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演化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演化综述

摘要: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是一个介于绝对竞争和完全一体化之间的连续谱系,受

企业内部动力与外部约束的作用而不断演化,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本文着力于研究推动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动因,通过构建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力学模

型,将推动这种演化的作用力分解为三种动力和四种阻力,指出山于企业间关系具

有保持现状的惯性,只有当作用于企业间关系的某类力大到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企

业间关系状态才会改变.

关键词:企业竞争合作关系演化动因

随着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等组织形式越来越普及,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要.这些关系渗透于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 成为企业获得关系租金、赢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杜智涛认为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是一个介于绝对竞争和一体化之间的连续谱系,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受企业内部动力与外部约束的作用而相互转化,演化出不同的企业关系形式[1].那么, 推动企业间关系演化哪些力量有哪些?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驾驭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提升关系资产质量.

实际上,早在1973年,Granovetter就提出关系程度的变化主要山互动频率、感情深度、亲密程度和互惠程度四个因素来推动[2],其后Nooteboome和(Rising 提出范用、专用性投资、持续性、互动频率、信任以及正式控制等是推动关系程度演化的重要动因[3]. Hausman认为承诺、相互信任和双边关系主义等是影响关系的重要因素[4], Cullen, Johnson, Sakano 以及Sarkar, Echambadi, Cavusgil, Au lakh等也认为相互信任、互惠承诺、合作交流是影响关系程度的重要因素[5-6]. K. W. Hipel等和D. M. K订gour等对合作冲突进行了深入研究[7-8],国内学者李勖等利用博弈论研究了动态联盟的合作动力以及稳定性问题[9],叶永玲研究了虚拟经营的竞争博弈及合作动力问题[10],吕坚等从静态绝对收益和动态相对收益两个角度分析了虚拟企业组建与经营的合作动力[11]•刘伟华和季建华运用动力学模型,借鉴期望理论、平衡理论,分析了企业间合作动力的构成因素,给出了企业合作动力的计算流程和方法,并利用企业合作阻力系数构建了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和企业整体合作强度的计算模型[12-131.本文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间竞争合作

关系演化的力学模型,对演化动因进行了细分,并对演化动因的类别及主要因素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演化动因的重要性及其与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力学模型

二、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动因的类型

基于上述对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力学分析,通过对CNKI、万方数据库、ABI,SCI. Ei、ELSEVIERs LISA、JSTOR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对企业的调查,本文认为推动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动因有以下儿种:(1)从作用方向看,有动力和阻力两种,前者推动企业关系亲密化,而后者推动企业关系疏远化.(2)从时间序列角度看,有先天动因和后天动因两种,前者指在企业间产生竞争合作关系之前,推动企业行动的动因后者指企业间已经形成了某种竞争合作关系,山上一期的关系状况所形成的、对下一期关系造成影响的动因.(3)从来源看,有内生动因与外生动因两种.

动因I: (1)共担风险.当某一投资项目风险很大,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单个企业的风险.(2)塑造核心竞争力.合作可以使企业将非主营业务外包,专注做好主营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3)优势互补.合作可以使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双赢.(4)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圉经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5)控制资源、保障交易.通过合作使企业规避在生产资源、分销渠道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6)扩张战略. 联盟合作可以使企业在保持柔性的前提下实现扩张.⑺学习内化.通过合作,使企业学习合作伙伴先进的技术知识、生产知识和管理知识.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动因11:(1)政府要求,或是政策的导向,促使企业间进行合作.(2)对抗竞争压力•通过合作来抵抗外部竞争压力,或巩固优势地位.(3)市场进入.许多外国(或外地)企业通过与当地的企业合作,推行其本土化战略.(4)制定产品或服务标准,企业间形成合作联盟.(5)网络外部性.在电话网络、信用卡网络等行业中,网络中的成员越多,则网络的整体效用越大,这促使相关企业通过合作联盟参与到网络中.

动因III: (1)合作绩效的正激励.企业间合作是一种重复博弈行为,上一期合作满意度高,则会使推进企业在下一期的继续合作.(2)未来合作的预期.既使企业在上一期合作中满意度不高,但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则也会有继续合作的可能.(3)惯性,为了维护企业投入的专用性资产,企业一般倾向维持合作现状.

动因IV: (1)政策因素推动,政府主导企业间合作.(2)外部环境推动,科技

进步、社会经济等变化,使得企业的传统优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危机,企业通过合作联盟将传统优势与新兴变革相嫁接,获得新的生命力.

动因V: (1)对合作预期不乐观.(2)自我保护,害怕被恶性兼并或核心机密被泄露,而拒绝合作.(3)决策者的偏见,有时企业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非理性倾向会影响企业合作.(4)利益非相容性,当企业间具有相同的利益LI标,且企业间处于非赢即输的零和竞争状态时,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小.⑸惯性,同上所述.

动因VI: (1)反垄断政策.(2)历史文化差异,特别是在跨国企业合作中,这种差异会成为合作的极大阻力.(3)行业和产业限制,如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行业准入有所限制,这也成为影响企业合作的重要原因.(4)资源的稀缺性, 当企业所需求的资源较为稀缺和难以获得,且具有竞用性(不能被多方同时使用)特点时,不利于企业合作(特别是平等合作).

动因VII: (1)合作绩效的负激励,企业上一期的合作绩效下降,或合作绩效与主观预期相差其远,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合作.(2)合作中无法协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缺乏信任、无法协同运作,会影响到下一期的合作关系.(3)企业合作过程中,双方管理层的摩擦会成为企业间进一步合作的阻力.(4)合作中获得的收益不平衡,会使企业对下一期合作缺乏动力.(5)合作中企业间的地位差距拉大,导致企业在合作中的主动权和控制能力降低,影响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动因VIII: (1)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使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进行资产剥离或分拆,导致原本紧密的合作关系变得疏远.(2)政府政策变化,如反垄断法实施等.(3)企业合作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会使合作体以外的竞争对手深感威胁,它们会通过更强的对抗措施来阻碍企业合作.(4)其他企业的吸引,有可能成为既有合作的阻力.

三、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动因的实证分析

为了剖析上述动因对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的影响,本研究对国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1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达到67%.通过问

卷回收后的信度与效度检验,证明调查数据有效.调查首先对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的重要性分别进行排序,动力因素主要基于企业的生产资源层面,在现代知识经济中,这是一种初级的合作状态,这说明国内企业的合作仍处于一种较低层次,这与U前国内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的发展层次是相吻合的•阻力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大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