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3
2020/3/16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愿意 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 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货币需求是一种有能力的需求;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对存款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是客观 存在的。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引起物价上涨和社会 不稳;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下 降,失业增加的现象。
21
2020/3/16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货币供给增加时,名义国民 收入增加,各部门的名义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
大额定期
合\劳动金库存款和货币信
托+贷放信托存款
M2前两项+私人部门有息存款 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国库券 广义流动性----M3+回购协
+定期存款+持有建房协会的
+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
议+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
股份和存款
资信托+外国债券
M4+在银行和建房互助协会外
币存款
M4+金融债券+国库券+地方当 国内非金融部门在信用市场上所有未
劳务的平均次数,P 表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表
示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PT 被称为名义总支出或者
名义总收入。
7
2020/3/16

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精品PPT课件

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精品PPT课件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 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 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 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 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 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 易的货币总量。
(一)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 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记作MS
1994-2002年中国各层次货币供给统计
单位:亿元
M2
M1
M0
2 0 0 0109094 46923.5 20540.7 7288.6
1 8 0 0109095 60750.5 23987.1 7885.3
1 6 0 0109096 76094.9 28514.8
8802
1 4 0 0109097 90995.3 34826.3 10177.6
(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 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记作MS/P
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 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
二、货币层次划分
(一)依据:货币流动性 (二)层次
1、西方的货币层次划分 2、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决定人们持有多少货币,有种种原因: 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 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 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 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kPY
Md =kPY
• Md代表名义货币需求 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 P代表价格水平 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 入的比例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机制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银行系统运作涉及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整个货币量M等于现金加上存款:M = CU+D现金储蓄率(c urrency deposit ratio:c)表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c=CU/D现金储蓄率反应货币内部结构,它是通过公众选择行为来确定的。

商业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银行放贷的最大限度。

r = RE / D, 0 < r <1。

最后一个角色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持本国币值和价格稳定。

现代经济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如果经济中存在银行认为有利可图的贷款项目,初始增加的900万元存贷款款最终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创造出相当于一个以900万为首项、公比为0.9的几何级数,即900万元存贷款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这一级数的总和:900(0.90)+ 900(0.9)+ 900(0.92)+ … + 900(0.9n)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 n n→∞= 0。

于是,S=a/(1-m) = 900/(1-0.9) = 9000。

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可能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存款创造的存款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

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

该公比与法定储备率的关系是:m = 1 – r。

因而,法定储备率r越低,公比m数值越高,一笔存款带来的存款增加数量越大。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M b = CU + RE。

M = (c+1)M b/(c + r)。

M与 M 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

第八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均衡

第八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均衡

(二)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 与商业银行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法定存款准备率 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因素: 1、超额准备金 1 K=
Rd + e
其中,e是超额准备金 在存款总额的比重
2、存款转为通货(现金漏损) 1 K= Rd+ e + c' 其中,c’表示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 占存款的比例,也叫现金漏损率 3、货币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K=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 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信用卡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 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 存款
100000
120000
14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0 01-10-1990 01-10-1991 01-10-1992 01-10-1993 01-10-1994 01-10-1995 01-10-1996 01-10-1997 01-10-1998 01-10-1999 01-10-2000 01-10-2001 01-10-2002 01-10-2003 01-10-2004 01-10-2005 01-10-2006
第八章 货币供给与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 货币需求的概念
定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个 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国民收 入水平和分配范围内对持有货币的 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 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持有的 货币量。)
理解这一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货币需求是一种现实需求,即需 求者一定要有实际经济能力(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不是潜在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而不 是无效需求。 ——货币需求有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两种。

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_OK

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_OK

阶导数,并令其为0,即:
dx d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Y C2
r 2
0
则可求得总成本x最小时的每次兑换货币量C。得: C 2bY r
2bY
这就是说,当每次由债券换成的货币量为 时r ,持有货币的
总成本最小。由于货币的平均持有量为C/2,所以使总成本最
Md
C 2
1 2
2bY r
bY 2r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定律”。若令 ,b 公式则更为直观,
Md=αY0.5r-0.5
2
18
公式说明,用于交易的货币持有额或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 最佳规模,这个规模的确定与收入Y和利率r都有关,与收入正 相关,与利率负相关。收入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随之增加, 但Y的指数0.5说明,Md随Y增加的比例并不大,利率提高,交 易性货币需求随之减少,但r的指数-0.5说明,Md随r减少的比例 也不大。如果进一步将公式Md=αY0.5r-0.5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与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持币量的道理一样,预防性 货币需求也有一个能够使持币总成本最小的最佳持 币量。
20
惠伦认为,这个最佳的持币量与三个因素有关:(1)非流动性成 本。这是指因低估某一支付期内的现金需要,持有货币过少或 流动性过弱而可能造成的损失。非流动性成本可表现为三种情 况:一种是在必须支付时,既无现金,又不能得到贷款支持或 将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因此而陷于经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这是成本最高的表现形成;二是在必须支付时能够得到贷款支 持,这时的非流动性成本就是支付的贷款利息;三是在必须支 付时可将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这时的非流动性成本就是资 产变现的手续费。理论分析以第三种情况为一般情况。(2)持有 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这是指持有这些现金而舍弃的持 有生息资产的利息收益。(3)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情况 或变现的可能次数。这一因素的提出来自对未来支出和收入差 额的不确定性的考虑,它不同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中以收入 和支出的确定性和可预料性为前提的情况。由于只有当一定期 间内支出和收入的差额(净支出)大于该期间内预防现金的持有 额时,才须将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因此,收入和支出的平 均值和变化情况,决定着变现的可能次数。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通货膨胀预期
人们倾向于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因为他们 预计物价会上涨。
利率
人们倾向于储蓄更多的钱,所以较高的利率会 增加货币需求。
经济增长预期
随着经济增长,公司和个人需要更多的货币来 支持他们的业务和消费。
货币供求的均衡分析
1
超额需求
2
当货币需求高于货币供给时,银行提高
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存款和投资。
影响程度 高
高 低
货币供给的 币以满足需求。
央行政策
央行必须决定利率和银行准备金 等政策以影响货币供给。
农业产量
通货膨胀允许更多的货币供应, 但如果农业产量下降,物价上涨, 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
随着工资的上涨,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维持 他们的生活水平。
货币银行学
在经济学中,货币是一种政府批准的流通媒介,它可以被用来购买商品和服 务。
货币供求的基本概念
货币供求是货币市场所产生的现象。需求方包括需要货币的人和公司,供给方则为银行和政府。
1 需求方
个人需要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公司需要货币来支付工资和扩大业务。
2 供给方
银行和政府可以发行货币并将其提供给市场。
3
超额供给
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银行会降 低利率提高贷款需求。
均衡状态
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市场将处 于稳定状态。
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通货膨胀
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经济增长, 因为商业和消费者会有更多的资 金。
房地产泡沫
增加货币供给可能导致房地产价 格上涨,从而引发房地产泡沫。
货币需求增加的影响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由于流通中还存在着赊销及以物易物现象,货币必 要量公式又进一步演化
公式
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 量
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MV=PT
•M表示货币的数量 •度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 •P表示物价水平 •T表示交易总量
▪Md= K PY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需求理 论; 2.掌握货币供给机 制; 3.熟悉货币层次的 划分及依据; 4.理解货币供求均 衡的重要性。
1.掌握基础货币 的构成与投放机制; 2.能运用货币乘 数计算货币供应量; 3.理解体会派生 存款的创造过程; 4.能理解货币政 策。
Quality Objects [素质目标]
三、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 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Ms B•m
Ms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 m为货币乘数。 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
总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均呈正相关关系。
视频库
纪录片《货币战争》
视频
第三节 货币供给均衡
论证三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
入流通的
商品退出流通,黄金
论证一
马克思的货币 需求理论
却留在流通之中使另 外的商品得以出售, 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
流通几次,就可以使
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
商品价格有多大, 论证二 出售 就需要有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
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货币均衡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平衡状态,而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活动中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起到了促进商品流通和价值计量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平衡是货币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导致物价上涨,市场失去均衡;而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人们的购买力受限,市场也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条件。

市场均衡对货币均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价格会达到一种稳定的水平,市场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而货币的供需关系也会受到市场均衡的影响。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下降,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相反,当市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会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减少。

可以说,市场均衡的变动会对货币供需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均衡的状态。

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货币均衡的实现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当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时,价格会发生调整,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进而推动货币均衡的调整。

同样地,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动也会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影响市场均衡。

例如,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

因此,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影响,维持着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是紧密相关的概念,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条件,市场均衡对货币均衡的实现和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在货币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市场才能实现供求平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体系才能稳定运行。

因此,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货币供求均衡
P
为i利率
实Y际收入
第8章 货币供求均衡
二、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理论要点
(4)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 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在
利率为r 时,人们普遍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货币供给的
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 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有如无底洞一般,“流动 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前两个动机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 减函数。
17
第8章 货币供求均衡
二、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理论要点
(3)由此,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M = M1 + M2 = L1(Y) + L2(r) 式中: M —— 货币总需求; M1 —— 交易性货币需求;
第8章 货币供求均衡
8.2 货币需求
8.2.1 货币需求的概念
是指微观经济主体(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国 民收入水平和分配范围内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经济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1) 货币需求是一种现实需求,而非潜在需求; (2) 人们的货币需求大致可分为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和对资 产形式的需求; (3) 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于他们的各种持币动机。
15
第8章 货币供求均衡
二、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4、 现代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
货币流通速 度变化率
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吗?
美国M1和M2历年的变化情况(见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第8章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货币的产生是为了方便交易和转移价值。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着经济的总量和价格水平,因此,对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内构成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主要是由央行进行管理和调控。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多种手段来调节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中的流动性,货币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不足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由于货币供给的多少对整个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央行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现金储备、债务、通货膨胀率等等,来确定货币供给的大小。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购买货物和服务所需的货币,也是银行体系中储户对存款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经济中的基本需求,存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中。

货币需求具有着以下的特点:1. 货币需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有直接的关联。

经济的发展越快,购买力越大,货币需求也就越大。

2. 货币需求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

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购买力,需要的货币也就越多。

3. 货币需求存在时间的限制。

货币需求本质上没有消费需求那样的持久性,人们可能会随时减少存款或者把存在银行的货币转移到其他的投资形式中。

三、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式来表示:M × V = P × T其中,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

该式子表达了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 经济活动的水平。

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增加,货币的需求会相应地增加。

在经济活动较弱的时期,货币供给往往能够超过货币需求。

2. 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央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需求,货币将失去价值并对经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货币供给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 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特性
货币供给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 可调控性,其规模和结构随经济 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可 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经济活动水平
经济活动水平越高,货币 需求量越大,从而影响货 币供给。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 利率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货币需求 • 货币供给 • 均衡利率 •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的
关系 • 货币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货币需求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 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特性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非独立 的经济范畴;货币需求具有层次性, 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 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 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货币乘数 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倍数。
03
CATALOGUE
均衡利率
定义与特性
均衡利率是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 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是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水
平。
均衡利率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 随着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均衡利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实际上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 息不对称等因素,货币市场很难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 济健康发展。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ppt课件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ppt课件
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市场货币 供给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 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世界各国 通常以物价指数来度量通货膨胀。 1.消费物价指数 2.批发物价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11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货膨胀加深了生 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第二,通货膨胀导致了投 资率下降。第三,通货膨胀造成技术进步缓慢。 第四,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第五,通货膨胀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紧缩政策
2.物价与收入政策
3.改善供应政策
4.货币政策改革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14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5
(二)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 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 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等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三、货币均衡的标志
在价格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如果只是引起生产量的增加,而物价水平并没有 多大的波动,说明货币供求是均衡的;反之,如 果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并没有对生产量的增加产 生多大的剌激作用,而是引起了物价水平的大幅 涨落,这就意味着货币供求出现了失衡。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10
第四节 通货波动

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

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

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中的货币总量的变动情况。

货币市场则是指整体经济中,货币的交易和存量的市场。

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

一、货币供应的形成货币供应是由央行通过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乘数等因素来决定的。

央行的货币发行是通过购买国债、发放贷款等方式将基础货币注入经济。

而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满足储户取款需求而准备的一部分现金储备。

货币乘数则是指商业银行基于储户存款进行再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二、货币供应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货币供应对货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货币供应的变动会对货币市场的利率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相对增加,从而引起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则会上升。

利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资金的需求和供给,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运作。

其次,货币供应的变动还会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货币供应增加时,流动性增强,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充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进行。

反之,货币供应减少时,流动性也减弱,货币市场上的资金紧缺,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疲软或停滞。

另外,货币供应的变动还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过大时,市场上的货币过多,将引起通货膨胀压力。

而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相对紧缺,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情况出现。

因此,货币供应调控对于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三、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货币市场是指各种货币资产的交易市场,包括流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

货币市场的运作主要通过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来决定市场利率。

货币市场的基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借贷和融资活动。

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手段,调节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对货币市场的调控。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均衡PPT教案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均衡PPT教案
第18页/共25页
第二节 货币供给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1、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 2、预期报酬变动效应(effect of expected) 3、金融危机 4、非法经济活动
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2、经营效益的高低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1、调节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的比率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社会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与社会总需 求
(aggregate demand, AD)
社会总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可供商品、劳
务总量。
社会总需求:一定时期内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
D=C+I+G+X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由该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速
度之积构成。
第21页/共25页
第19页/共25页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M=Ms/B=(C/D+1)/(C/D+R/D) 影响B的因素: 1、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法定准备率 2、央行对商行的贷款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R/D:由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构成
第20页/共25页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总供给
第22页/共25页
AS Md
AD Ms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 需求。 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绝非是等量的。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 的总需求。 4)总需求的偏大或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 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 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 5)总需求的偏大或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 但 单 纯 控 制 需 求 也 难 以 保 证 实 现 均 衡 的第目23标页。/共2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机制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银行系统运作涉及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整个货币量M等于现金加上存款:M = CU+D现金储蓄率(c urrency deposit ratio:c)表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c=CU/D现金储蓄率反应货币内部结构,它是通过公众选择行为来确定的。

商业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银行放贷的最大限度。

r = RE / D, 0 < r <1。

最后一个角色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持本国币值和价格稳定。

现代经济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如果经济中存在银行认为有利可图的贷款项目,初始增加的900万元存贷款款最终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创造出相当于一个以900万为首项、公比为0.9的几何级数,即900万元存贷款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这一级数的总和:900(0.90)+ 900(0.9)+ 900(0.92)+ … + 900(0.9n)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 n n→∞= 0。

于是,S=a/(1-m) = 900/(1-0.9) = 9000。

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可能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存款创造的存款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

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

该公比与法定储备率的关系是:m = 1 – r。

因而,法定储备率r越低,公比m数值越高,一笔存款带来的存款增加数量越大。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M b = CU + RE。

M = (c+1)M b/(c + r)。

M与 M 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

——c、r都不一定是常数,而是由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以及体制因素内生的。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8-1、美联储资产负债表(1996/12/31、亿美元)表8-2、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2000、亿元)第二节、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数量的方式公开市场操作之一:买卖债券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投放量上升,反之则下降。

当然,实际操作不是直接用发行货币购买债券。

公开市场操作之二:买卖外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的负债方式来增加持有以外币或以外币标价的资产(如美元、日元标价的存款、债券——不是上面债券市场公开操作对象即本国政府的债券),构成所谓外汇市场公开操作。

这里的外币指的是自由可兑换的外币,因而可以在国际支付中提供流动性,成为外汇储备,不可兑换的外币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

我国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通过结汇售(付)汇对经常帐户交易进行管理。

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变动与基础货币供给量关系。

我国近年基础货币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汇储备变动影响。

表8-2、我国货币当局近年外汇资产和发行货币量变动(亿元)外汇市场操作作为调节基础货币量的货币政策手段所受到的限制。

因为外汇资产增加减少,受到国际收支、汇率目标等其它因素制约,因而不能完全依据货币量控制目标加以利用。

贴现窗口操作中央银行向私营部门提供贷款会影响基础货币供给,这一融资渠道称为“贴现窗口(the discount window)”,与这一贷款相联系的利率称为“贴现率(the discount rate)”,除了利率约束以外,中央银行还可能对贷款对象实施数量限制。

表8-3、我国货币当局贴现贷款分项余额(1994-2000、亿元、%)再贷款表示货币当局债权或资产上升,如果资产负债表右边其它负债没有变动的话,则应相应伴随着货币发行量的上升,因而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相反,如果贴现窗口贷款下降,则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下降。

存款储备率(deposit reserve ratio)银行出于法律要求和自身流动性要求,把部分存款作为储备保留,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定部分准备金比率(rr d: required reserve ratio)所要求部分,另一部分是自动保留部分,储备存款虽然一般利率较低,但是能够提高支付意外存款客户资金需求的流动性。

存款储备率对货币供给作用有两方面。

第一,影响基础货币供给。

其它条件相同时,储备率提高会增加中央银行对银行负债,因而会增加基础货币;反之也然。

储备率与基础货币供给成正向关系。

第二,在给定基础货币投放量前提下影响货币乘数大小,从而影响最终货币供给量。

储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亦然,因而储备率与货币供给成反向关系。

这从货币乘数公式M = (c+1)M b/(c + r)中可见。

当r上升时,乘数[(c+1)/(c + r)]下降。

从极端情况看,如果储备率上升到1,则乘数为1。

一般认为,两方面作用结果的净影响是负向关系。

银行如何决定是否保留超额储备?银行面临成本收益比较。

用公式表示:r d = f(rr d, i, i d, i f)+ - + +实际储备占存款比率与官方储备率要求正向关系、与贷款市场利率成反向关系、与中央银行贴现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成正向关系。

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法定储备率对货币供给加以调节。

第三节、基础货币供给决定因素与政府预算约束关系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看,基础货币供给变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决定。

Mh – Mh-1 = (D g c– D g c-1) + E(B*c– B*c-1) + (L c– L c-1) (1)由于中央银行国际储备等于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平衡的净结果,以TB、NFP、KC分别表示贸易余额、净收益转移和资本帐户余额,则(1)可表示为(2):Mh – Mh-1 = (D g c – D g c-1) + E(TB) + E(NF)+ E(KA) + (L c– L c-1)(2)公式(2)强调了国际收支不同部分平衡情况,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国际资产储备数量,因而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

公式(1)和(2)是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观察结果;从负债角度也可以看出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很容易看出,基础货币供给从负债方面看,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通货发行量、二是金融机构的储备、三是政府的存款或中央银行的其它负债。

政府赤字融资的实现方式或约束条件政府债券购买持有者可分为四类。

(1)外国人——包括个人或外国公共部门;(2)本国居民;(3)本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4)本国中央银行。

本国中央银行通常是政府债券的重要持有者,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称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the monetization of the budget deficits)。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个简单观察得到。

中央银行和发行债券的财政部都是政府的机构,因而上述关系仅仅表示政府一个机构(中央银行)对另一个机构(财政部)的债权。

因而从直接含义上看,这一债务债权关系天然具有软约束性质。

换言之,它意味着政府有可能利用增加印刷钞票方式来购买商品和劳务。

政府财政收支约束条件的名义量表达为:D g– D g-1 = P(G + I g– T ) + iD g-1(3)左边是政府债务改变量,右边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因而需要发行债券以填补收支缺口的数量。

政府债券可以由不同主体持有。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变动等于政府债券上升减去公众债券持有量:D g c – D g c-1 =(D g– D g-1 )-(D g p – D g p-1)(4)Mh – Mh-1=(D g– D g-1 )-(D g p – D g p-1)+ E(B*c– B*c-1) + (L c– L c-1)D g– D g-1 = Mh – Mh-1 + D g p – D g p-1 - E(B*c– B*c-1) -(L c– L c-1) (5)公式(5)陈述了一个重要关系。

政府债务上升可以有四个渠道来融资:(1)通过增发基础货币。

(2)增加国内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这需要在市场交易原则下通过自愿买卖过程来实现。

(3)减少国际资产储备。

(4)减少对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债权。

总之,政府可以通过借钱、减少国内债权和持有国际储备、印刷货币来对债务融资。

然而“有可能印钞融资”和“软约束”是否具有无限性?当然,回答是否定的。

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上一讲说明真实货币需求由利率和收入决定,本讲说明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决定。

均衡条件下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 d = Pf(i,Y) = φMh = M s(6)公式表达的是真实货币余额需求,所以价格引入货币需求函数的方式,表明二者成比例变动:价格变动一定比例,货币需求变动相同比例,从而保持真实货币需求不变。

现在看货币市场均衡方式,并讨论货币供给变动带来的比较静态影响。

可以分别从部分均衡和超出货币市场的范围去讨论。

首先从部分均衡角度看,假定货币供给、价格、收入等变量都是外生给定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货币需求曲线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于是利率成为调节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因素。

图8-1、货币市场的部分均衡条件假如采取一般均衡的视角去理解货币供求关系均衡问题,也就是考虑货币供给变动除了导致利率和货币需求变动,而且还可能改变价格、收入等变量的均衡水平,则要涉及后面章节将要讨论的内容。

这里仅做简单提示。

用横轴表示货币量、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分析框架讨论货币供应量改变后超出货币市场均衡的效果。

由于价格与货币需求存在比例变动关系,所以货币需求线表现为从原点向右上方上扬的直线;货币供给则独立于价格水平,因而是垂直的线。

货币供应量变动可能带来四种不同改变效果。

第一,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和货币需求上升。

在图8-2PP 0M SM DM 0MA中,当货币供给从M s o 改变为M s 1时,均衡状态改变为A 点变为B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随之成比例上升,但是收入和就业水平没有改变。

后面将要说明,从开放经济角度分析,这对应于小的开放经济、没有资本流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情况,这时经济总是处于古典学派所假设的状态。

图8-2、货币供给改变价格:比较静态分析情形之一第二种情况是货币供给上升降低了利率。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成正比(第7讲:V = (2iQ / b )1/2),所以利率降低会使流通速度降低。

依据货币数量论,表达货币对价格关系曲线的斜率无非是(P = VM / Q ),所以V 下降会导致货币曲线斜率下降。

结果如图8-3所表示,V 下降伴随的货币需求曲线斜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线向右下方摆动,结果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价格没有变动、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