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在ABC中,∠A=55°,∠B=45°,那么∠ACD的度数为()
A.110 B.100 C.55 D.45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
=.④相等的角是对顶
①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若22
a b
=,则a b
角.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2 B.3 C.4 D.5
3、下图中能体现∠1一定大于∠2的是()
A.B.
C.D.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如图,∠1=∠2,由此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A.∠3=∠4B.∠1+∠3=∠2+∠4
C.AB∥CD D.AD∥BC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平放在一平面上(点D在BC上),则1
∠的度数为()
A.60︒B.75︒C.90︒D.105︒
7、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CE 、CF 为折痕,点B 、D 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 '、D ',若∠ECF =21°,则∠B 'CD '的度数为( )
A .35°
B .42°
C .45°
D .48°
8、如图,一辆快艇从P 处出发向正北航行到A 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 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航行方向为( )
A .西偏北50°
B .北偏西50°
C .东偏北30°
D .北偏东30°
9、已知a b ∥,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250∠=︒,则1∠等于( )
A .140°
B .150°
C .160°
D .170°
10、对于命题“如果1∠与2∠互补,那么1290∠=∠=︒”,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
A .180∠=︒,2110∠=︒
B .110∠=︒,2169∠=︒
C .160∠=︒,2120∠=︒
D .160∠=︒,2140∠=︒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AD ∥B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___对.
2、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a ∥b ,且∠1=(3x +16)°,∠2=(2x ﹣11)°,那么∠1=___度.
3、如图,AD ∥BC ,E 是线段AD 上任意一点,BE 与AC 相交于点O ,若△ABC 的面积是5,△EOC 的面积是2,则△BOC 的面积是 ___.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
几何语言表示:
∵a ∥c , c ∥b (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将△ABC 沿着DE 翻折,使点A 落到点A '处,A 'D 、A 'E 分别与BC 交于M 、N 两点,且DE ∥BC .已知∠A 'NM =20°,则∠NEC =_____度.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DH 交BF 于点E ,CH 交BF 于点G ,12∠=∠,34∠=∠,5B ∠=∠.试判断CH 和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直线DE //AB .求证:∠B +∠D=∠BCD .
3、如图,BD⊥AC,∠1=∠2,∠C=66°,求∠ABC的度数.
4、如图AB∥CD,∠B=62°,EG平分∠BED,EG⊥EF,求∠CEF的度数.
5、如图:∠1+∠2=180°,∠C=∠D,则∠A=∠F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ACD =∠A +∠B =100°,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2、A
【解析】
【分析】
根据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方的计算、对顶角的性质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①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若这个角是钝角,则其补角小于这个角,错误,假命题;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正确,是真命题;
③若22a b =,则a b =或a b =-,错误,是假命题;
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错误,假命题;
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真命题;
综上可得:②⑤是真命题,
故选:A .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各个定理是解题关键.
3、C
【解析】
【分析】
由对顶角的性质可判断A,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判断B,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判断C,由直角三角形中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D,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1和∠2是对顶角,∠1=∠2.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
B、如图,13,
∠∠
若两线平行,则∠3=∠2,则1=2,
若两线不平行,则2,3
∠∠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1不一定大于∠2.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1是三角形的外角,所以∠1>∠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1=∠2,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掌握几何基本图形,基本图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
根据线段公理可判断A,根据点C与线段AB的位置关系可判断B,根据平行公理可判断C,根据垂线公理可判断D即可.
【详解】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故选项A不合题意;
B. 若AC=BC,点C在线段AB外和线段AB上两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当点C不在线段AB上,则点C不是线段AB中点,不正确,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故选项C不合题意;
D. 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故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事实即公理,和线段的中点,掌握基本事实即公理,和线段的中点是解题关键.
5、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解:∵∠1=∠2,
AB CD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
根据三角尺可得45,30EDB ABC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得1∠
【详解】 解:45,30EDB ABC ∠=︒∠=︒
175EDB ABC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分析】
可以设∠ECB '=α,∠FCD '=β,根据折叠可得∠DCE =∠D 'CE ,∠BCF =∠B 'CF ,进而可求解.
【详解】
解:设∠ECB '=α,∠FCD '=β,
根据折叠可知:
∠DCE =∠D 'CE ,∠BCF =∠B 'CF ,
∵∠ECF =21°,
∴∠D 'CE =21°+β,∠B 'CF =21°+α,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D =90°,
∴∠D 'CE +∠ECF +∠B 'CF =90°
∴21°+β+21°+21°+α=90°,
∴α+β=27°,
∴∠B 'CD '=∠ECB '+∠ECF +∠FCD '=α+21°+β=21°+27°=48°
则∠B'CD'的度数为48°.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与折叠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
8、D
【解析】
【分析】
由AP BC ∥,证明50DBC BAG ∠=∠=︒,再利用角的和差求解,QBC ∠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标注字母, AP BC ∥,
∴50DBC BAG ∠=∠=︒,
30,QBC DBQ DBC ∴∠=∠-∠=︒
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运算,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9、D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先求出∠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4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求出∠1.
【详解】
解:∵∠C=90°,∠2=∠CDE=50°,
∠3=∠C+∠CDE
=90°+50°
=140°.
∵a∥b,
∴∠4=∠3=140°.
∵∠A=30°
∴∠1=∠4+∠A
=140°+30°
=17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例和互补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解:A. ∵80°+110°=190°,∴∠1与∠2不互补,∴不能作为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
B. ∵10°+169°=179°,∴∠1与∠2不互补,∴不能作为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
∠≠∠≠,∴能作为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反C. ∵60°+120°=180°,∴∠1与∠2互补,但1290︒
例;
D. ∵60°+140°=200°,∴∠1与∠2不互补,∴不能作为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反例;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例的定义,以及互补的定义,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命题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的例子叫做反例.
二、填空题
1、3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两对同底同高的三角形,△AOB与△DOC由△ADC与△DAB减去△ADO得到,故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三对.
【详解】
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知,△ADC与△DAB,△ABC与DCB都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AOB与△DOC由△ADC与△DAB减去△ADO得到,
所以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三对,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熟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121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a//b,
∴∠1+∠2=180°,
(3x+16)+(2x﹣11)=180,
解得x=35,
∴∠1=(3×35+16)°=121°,
故答案为:12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x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可得:ABC 与EBC 高相等,即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根据图中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即可得.
【详解】
解:∵AD BC ∥,
∴ABC 与EBC 高相等,
∴5ABC EBC
S S ==, 又∵2EOC S =,
∴523BOC EBC EOC S S S =-=-=,
故答案为:3.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理解题意,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
4、 平行 a b
【解析】
略
5、140
【解析】
【分析】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CNE =20°,再由DE ∥BC ,可得∠DEN =∠CNE =20°,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
可得∠AED =∠DEN =20°,即可求解.
【详解】
解:∵∠A ′NM =20°,∠CNE =∠A ′NM ,
∴∠CNE =20°,
∵DE ∥BC ,
∴∠DEN =∠CNE =20°,
由翻折性质得:∠AED =∠DEN =20°,
∴∠AEN =40°,
∴∠NEC =180°﹣∠AEN =180°﹣40°=140°.
故答案为:14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图形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CH DF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根据34∠=∠可得CD B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5180BED ∠+∠=︒,从而可得
180B BED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BC DH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H ∠=∠,从而可得1H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CH DF ,理由如下:
∵34∠=∠,
∴CD BF,
∴5180
∠+∠=︒,
BED
∵5
∠=∠,
B
∴180
B BED
∠+∠=︒,
∴BC DH,
∴2H
∠=∠,
∵12
∠=∠,
∴1H
∠=∠,
∴CH D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过点C作CF∥AB,可得∠B=∠BCF,根据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出CF∥DE,进而得出∠D=∠DCF,利用角的和计算即可.
【详解】
证明:过点C作CF∥AB,
∴∠B=∠BCF,
∵DE//AB.CF∥AB,
∴CF∥DE,
∴∠D=∠DCF,
∴∠BCD=∠BCF+∠DCF=∠B+∠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是解题关键.
3、69°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先求出∠2、∠CBD的度数,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ABC的度数.【详解】
解:∵BD⊥AC,
∴∠ADB=∠BDC=90°.
∵∠1=∠2,∠C=66°,
∴∠1=∠2=1
∠ADB=45°,
2
∠CBD=∠ADB﹣∠C=24°.
∴∠ABC=∠2+∠CBD
=45°+24°
=69°.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59°
【解析】
【分析】
求出∠DEG,证明∠DEG+∠CEF=90°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AB∥CD,∠B=62°,
∴∠BED=∠B=62°,
∵EG平分∠BED,
∴∠DEG=1
∠BED=31°,
2
∵EG⊥EF,
∴∠FEG=90°,
∴∠DEG+∠CEF=90°,
∴∠CEF=90°﹣∠DEG=90°﹣31°=59°.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A=∠F,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2=180°,∠2=∠AGC,∠1+∠AGC=180°,BD∥CE,有∠C=∠ABD=∠D,得DF∥AC,进而可说明∠A=∠F.
【详解】
解:∠A=∠F,理由如下:
∵∠1+∠2=180°,∠2=∠AGC
∴∠1+∠AGC=180°
∴BD∥CE
∴∠C=∠ABD
∵∠C=∠D
∴∠D=∠ABD
∴DF∥AC
∴∠A=∠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在利用角的数量关系证明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