上场面,人家看轻你胸中没货料。
’
④又一种是朋友们,他们说:“我们学生原是吃不惯这苦,做少爷做惯了的,还是在学校里混了几年,将来会弄,可以大得意;不会弄,也可以混碗饭吃。
“
⑤我当时自然没有判断力的,听了这三种话也辨不出高下,后来我真个中学校毕业了,进北京大学预科,就耳旁常听得人说“读书是为求学问”!我那时心中也这么想,但是求学问来为什么呢?这个答案仍是没有。
不过我已有了一点意见,就是以为小时听见的三种话范围太狭,非但狭,而且又自私得厉害!那时我又夹七夹八乱看点旧书,便又模模糊糊的得个读书的目的,就是我们读书原来是“为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快活起见"!
⑥现在我可又变了,我以为“读书在得知识,为什么要有知识呢?因为我是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可用以研究学术;研究学术有什么用呢,因为我既然是一个‘人' ,就应该负人类进步的责任!”诸位!请睁开眼来看看这物质文明世界!火车、电车、电报、轮船……说不尽的好东西,都是叫我们人类便利的,试问这些便利哪里来!是不是科学发达的结果!那发明电报的摩尔思、发明汽机的瓦德……当初倘然也存个学
问是敲门砖,读书是做官的门径这种念头,如何肯吃多少年苦,发明这些东西!我们后人,便也不能享现在的福了!但是读者又欲明白,世界上尽有许多东西算得是学问,尽有许多机器算得是大发明,却都不是助人类进步的!因为他只替一部分人谋便利,谋幸福!学说中的“忠君"“国家主义“……种种,何尝不算是一种学问;又如机关枪,坦克炮,炸弹,何尝不是大发明,试问这种东西,助人类进步在哪里呢?反正是破坏罢了!
⑦因此,我们得着一个结果论道:“我们读书是欲求学问,求学问是欲尽‘人'的责去谋人类的共同幸福。
那些读书为做官,为挣钱,为漂亮,做个上流人,为(末世之名)这许多瞎话,多不欲去听他!”
⑧光明就在前面,我们欲向前跑!好的事情是恶人死命反对的,我们只看现在的恶人死命反对的是什么,便是好的,便是我们欲由读书而得的真正目的。
(作者:茅盾。
有删改)
[文本二]
读书不觉已春深
①"读书不觉已春深”,因为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快过完了,生活紧张而充实。
“一寸光阴一寸金”,人人都知读书重要,但要读书读出成效,关键在有效保证读书时间。
那些推说忙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大多是托词。
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倘若我们真的把读书内化成如同吃饭睡觉、娱乐等生活方式,日日不可或缺,就一定能合理安排,精心筹划,挤出读书时间,把读书落到实处。
②读书是个马拉松,贵在坚持,久久为功。
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毛泽东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
他们都是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
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
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
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③艳阳明媚,春光无限,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正是发奋读书的大好季节。
(作者:陈鲁民。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态度明确,语言鲜明,文本二浅显易懂,语言生动。
B.文本一第⑥段在论述中心论点时,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点分明,论证有力。
C.文本二第②段用马克思、毛泽东的事例论证了读书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的观点。
D.两则文本都论述了“读书”,其中文本二侧重论述读书的成效,呼吁大家发奋读书。
15.文本一是如何逐步得出“我们为什么读书”的答案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本一与[链接材料]都是谈读书。
试分析作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异同。
(5分)
[链接材料]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链接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①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节选自魏泰(东轩笔录》)
材料二: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成,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节选自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三:仲淹内刚外和……为政尚②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啖(dàn) :吃。
②尚:推崇,尊重。
17.下面是关于文段中重点实词的词义查询结果,请你将对应词义的序号填人括号中。
属:会意兼形声。
篆文从尾,从蜀,蜀也兼表声。
隶变后楷书写作“屬" ,简化为“属”。
本义:①连接。
引申义:②类,等辈;③部属;④同“嘱”,嘱托。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
⑴属.引凄异(《三峡》) _
⑴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宋史·范仲淹传》) _
1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清代余城评价《岳阳楼记》“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请从选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与“迁客骚人”追求的“小我"相比,范仲淹追求的是立于天地间的“大我”,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大我"情怀是怎样炼就的。
(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下面是这首词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梳理图,请结合词的内容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22.从情感变化图上可以看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很重要,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篇作文。
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或“注意急转弯”。
而每拐过一道弯之后,前方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⑴请以“转弯后,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⑴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
600 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把“繁重”改为“繁杂”。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
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注意理解词语含义及其固定搭配对象,根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
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
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1.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读音。
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
音不读错,易错读音有“ liàn、dǒu ”。
故答案为:B
2.震撼:(动)震动;摇撼。
振,组词:振动。
湖畔:指湖的边界,即是湖边;也指(江、道路等的)附近,旁边。
衅,组词:挑衅
蒙昧:指昏昧、愚昧、朦胧、迷糊等状态。
故答案为:D
3.繁重:(形)指工作、任务又多又重。
任务繁重。
繁杂:(形)又多又杂乱。
装饰繁杂。
故答案为:把“繁重”改为“繁杂”。
4.【答案】B
【解析】【分析】我们来分析横线的前后句,先看前一句:说到“主展馆”,那肯定接下来就应该介绍主展馆吸引人的原因,原因肯定是先外观,再是馆藏品,而第1句是主展馆的外观,第3句是馆藏物,所以先跟第1句,再接第3句;第3句是馆藏物品总述,第2句是介绍馆藏文物中的精品,所以跟第2句;而横线后面的句子是“ 其中基本陈列有”,那就说明前一句是对馆内的分类,故最后一句是第4句。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
排序实际上是考查语言的连贯。
语言要连贯,一段话前后要统一,要注意有合理的顺序,要恰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使衔接过渡自然,要注意表述角度一致。
排序题的答题思路是:通读——排序——试读——微调,要确保话题的一致,注意句子的合理顺序,抓关键句、起始句、结尾句、总结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前后照应。
5.【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
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分析】第1、2空是理解性默写。
提示语是“ 借助典故暗示时光变迁,抒发故人不见的伤感”,“吟”不要写成“呤”,“赋”的最右边没有一撇,“烂”不要写成“栏”,“柯”不要写成“科”;第3、4句提示语是“ 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意”不易携程“易”,“携”不要写成“谢”“君”不要写成“军”;5、6、7、8提示语是“乡”,“暮”不能写成“幕”,“乡关”不能写成“相关”;“雁”不能在“厂”上面加点成“广”,也不能写成“燕”,“洛阳”不能写成“落阳”。
故答案为:
第1空、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2空、到乡翻似烂柯人
第3空、报君黄金台上意
第4空、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5空、日暮乡关何处是
第6空、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7空、乡书何处达
第8空、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或运用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6.①古典元素和流行元素的结合,使豫剧找到合适的契合点,让更多的人接受传统戏剧。
②不拘泥于一种演绎形式,通过拓展多种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来拉近观众与戏曲的距离。
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并爱上戏曲,为传承戏曲注人了新的活力。
7.海报的主体部分是由半张脸谱和“河南戏曲”四个字组成的,左边的脸谱代表豫剧中的角色,线条流畅,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传统美。
右边的“河南戏曲”使用了不同的字体,其中“戏曲”二字以行书呈现,具有中国书法的艺术美感,“河南”二字重点突出。
海报的底部是“河南豫剧表演专场”,这一活动名称使画面整体主题明确,宣传突出。
8.示例:河南是戏曲之乡,我喜欢看那一个个包容着一切悲欢离合的角色,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被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
人生中的相遇离别,本来就带着悲喜,在戏曲里就像是人物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
来河南跟我一起体味戏曲“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韵味吧。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
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