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22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球
一个球与底面边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底面
和侧面都相切.若平行于棱锥
底面且与球相切的平面截棱锥,
所得的截面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
方形,求这个球的表面积.
解:过正四棱锥相对两个侧面的斜高作截
面,如图设O为球心,O1、O2
分别为截面和底面正方形的中
心,球与侧面的一个切点为C.
*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
点评:求球的表面积的关键是求球的半径.求半径时,一般是根据截面圆的圆心与球的圆心的连线段、截面圆的弦长、球的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解三角形来求得.
*
如图,A、B、C是表面积为 48π的球面上三点,AB=2, BC=4,∠ABC =60°,O为 球心.求直线OA与截面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连结AC,设O在 截面ABC上的射影是O′, 则O′为截面三角 形ABC外接圆的圆心,
*
已知过球面上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BC=CA=2,则球面面积是( ) A. B. C. D. 解:因为AB=BC=CA=2, 所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 .设球的半 径为R,则 所以 , 所以
*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第 讲
球
考点 搜索
●球面、球体的概念,球的截面性质 ●地球的经纬度,球面距离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高考
高考 猜想
1. 考查有关球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等的计算. 2. 考查球的截面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与定点的距离_______________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定点叫做球心,定长叫做球的半径,与定点距离__________的点的集合叫做球面. 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所得的截面是________,且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________截面. 设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球半径为R,截面圆半径为r,则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8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8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课题;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一.复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能正确求出线与线、线与面所成的角. 二.知识要点:1.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的定义: .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θ:(1)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则θ= . (2)直线与平面垂直,则θ= .(3)直线是平面的斜线,则θ定义为 . 3.最小角定理: .1.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AC BD 的交点, 则1C O 与1A D 所成的角 ( )D()A 60 ()B 90 ()C arccos3 ()D arccos 62.,,PA PB PC 是从P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 ,则直线PC 与平面APB 所成的角的余弦是( )()A 12 ()B ()C ()D 3.如图,在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棱锥ABC V-中,E 是BC的中点,若VAE ∆的面积是41,则侧棱VA 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四.例题分析:例1.在060的二面角βα--l 中,βα∈∈B A ,,已知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2和4,且10=AB ,A 、B 在l 的射影分别为C 、D ,求:(1)CD 的长度;(2)AB和棱l 所成的角.例2.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是正方形1111A B C D 的中心,点P 在棱1CC 上,且14CC CP =.(Ⅰ)求直线AP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Ⅱ)设O 点在平面1D AP 上的射影是H ,求证:1D H AP ⊥.ABC VE· B 1PA CDA 1C 1D 1BO H·例3.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AE PD ⊥,//,EF DC AM EF =.(1)证明MF 是异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2)若3PA AB =,求直线AC 与平面E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五.课后作业:AMBCDF EP1.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已知1AB =,D 在1BB 上,且1BD =,若AD 与平面11AAC C 所成的角为α,则α=( )()A 13 ()B 4π ()C ()D 2.一直线和直二面角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则αβ+的范围是( )()A [,)2ππ ()B [0,2π ()C (0,2π ()D [0,2π3.已知AB 是两条异面直线,AC BD 的公垂线段,1AB =,10AC BD ==,CD =则,AC BD 所成的角为 .4.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C ∆是正三角形90PCA ∠= ,D 是PA 中点,二面角P AC B --为120,2,PC AB ==,(1)求证:AC BD ⊥; (2)求BD 与平面ABC 所成角.5.如图,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CB ∠= ,侧面1AB 与侧面1AC 所成的ABCPD二面角为60 ,M 为1AA 上的点,1130A MC ∠= ,190CMC ∠= ,AB a =. (1)求BM 与侧面1AC 所成角的正切值;(2)求顶点A 到面1BMC 的距离.6.如图直四棱柱 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设090=∠=∠ABC BAD ,2,8BC AD ==,异面直线1AC 与D A 1互相垂直,(1)求证:D A 1⊥平面B AC 1;(2)求侧棱1AA 的长;(3)已知4AB =,求D A 1与平面11B ADC 所成的角.D 1C 1B 1A 1DCB A。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州市育才中学―――张志红2004年3月5日一、新旧教材对比:(1)、新大纲给出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的内容包括原《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一章的内容,《多面体和旋转体》一章的棱柱、棱锥和球的内容。
方案B在方案A 的基础上,增加空间向量的初步知识。
教学中在A和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我省统一选择方案B. 新教材高测试卷2000—2003四年中,立体几何题每年是用(甲)(乙)形式出的,其中甲是用空间向量求解的,乙是用传统方法求解的,都是12分,考生可以选择。
(2)、两个方案中均删去了棱台的概念、性质、画法及其表面积,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性质、画法及其表面积,旋转体,球冠及其面积,体积的概念和公理,球缺的体积等内容。
(3)、保留棱柱、棱锥的概念、性质和画法的教学要求,删去了柱、锥的表面积的教学要求。
圆柱、圆锥的体积移到理科的限定选修的“定积分在几何上的使用”(求旋转体的体积)内容中讲授,因高考提前,新测试说明已将此部分内容删去,但圆柱、圆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小学和初中已学过,所以教学中,基本的棱柱、棱锥的体积公式是要求学生掌握的。
(4)、方案B是利用空间向量作为工具处理传统的综合几何的改革方案,空间向量的内容是将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推广到三维空间,学生容易接受,因而安排的课时较少。
从新大纲9(B)的内容和排列次序可以看出,新大纲编写整章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先使用综合推理方法学习空间中平面的一些基本性质。
其中包括直观图的画法,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学习空间的平行和垂直概念。
然后通过复习平面向量引入空间向量,用向量方法论证空间的平行、共线和垂直问题,用向量方法重点研究空间距离和夹角的计算。
这样可充分体现向量工具的威力和优越性,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几何的向量代数方法,而且也不会削弱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二、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空间直线和平面(约11节)(1)、考纲要求:①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②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2)、课时安排:9.1平面的基本性质约3课时9.2空间的平行直线和异面直线约2课时9.3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约2课时9.4直线和平面垂直约4课时(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大节“空间的直线和平面”中先使用综合推理方法学习空间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第九章-立体几何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学好立几并不难,空间想象是关键。
点线面体是一家,共筑立几百花园。
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
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巧周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1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
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巧周旋。
空间之中两条线,平行相交和异面。
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
判定线和面平行,面中找条平行线。
已知线与面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
要证面和面平行,面中找出两交线,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
已知面与面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若与三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
判定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
要让面与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
一面四线定射影,找出斜射一垂线,线线垂直得巧证,三垂定理风采显。
空间距离和夹角,平行转化在平面,一找二证三构造,三角形中求答案。
引进向量新工具,计算证明开新篇。
空间建系求坐标,向量运算更简便。
知识创新无止境,学问思辨勇攀登。
多面体和旋转体,上述内容的延续。
扮演载体新角色,位置关系全在里。
算面积来求体积,基本公式是依据。
规则形体用公式,非规形体靠化归。
展开分割好办法,化难为易新天地。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2三角函数。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9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复习--立体几何2.docx
例31.若平面a 、0耳相垂直,贝9((A)Q 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0(C)平行于a 的直线垂直于0(B)a 中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0 (D)a 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0例32.如图,平面a 丄平面0, aCft=l,人丘0, B",且与/所成的角为60’,A 、B 到/的距离分别为1、V3,则线段AB 的长是() (A)4(B 座(C)巫(D)V333例33.如图,正方体ABCD —A.B^iD,屮,E 是BC 的屮点,连结DiE,则二面角D\_B 、E_C 的正切三面角与面面垂盘]—. ------- .厂)判定定理(map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如图二而角a —1—p 傕贡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a — l — 0的棱/上任意一点o 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弘0 内分别作棱的垂线OA 、0B,这两条射线OA 、0B 所成的角Z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一面角及平面与平面垂直平面互相垂直.即二面角a-l-0的平面角ZAOB 为90"=>仅丄0(1)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B|J a u a °丄0 ⑵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a 丄0 ,ar\/3 = l\°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 ""丄0ci ua 丄/注: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主要有:① 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待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中作棱的垂线,得 岀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② 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而内一点到另一个而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作出平而角.③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血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 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④ 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cos& = £,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S'是射影的面积. .S 此方法不必在图中画出平面角來.S 侧二仝亜cos a)值等于()(A)还(B)百(0 2A/5 (D)逅523例34.如图所示,四边形BCDE是正方形,AB丄平面BCDE,则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A)4对(B)5 对(C)7 对(D) 8 对②例35. —间民房的屋顶有如图三种不同的盖法:①单向倾斜;②双向倾斜;③四向倾斜, 记三种盖法屋顶面积分别为凡、P2、P3•若屋顶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都是幺则() (A)P3>P2>P\(B)p3 > P?=P\ (C)P3=P2 > P] (D)P3=P2=P1例36.已知平面a、0、Y,直线I、m,且/丄加丄给出下列以个结论:①“丄八②/丄③加丄0;④0丄仅.则其屮正确的个数是() (A)0 (B)l(c)2 (D)3例37.将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ABCDEF沿AD折成二面角E—AD—C,使CE=d,则二面角E—AD—C 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8.将椭圆—+ ^ = 1所在平而沿y = —x折成60°的二面角,则椭圆两个焦点9 4 3F P F2 的距离|F,F2|= ________ .例39.如图,矩形4BEF和正方形ABCD有公共边AB,它们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AB=CB=2a,BE=a,则FC= _____________ 。
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看
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看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二面角(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为⊥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检测及答案
2009届一轮复习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检测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α、β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βα⊂⊂b a 直线,,命题b a p 与:无公共点;命题βα//:q . 则q p 是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②若四边形有两个对角都是直角, 则这个四边形是圆内接四边形; ③“平面不经过直线”的等价说法是“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 ④若两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 则这两平面的所有公共点都在这条公共直线上.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已知m 、n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① 若m ⊂α, , n ∥α,则m ∥n ②若m ∥α,m ∥β,n,, 则α∥β ③若α∩β= n ,m ∥n, 则, m ∥α,且 m ∥β ④m ⊥α, m ⊥β, 则α∥βA 0B 1C 2D 3(4) 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是6cm 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是4cm ,则该球的体积是( )A 33π100cmB 33π208cmC 33π500cmD 33π3416cm(5) 在下列关于直线l 、m 与平面α、β的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若l ⊂β且α⊥β,则l ⊥α.B 若l ⊥β且α∥β,则l ⊥α.C 若l ⊥β且α⊥β,则l ∥α.D 若α∩β=m 且l ∥m,则l ∥α.(6) 若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 l =β∩γ, l ∥α, m ⊂α和m ⊥γ, 则必有( )A α⊥γ且l ⊥mB α⊥γ且m ∥βC m ∥β且l ⊥mD α∥β且α⊥γ(7) 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AD ∥BC, AD=AB, ∠BCD=45°, ∠BAD=90°. 将△ADB 沿BD 折起, 使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BCD. 则在三棱锥A-BCD 中,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 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8) 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B=6,AD=4,31=AA .分别过BC 、11D A 的两个平行截面将长方体分成 三部分,其体积分别记为111DFD AEA V V -=,11112D FCF A EBE V V -= A B C D A B C D CD C 1 B 1D 1A 1E 1F 1 FC F C B E B V V 11113-=.若1:4:1::321=V V V ,则截面11EFD A的面积为 ( )A. 104B. 38C. 134D. 16(9)如图四面体D-ABC 中, P ∈面DBA, 则在平面DAB 内过点P 与直线BC 成60°角的直线共有 (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10) 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表面积为S,其四个面的中心分别为E、F、G、H.设四面体EFGH的表面积为T,则ST 等于( )A91 B 94 C 41 D 31 二.填空题(11)已知球O 的半径为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且每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均为2π,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12)已知直线m 、n 和平面α、β满足: α∥β, m ⊥α, m ⊥n, 则n 与β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13) 已知平面α和平面交于直线l ,P 是空间一点,PA ⊥α,垂足为A ,PB ⊥β,垂足为B ,且PA=1,PB=2,若点A 在β内的射影与点B 在α内的射影重合,则点P 到l 的距离为 .(14) 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 、n 是α、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 ①m ⊥n; ②α⊥β; ③n ⊥β; ④m ⊥α.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三.解答题(15)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DC ,E 是PC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Ⅰ)证明PA//平面EDB ;(Ⅱ)证明PB ⊥平面EFD ;(Ⅲ)求二面角C —PB —D 的大小.ABCDP E F A BCD P ·(16) 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是正方形A 1B 1C 1D 1的中心,点P 在棱CC 1上,且CC 1=4CP.(Ⅰ)求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设O 点在平面D 1AP 上的射影是H ,求证:D 1H ⊥AP ;(Ⅲ)求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17) 如图, 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AB=2, BC=2的矩形, 侧面PAB 是等边三角形, 且侧面 PAB ⊥底面ABCD.AP · B 1P A CD A 1C 1D 1B O H ·(Ⅰ)证明:BC ⊥侧面PAB;(Ⅱ)证明: 侧面PAD ⊥侧面PAB;(Ⅲ)求侧棱P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Ⅳ)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18)在斜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 底面是等腰三角形 , AB=AC, 侧面BB 1C 1C ⊥底面ABC.(Ⅰ)若D 是BC 的中点, 求证:AD ⊥CC 1;(Ⅱ)过侧面BB 1C 1C 的对角线BC 1的平面交侧棱于M, 若AM=MA 1, 求证:截面MBC 1⊥侧面BB 1C 1C; (Ⅲ) AM=MA 1是截面MBC 1⊥平面BB 1C 1C 的充要 条件吗? 请你叙述判断理由.答案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A 7.D 8.C 9.D 10.A 二填空题: 11. 33, 12. n ⊂β或 n ∥β, 13.5, 14.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A BCD A 1 B 1 C 1 M P EF三解答题(15)证: 方法一(Ⅰ)证明:连结AC ,AC 交BD 于O , 连结EO.∵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O 是AC 的中点.在 PAC ∆中,EO 是中位线,∴PA // EO 而⊂EO 平面EDB 且 ⊄PA 平面EDB ,所以,PA // 平面EDB(Ⅱ)证明:∵PD ⊥底面ABCD 且⊂DC 底面ABCD , ∴DC PD ⊥∵PD=DC ,可知P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DE 是斜边PC 的中线,∴PC DE ⊥. ①同样由PD ⊥底面ABCD ,得PD ⊥BC.∵底面ABCD 是正方形,有DC ⊥BC ,∴BC ⊥平面PDC.而⊂DE 平面PDC ,∴DE BC ⊥. ② 由①和②推得⊥DE 平面PBC.而⊂PB 平面PBC ,∴PB DE ⊥.又PB EF ⊥且E EF DE = ,所以PB ⊥平面EFD.(Ⅲ)解:由(2)知,DF PB ⊥,故EFD ∠是二面角C —PB —D 的平面角.由(Ⅱ)知,DB PD EF DE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则a BD a DC PD 2,===a BD PD PB 322=+=, a DC PD PC 222=+=a PC DE 2221==. 在PDB Rt ∆中,a aa a PB BD PD DF 3632=⋅=⋅=.在EFD Rt ∆中, 233622sin ===a aDF DE EFD ,∴3π=∠EFD .所以,二面角C —PB —D 的大小为3π.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为坐标原点,设a DC =.(Ⅰ)证明:连结 AC ,AC 交BD 于G ,连结EG .依题意得)2,2,0(),,0,0(),0,0,(a a E a P a A . ∵底面ABCD 是正方形,∴G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 的坐标为)0,2,2(aa 且 )2,0,2(),,0,(aa a a -=-=.∴2=,这表明PA//EG.而⊂EG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PA//平面EDB.(Ⅱ)证明;依题意得)0,,(a a B ,),,(a a a -=.又)2,2,0(aa =,故022022=-+=⋅a a DE PB .∴DE PB ⊥.由已知PB EF ⊥,且E DE EF = ,所以⊥PB 平面EFD.(Ⅲ)解:设点F 的坐标为),,(000z y x ,λ=,则),,(),,(000a a a a z y x -=-λ 从而a z a y a x )1(,,000λλλ-===.所以))21(,)21(,()2,2,(000a a a z a y a x ---=---=λλλ.由条件PB EF ⊥知,0=⋅,即0)21()21(222=---+-a a a λλλ,解得31=λ.∴点F 的坐标为)32,3,3(a a a ,且)6,6,3(a a a --=,)32,3,3(a a a ---= ∴03233222=+--=⋅a a a .即FD PB ⊥,故EFD ∠是二面角C —PB —D 的平面角.∵691892222a a a a FD FE =+-=⋅,且a a a a FE 6636369||222=++=,a a a a FD 369499||222=++=,∴2136666||||cos 2=⋅==a a a FD FE EFD . ∴3π=∠EFD . 所以,二面角C —PB —D 的大小为3π.(文)……………………… 方法一:(Ⅰ)证明:连结AC 、AC 交BD 于O.连结EO,∵ 底面ABCD 是正方形 ∴ 点O 是AC 的中点. 在PAC ∆中,EO 是中位线 ∴ EO PA //.而⊂EO 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所以, //PA 平面EDB.(Ⅱ)解:作DC EF ⊥交CD 于F. 连结BF ,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 ⊥PD 底面ABCD ∴ DC PD ⊥. ∴ PD EF // F 为DC 的中点.∴ ⊥EF 底面ABCD ,BF 为BE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故EBF ∠为直线E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在BCF Rt ∆中,a a a CF BC BF 25)2(2222=+=+=∵ 221a PD EF == ∴ 在EFB Rt ∆中55252tan ===a aBF EF EBF , 所以E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55. 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为 坐标原点.设a DC =(Ⅰ)证明:连结AC ,AC 交BD 于G.连结EG.依题意得)0,0,(a A ,),0,0(a P ,)2,2,0(aa E ∵ 底面ABCD 是正方形∴ G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 的坐标为)0,2,2(a a .∴ ),0,(α-=a PA )2,0,2(a a -=∴ 2= 这表明EG PA //.而⊂EG 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 //PA 平面EDB.A B C D P EOF(Ⅱ)解:依题意得)0,,(a a B ,)0,,0(a C .取DC 的中点)0,2,0(aF 连结EF ,BF ∵ )2,0,0(a =,)0,2,(aa =,)0,,0(a =∴ 0=⋅,0=⋅ ∴ FB FE ⊥,DC FE ⊥. ∴ ⊥EF 底面ABCD ,BF 为BE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故EBF ∠为直线E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教材全解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A)
3.分散难点
立体几何教学的两个主要任务: 培养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按照“点线面——体”组织的结构体系, 逻辑严谨,但“两个任务”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对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高,而且“判 定定理”的证明要培养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再推进到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适当分散难点。
证明非常漂亮、经典,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 重心是逻辑推理能力。
依据“标准”的要求,实验教
材对这个定理不进行演绎证明, 而让学生通过一个探究实验发现 结论,进行合情推理。
上述过程经历的步骤:
具体 观 实 发现 提 出 问题 察 验 规律 猜想
把握立体几何教学的变化:
几何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即从单 纯强调几何的逻辑推理转变为合 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目标: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根据柱、 锥、台、球体的几何特征并结合它们的展 开图,推导出它们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对各种几何体体积计算公式之间联 系的分析,帮助学生从计算的角度去认识 空间几何体,更加准确地把握空间几何体 的结构特征。
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经历合情推理——演绎 推理过程。通过对事物、模型、图片等的操 作和感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几何图形的 结构特征,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用数学语言表达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 并能进行证明。
不是不要证明,而是完善过程。
既要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发展合情推理 能力。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 型。
高中:
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 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用斜二测 画直观图等(初中没有)。
加强实物、三视图、直观图的相互转化 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知识讲解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三视图,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 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要点梳理】要点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 几何图形的分类要点诠释: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平面图形按一定的途径进行折叠就会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通过展开与折叠能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点诠释: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 (2)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主(正)视图----------从正面看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要点诠释: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几何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要点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 基本性质(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要点诠释: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有哪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有哪些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有哪些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
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证的考察。
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
所以学好立体几何要找到对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一、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
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
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
其次,在论证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
例如:三垂线定理。
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
但定理的证明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
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1)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2)培养空间想象力。
(3)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
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转化”思想的应用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斜线与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三者可以相互转化。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十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课件10A3
∴MBCE=BBDN=ANDF,
∴ME=NF.
• 又ME∥BC∥AD∥NF,
• ∴MEFN为平行四边形,
• ∴NM∥EF,又∵MN⊄面AA1B1B. • ∴MN∥平面AA1B1B.
法二 如图,连接 CN 并延长交 BA 的延长线于 点 P,连接 B1P,则 B1P⊂平面 AA1B1B.
面ABC.
(2)由(1)知PPGD1=PPGE2=32,∴G1G2=23DE. 又 DE=21AC,∴G1G2=13AC. 同理 G2G3=31AB,G1G3=13BC. ∴△G1G2G3∽△CAB,其相似比为 1∶3, ∴S△G1G2G3∶S△ABC=1∶9.
• 探究3 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有:
• 探究2 已知直线与平面平行,若用线面平 行的性质定理,则首先过直线找一个平面 与已知平面相交.
• 思考题2 如图所示,a,b是异面直线,A、 C与B、D分别是a,b上的两点,直线a∥平 面α,直线b∥平面α,AB∩α=M,CD∩α=N, 求证:若AM=BM,则CN=DN.
• 【证明】 连接AD交平面α于E点,并连接 ME,NE.
• 思考题3 (2011·郑州质检)如图所示,正方 体ABCD—A1B1C1D1中,M、N、E、F分别是 棱A1B1,A1D1,B1C1,C1D1的中点.
• 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
• 【证明】 连结MF,∵M、F是A1B1、C1D1的中点,四边形 A1B1C1D1为正方形,
• ∴MF綊A1D1.又A1D1綊AD, • ∴MF綊AD. • ∴四边形AMFD是平行四边形, • ∴AM∥DF. • ∵DF⊂平面EFDB,AM⊄平面EFDB. • ∴AM∥平面EFDB,同理AN∥平面EFDB,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1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平面的基本性质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1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平面的基本性质课题: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复习目标: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二.课前预习:1.A 、B 、C 表示不同的点,a 、l 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C )()A ααα⊂⇒∈∈∈∈l B l B A l A ,,,()B βα∈∈A A ,,AB B B =⇒∈∈βαβα ,直线 ()C αα∉⇒∈⊄A l A l ,()D α∈C B A ,,,β∈C B A ,,且C B A ,,不共线α⇒与β重合2.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45,腰和上底边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D )()A 2221+ ()B 221+ ()C 21+ ()D 22+ 3.对于空间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①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②三条直线两两平行;③三条直线共点;④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使三条直线共面的充分条件有 ( B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空间内五个点中的任意三点都不共线,由这五个点为顶点只构造出四个三棱锥,则这五个点最多可以确定 7个 个平面 . 三.例题分析: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解:∵AB ∥CD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又∵AB α=E ,AB ⊂β,∴E ∈α,E ∈β, 即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说明: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常运用公理2,即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二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例2.已知:a ,b ,c ,d 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 ,b ,c ,d 共面.证明 1o 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 ,b ,c 相交于一点A , 但A ∉d ,如图1.∴直线d 和A 确定一个平面α.又设直线d 与a ,b ,c 分别相交于E ,F ,G ,α D C BA EF Hαb a dcG F E A则A ,E ,F ,G ∈α.∵A ,E ∈α,A ,E ∈a ,∴a ⊂α. 同理可证b ⊂α,c ⊂α. ∴a ,b ,c ,d 在同一平面α内. 2o 当四条直线中任何三条都不共点时,如图2.∵这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设相交直线a ,b 确定一个平面α.设直线c 与a ,b 分别交于点H ,K ,则H ,K ∈α. 又 H ,K ∈c ,∴c ⊂α. 同理可证d ⊂α.∴a ,b ,c ,d 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α内.说明:证明若干条线(或若干个点)共面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根据公理3或推论,由题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根据公理1证明其余的线(或点)均在这个平面内.本题最容易忽视“三线共点”这一种情况.因此,在分析题意时,应仔细推敲问题中每一句话的含义.例3.如图,点A ,B ,C 确定的平面与点D ,E ,F 确定的平面相交于直线l ,且直线AB 与l 相交于点G ,直线EF 与l 相交于点H ,试作出平面ABD 与平面CEF 的交线.解:如图3,在平面ABC 内,连结AB ,与l 相交于点G ,则G ∈平面DEF ;在平面DEF 内,连结DG ,与EF 相交于点M ,则M ∈平面ABD ,且M ∈平面CEF .所以,E·BAD ·FC · · ·· a bcd α H K图2M 在平面ABD 与平面CEF 的交线上.同理,可作出点N ,N 在平面ABD 与平面CEF 的交线上.连结MN ,直线MN 即为所求.例4.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 β=l .设梯形ABCD 中,AD ∥BC ,且AB ⊂α,CD ⊂β,求证:AB ,CD ,l 共点(相交于一点). 证明 ∵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是梯形ABCD 的两条腰. ∴ AB ,CD 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 CD =M .又∵AB ⊂α,CD ⊂β,∴M ∈α,且M ∈β.∴M ∈α β. 又∵α β=l ,∴M ∈l , 即AB ,CD ,l 共点.说明: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一般要应用公理2,这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 四.课后作业:E· B Al例3 G HD · FC M· ·· α DC BAl 例4 β1.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点HGFE,,,,如果EF与HG相交于一点M,那么(A)()A M一定在直线AC上()B M一定在直线BD上()C 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在直线BD上()D M既不在直线AC上,也不在直线BD上2.有下列命题:①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这四点必共面;②空间四点中,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则这四点不共面;③用斜二测画法可得梯形的直观图仍为梯形;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答案:①③3.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__2__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4___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8__部分.4.四边形ABCD中,1=====BDDACDBCAB,则成为空间四面体时,AC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0(.5.如图,P、Q、R分别是四面体ABCD的棱AB,AC,AD上的点,若直线PQ与直线BC的交点为M,直线RQ与直线DC的交点为N,直线PR与直线DB的交点为L,试证明M,N,L共线.证明:易证M,N,L∈平面PQR,且M,N,L∈平面BCD,A1 B1D1C1Q··ABCMNLPQR所以M,N,L∈平面PQR 平面BCD,即M,N,L共线.6.如图,P、Q、R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A1,BB1,DD1上的三点,试作出过P,Q,R三点的截面图.作法⑴连接PQ,并延长之交A1B1的延长线于T;⑵连接PR,并延长之交A1D1的延长线于S;⑶连接ST交C1D1、B1C1分别于M,N,则线段MN为平面PQR与面A1B1C1D1的交线.⑷连接RM,QN,则线段RM,QN分别是平面PQR与面DCC1D1,面BCC1B1的交线.得到的五边形PQNMR即为所求的截面图(如图4).说明求作二平面的交线问题,主要运用公理1.解题关键是直接或间接找出二平面的两个确定的公共点.有时同时还要运用公理2、3及公理的推论等知识.7.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中,A1C1 B1D1=O1,B1D 平面A1BC1=P.求证:P∈BO1.证明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B1D 平面A1BC1=P,∴P∈平面A1BC1,P∈B1D.∵B1D 平面BB1D1D.∴P∈平面A1BC1,且P A1 B1DD1CC1O1PA1A BB1DD1CC1STQP图4NM∈平面BB1D1D.∴P∈平面A1BC1 平面BB1D1D,∵A1C1 B1D1=O1,A1C1⊂平面A1BC1,B1D1⊂平面BB1D1D,∴O1∈平面A1BC1,且O1∈平面BB1D1D.又B∈平面A1BC1,且B∈平面BB1D1D,∴平面A1BC1 平面BB1D1D=BO1.∴P∈BO1.说明一般地,要证明一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只要证明这个点在过这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上.。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第课)直线与平面垂直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课 题:9.4直线和平面垂直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 3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直线和平面垂直及正射影和三垂线定理和平行射影的性质外,第二个重要性质就是空间的镜面对称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程就可以看到,证明的过程就是由平面的轴对称转换为空间的镜面对称的过程这一小节要特别重视判定定理的教学,要向学生指出定理证明过程的本质线定理是由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空间图形的性质,在传统几可学教育中这个定理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我们只重视概念的教学,减弱围绕三垂线定理的解题训练这是因为我们有更有效的向量工具处理空间的垂直问题这一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主要是理解定理的本质和直接应用不要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的教学这样就可减少课时,以加强空间向量的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一个严格但不实用的定义,因而必须给出一个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直线与平面是否垂直根据判定定理的要求,必须具备条件“a ⊥b ,a ⊥c ,b ∩c =B ,b ⊂α,c ⊂α”才能得到结论“a ⊥α”,至于为什么在上述条件下一定能得到“a ⊥α”这一结论便是本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观察空间直线和平面可知它们的位置关系有:(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aαa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 m l m l ααα⊄⊂⇒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l l m l αβαβ⊂=⇒二、讲解新课: 1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 ⊥α画法: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说明:①“任何”表示所有(提问:若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与平面吗?如不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②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垂直时,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③ a ⊥α等价于对任意的直线m ⊂α,都有a ⊥m利用定义,我们得到了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基本方法,同时也得到了线面垂直的最基本的性质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即 若l ⊥m ,l ⊥n ,m ∩n =B ,m ⊂α,n ⊂α,则l ⊥α已知: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直线l 与α的交点为B ,且l ⊥m ,l ⊥n求证:l ⊥α分析:在α内平移m ,n ,使它们都通过点B ,这时m ,n 仍保持和l 垂直过点B 作任一条不与m ,n 重合的直线g ,如果我们能根据l ⊥m 且l ⊥n 推出l ⊥g ,那么就证明了直线l 和过点B 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即l 垂直α为此,我们在l 上自点B 起于平面α的两侧分别截取BA=BA ′,于是m ,n βαm l都是线段AA ′的垂直平分线,它们上面的点到A 、A ′的距离相等 如果我们能证明g 上的点到A 、A ′的距离也相等,那么g 也是AA ′的垂直平分线,于是g 就垂直于l 在g 上任取一点E ,过点E 在α内作不通过点B 的直线,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容易证明△ACD ≌A ′CD ,进而又可证明△ACE ≌△A ′CE于是EA=EA ′,g ⊥l一般地: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直线l 与α的交点为B ,且,l m l n ''⊥⊥,求证:l α⊥证明:过点B 作//,//m m n n ''∵,l m l n ''⊥⊥ ∴,l m l n ⊥⊥,过B 任作直线a ,在l 上于α平面两侧分别截取BA BA '=,∴,m n 都是AA '的垂直平分线,∴,AD A D AC A C ''==,在a 上任取点E ,过E 在平面α内作不通过B 的直线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ACD A CD '∆≅∆,∴ACD A CD '∠=∠,又AC A C '=,∴ACE A CE '∆≅∆,∴AE A E '=∴a l ⊥,∴l α⊥.三、讲解范例:例1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a ∥b,a ⊥α 求证:b ⊥α证明:设m 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αααα⊥⇒⎭⎬⎫⊂⊥⇒⎭⎬⎫⊥⇒⎭⎬⎫⊂⊥b m m b b a m a m a // 本题的作用:要证b ⊥α,没有办法?而已知a ∥b ,只需证a ⊥α即可,在证题时起转移作用,但具体要证a ⊥α还需其他方法例2 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求证: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mb a α证明:不论P 在平面α内或外,设直线PA α⊥,垂足为A (或P )若另一直线PB α⊥,设,PA PBa αβ= ∴,PA a PB a ⊥⊥又∵,PA PB 在平面β所以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例 3 有一根旗杆AB 高8m ,它的顶端A 挂一条长10m 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C D ,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 的距离是6m ,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解:在ABC ∆和ABD ∆中,∵8,6,10AB m BC BD m AC AD m =====∴2222226810AB BC AC +=+== 2222226810AB BD AD +=+==∴90ABC ABD ∠=∠=即,AB BC AB BD ⊥⊥又∵,,B C D 不共线 ∴AB ⊥平面BCD ,即旗杆和地面垂直;例4 已知直线l ⊥平面α,垂足为A ,直线AP ⊥求证:AP 在α内证明:设AP 与l 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 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l ⊥α,∴l ⊥AM又AP ⊥l ,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 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 一定在α内例5 求证: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已知:P ∉α求证:过点P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αEB A 证明:过平面α外一点P 作直线⊥l α,再过点P 作平面β,使⊥l β,则α∥β.因为过点P 且与α平行的平面必与α的垂线l 也垂直,而过点P 与l 垂直的平面是唯一的,所以过点P 且与α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指出:由例2可得α∥β,α∥γ⇒β∥γ.例6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AB AC =,DB DC =,求证:BC AD ⊥证明:取BC 中点E ,连结,AE DE ,∵,AB AC DB DC ==,∴,AE BC DE BC ⊥⊥, ∴BC ⊥平面AED , 又∵AD ⊂平面AED , ∴BC AD ⊥.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1)“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 ⊥α”的 (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α或l ∥α答案:(1)B (2)D2.填空题(1)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有 条;垂面有 个;平行线有 条;平行平面有 个.(2)过平面外一点作该平面的垂线有 条;垂面有 个;平行线有 条;平行平面有 个.答案:(1)无数,一,一,无数;(2)一,无数,无数,一3.能否作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两条相交直线?能否作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两个相交平面?为什么?答案:(能,而且有无数条) (不能) 拿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后略为展开,竖立在桌面上,说明折痕为什么和桌面垂直答案:因为折痕垂直于桌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因为这条直线可能与这个平面斜交或在其内. 6答案:是.假若有两个平面,αβ过点A 都于l 垂直,过这条公共垂线l 作一个不经过两平面,αβ的交线的平面γ,γ与,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a b ab l A =且,l a l b ⊥⊥,,,l a b α⊂,从而有a b ,此与a b A =矛盾. 如果三条直线共点,且两两垂直,问其中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另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答案:是 8求证: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面内任一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通过一条线段中点并且与这条线段垂直的平面,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面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这个定义最初用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上,但用得较多的则是,如果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那么l 就垂直于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对于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垂直,实质是转化成线、线垂直,从中不难发现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第九章 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学生版
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1、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有下列四个命题:①α∥β⇒l ⊥m ;②α⊥β⇒ l ∥m ;③l ∥m ⇒α⊥β;④l ⊥m ⇒α∥β.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 )A 、①与②B 、①与③C 、②与④D 、③与④1、B2、在正三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A 、3ππ(,) B 、23ππ(,) C 、(0,2π) D 、23ππ(,)3 2、A3、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M 在A 上,且AM=31AB ,点P 在平面ABCD 上,且动点P 到直线A 1D 1的 距离的平方与P 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Ay 中,动点P 的轨 迹方程是 .3、91322-=x y4.命题①空间直线a ,b ,c ,若a∥b,b∥c 则a∥c②非零向量、,若∥,∥则∥ ③平面α、β、γ若α⊥β,β⊥γ,则α∥γ ④空间直线a 、b 、c 若有a⊥b,b⊥c,则a∥c ⑤直线a 、b 与平面β,若a⊥β,c⊥β,则a∥c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5、(文)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被以A 为球心,AB 为半径的球相截,则被截形体的表面积为( ) A .45π B .87π C .π D .47π选A6.某刺猬有2006根刺,当它蜷缩成球时滚到平面上,任意相邻的三根刺都可支撑住身体,且任意四根刺的刺尖不共面,问该刺猬蜷缩成球时,共有( )种不同的支撑身体的方式。
A .2006 B .4008 C .4012 D .2008 7.命题①空间直线a ,b ,c ,若a∥b,b∥c 则a∥c②非零向量c 、b 、a ,若a ∥b ,b ∥c 则a ∥c ③平面α、β、γ若α⊥β,β⊥γ,则α∥γ ④空间直线a 、b 、c 若有a⊥b,b⊥c,则a∥c ⑤直线a 、b 与平面β,若a⊥β,c⊥β,则a∥c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8、(文)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被以A 为球心,AB 为半径的球相截,则被截形体的表面积为( )A .45π B .87π C .π D .47π 9、四边形ABCD 是︒=∠120A 的菱形,绕AC 将该菱形折成二面角D AC B --,记异面直线AC 、BD 所成角为α,AD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β,当β+α最大时,二面角D AC B --等于( )A.3π B.2π C.2arctan D.22arctanBA xM10、将边长为3的正四面体以各顶点为顶点各截去(使截面平行于底面)边长为1的小正四面体,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 . .11.(理)在正三棱锥ABC S -中,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AM MN ⊥,若侧棱32=SA ,则正三棱锥ABC S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π12B .π32C .π36D .π4812、(文)已知ABCD 是同一球面上的四点,且每两点间距离相等,都等于2,则球心到平面BCD 的距离是( ) A .36B .66 C .126 D .186 13、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F E ,分别是1AA ,1CC 的中点,P 是1CC 上的动点(包括端点)过E 、D 、P 作正方体的截面,若截面为四边形,则P 的轨迹是 ( )A 、线段F C 1B 、线段CFC 、线段CF 和点1CD 、线段F C 1和一点C14、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PC 与平面ABC 所的角均相等,又PA 与BC 垂直,那么ABC ∆的形状可以是 。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一.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
二.复习目标:1.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根底上,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掌握空间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概念的根底上,掌握它们的求法(其根本方法是分别作出这些角,并将它们置于*个三角形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大小);在解决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关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掌握作平行线(面)和垂直线(面)的技能;通过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本的立体几何解题方法和常用解题技巧,开掘不同问题之间的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4.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说话要有根据〞的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特别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意识和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5.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分割与补形求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三.教学过程:〔Ⅰ〕根底知识详析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0分左右,考察的知识点在20个以.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察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开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根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82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球与多面体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82课时: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球与多面体课题:球与多面体一.复习目标:1.了解多面体、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并利用欧拉公式解决有关问题;2.了解球、球面的概念, 掌握球的性质及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理解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了解与球的有的内接、外切几何问题的解法.二.主要知识:1.欧拉公式;2.球的表面积;球的体积公式;3.球的截面的性质:.三.课前预习:1.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为20,棱数为30,则它的各面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D7200C6480 ()B5400 ()()A2160 ()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D6πC()()A3π()B4π()3.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的距离与这四面体的高的比是 ( ) ()A 21 ()B 31 ()C 41 ()D 614.地球表面上从A 地(北纬45 ,东经120 )到B 地(北纬45 ,东经30 )的最短距离为(球的半径为R ) ( )()A 4Rπ ()B R π ()C 3Rπ ()D 2Rπ5.设,,,P A B C 是球O 面上的四点,且,,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若P A P B P C a===则球心O 到截面ABC 的距离是 .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三棱锥P A B C -内接于球, 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都为1, 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例2.在北纬60 圈上有甲、乙两地,它们的纬度圆上的弧长等于2Rπ(R 为地球半径),求甲,乙两地间的球面距离。
例3.如图,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半径的一半,B C 是截面圆的直径,D 是圆周上一点,C A 是球O 的直径, (1) 求证:平面ABD ⊥平面A D C ; (2) 如果球半径是13,D 分 BC为两部分, 且 :1:2BD DC =,求A C 与BD 所成的角;(3) 如果:2BC D C =,求二面角B A C D --的大小。
《金新学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高考总复习测评卷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B) 章末质量检测 (文)
《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配套测评卷——高三一轮数学『理科』卷(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B)—————————————————————————————————————【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格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b不平行,则( )A.a∥\αB.a∥αC.a与b一定是异面直线D.α内可能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a2,它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πa23B.πa22C.2πa2D.3πa23.若正四棱柱的对角线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63,且底面边长为2,则高为( )A.1 B.2C.3 D.44.已知直线m⊥平面α,直线n⊂平面β,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则m⊥n B.若α⊥β,则m∥nC.若m⊥n,则α∥β D.若n∥α,则α∥β5.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一个120°的二面角,点C到达点C1,这时异面直线AD与B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A.22B.12C.34D.346.设有三个命题,甲: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乙: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丙: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以上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0个B.1个C.2个D.3个7.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 cm,O′C′=2 cm,则原图形是( )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一般的平行四边形8.若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A.63B.33C.23D.139.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底面A1B1C1D1的中心,则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 )A.12B.22C.32D.2410.已知m,n为不同的直线,α,β为不同的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且m∥β,n∥β,则α∥βC.若α⊥β,m⊂α,则m⊥βD.若α⊥β,m⊥β,m⊄α,则m∥α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M、N分别是棱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 )A.和AC、MN都垂直B.垂直于AC,但不垂直于MNC.垂直于MN,但不垂直于ACD.与AC、MN都不垂直12.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题号第Ⅰ卷第Ⅱ卷总分二17 18 19 20 21 22得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若正三棱锥底面的边长为a,且每两个侧面所成的角均为90°,则底面中心到侧面的距离为________.14.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点E为AA1的中点,在对角面BB1D1D上取一点M,使AM+ME最小,其最小值为________.15.a,b,c是空间中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五个命题:①若a∥b,b∥c,则a∥c;②若a⊥b,b⊥c,则a∥c;③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④若a⊂平面α,b⊂平面β,则a,b一定是异面直线;⑤若a,b与c成等角,则a∥b.上述命题中正确的________(只填序号).16.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右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CD⊥PD;(2)求证:EF∥平面PAD.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矩形ABCD中,AB=1,BC=a,现沿AC折成二面角D-AC -B,使BD为异面直线AD、BC的公垂线.(1)求证:平面ABD⊥平面ABC;(2)当a为何值时,二面角D-AC-B为45°.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BC=CA=3,M为AB的中点,四点P、A、M、C都在球O的球面上.(1)证明:平面PAB⊥平面PCM;(2)证明:线段PC的中点为球O的球心.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中,∠D=∠DAB=90°,AB=4,CD=1,AD=2.(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P的坐标;(2)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3)若PB的中点为M,求证:平面AMC⊥平面PBC.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底面ABCD,E是SC上的任意一点.(1)求证:平面EBD⊥平面SAC;(2)设SA=4,AB=2,求点A到平面SBD的距离;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M、N、P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BC、DD1上的点.(1)若BMMA=BNNC,求证:无论点P在D1D上如何移动,总有BP⊥MN;(2)若D1P:PD=1∶2,且PB⊥平面B1MN,求二面角M-B1N-B的余弦值;(3)棱DD1上是否总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平面APC1⊥平面ACC1?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一、选择题1.D2.B 设球的半径为R,则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2R,依题意知43R2=16a2,即R2=18a2,∴S球=4πR2=4π·18a2=πa22.故选B.3.B 设高为h,则由22h2+8=63可得h=2,也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4.A 易知A 选项由m ⊥α,α∥β⇒m ⊥β,n ⊂β⇒m ⊥n ,故A 选项命题正确.5.D 设正方形边长为1,由题意易知∠CBC 1即为AD 与BC 1所成的角.设AC 与BD 相交于O ,易知△CC 1O为正三角形,故CC 1=22,在△CBC 1中,由余弦定理可得所求余弦值为34.故选D.6.B 命题甲正确,命题乙不正确,命题丙不正确,故真命题个数为1,应选B 7.C 将直观图还原得▱OABC , ∵O ′D ′=2O ′C ′=2 2 cm , OD =2O ′D ′=4 2 cm , C ′D ′=O ′C ′=2 cm , ∴CD =2 cm , OC =CD 2+OD 2=22+(42)2=6 cm , OA =O ′A ′=6 cm =OC , 故原图形为菱形.8.B 以正三棱锥O -ABC 的顶点O 为原点,OA ,OB ,OC 为x ,y ,z 轴建系, 设侧棱长为1,则A (1,0,0),B (0,1,0),C (0,0,1), 侧面OAB 的法向量为O =(0,0,1),底面ABC 的法向量为n =(13,13,13),∴cos 〈O ,n 〉==131·⎝ ⎛⎭⎪⎫132+⎝ ⎛⎭⎪⎫132+⎝ ⎛⎭⎪⎫132=33. 9.D 过O 作A 1B 1的平行线,交B 1C 1于E ,则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即为E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 作EF ⊥BC 1于F ,易证EF ⊥平面ABC 1D 1,可求得EF =14B 1C =24.选D.10.D A 错,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平行、相交和异面;B 错,必须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平面平行,此时两平面才平行;C 错,两垂直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可平行、相交或垂直;D 对,由空间想象易知命题正确.11.A 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a ,则D (0,0,0)、D 1(0,0,2a )、M (0,0,a )、A (2a,0,0)、C (0,2a,0)、O (a ,a,0)、N (0,a,2a ).∴O =(-a ,-a ,a ),M =(0,a ,a ),A =(-2a,2a,0). ∴O ·A =0,M ·O =0, ∴OM ⊥AC ,OM ⊥MN .12.A ∵BA ⊥AC ,BC 1⊥AC ,BA ∩BC 1=B , ∴AC ⊥平面ABC 1.∵A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ABC 1,且交线是AB . 故平面ABC 1上一点C 1在底面ABC 的射影H 必在交线AB 上. 二.、填空题 13.【解析】 过底面中心O 作侧棱的平行线交一侧面于H ,则OH =13×22a =26a 为所求.【答案】26a 14.【解析】 取CC 1的中点F ,则ME =MF ,∴AM +ME =AM +MF ≥AF =(2a )2+⎝ ⎛⎭⎪⎫12a 2=32a .【答案】 32a15.【解析】 由公理4知①正确;当a ⊥b ,b ⊥c 时,a 与c 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 ②不正确;当a 与b 相交,b 与c 相交时,a 与c 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③不正确; a ⊂α,b ⊂β,并不能说明a 与b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故 ④不正确;当a ,b 与c 成等角时,a 与b 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⑤不正确. 【答案】 ① 16.【解析】 由PA ⊥平面ABC ,AE ⊂平面ABC ,得PA ⊥AE ,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 ⊥AB ,PA ∩AB =A ,得AE ⊥平面PAB ,又PB ⊂平面PAB ,∴AE ⊥PB ,①正确;又平面P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PBC 不成立,②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 ∥AD ,又AD ⊂平面PAD ,∴BC ∥平面PAD ,∴直线BC ∥平面PAE 也不成立,③错;在Rt △PAD 中,PA =AD =2AB ,∴∠PDA =45°, ∴④正确. 【答案】 ①④ 三、解答题 17.【证明】 (1)∵PA ⊥平面ABCD ,而CD ⊂平面ABCD , ∴PA ⊥CD ,又CD ⊥AD ,AD ∩PA =A , ∴CD ⊥平面PAD ,∴CD ⊥PD .(2)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 .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EG ∥AD ,FG ∥PD , ∴平面EFG ∥平面PAD , 又∵EF ⊂平面EFG , ∴EF ∥平面PAD . 18.【解析】 (1)证明:由题知BC ⊥BD ,又BC ⊥AB .∴BC ⊥面ABD ,∴面ABC ⊥面ABD .(2)作DE ⊥AB 于E ,由(1)知DE ⊥面ABC ,作EF ⊥AC 于F ,连DF ,则DF ⊥AC ,∴∠DFE 为二面角D -AC-B 的平面角.即∠DFE =45°.EF =DE =22DF ,∵DF =a a 2+1,AF =a 2a 2+1且EF AF =BC AB,解得a 2=22,a =482.19.【解析】 (1)证明:∵AC =BC ,M 为AB 的中点,∴CM ⊥AM .∵PA ⊥平面ABC ,CM ⊂平面ABC ,∴PA ⊥CM .∵AB ∩PA =A ,AB ⊂平面PAB ,PA ⊂平面PAB , ∴CM ⊥平面PAB . ∵CM ⊂平面PCM ,∴平面PAB ⊥平面PCM .(2)证明:由(1)知CM ⊥平面PAB . ∵PM ⊂平面PAB , ∴CM ⊥PM .∵PA ⊥平面ABC ,AC ⊂平面ABC ,∴PA ⊥AC .如图,,取PC 的中点N ,连结MN 、AN .在Rt △PAC 中,点N 为斜边PC 的中点,∴AN =PN =NC .在Rt △PCM 中,点N 为斜边PC 的中点,∴MN =PN =NC . ∴PN =NC =AN =MN .∴点N 是球O 的球心,即线段PC 的中点为球O 的球心. 20.【解析】 (1)如图所示,以D 为原点,射线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D =∠DAB =90°,AB =4,CD =1,AD =2, ∴A (2,0,0),C (0,1,0),B (2,4,0),由PD ⊥平面ABCD ,得∠PAD 为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AD =60°.在Rt △PAD 中,由AD =2,得PD =23, ∴P (0,0,23).(2)∵=(2,0,-23), =(-2,-3,0), ∴cos<,>=2×(-2)+0×(-3)+(-23)×0413=-1313, 所以PA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13(3)证明:∵M 为PB 的中点, ∴点M 的坐标为(1,2,3),∴=(-1,2,3),=(1,1,3), =(2,4,-23),∵·=(-1)×2+2×4+3×(-23)=0, ·=1×2+1×4+3×(-23)=0, ∴⊥,⊥,∴PB ⊥平面AMC ∵PB ⊂平面PBC∴平面AMC ⊥平面PBC . 21.【解析】 (1)∵S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SA ⊥BD .∵ABCD 是正方形,∴AC ⊥BD ,∴BD ⊥平面SAC . ∵BD ⊂平面EBD ,∴平面EBD ⊥平面SAC .(2)设AC ∩BD =F ,连SF ,则SF ⊥BD . ∵AB =2.∴BD =2 2.∵SF =SA 2+AF 2=42+(2)2=3 2∴S △SBD =12BD ·SF=12·22·32=6. 设点A 到平面SBD 的距离为h , ∵SA ⊥平面ABCD , ∴13·S △SBD ·h =13·S △ABD ·SA , ∴6·h =12·2·2·4,∴h =43,∴点A 到平面SBD 的距离为43.22.【解析】 (1)证明:连结AC 、BD ,则BD ⊥AC ,∵BM MA =BNNC, ∴MN ∥AC ,∴BD ⊥MN . 又∵DD 1⊥平面ABCD , ∴DD 1⊥MN ,∵BD ∩DD 1=D ,∴MN ⊥平面BDD 1.又P 无论在DD 1上如何移动,总有BP ⊂平面BDD 1, ∴无论点P 在D 1D 上如何移动,总有BP ⊥MN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AM =NC =t ,则M (1,t,0),N (t,1,0),B 1(1,1,1),P (0,0,23),B (1,1,0),A (1,0,0),∵=(0,1-t,1),B =⎝⎛⎭⎪⎫-1,-1,23 又∵BP ⊥平面MNB 1, ∴·B =0,即t -1+23=0,∴t =13,∴=(0,23,1),M =(-23,23,0).设平面MNB 1的法向量n =(x ,y ,z ), 由,得x =y ,z =-23y .令y =3,则n =(3,3,-2). ∵AB ⊥平面BB 1N ,∴A 是平面BB 1N 的一个法向量,A =(0,1,0). 设二面角M -B 1N -B 的大小为θ, ∴cos 〈n ,A 〉=|(3,3,-2)·(0,1,0)|22=32222. 则二面角M -B 1N -B 的余弦值为32222.(3)存在点P ,且P 为DD 1的中点, 使得平面APC 1⊥平面ACC 1. 证明:∵BD ⊥AC ,BD ⊥CC 1, ∴BD ⊥平面ACC 1.取BD 1的中点E ,连PE , 则PE ∥BD ,∴PE ⊥平面ACC 1. ∵PE ⊂平面APC 1,∴平面APC 1⊥平面ACC 1.。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
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课时作业45平面与空间直线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若空间中有两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是“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答案:A2.设A,B,C,D是空间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AC与BD共面,则AD与BC共面B.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则AD与BC是异面直线C.若AB=AC,DB=DC,则AD=BCD.若AB=AC,DB=DC,则AD⊥BC答案:C3.在图1中,G、H、M、N分别是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图1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题图(1)中,直线GH∥MN;图(2)中,G、H、N三点共面,但M∉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3)中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4)中,G、M、N三点共面,但H∉面GMN,∴GH与MN异面.所以图(2)、(4)中GH与MN异面.答案:C4.(2009·全国卷Ⅰ)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图2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34 B.54 C.74 D.34解析:设棱长为2,BC 的中点为D ,由题意,得AD = 3. 在Rt △A 1AD 中,A 1D =AA 21-AD 2=22-(3)2=1. 在Rt △A 1BD 中,A 1B =A 1D 2+BD 2= 2. ∵AA 1∥CC 1,∴AB 与AA 1所成的角∠A 1AB 即为AB 与CC 1所成的角. 在△A 1AB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 1AB =AA 21+AB 2-A 1B22AA 1·AB =4+4-22×2×2=34.答案:D5.直线l ⊂平面α,经过α外一点A 与l 、α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所求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必与直线l 平行.这样的直线只有两条,故选B. 答案:B 6.(2008·辽宁高考)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CC 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 1D 1、EF 、CD 都相交的直线( )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两条C .有且只有三条D .有无数条解析:分别在异面直线A 1D 1、CD 上各任取一点M 、N ,则线段MN 的中点的轨迹构成一个平面α,显然直线EF 在平面α内.在EF 上任取一点P ,点P 和直线A 1D 1确定的平面与直线CD 交于点Q ,显然直线QP 与直线A 1D 1必有交点R ,即这样的直线有无穷多条.故选D.答案: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7.已知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顺次连结它的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 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连结各边中点的四边形的边分别等于对角线的一半,且对边分别平行,则构成平面图形,并且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四条边相等,即可判断为菱形.答案:菱形8.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Q 分别为AB 、BB 1、C 1D 1的中点,过M 、N 、Q 的平面与正方体相交,截得的图形是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R 、S 分别为B 1C 1、D 1D 、AD 的中点,则六边形MNPQRS 即为平面MNQ 与正方体相交所得的截面图形,并且它是正六边形.∵面ABB 1A 1∥面CDD 1C 1,设平面MNQ 与平面DCC 1D 1的交线为R ′Q .则MN ∥QR ′. 而QR ∥DC 1∥AB 1∥MN ,据平行公理知过点Q 与MN 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QR 与QR ′重合,即R 与R ′重合(R ′为D 1D 的中点). ∵MN 不平行于A 1B 1,∴MN 与A 1B 1必相交,设交点为K ,可证得B 1K =BM .同理QP 与A 1B 1也一定相交,交点为K ′,且B 1K ′=QC 1=MB =B 1K .∴MN 与QP 相交于点K .于是过点M 、N 、Q 的平面MNQR 与平面MNPQ 重合, 即M 、N 、P 、Q 、R 共面于MNQ . 同理可证S 点也在此平面MNQ 内. 所以平面MNPQRS 是一平面图形. 易证得MN =PN =QP =QR =RS =SM .由等角定理可知∠MNP =∠QRS , ∠QPN =∠MSR ,∠SMN =∠RQP .连结MQ ,易证QM ∥PN ,在等腰梯形MNPQ 中, ∠QPN =∠MNP ,同理∠PQR =∠QPN .∴∠SMN =∠MNP =∠NPQ =∠PQR =∠QRS =∠RSM . ∴MNPQRS 为正六边形. 答案:正六边形9.(2009·四川高考)如图3,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 是侧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1和BM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图3解析:建立如图4所示的坐标系,O 为BC 中点,设三棱柱的棱长为2a ,则点A (3a,0,0),B (0,a,0),B 1(0,a,2a ),图4M (0,-a ,a ),则AB 1→·BM →=0,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BM 所成的角为90°. 答案:90°10.过正方体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有28条,其中异面直线有________对. 解析:由于以正方体的某四个顶点可以形成C 48-(6+6)=58个三棱锥(注:先从8个顶点中任选4个顶点有C 48种选法,其中四点共面的情形有两类:一类是所选的四个顶点恰好是某一个面的四个顶点时,此类有6种;另一类是所选的四个顶点刚好是该正方体的某一个对角面的四个顶点时,此类也有6种),而每个三棱锥的四条棱间能够形成3对异面直线,因此满足题意的异面直线对共有58×3=174对.答案:174三、解答题(共50分)11.(15分)如图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点,H 为直线B 1D 与平面ACD 1的交点.求证:D 1、H 、O 三点共线.证明:连结BD ,B 1D 1则BD ∩AC =O ,如图6, ∵BB 1綊DD 1,∴四边形BB 1D 1D 为平面图形且为平行四边形,又H ∈B 1D ,B 1D ⊂平面BB 1D 1D ,则H ∈平面BB 1D 1D ,∵平面ACD 1∩平面BB 1D 1D =OD 1,∴H ∈OD 1. ∴D 1、H 、O 三点共线.图5图612.(15分)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求AE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图7解:如图7,取DD 1中点M ,连结AM 、MF 、ME ,由AB 綊CD 綊MF 知四边形ABFM 为平行四边形∴AM ∥BF ,则AM 与AE 所夹锐角或直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B =1, 则在△AEM 中AE =AM =52,ME =2,∴cos ∠MAE =AM 2+AE 2-ME 22AM ·AE =15,即异面直线AE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13.(20分)(2009·广东高考)如图8,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E 是正方形BCC 1B 1的中心,点F ,G 分别是棱C 1D 1,AA 1的中点.设点E 1,G 1分别是点E ,G 在平面DCC 1D 1内的正投影.图8(1)求以E 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DCC 1D 1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2)证明:直线FG 1⊥平面FEE 1;(3)求异面直线E 1G 1与EA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依题作点E 、G 在平面DCC 1D 1内的正投影E 1、G 1,则E 1、G 1分别为CC 1、DD 1的中点,连结EE 1、EG 1、ED 、DE 1,则所求为四棱锥E —DE 1FG 1的体积,其底面DE 1FG 1的面积为(2)证明: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作x 轴,y 轴,z 轴,得E 1(0,2,1)、G 1(0,0,1),图9又G (2,0,1),F (0,1,2),E (1,2,1), 则FG 1→=(0,-1,-1),FE →=(1,1,-1),FE 1→=(0,1,-1), ∴FG 1→·FE →=0+(-1)+1=0, FG 1→·FE 1→=0+(-1)+1=0,即FG 1⊥FE ,FG 1⊥FE 1. 又FE 1∩FE =F ,∴FG 1⊥平面FEE 1.(3)E 1G 1→=(0,-2,0),EA →=(1,-2,-1),则cos 〈E 1G 1→,EA →〉=E 1G 1→·EA → |E 1G 1→||EA →|=26.设异面直线E 1G 1与EA 所成角为θ,则sin θ=1-23=33.∴异面直线E 1G 1与EA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弄清反证法与同一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同一法证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理解面面垂直问题可能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
3.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不仅可用于求其值,还可以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中最小的.另外,还可解决分别在二面角的面内两点的距离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会运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教学难点: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3.教学疑点:
(1)弄清反证法与同一法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理解、应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EF=
三、课时安排
本课题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讲解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四、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复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
师:什么是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生: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师:如何判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生:第一种方法根据定义,判定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判定定理,判定其中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师:今天我们接着研究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已知:平面α⊥β,α∩β=CD,AB α且AB⊥CD于B.
求证:AB⊥β.
证明:在平面β内引直线BE⊥CD,则∠ABE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α⊥β,∴AB⊥BE.
又∵AB⊥CD,∴AB⊥β.
师:从性质定理可以得出,把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
例1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已知:α⊥β,P∈α,P∈a,a⊥β.
求证:a α.
师提示:要证明a α,一般用反证法,即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下面请同学们写出它的证明过程.
其中c为α与β的交线.
∵α⊥β,∴b⊥β.
又∵P∈α,P∈a,a⊥β,
这与“过一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矛盾.
∴a α.
师:现在我们来看课本P.44的证明,这种方法叫同一法.什么是同一法呢?(幻灯显示)
一个命题,如果它的题设和结论所指的事物都是唯一的,那么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成立,另一个就一定成立,这个道理叫做同一法则.在符合同一法则的前提下,代替证明原命题而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的一种方法叫做同一法.
同一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幻灯显示)
1.不从已知条件入手,而另作图形使它具有求证的结论中所提的特性;
2.证明所作的图形的特性,与已知条件符合;
3.因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所指的事物都是唯一的,从而推出所作的图形与已知条件要求的是一个东西,由此断定原命题成立.
证明(同一法):设α∩β=c,过点P在平面α内作直线b⊥c,根据上面的定理有b⊥β.
因为经过一点只能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垂直,所以直线a应与直线b重合.
即a α.
师:比较反证法与同一法,我们可以知道:凡可用同一法证明的命题也可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可适用于各种命题,同一法只适用于符合同一法则的命题.
另外,例1的结论也可作为两个平面垂直的另一个性质,可直接应用.
下面请同学们一齐完成例2.
(三)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例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AA'的长度为d.在直线a、b上分别取点E、F,设,A'E=m,AF=n,求EF.
解:设经过b与a平行的平面为α,经过a和AA'的平面为β,α∩β=c,则c∥a,因而b、c所成的角等于θ,且AA'⊥C.
又∵AA'⊥b,
∴AA'⊥α.
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β⊥α,在平面β内作EG⊥C,则EG=AA'.并且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EG⊥α.连结FG,则EG⊥FG.在Rt△FEG中.EF2=EG2+FG2
∵AG=m,
∴在△AFG中.
FG2=m2+n2-2mncosθ.
又∵EG2=d2
∴EF2=dw+m2+n2-2mncosθ.
如果点F(或E)在点A(或A')的另一侧,则EF2=d2+m2+n2+2mncosθ.
师:例2不仅求出两条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还解决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1)证明了两条异面直线公垂线的存在性.
(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最小的.
∵AA'=EG,且AA',EG是平面α的垂线,而EF是斜线,
∴AA'<EF.
如在实际中,两条交叉的高压电线如果放电时,火花正是通过它们的最短距离.
(3)也可以解决分别在二面角的面内两点的距离问题,请看下面练习.
(四)练习
在60°二面角的枝上,有两个点A、B,AC、BD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垂直于AB的线段.已知:AB=4cm,AC=6cm,BD=8cm,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求CD.(P.45中练习3)
∴AC与BD是异面直线.
∵AB⊥AC交于点A,AB⊥BD交于点B,
∴AB是AC、BD的公垂线,AC、BC所成角是60°.
已知AB=4cm,AC=6cm,BD=8cm.
师点评: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来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时,应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定要注意cosθ前正负号的选择(当θ≤90°时取“-”号).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正确理解、掌握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关键.
五、作业
P.46中习题六9、1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