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汉·刘向)
②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明·薛碹)
③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宋·陆九渊)
④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明·吕坤)
⑤青年们尽可以张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

(恽代英)
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毛泽东)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论长说短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题记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人的艰辛努力,所以应该把别人的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勉励。

人各有其长,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更加促进自己在各方面进步。

如果不是以自己的名利为先,而是以不耻下问为重,就会为共同事业的每一个成功而高兴。


曹操决定将自己聪明伶俐的女儿嫁给丁异,而丁异是个半瞎子,人们对此大为不解。

曹操解释说:“比丁异长得好的多的是,但像他那样才学兼优的人却很难找到。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确如此,对于曹操的特有眼光不得不为之折服,宁用貌不惊人的能人,也不用表里不一的庸人,之这是曹操一贯的用人原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哲理。


春秋时期,管仲帮助公子纠与桓公争夺君位,还射过桓公一箭,差点要了他的命。

管仲在当兵时,打过三次仗,均临阵败逃,被人说成胆小鬼;他与别人做生意,多吃多拿,手脚也不太干净;他也当过官,但三次被撵走。

当鲍叔牙举荐管仲时,桓公考虑再三,不苛求全才,大胆起用,拜管仲为上卿,从而使管仲治国的才能得以施展,帮助桓公鼎新革故,成就了彪炳史册的霸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按马丁路德的话来说,“没有不带刺的鱼,同样也没有不
带缺点的人。

”,而桓公正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兴衰为重,以亲身躬行成就了一段选贤用能的佳话。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

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遗憾的是他不擅长于理论研究,结果得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

后来,第谷请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观察技术不如第谷,但很有理论研究才华。

结果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深刻的理论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显然,离开了开普勒,第谷的观察材料或许派不上用场;离开了第谷,开普乐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

正是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才会在天文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我们虽然没有古人那奇迹般的经历,但我们要学习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如何正确处理长处与短处的成功经验。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经历失败的教训中取长补短,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从六个句子中选取两三个形成中心,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明确给出的材料中每一句体现的意义,最好从个人品格或国家情怀两个角度分析:①学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②人美在修养、在内涵。

③做人要学会学习别人、反省自己。

④做人要说话恰当、做事诚实。

⑤青年人要有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

⑥做人要谦虚、不自满。

第二步,可以从相似性、相关性、相对性等角度寻找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比如①②③一起,可以从学习、反省、提高的角度立意;再如①⑤⑥一起,可以从学习的态度和做法的角度立意等;当然,也可以③④⑤一起,从反省自己、不被表象欺骗、要做诚实的人的角度立意等等。

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文中的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合理引用所选用的句子。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
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