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效整合的前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之后的教学和学习会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
有人把网络时代的教育称为新教育,它的“新”不仅在于目标的新、手段的新,更在于它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能力。
新教育需要具有新素质的教师来保证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师能力结构的变化是整合的必然需要。
一、系统教学设计能力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只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缺乏将新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意识与具体方法。
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成为教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瓶颈。
因此,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的协调的安排,如何用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工作,是目前教师亟待发展的一种新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
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基于问题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
三、教学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方面面必将呈现新的规律。
对新规律的发现和了解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论的过程。
正如我们已经发现,尽管教育技术学在理论上已经为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但教师仍然感到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原则和方法确实不够用,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技术的理论落后于实践,实践需要教育从重视方法论层次的研究,必须向应用层次倾斜;另一方面,在社会变革时期,发现和创新的机会渗透在实践的各个环节,没有教师的参与和积极性,这种研究的深度只能限于方法论层面上。
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该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因此教师的研究能力应该是时代对全体教师的提出的新要求。
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
信息化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监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例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导航,教师要向学生及时反馈其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要求教师的监控从宏观纵深到微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常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教学监控必须从课堂监控到情景监控,从对集体监控到对个人监控、小组监控和同伴关系的监控。
五、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无论作为社会人,还是作为职业角色都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职业角色的教师,还特别要学会选择信息技术和在教
学中有效整合技术。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学媒体的整合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
1.教学设计准备中教师角色
教师应是新颖教学活动设计的构划者、引领者、协作者。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除了要有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要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突破教师单独备课的封闭式备课形式,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从而构建师生共同备课的开放式备课形式,是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跨学科整合的特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间的协作和课题间的交流常突破学科界限。
学科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样样都通”。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我们在这类课堂上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并不等于放弃或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在教学活动总结反思阶段,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是渐进层次学习的激发者。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评价给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与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评价反馈,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教师作为渐进层次学习的激发者,他们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的渐进层次学习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