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毕业设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毕业设计图
【篇一:煤矿毕业设计】
目录
目录...............................................................01 摘要...............................................................03 英文摘要.. (04)
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07)
第一节矿区概述 (07)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质 (09)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0)
第四节水文地质 (13)
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5)
第一节井田境界 (15)
第二节地质储量计算 (16)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
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第四章井田开拓 (20)
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0)
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6)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7)
第一节井筒 (27)
第二节井底车场 (28)
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30)
第六章采煤方法 (32)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2)
第二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选型 (34)
第三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9)
第四节巷道掘进 (41)
第七章井下运输 (44)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44)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44)
第八章矿井提升 (57)
第一节主斜井的提升 (57)
第二节副斜井的提升 (62)
第三节矿井的排水 (68)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73)
第一节矿井通风安全情况 (73)
第二节矿井的通风 (75)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91)
第四节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97)
第十章经济部分 (98)
第一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98)
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表...........................................102 致谢..........................................................107 参考文献. (108)
摘要
本设计所选题目为《上深涧煤业90万t/a矿井初步设计》,根据山
西省上深涧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
井田概
况包括井田境界;地表的交通位置以及自然地理和水源、电源的供
应情况。
地质特征资料包括底层;地质结构;煤层及煤质;煤层顶、地板情况及煤层的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以及矿井的水文地质
情况。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其目的是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
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
研究,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
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未来采
矿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设计时应以当前煤矿开采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本煤矿的特征以
综合机械化大采高为首选采煤方法。
并合理的布置开拓巷道和工作面,以简化采煤生产系统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此次设计需要解决的专题是低瓦斯煤层的开采,要求我们需要在采
取巷道的布置上(尤其是通风问题)及以后的生产管理上采取特殊
的措施,以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
该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
t/a,采用两个水平分组开采,采用条带式布置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采用完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
设计过程中我们队矿井的各个系统又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事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也解决了一些接近实际的问题。
使
我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事也提高了自己以后再显示工作岗位上的
能力。
关键词:顶板管理;地质灾害;综采
采矿班学生:孙博文
2013年5月10日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selected topic is shen jian coal mine 900000 t/a preliminary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and geological data of shanxi province
shangshenjian coal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da ida state; supply surface traffic location and natural geography and water, power supply.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lying data includ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coal and coal; coal seam roof, floor and coal seam gas, coal dust,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mine hydroge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its purpose is to mine mining design using the
university stage knowledge with mine production, and the thorough research on a topic of the professional range, a train and improve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s the student go to work befor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but also the basic training on a future mining engineering seni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coal mi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dir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mine in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is the first choice of mining method. and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oadway and working face, to simplify the mining produc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oal.
this design needs to solve feature is the low gas coal mining, we need to take the roadway layout (especially the problem of ventil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later to take special measur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the mine desig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of 900000 t/a, using two levels of packet of mining, the strip layout retreat mining full height mining at one time, the management of roof caving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the design process of each system our team mine ha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colleagues in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help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to enable u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my colleagues also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show job after.
keywords: roof management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geological disaster;
mining class student: sun bo wen
may 10, 2013
【篇二:毕业设计-矿井初步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赵家寨矿井初步设计
站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2013年 4月10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站名郑州函授站年级专业2011级采矿工程
一、设计(论文)题目:
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赵家寨矿井初步设计
二、设计(论文)任务与要求
1、赵家寨矿矿井设计说明书一份。
2、井田开拓平、剖面图(1:1000或1:2000)各一张。
3、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剖面图(1:1000或1:2000)各一张。
4、矿井设计内容及附图要符合设计大纲要求。
6、矿井设计说明书格式符合统一格式要求。
7、附图的图纸格式、图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三、设计(论文)时间: 2013 年 4 月 1 日至2013年 4 月 1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成教院院长(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站名郑州授站年级专业2011级采矿工程学生姓名樊庆林
一、设计(论文)题目:
二、设计(论文)共 96 页,附图 11 张三、审阅意见及评语
根据学院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不同意)该生参加毕业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职称?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赵家寨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站名郑州函授站年级专业2011级采矿工程学生姓名樊庆林
该生于年月日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论文)题目:
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组长)
委员(成员)
答辩学生向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如下资料: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
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赵家寨矿井初步设计
设计(论文)图纸共页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共页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和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在答
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作出如下决议: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
委员(成员)(签字)
【篇三:煤矿毕业设计】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一、交通位置
山西长治联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县西火镇南2.7km上西掌、关家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西火镇管辖。
位于长治县南部,距长治县城约20km,矿井向北约6km有简易公
路与长(治)—陵(川)公路相接,向北西13km接至荫(城)—
林(州)公路,矿井距太(原)—焦(作)铁路东田良火车站约
20km,交通十分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1—1(附图一)。
二、地形地貌
矿井地处太行山中南段的长治盆地南部,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区,矿井内黄土冲沟纵横分布。
最高点位于南西部山脊,最高海拔1291.0m,最低处位于矿井南东部黄土冲沟,最低海拔1096.7m,
最大相对高差194.3m。
三、河流
本区属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矿井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和常年性河流,大气降水沿沟谷自然排泄。
大气降水为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途径。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冬季干旱、
多风、少雪,风力最大6级。
夏秋雨水较多,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
份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1℃,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30℃左右。
霜冻期仅180天左右,冻结天数年均100天,最大冻土深度63cm 。
历年最多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属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0.10g区。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6),本区地
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现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矿井应加强防震建设。
五、地质勘探程度
井田地质勘探程度
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后,山西长治联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作为保
留矿井,矿区范围由原来的1.3285 km2增加为2.5882km2。
生产
能力由300kt/a提升至600kt/a。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2010年6月提交了《山西长治联
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6月长
治市煤炭工业局以长煤局行发[2010]208号文“长治市煤炭工业局关
于山西长治联盛西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的批复” 批复通过。
评审结果为:该报告“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经评审达到《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予以评审通过,可作为矿井建设(3号
煤层)的地质依据。
”
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地层
本井田处于沁水煤田东翼南部晋城国家规划矿区高平东区长治县段
南部边缘。
区内出露地层仅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南部大面积
为第四系
矿井采掘资料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由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组成,质纯、致密性脆。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岩性为灰绿色、深灰色铝土质泥岩,厚5.00~9.60m,一般厚7.30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系,主要
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
发育4~6层灰岩,
以k2、k3、k4、k5、k6较稳定,煤层自上而下编为8、9、10、11、12、13、15号,稳定
根据岩性、岩石组合及区域对比,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
(1)一段(c3t1)(k1砂岩底—k2灰岩底),主要由砂岩、泥岩、炭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组成厚度13.06~27.48m,平均厚18.90m,含15号煤层。
(2)二段(c3t2)(k2灰岩底—k4灰岩顶),主要由灰岩、泥岩、粉砂质
泥岩、煤层、石灰岩组成。
厚度22.50~43.90m平均厚35.10m,含不可采煤层11、12、13号。
(3)三段(c3t3)(k4灰岩顶—k7砂岩底),主要由砂岩、泥岩、砂质泥
岩、煤层和灰岩组成厚度36.20~69.46m。
平均厚度52.70m,含不
可采煤层8号、10号,局部可采煤层9号。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3号主要可采煤层。
底部k7砂岩为区域标志层,岩性为深灰—灰色中细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
接触,
以桃花泥岩为顶与上石盒子组分界。
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
泥岩等。
砂岩多集中分布于下部和中上部,一般为灰色中—细粒长
石石英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呈中厚层状,斜层理发育。
砂质泥岩
和泥岩多分布于中部层位,颜色呈深灰色或黑色,夹2~3层薄层细
砂岩及1~2 层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在该组的上部见铝土质泥岩,具
明显的鲕粒结构,鲕粒成分多为铁质,俗称“桃花泥岩”。
该组厚
49.50~66.00m一般厚57.30m。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区岩性为黄绿色、杏黄色夹
紫红
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砂岩;低部(k9砂岩)常为一层不大稳定的黄
灰色中粗
粒砂岩。
根据岩性可分三个岩性段,本组地层未出露完全,现将出露地叙述如下:
(1)一段(p2s1):紫红色、黄绿色、杏黄色之泥岩夹细粒岩岩及粉砂
岩。
上部常夹有透镜状,微层状硅质层,具水平层理,砂岩碎屑颗粒分迭性及磨圆度均差,底部为灰白色含砾中粗粒砂岩,局部为细砂岩,具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残留厚度108.03~154.54m,平均厚度134.11m。
(2)二段(p2s2)浅灰绿色、灰白色、紫红色之粗粒砂岩与泥岩互层,
常见斜层理,砂岩中含菱铁矿颗粒,常见斜层理。
残留厚度
0~36.89m。
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组(q2+3):主要为灰黄色砂土,亚砂土,浅红色
亚粘土、粘土及松散砂砾岩层局部夹白色钙质结核层。
厚0~30m,一般厚10m。
8、第四系全新统(q4):沿区内沟谷河及山坡分布,为浅黄色、灰黄色
(二)井田构造
本区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东南,沁水块坳南部,晋获褶断带东侧。
1、s1向斜:位于井田西部,轴向北北东向,纵贯井田,两翼不对称,
2、s2背斜:位于井田中西部,轴向近南北。
两翼地层产状基本对称,
3、s3向斜:位于井田中西部,轴向近南北向,两翼地层产状基本对称,
4、s4背斜:位于井田中部,轴向北西向,两翼产状对称,地层倾角为
5、s5向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近东西。
向斜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平
井田构造形态通过地质填图周边钻孔和井下采掘巷道揭示,基本反映了地层起伏变化的情况。
井田内未见断层和陷落柱等其它构造现象,井田内未发现岩浆侵入现象。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不明确,属中等类型。
六、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井田地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