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5.了解溶液的含义。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7.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突破陷阱
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突破陷阱
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题组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常温常压下,32 g 18O2中含有2N A个氧原子(×)
(2)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
(3)相同质量的N2O4与NO2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4)m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m
28
N A(√)
(5)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 A(√)
(6)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 A(√)
突破陷阱
记“组成”,突破“结构”判断陷阱
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如Ne、D2O、18O2、—OH、OH-等。
2.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
3.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题组四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 A(×)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 A(×)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 A(×)
(4)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突破陷阱
审“要求”,突破“离子数目”判断陷阱
一审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二审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三审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题组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
5.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 A(×)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 A(×)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突破陷阱
记“隐含反应”,突破“粒子组成、电子转移”判断陷阱
在“N A ”应用中,常涉及以下可逆反应: 1.2SO 2+O 2催化剂
△2SO 3
2NO 2
N 2O 4
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 2.Cl 2+H 2O HCl +HClO
3.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题组六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6.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 (×)
(2)0.1 mol Zn 与含0.1 mol HCl 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 (3)1 mol 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 (4)1 mol Na 2O 2与足量CO 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
(5)向FeI 2溶液中通入适量Cl 2,当有1 mol Fe 2+
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 A (×) (6)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 (×) 突破陷阱
“分类”比较,突破“电子转移”判断陷阱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
(1)Cl 2和Fe 、Cu 等反应,Cl 2只作氧化剂,而Cl 2和NaOH 反应,Cl 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Na 2O 2与CO 2或H 2O 反应,Na 2O 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 2O 2与SO 2反 应,Na 2O 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Fe 和HNO 3反应,Fe 不足,生成Fe 3+
,Fe 过量,生成Fe 2+
。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Cu 和Cl 2反应生成CuCl 2,而Cu 和S 反应生成Cu 2S 。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
向FeI 2溶液中通入Cl 2,首先氧化I -
,再氧化Fe 2+
。所以上述题(5)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
N A 。
题组七 2016、2015新课标卷“N A ”应用高考试题汇编
7.(2016·全国卷Ⅰ,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 C.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