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十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十七)
综合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________。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④空气垂直运动
(2)甲、乙、丙、丁四点的温度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假如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假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空中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风。

(4)假如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答案:(1)①④③②
(2)甲>乙>丁>丙
(3) 东北风东风
(4)乙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等压面的判读,以及热力环流的应用。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根据所学知识,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热上升,冷下沉),上升区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高空大气密度增加,气压升高;下沉区近地面
大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高空大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从而形成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有了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差,产生了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

(2)
由高空等压面状态,并结合等压面判读规律“凸高凹低”可知,丁处气压高,丙处气压低,因此分别对应的近地面甲处气压低,乙处气压高。

近地面气压低处,气温高;气压高处,气温低,对流层大气垂直递减规律基本一致(在不受其它因素影响下),因此四处的温度值是甲>乙>丁>丙
(3)
假如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乙指向甲,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
向右偏,形成东北风。

假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空中丙丁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丁指向丙,高空的风与
等压线平行,南半球向左偏,形成东风。

(4)
假如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再由近地面流回到
城市,因此表示郊区的是乙。

小提示:
2、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2)比较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大得是____。

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____,N代表____(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

(3)分析乙图中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别写出乙图中P1的风向。

答案:(1)
(2) ④陆地海洋
(3)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城区水泥建筑、路面多,比热容小,放热快。

(4)西北风
解析:
该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了城市风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1)
根据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态相反的原理画出高空等压面;结合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特点,判断出M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N近地面为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高空水平方向上
气流流向与近地面相反。

然后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
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相同高度高压处气压高于低压处气压,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顺序是④>③
=②>①。

若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因此M为低压,应为陆地;N为高压,应
为海洋。

(3)
受人为热排放较多和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人工热源: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
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废弃热量,由于城市建筑层数高大而密集,不易通风散热;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区水泥建筑、路面多,城市下垫面比自然下垫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小,吸收太阳辐射效率高,放热快。

(4)
图中P1位于城区西部,结合城郊热力环流,可判断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北半球向右偏,所以P1处形成西北风。

小提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环流探测装置、测温探头、食用色素(红、蓝)、烧杯(图)
实验步骤:
①分别向环流探测装置的1、2号柱内加入红色、蓝色色素适量;
②再分别向1、2号柱内加入等量温水,水位接近柱口;
③将环流探测装置分别放入两个装有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中;
④用测温探头测水温,数据是甲号杯10°C、乙号杯30°C。

实验现象:1、2号杯内水颜色都成混合色。

(1)该实验模仿的自然地理现象是____。

实验后,红、蓝水开始流动,请在图左中用实线箭头画出该实验模仿的大气运动状况。

____
(2)右图中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____。

若想让水流动的更快些,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

(3)形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请填写以下框图说明其过程。

____、____、____
答案:(1) 热力环流
(2) BDAC 甲杯内放冰或乙杯加热
(3) 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解析:
本题以热力环流的实验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落实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将环流探测装置分别放入两个装有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中”可知,该实验模仿的是由于温度不同形成的环流,为热力环流;水温高,水流上升,水温低,水流下沉,如下图所示:甲号杯10°C、乙号杯30°C,甲处气温
较低,水流下沉,乙处气温较高,水流上升,最终形成逆时针环流,如图所示:
(2)
同一垂直面高处气压较低,低处气压较高,故AC气压低于BD,C处水流下降,气压较低,D处水流上升,A
处气压较高,因此C气压最低,B地气压最高;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为BDAC。

温差越大,水流动的速度更快,若想让水流动的更快些,可以采取的做法甲杯内放冰或乙杯加热。

(3)
甲乙水体的冷热不均,造成水体垂直运动,水平面上形成水压差,水体形成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环流,类似于
大气环流,即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水平面大气由高
压流向低压,导致大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小提示:
4、下图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①、②、③位于等压面上,④、⑤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________。

(2)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3)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为________(城市或郊区)。

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为________(海洋或陆地)。

(4)A地的天气状况是多________(阴雨天气或晴朗天气)。

答案:(1)⑤
(2) B A
(3) 城市海洋
(4)晴朗天气
解析:
本题以等压面图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1)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图中⑤>①=②=③>④,所以气压最高的为⑤。

(2)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所以近地面A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B地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高压对应的区域气温较低、低压对应的区域气温较高;气压高的区域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气压低的地区等压面向下凹陷。

所以
气压较高的为A地,气温较高的为B地。

(3)
气压较高的为A地,气温较高的为B地。

若该图为城郊热力环流,因为市区气温永远高于郊区,所以B为城市,A为郊区;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因为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海洋为高压、陆地
为低压,所以A地为海洋。

(4)
因为A地气压较高,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所以A地为晴朗天气。

小提示:
5、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丙为____压(高或低);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大到小关系为____。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假若图示环流为山谷白天的热力环流,则谷地的是____。

(甲或乙)
(4)甲地比乙地的气温日较差____(大或小)。

答案:(1)
(2) 高甲>乙>丙>丁
(3) 西南风甲
(4)大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根据所学知识等压面“凸高凹低”可知,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气压高,垂直方向气流下沉,高空丁处形成低压;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气压低,垂直方向气流上升,高空丙地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由此完成环流模式为逆时针。

如下图:
(2)
由上题推论可知,丙为高压;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丙为高压、丁为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3)
由小题1推论可知,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风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斜,因此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假若图示环流为山谷白天的热力环流,白天吹谷风,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因此甲为谷地。

(4)
由小题1推论可知,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弱,白天气温高。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也弱,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乙地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白天气温低。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小。

因此甲地比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6、下图为某时刻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哈尔滨吹____风,重庆吹____风。

(2)比较乌鲁木齐和上海风速的大小____,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1) 西北(或偏北)东北(或偏东)
(2) 乌鲁木齐的风速大于上海。

理由:乌鲁木齐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或上海等压线
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解析:
本题以某时刻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通过考查风向的判读、风速大小的判读及依据,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1)
图示时刻,哈尔滨位于内陆高压的东部,周边等压线接近南北走向,故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其基础上向右转45度左右,最终风向为西北风;重庆此时位于内陆高压的南部,等压线西北-东南走向,故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在此基础上向右转45度左右,最终风向为偏东风。

(2)
图示时刻,乌鲁木齐的风速大于上海。

依据是乌鲁木齐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较上海密集,说明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大,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小提示: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能建筑是指能够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

下图为某节能房示意图。

(1)分别说明节能房中双层玻璃和鹅卵石的作用。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说明甲、乙、丙、丁在夏季时应如何控制,从而减少屋内耗能状况。

____打开,____关闭。

(3)在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时该节能房中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转换成的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关键词: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

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2) 甲、丙、丁打开乙关闭。

(3)
解析:
本题考查节能房建设原理,涉及的知识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原理。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目前的双层玻璃一般都是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很好的保温隔热的作用。

在节能房中安装中空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玻璃阻挡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可以很好的保证内外部的热度不互相影响,将室内取暖的效果做到最优,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

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层升温快,保温作用好。

(2)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夏季鹅卵石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丙打开,乙关闭,热气流出室外;甲、丁打开,甲处气流至丁,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上升再流至丙,形成热力环流,可以节省能耗。

(3)
冬天时,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此时丙关闭,乙打开,热气进入室内,甲关闭、丁打开,形成室内环流。

见下图。

小提示: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日格勒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常年积水。

下列左图为车日格勒湖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示意图,右图为某年8月9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1)根据车日格勒湖气温日变化,在图中两条线段上用箭头绘出16时高空与近地面的风向。

(2)推测车日格勒湖近地面陆风风力最大时刻,并说明理由。

(3)说明车日格勒湖的湖陆风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
(2)时刻8时.理由:沙漠气温低于湖面温度时.吹陆风:在8时左右.沙漠气温低于湖面温度.日温差最大.水平压力梯度力最大.陆风风力最大。

(3)吹湖风时可以降低沙漠的温度.增加沙漠的湿度.有利于改善沙漠生态:吹陆风时有利于带走沙漠热量加快沙漠降温。

解析:
本大题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应用和意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结合图例可看出,16时沙漠气温高于湖面;沙漠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沙漠。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风从沙漠吹向湖泊。

如图所示:
(2)
湖泊与沙漠之间的温度差异,是形成热力环流,陆风与湖风的主要原因;陆风是从沙漠吹向湖泊,此时沙漠气温低于湖泊形成高压;陆风风力最大的时刻为温差最大的时刻,原因是温差最大,气压差最大,风力最大。

从图中可读出为8时,此时沙漠气温低于湖面温度吹陆风,且此时沙漠与湖泊温度差异最大,水平压力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3)
热力环流可加强湖泊与沙漠间水气和热量的交换。

风从湖泊吹向沙漠,可增加沙漠的空气温度,降低沙漠的温度,有利于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

风从沙漠吹向湖泊时,有利于带走沙漠热量,加快沙漠降温。

小提示: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的外部圈层。

其中C层为光球层,则B为____层,A为____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太阳风轰击地球两极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

(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____。

(3)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则B为____,B、C的分界为____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____。

(4)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

则C为____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

B层与人类最密切的活动是利于____飞行,A有____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5)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
A.地处低纬,耐高温B.地处高原,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降水多D.运动员刻苦科学的训练
答案:(1) 色球日冕黑子极光
(2)D
(3) 地幔古登堡消失
(4) 对流降低飞机电离
(5)B
解析:
本题以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不同情境下的太阳大气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层等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综合调动能力。

(1)
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C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A为日冤层,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标
志是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两极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会产生的现象是极光。

(2)
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因为老的岩层先沉积,新的岩层后沉积,深度越深年代越老,所以岩石地
质年代最古老的是D。

(3)
结合学过的知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
和内核。

则B就应该为地幔,地幔和外核的分界线也就是BC的分界为古登堡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大大减慢,说明此处为液态或气态物质。

(4)
若D表示地球表面,则C层为对流层,它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B层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
利于飞机的飞行;A层为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5)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家位于高原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压低,常年缺氧,长跑运动员适应缺氧
环境,肺活量增大,故B正确。

小提示:
10、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左图中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_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__。

(2)右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_______(时段)。

(3)将下列各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先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
(4)画出左图中的热力环流。

答案:(1) 海湿润
(2) 陆地 8-16时
(3)①-③-④-②
(4)
解析:
本题以热力环流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过程、及其应用。

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1)
由图的等压线可知,b点等压线往高处凸,为高气压,a为低气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多,气流湿润。

(2)
实线8-16时的温度高于虚线,推知实线为陆地气温,因陆地白天升温快,温度高;左图吹海风,此时陆地气
压低,海洋气压高,应为8-16时。

(3)
其形成过程为:地面受热不均,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故过程为:
①-③-④-②。

(4)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此时吹海风,如图所示:
小提示:
1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节能建筑是指能够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

下图为某
节能房示意图。

(1)分别说明节能房中双层玻璃和鹅卵石的作用。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时会关闭甲丙两个可控开关。

在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时该节能房中
的气流运动方向。

(3)说明甲、乙、丙、丁在夏季时应如何控制,从而减少屋内耗能状况。

答案:(1)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玻璃有效隔绝内
外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关键词: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

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2)画图
(3)甲、丙、丁打开,乙关闭。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
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双层玻璃被鹅卵石吸收,鹅卵石比热容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更多,升温更快,从而加热双层玻璃中的空气层,使得气温升高。

而双层玻璃有效隔绝了玻璃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为玻璃内的空气起到了保温作用。

并且双层玻璃还能够有效减轻噪音污染,为室内营造安静的环境。

(2)
冬季,铺设有鹅卵石的房屋接受太阳辐射更强,气温更高,盛行上升气流,内室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弱,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在下部,冷空气由内室流向外室,在上部,热空气由外室流向内室,绘图如下:
(3)
夏季气温较高,应尽量保证室内的凉爽环境,以降低制冷能耗。

外室气温高,将丙可控开关打开,促使热空气流出。

同时,将乙可控开关关闭,避免外室的热空气进入内室。

将丁可控开关打开,促使内室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流入外室,降低外室温度。

将甲可供开关打开,促使房屋背后的阴凉空气进入内室。

最终保证室内气温相对凉爽,降低制冷能耗。

1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机长》是根据四川3U8633航班机组飞往西藏途中成功处置气象事件进行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9800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等考验后成功脱险的故事。

(1)推测机组遭遇险情的大气层的气温变化和天气特点。

(2)简析此次机组遇险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气温随高度升高逐渐降低;天气复杂多变。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机组途径地区地势起伏大;当时大气运动强烈。

解析:
本题通过电影《中国机长》为材料,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大气层的特征,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1)
由材料可知,飞机从四川飞往西藏时位于中纬度地区,其对流层厚度为10--12千米,因此飞机位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髙度升高逐渐降低,天气复杂多变。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机组飞往西藏途中,途径地区为横断山,地势起伏大;当时出现强风,大气运动强烈。

小提示:
1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①②③④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点。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表示的是北半球正午时分海陆间热力环流,则①④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陆地垂直方向上盛行____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____,海陆之间的风向为____。

答案:(1) 近地面冷热不均④
(2)呈顺时针
(3) ④上升阴雨东北风
解析:
本题以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压面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