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举一种看起来有明暗相间条纹但又不是干涉的自然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举一种看起来有明暗相间条纹但又不是干涉的自然现象;再举一个看起来没有明暗相间条纹的自然界中的干涉现象.
答:人眼透过两层叠在一起的窗纱去看明亮的背景,由于窗纱经纬丝纹的不规则性,将看到形状不规则的明暗相间条纹,它决不是干涉的结果.
照相物镜表面看起来是一片蓝紫色,并无明暗条纹,但它却是一种干涉现象.
2、将杨氏双孔干涉装置分别作如下单项变化,屏幕上干涉条纹有何改变?
1)将双孔间距d变小;
2)将屏幕远离双孔屏;
3)将钠光灯改变为氦氖激光;
4)将单孔S沿轴向双孔屏靠近;
5)将整个装置浸入水中;
6)将单孔S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
7)将双孔屏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
8)将单孔变大;
9)将双孔中的一个孔的直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答:
(1)条纹间距变宽,零级位置不变,可见度因干涉孔径角φ变小而变大了.
(2)条纹变宽,零级位置不变,光强变弱了.
(3)条纹变宽,零级位置不变,黄条纹变成红条纹.
(4)条纹间距不变,光强变强,但可见度因干涉孔径角φ变大而变小.
(5)条纹间距将为原有的3/4,可见度因波长变短而变小.
(6)整个干涉条纹区向下移,干涉条纹间距和可见度均不变.
(7)整个干涉条纹区向上移,干涉条纹间距和可见度不变.
(8)光强变大,可见度变小,零级位置不变,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9)孔S2的面积是孔S1的4倍,表明S2在屏上形成振幅为4A的光波,S1则在屏上形成振幅A的光波.屏上同相位处最大光强 I大=(4A+A)2=25A2,是未加大S2时的(25/4)倍;屏上反相位处的最小光强I小=(4A—A)2=9A2,也不是原有的零.可见度由原有的1下降为(25—9)/(25+9)=0.47.干涉条纹间距和位置都未变.
3 、海岸边陡峭壁上的雷达站能发现来自空中的敌机,而发现不了沿海面低空飞来的飞机,这是什么原因?
答:海岸边陡峭壁上的雷达和海面类似洛埃镜装置,沿海面低空飞行的飞机始终处在"洛埃镜"装置的暗点上,因而不能被雷达发现。
4、试比较双面镜装置中将单缝S加宽和洛埃镜装置中单缝S加宽时,对屏幕上可见度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双面镜装置中,两相干狭缝分布如图(a),所示,各对应相干点间距为d=A'A"=B'B",它
们形成等间距的不相干的干涉条纹.彼此错开重叠排列.而洛埃镜装置中实缝宽AB与虚缝宽A'B'如图(b)所示各对应的相干点间距不相等,AA'≠BB',各对相干点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都不相同,它们不相干地重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远方的屏幕上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同样宽度的光源,对可见度的影响,洛埃镜比双面镜大得多.
5 、照相机镜头表面为何呈现蓝紫色?
答:人眼对可见光中不同色的光反应的灵敏度各不一样,对绿光反应最灵敏.而照相底片没有这个性质,因此,拍照出来景物照片的颜色和人眼直接观察的有差别.为了减小这个差别,在照相机镜上镀上一层增透膜,以便使绿颜色的光能量更多地进入镜头,使照片更加接近实际景物的颜色.绿颜色的光增透,反射光中加强的光是它的互补色,因此看上去呈现蓝紫色.
6、用细铁丝围成一圆框,在肥皂水中蘸一下,然后使圆框平面处于竖直位置,在室内从反射的方向观察皂膜.开始时看到一片均匀亮度,然后上部开始出现彩色横带,继而彩色横带逐渐向下延伸,遍布整个膜面,且上部下部彩色不同;然后看到彩带越来越宽,整个膜面呈现灰暗色,最后就破裂了,试解释之.
答:我们看到的是肥皂液膜对白光的反射相干光.开始时液膜很厚,对白光中很多波长都有反射干涉加强现象,故皂液膜呈现不带色彩的一片白光亮度.然后膜上部最先变薄,上部呈现色彩横带.皂液下流,薄的部位由上向下延伸,色彩区变宽,遍及全膜.上下彩色不同说明膜厚不等,上薄下厚.彩带变宽说明楔形皂膜上部楔角越来越小.呈现一片灰暗色的原因是整个液膜厚度已接近于零,暗光强来于半波突变、k=0.5的原因,这也正是破裂前的现象.
7、玻璃窗也是空气中表面平行的介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玻璃窗的干涉条纹?
答:白光波列长度仅有微米量级,照射厚度为几毫米的窗玻璃时,则因时间相干性太差,导致可见度为零,看不到干涉条文.
8、光学冷加工用观察“光圈”的方法检测工件表面的不平度.如图(a)所示,标准件是表面严格平整的平晶,因工件表面不平整在两者之间形成空气隙.图中(b)是看到的干涉条纹,用手指轻轻压标准件的表面,发现边缘条纹不动,其他条纹向中心收缩,条纹间距变大,靠中心处条纹渐渐在中心消失.试说明工件表面是凸的还是凹。
答:如图(a)中所示,工件和标准件之间形成很薄的空气层,在扩展光源照明下,形成等厚干涉条纹.空气膜相同厚度的地方在同一个干涉条纹上.如果某处的空气膜厚度变化,该处的干涉条纹就会移动.用手轻轻地压标准件表面,边缘的条纹不动,说明此处的厚度不变,显然此处应是两表面的接触点.其他条纹向中心收缩,说明中心空气层厚,压迫表面时空气层变薄,靠边缘处的低级次的条纹向中心移动.因此工件表面应是凹的。
9、迈克尔孙干涉仪中,当M1不平行于M'2,且间距d不太大时,我们将看到凸向M1和 M'2间距较小一端的弧形弯曲条纹.你能否解释这种现象?
答:迈克尔孙干涉仪双光束干涉,等效于空气中的空气薄膜干涉.如图所示,眼位于P 处观察.空气膜厚度不太大时,光程差既有等厚因素,又要考虑等倾的影响,所以P1处的光程差显然比P2处的光程差大, 因为P2处对应的倾角要比P1处大, P1不是和P2在同一条纹上,而是和P '1在同一条纹上.因此条纹在P1处要凸向薄边.
10、如图,能否在屏幕∑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答:用眼睛“观察”,肯定不能看到,因为钠光是由一大群钠原子发出的光,尽管频率相同,但初位相是随机的,同时通过21,S S 的两列波是由两个独立光源所发的光,因此是不相干的,在∑上只看到一片均匀照明
1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条件如下变化,干涉条纹将怎样变化?(1)线光源S 沿平行于21,S S 连线方向作微小移动;(2)略加大双缝间距;(3)双缝与观察屏
∑间充满折射率1>n 的介质。
答:(1)设S 下移到S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