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三开学基础知识竞赛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
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

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

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
裨益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

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
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C.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D.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6 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 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

现年71 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1963 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

1974 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1977 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 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 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

1996 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

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

2012 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取材于2016 年10 月4 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2016 年10 月3 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1 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 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 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

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

(取材于2016 年10 月8 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1945 年2 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

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

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

比他年长12 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

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

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
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

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

(取材于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
B.21 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 位,但大隅良典仍为日本科研的问题忧虑。

C.大隅良典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他自己就是一路稳扎稳打最后成功的.
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目光长远的科学家的形象.
5.大隅良典斩获诺贝尔奖.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4 分)
6.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培养科技人才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

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

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这时,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

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

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

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

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

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

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

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
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10期,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到汗额,是他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

“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原因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没能及时给小男孩治疗眼睛。

C。

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小男孩.
D“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是母子二人;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的母子。

文章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8。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5分)
9。

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结合文本和自身对其含意进行探究(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广,字.广大,吉水人。

父子祺,字寿昌,以字行。

陈友谅陷吉安,太祖遣兵复之,将杀胁从者千余人。

子祺走谒.帅,力言不可,得免.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上书请都关中.帝称善,遣太子巡视陕西。

后以太子薨.,不果..子祺出为广西按察佥事,改知彭州.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

迁延平知府,卒于任。

广,其次子也。

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建文二年,廷试。

时方讨燕,广对策
..
帝亲擢广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

成祖即位,广偕解缙迎附.擢侍讲,改侍读,复名广。

迁右春坊右庶子。

永乐五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帝北征,与杨荣、金幼孜从。

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

过山川厄塞,立马议论,行或稍后,辄遣骑四出求索.尝失道,脱衣乘骣马渡河,水没马及腰以上,帝顾劳良苦。

广善书,每勒石,皆命书之。

十二年再.北征,皇长孙从,命广与荣、幼孜军中讲经史。

十四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职如故。

帝征乌思藏僧作法会,为高帝、高后荐福,言见诸祥异。

广乃献《圣孝瑞应颂》,帝缀为佛曲,令宫中歌舞之。

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广言其不可,遂不许.。

广性缜密。

帝前所言及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

时人以方汉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奔母丧还朝,帝问百姓安否。

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

”帝纳其言。

十六年五月卒,年四十九。

赠礼部尚书,谥文穆
.文臣得谥,自广始。

丧还,过
..
南京,太子为致祭。

仁宗立,加赠广少师。

(节选自《明史•胡广传》)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祺走谒.帅谒:阻止
B.后以太子薨,不果.果:有结果
C.十二年再.北征再:第二次
D.广言其不可,遂不许.许:允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广多有进谏,深受器重。

他与杨荣、金幼孜追随皇帝北征,多次与皇帝商讨议论,有时他走的稍后,皇上常遣骑兵四出寻找。

B.胡广擅长书法,精通经史。

每有刻碑的事,皇上都命他书写,皇长孙追随皇帝北征时,胡广在军中给皇长孙讲解经史。

C.胡广为人谨慎,做事周密。

他在皇上面前所说的话以及他所处理的朝廷事务,出宫后从不告诉他人,被比作汉代的胡广。

D.胡广关心百姓,坚持原则。

做地方官时,断平冤案,修水利;奔完丧后,面对皇帝的询问,他如实回答地方官的作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

迁延平知府,卒于任。

(2)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

”帝纳其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
璟的生辰。

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

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

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

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

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

“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15. 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曾经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
子是:“,。


(2)范仲淹认为如果是霪雨连月,登上岳阳楼“, ”的感受,满眼里也全萧条,真真让人悲伤到极点.
(3)正如韩愈《师说》中“”一句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研究的部分,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从师”.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这种违法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作为监管部门,保监局和市场监管局不能坐视不管
,而应该站出来,为消费者
....
撑腰.
②在德国大众公司遭“排放门”重创后,近日德国汽车司机协会
,公布了一项最新测试结果:日美韩等多国也有诸多汽车品反戈一击
....
牌涉嫌排放造假.
③圣诞节袭击案后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六成民众支持“在公共空间安装更多的监控摄像头”,而此前的多次调查中,许多人对此是。

不赞一词
....
④东方网12月7日报道,由原班人马出演、耗资巨大的《流星花园2》已经在台湾播出,糟糕的剧情使该剧收视率一泻千里
、越播越
....
低。

的空白部分,其实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⑤艺术作品人云亦云
....
种结构本身召唤着读者去主动地参与,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A.①④B.②③C.①③D。

②⑤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保护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量的中国企业的
财产与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否围绕“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国
际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B.南宁市邕宁区扶贫技术局负责人杨素琴介绍,通过发展中草
药种植产业,屯了村实现脱贫111户,贫困发生率约为2.92%
左右,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C.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的突破路径已然
明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与
需求。

D.“罗尔事件"虽暂告段落,相同的剧情却或许还会上演,摆在
人们面前的还是那道关于慈善的新考题:完全陌生人化的网络
空间,如何安放好公众的爱心?
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直播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线,而即时通讯的功能,
以弹幕相互吐槽的方式,①弥补了不少人在现实社交网络的缺
憾。

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展现才华、打动人心的机会。

②,网络直播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