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培养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两种纯化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开。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1)两种选择培养基。

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

②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2)两种鉴别培养基。

①添加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可使该培养基变红。

②加刚果红的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4.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借助显微镜观察计数,不能区分菌种死活,实验结果偏大。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结果偏小。

二、传统发酵技术

1.四种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的比较:

2.发酵过程中消毒、灭菌的措施: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榨汁前葡萄应该先冲洗再去枝梗。

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2)腐乳的制作。

①制作腐乳的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后用沸水消毒。

②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

③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

3.影响酒精发酵的两大因素:

(1)发酵前期供氧不足。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少,产生酒精少。

②原因:前期,酵母菌大量增殖,耗能多,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空间。

(2)发酵后期密封不严。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

②原因: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

(1)蒸馏法:适合提取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且不与水混溶的物质。

(2)压榨法:适合提取高温易分解或原料易焦糊且含量较高的物质。

(3)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2.物质分离的五种方法:

(1)分液法:分离油水混合物。

(2)过滤法: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3)离心法:除去液体中质量较小的固体残留物。

(4)加入无水硫酸钠后过滤:除去芳香油中的残留水分。

(5)蒸馏法: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

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④⑤。

①果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需人工添加酵母菌种。

②葡萄制作果酒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酒精含量,提高品质。[来源:学_科_网]

③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制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④将腐乳胚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⑤影响泡菜腌制的因素包括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

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①筛选尿素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②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统计来自水中的大肠杆菌。

③高压灭菌锅加热时,打开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④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透明的复合物,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

①提取玫瑰精油的玫瑰花应该选择在花开的初期采收,因为此阶段的花含油量最高。

②用柑橘皮作为材料提取橘皮精油时不适合用水中蒸馏的方法。

③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法进行提取。

④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⑤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有利于分离油层。

1.(2018·全国卷Ⅰ)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合成、淀粉的鉴定及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链霉素属于抗生素,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以通过加入链霉素筛选出抗链霉素的细菌,属于选择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碳源、无机盐、有机盐、生长因子等,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

(3)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应加入的显色剂是碘液。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4)正确稀释涂布平板,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为30~300。而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答案:(1)细菌选择

(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

(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2.(2015·全国卷Ⅰ)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

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 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油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