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物理10月月考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西北师大附中
高三年级10月物理月考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12小题,总计60分。
)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
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所示。
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
气阻力。
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 B.4 C.5 D.6
4.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 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
A.1
3
mg B.
2
3
mg
C.
3
6
mg D.
23
9
mg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 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B
A
v
P
Q
C. 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6.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物体在t=0到t=12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 A .18m B .54m C .72m
D .198m
7.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
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
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 。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 =10m/s 2。
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 A .7m/s B .10m/s C .14m/s D .20m/s
8.轻弹簧下端挂一重物,手执弹簧上端使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当手突然停止时,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 A .立即向上做减速运动 B .上升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
C .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
D .上升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
9.将一小物体以初速υ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在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 1和s 2、速度的变化量△υ1和△2υ的大小关系为( )
A. s 1>s 2
B. s 1<s 2
C. △υ1>△υ2
D. △υ1<△υ2
1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2m m 、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 ) A.12sin N m g m g F θ=+- B.12cos N m g m g F θ=+- C.cos f F θ=
D.sin f F θ=
11..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图乙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
图乙中正确的是( )
1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 ,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沿墙匀速滑动,则外力F 的大小可能是( ) A.
θ
sin mg
B.θμθcos sin -mg
C.θμθsin cos -mg
D.θ
μϑsin cos +mg
二、实验题(13题4分,14题6分,共10分)
13.如图所示,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 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F 1与F 2拉两个弹簧秤,将这端的结点拉至O 点.现让F 2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某一角度,要使这端的结点仍位于O 点,则F 1的大小及图中β角相应作如下哪些变化才有可能?
答:________________. A.增大F 1的同时增大β角 B.增大F 1而保持β角不变 C.增大F 1的同时减小β角 D.减小F 1的同时增大β角
14.用接在50 Hz 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s 1=30 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s 4=48 mm ,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在2与3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___.
θ
F
2020届高三物理月考试题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得0分,总计60分。
)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实验题(13题4分,14题6分,共10分)
13.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计3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棒A长1 m,当它开始自由下落时,地面上同时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小球B,经0.5 s,A棒下端与B球相遇且球B经过棒A历时0.1
s,试求:
(1)小球B的初速度v0;
(2)天花板与地面间距离H.
m
16.(10分)将金属块m ,用轻质弹簧卡压在一矩形箱中(如图),在箱的上底板和下底板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 =2.0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下底板压力传感器分别显示6.0N 和10.0N (取g =10m/s 2)。
(1)若上底压力传感器示数为下底压力传感器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17.(12分) 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g 取10m/s 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系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
(3)010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t/s
v/(m ·s -1)
O
2 4
6 8 2
4 6
8 10
一、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得0分,总计60分。
) 1.C 2.D 3.C 4.D 5. A 6.B 7.C 8.B 9.AC 10.AC 11. C 12.CD 二、实验题(13题4分,14题6分,共10分) 13.ABC 14.0.3m/s;0.42m/s; 加速运动
三、计算题(共计3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8分)设经时间t 1,B 与A 棒下端相遇,则1)2(22
1102
1-=-+H gt t v gt
t 1=0
1v H -
又设经时间t 2,B 与A 棒上端相遇,则同理可得t 2=
v H
其中 t 1=0.5 s, t 2=t 1+0.1 s=0.6 s 解得:(1)v 0=10 m/s; (2)H =6 m.
16.(10分)(1)箱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2)箱向上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 2 17. (12分)(1)设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2t 、加速度为a 2,则 2220
22
2/t v v a m s t -=
=-∆ ①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 F ma = ②
f F m
g μ=- ③ 联立②③得:2
0.2a g
μ-=
= ④ (2)设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末速度为v 1t 、加速度为a 1,则
2110
11
1/t v v a m s t -=
=∆ ⑤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f F F ma += ⑥ 联立③⑥得: 16F mg ma N μ=+= (3)解法一: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22121011120222114622
x x x v t a t v t a t m =+=∆+∆+∆+∆= 解法二:根据v -t 图像围成的面积得: 10
112021
()4622
t v v x t v t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