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老舍的《四世同堂》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1)老舍在作品中对市民形象的塑造,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全部市民世界。
老舍独特的风格,更是得到充分的发挥,《四世同堂》也就突出地表现了鲜明的浓厚的“京昧”,成为地道的“京味小说”。
《四世同堂》全书包括《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是我国抗战文艺中一部颇具独创性的史诗性作品。
小说以抗战时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住在西城一条偏僻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沉浮兴衰,描绘了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抗争精神,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四世同堂》详尽描写了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市民知识分子,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的人。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精致的美进行不由自主的欣赏,也有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
(2)《四世同堂》的人物众多、情节纵横交替。
表现在:第一,在市民形象塑造上更加完整,《四世同堂》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完整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第二,
在艺术结构上,《四世同堂》打破了老舍以往主要的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而是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
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平市民文化的“精髓”。
祁老太爷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虽然自己不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成尊卑贵贱,忠实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
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
他向来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蔼地领受“训示”;他非常同情邻居钱默吟受日军侮辱的遭遇,但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一下这个老朋友。
除了祁家的几个主要人物,其他次要人物,也各有性格特点。
(3)《四世同堂》把北京方言口语推向纯熟。
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
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
他在小说创作上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昧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4)幽默没有成为《四世同堂》的基调。
老舍在文学创作上的鲜明特征之一,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艺术风格。
与此前的作品相比,《四世同堂》的幽默大为淡出,没有作为一个基调去运用。
以愤怒傲烈的感情色彩去讽刺、暴露和写实是《四世同堂》的主要艺
术特点之一。
《四世同堂》的讽刺是来源于作家对国家民族的神圣的责任感,是作家对邪恶势力所产生的愤激之情的自然倾泻。
它夸张而不失真实、辛辣尖锐而非玩世不恭。
老舍以辛辣的讽刺、漫画式的夸张对那些汉奸丑类进行无情的暴露、鞭挞,收到了强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