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评价机制如何适应新的素质教育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评价机制如何适应新的素质教育背景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

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目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教师评价的鉴定和区分功能,它是进行教育

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过于强化评价的鉴定功能而淡化其矫正和激励功能则是本末倒置的,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应是通过评价结果

的反馈,指导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素质教育下的评价应成为教师改进工作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目前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评价目标不全面,可操作性较差

教师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并

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而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备的、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则是实施

评价的关键。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基本是按“德”、“勤”、“能”、“绩”四方面指标综合量化进

行考核评价的。这种“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教师评价的目标,且可操作性也较差。首先,从评价标准来看,这种体系所采用的定性语言,对不同程度的标准区分度不够大。其次,从计分标准看,这一评价模式有强行量化的倾向。另外,尽管这一评价体系包含了“德、勤、能、绩”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但并未涵盖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承担的大量隐性工作;且在“升学率”指挥棒的控制下,教师评价的终极标准还是落在“绩”上。事实上,不少学校都

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高,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对其综合评

价就低。可想而知,依据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评价方法的结论不能科学有效

应试教育观下教师评价主要以“他评”为主要方法,如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

评价等。近几年,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学生评价又受到普遍关注,不少学校已将其视

为考核评价教师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不能否认,“他评”作为教师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体

现民主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则是保证其评价结果正确性的

前提。但是,由于“他评”更多地依据对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而忽视了教师的工作过程,更注

意教师的显性工作而忽略了教师的隐性工作,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做出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必然打击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因此,为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探索新的既有理

论指导又有实践价值的教师评价方案。

二、构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路

1.实现评价目的观的“发展性”转变

素质教育突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将个体素质的充分发展作为价值判断

的最终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教育。相应地,这种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师评价

也不应是“鉴定”、“分等”的工具,而应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使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成绩,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素质教育

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其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

2.突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测性

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处理好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的关系。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任务出发,全面评价教师,

不仅要考核他们在“德”、“勤”、“能”、“绩”诸方面的显性表现,还应该从“使学生获得发展”的角度,对教师的隐性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2)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对于很难用简单数量来表示

的因素,如奉献精神、思想观念等,应使用定性的语言描述分析,而且要使用操作性语言来表述,并尽量避免语言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力求使每项指标都具备较大的区分度。由于定性分析具有不够明确、缺少可比性的缺点,对于容易进行数量化处理的教师行为,如工作量、出勤量、批改作业量等,应尽量以数据形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评价结果进行数量比较。

3.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1)评价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评价者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原则,把教师评价作为一

个整体,在各项指标逐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彻底摒弃“唯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是取”的价值观念。

(2)评价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要求评价者不

但要懂得本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评价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误差。

(3)评价者要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评价过程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

系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要核实情况,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切忌主观臆断。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徇私情,不带偏见,对每位被评价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只有突破“应试教育”观念的羁绊,对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革,才能真正发挥素质教育下教师评价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