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美学散步》读书心得「篇一」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和形式?原本我以为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就是一种美,但是在《美学散步》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研究中,以散步作为形式,以吸纳中西、古今美学精华为宗旨,是他的美学思想呈现独特的散步风格。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
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
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
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
那何为“美学散步”?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是美学散步的话,他的散步就应该是在广泛的研究对象之间,在中西美学之间的研究方法。
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
我们从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
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看到“散步”的无拘无束的特点: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艺术化人生,体现出风神潇朗的人格品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实现其美学理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其凸显中国文化个性学术理想的方式,他传承中国古典美学精髓,注重哲学在美学思想中的根本价值,美学研究是建立在哲学等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美学研究中的“散步”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风格。
《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叫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叫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欣赏,书名叫做《美学散步》,就是带领我们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看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艺术世界。
艺术的欣赏就是岁美的事物的发现与感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
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
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
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
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但还有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艺术境界”。
在对艺术的阐发中,宗白华先生特别注重对艺术涵蕴的人生情怀的体验和揭示。
这是在对艺术富有同情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宗先生创造性地建构着著名的“艺境”,一方面强调艺境要超脱空灵,另一方面又强调艺境要充实深情,之处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的深情,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的灵气。
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是的艺术具有丰厚的生命内质;超旷空灵才能使艺术获得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灵气。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先生用他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金人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如果我们渴望艺术的美的熏陶,只要进入白宗华的《美学散步》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置身于美的殿堂。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篇二」
向来认为。
有一门课是必得学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直到人一生老去,不管学到什么程度,这门课都得开,一生都得学,那就是美学,不带功利性的,自觉而随从心灵的。
到底何为美学?
这本《美学散步》会带我们寻找和发现我们心中的美。
美,一直都存在,美是绝对自然,绝对和谐,绝对灵动的。
那种自然美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宗老一直说魏晋文人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并把这种美发展到一个高峰,我喜欢魏晋那个时期的不受束缚的自然之美,所谓自然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景观之美,还指的是真实的人的情感之美,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不虚荣虚假,真实的做一个自然美的人。
即使这个人的外貌丑如钟无艳,只要她是真实的,自然的也可以是美丽的。
艺术可以是美的,景物可以是美的,人的身体可以是美的,思想可以是美的,只要是存在于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纳入到美学的范畴。
美学的范围很广,但是宗白华老先生却并没有像同时代的其他人那样把美学作为一个体系去研究,而是比较感性比较诗意的在美中散步。
他的美学让人读起来就如身在美的宝库中,双眼所见,双耳所听,双手所触都是那么的美。
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带领读者去欣赏中西方那些极美的存在,去鉴赏被称之为“美”的宝物。
在这种美的散步中不仅知识面扩大了很多,对美的看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需要美,我们既是美的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丰富的颜色,让我们的精神更加的充实。
可是,当一个人一直处于很忙碌的状态是很难发现美的,所以适当的休息,放下脚步来好好欣赏周围所存在的一切美,这样我们会发现人生真的很美好。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篇三」
宗白华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
他所创造出的新的建筑美学理论,不仅借鉴了西方的建筑美学思想,还继承和发扬了我们中国传统优秀的建筑美学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的生命本质、建筑的自然意境、建筑的空间之美,三个方面对宗白华先生的建筑美学观念进行阐释。
一、建筑的生命本质。
建筑的生命本质特征主要是从宗白华先生持生命本体论的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宗白华先生认为:“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表现。
” 这一观点恰恰充分体现了宗白华先生的生命本体论贯穿始终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先生建筑美学的生命本质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设计师和欣赏者之间的共鸣来赋予建筑物一生命气韵的空间。
建筑设计者在对建筑设
计创作时,表达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以建筑来彰显自己设计的生命力,展现自己设计的风采。
在欣赏建筑的过程中,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自己生命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和设计者共鸣的过程。
宗白华先生认为,建筑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小自然,是人向大自然索要的一个人为的空间。
而这个空间不是与大自然分离的,而是和大自然相通的、浑然一体的,是有生命的。
它和人的生命一样,拥有着设计师和欣赏者赋予的特殊的思维。
第二、结构形式是建筑艺术内容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衡量一个建筑物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这种结构形式它不只是实现了人们眼前表面的“美”的价值,而且充分地表现了生命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给世人一种美的体验。
第三、建筑艺术是表现的而并非模仿什么。
表现一种设计师的理想、表现一种独特的思维,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质。
包括建筑在内的所有艺术形态,都具有“形”、“ 景”、“情”这三种艺术表现结构。
二、建筑的自然意境。
翻开中国艺术之篇,你会发现中国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亲近自然,融于自然。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道:根据《诗经》记载,周璇王先生的建筑艺术构思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野鸡。
这样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建筑设计师对自然世界的喜爱或崇拜之情。
“游、望、赏、居”是宗白华先生所强调的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
在宗白华先生所强调的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之中,“居”作为最基础的建筑功能,而“游、望、赏、”这三种功能的寓意为:人生在世,赏游于大自然之中,自然闲适。
把它们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是要把世人在大自然之中游历的闲适之情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建筑也有心灵的“窗”,建筑中窗的设计,乃是人与自然相沟通的媒介,人身于建筑之中透过窗赏析大自然,与大自然相沟通,这
一设计恰好体现出了建筑设计者想亲近自然,融于自然的设计思想。
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仅只是体现出它最基础的功能―――居,还要使其融于自然。
三、建筑的空间之美。
建筑本是空间的一种艺术,早在20世纪20年代,宗白华先生就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建筑艺术首要特质乃是空间,并且为建筑下定义为:“建筑是在自然空间中人为创造出来的若干个小空间,而这些小空间又组合成为一大空间的艺术”。
我们可以在追溯建筑史到建筑空间论的发展之中,充分认识到宗白华先生对建筑的空间之美这一理论的独特见解。
宗白华先生对建筑空间理论的独特认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
他认为:建筑就是一种创造空间的艺术,最初建筑的目的仅是为了居住,后来表现为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建筑空间的每一个隔阂设计都充分体现着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理念。
我们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乃是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的艺术表现,是建筑设计师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来的空间。
园林建筑设计注重空间的布置和设计,讲究虚实,强调隔通并济。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为了阐释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这一美学理念,利用中国古典美学“借景”的理论,列举出多种园林建筑布置和创造空间的手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的指出,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布局空间、组织空间来创造空间,然后拓展空间。
这些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创造空间的意境。
总结: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对于建筑美学的思想理论,使人深深地体会到了宗白华先生对于建筑美学别具一格的审美态度,《美学散步》中虽然讲的有些自由松散,但是正因为这种自由松散的方式,更让人能够轻松的领悟书中宗白华的这种
对与建筑美学的理论思想,就如那句话所说:形散而神不散,字散而意不散。
使读者学习到了优秀建筑的审美标准:建筑要有生命,建筑要融于自然,建筑要有空间之美。
宗白华先生对于建筑的审美理论使后人进一步了解到了作为建筑设计师对于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和思索,要融汇现今的建筑艺术形式,还需秉承和发扬我们中国传统的优良建筑形式。
设计一所建筑,不要为设计而设计,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到设计之中,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周围的环境因素,要融于其中,让设计更拥有形式之美还应该拥有感情之美,给欣赏者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和触动。
宗白华先生的建筑美学理论,远见卓识,至今仍有深刻的意义,应当引起建筑界的关注。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篇四」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知识的书籍。
最早接触美学,源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想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自己熟知的已经适应了的环境中,对周遭的一切已经习以为常。
不管是居住条件、饮食习惯或是生活环境,很少去体会是否有美的存在。
有一天,当我们走出这个环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环境差异比较大一个城市。
我们可能会对那里产生许多的好奇心,或许会对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饮食,那里的山川河流,产生各种美感。
反过来,也许那里的人们来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因为差异性,也会产生好奇心和许多美感。
听起来似乎都和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当我们将熟知的事物拉开一定距离欣赏时,往往会产生意外的美感。
远方是美景,我们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是一幅独特的美景。
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睁大眼睛寻找美的信息。
除了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们积累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来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细想来,我最早接触美学方面的知识,是从听美学大师蒋勋老师的音频节目《美的沉思》开始。
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上的路上,饭后、睡前的空余时间,这档节目都在陪伴着我。
从西方艺术文明起源到欧洲文艺复兴,从中国古代美学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学的诗词之美,这些都如雨露清泉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
蒋老师就像一位美的布道者,将我引入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