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使至塞上》长春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写景名句。诗人进入边塞后看到塞外奇特的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代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戈壁,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 感悟作者借助典型景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感受大漠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基本
环节
1.复习导入:《望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3.梳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相关资料。
《使至塞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接着诗人以随风的蓬草和北归的飞雁自比,暗喻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孤烟: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
燕然:即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并非实指。
6.理解重点句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来到“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句首的“单车”相呼应。
诗人记述了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写出使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飘零在外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被后世称为“诗佛”。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赞,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有关泰山的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使至塞上》长春版
课题
使至塞上
备课时间
4.18
授课时间
4.21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20160606021
第(8)周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赴边途中。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积累古诗的学习方法。(重点)
关于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也创作边塞诗。
4.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理解字义,指导书写,把句子读通顺。
萧、属、蓬
(2)再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3)练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5.默读课文,结合书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