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一、概述社群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

它强调社群或共同体的价值优先于个体,主张在社群中寻求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在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种新的公益政治学观点,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群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社群或共同体的价值,认为个体不能脱离社群而单独存在,个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是在社群中形成的。

社群主义主张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该优先考虑社群的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

同时,社群主义也强调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才能制定出符合社群利益的公共政策。

公益政治学是社群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它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体的利益。

在公益政治学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应该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公民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旨在深入剖析社群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评估其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对公益政治学的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群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未来社会政治发展的启示。

1. 简述西方社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背景。

西方社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从政治背景来看,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政治的推进使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群主义作为一种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团结的政治理念,逐渐受到关注。

经济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波动和不平等问题,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单一性产生了质疑,社群主义强调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成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

再者,社会背景的变化也推动了社群主义的发展。

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当代的实践研究是从1970年代开始的。

最典型的是美国社会哲学家普特南在意大利的考察,他对各地区政府的工作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一些政府办事没有效率、贪污腐败,而另一些政府的工作却富有创造性,既推动了投资和经济发展,又在改善医疗、人员培训、社区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然而这两类政府的组织形式、意识形态以及当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都没有什么差别。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执政效果的巨大差异呢?普特南的研究结论表明,与“好政府”相关性最密切的因素是:强大的公民参与传统,发达的公民社群组织。

以他的调查报告为契机,现代社群主义的理论研究日益繁荣。

从哲学理论上看,社群主义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理论范式、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都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新自由主义强调“权利政治学”,社群主义则倡导“公益政治学”。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个人权利优先?还是公共利益(universal good,即普遍的善)优先?新自由主义认为,普遍的正义理念高于一切价值,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而这种正义来自于不受任何利益制约的个人自由权利。

权利的优先性意味着,正义的原则不应建立在任何特定的利益观(包括公共利益观)之上,不能为了公益而牺牲个人权利。

社群主义在权利观、公益观、国家观三个层面上展开了自己的观点。

社群主义之权利观麦金太尔指出,“权利”这一概念在中世纪之前的古代语言中未曾有过,直到1400年以后才出现,可见个人享有的权利都是以某种具体的社会条件、社会规则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权利的存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存在什么普天之下人人共享的平等权利。

自由主义建立在抽象正义理念上的道德权利仅仅是一种虚构。

权利(right)一词兼有的“正当”和“权利”两种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分离的。

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

浅谈对社群主义的几点认识摘要: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社群决定的。

80年代的社群主义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

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既然它是在批评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么在此我就以对比的方式谈谈对社群主义的几点认识,当然着重点在社群主义。

首先从方法论上说,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而社群主义的出发点则是社群;其次从价值观方面看,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而社群主义则强调集体的权利。

最后从三个方面上讲社群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权利、个人、集体、正义、价值一、个人与社群从方法论上说,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个人成为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视角。

反之,一切复杂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政治运动等等,最终都被约简为个人行为。

社群主义的出发点则是社群,各种各样的群体而不是个人成为分析和解释的核心范式,社群主义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集体主义,它把社会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始动因最终归结为诸如家庭、社区、阶级、国家、民族、团体等社群。

其实二者无非就是说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谁先谁重要,谁应该是出发点,那么社群主义自然强调社群重要。

二者好比部分跟整体一样,其实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在享用自己或他人生产的资料,你可以脱离这些吗?退一万步你可以完全在物质上自给自足那精神呢?何为善恶何为正当,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道德,没有赖以生存的社群这些都不存在拿什么评判,又何以立足。

自然个人是社群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社群主义中我们必须接受“环境规定我们”这一观点,否则,一味的盲目追求和对社群文化价值的拒绝,是非常可怕的。

总的来说分析个人首先必须分析其所在的社群和社群关系。

桑德尔认为:“自我不能先于其价值和目的,正是由这些价值和目的决定着自我。

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

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

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社群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旨在建立一个公有制的社会形态,其中生产资料被集体占有和控制,并且资源和财富按需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阶级斗争和阶级消亡:社群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被剥削和压迫,而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和财富。

社群主义追求消除阶级差距,迈向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平等和解放。

2. 公有制和共同所有制:社群主义倡导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将生产手段转为社会财产,并由全体人民共同占有和控制。

通过公有制和共同所有制,社群主义试图消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带来的不平等和剥削,使财富和资源能够公平地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3. 按需分配和社会福利:社群主义主张资源和财富的按需分配,即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来分配社会资源,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这是与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的分配机制相对立的。

4. 生产和劳动的社会化:社群主义认为,生产过程不应该是个人的劳动而是社会化的劳动。

生产应该是合作的,个人的劳动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

社群主义追求通过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的改革,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分工,达到生产过程的高效和公正。

5. 国际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社群主义主张无产阶级在各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力量,进行国际团结和联合行动。

社群主义认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剥削制度和不平等得到彻底的改变。

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批判和分析基础上的。

社群主义主张以民主的方式重建社会结构,建立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保护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制度。

尽管社群主义的实践方式和具体策略可能因国家和时代而异,但其核心理念和目标始终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压迫问题,使每个人都能享有人权、尊严和自由。

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
在1990年代,十分负责任的社群主义者,如阿米太·爱特热尼,菲力蒲·塞尔尼克和威廉·加尔森等人,不仅强调在个人权利问题上,责任与社会利益相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确保强大的社群不会压迫个人的需要。
[编辑]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社群论者所言的自我观是一种社群导向的自我观,主张个人认同及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在进入社群前即由个人意志所决定,必须透过个人与其所著根的社群间的对话关系发现之。 由于自我构成和自我理解的关系互为交互作用不可分,因此要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其身处社群的生活背景来理解。
社群主义对于社群和群己关系的重视是承袭公民共和主义的传统而来,其可溯源自柏拉图《理想国》,以及亚里斯多德对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强调。社群主义旨在恢复社群价值得重要性,而非想取代自由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是希望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并重申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编辑] 社群主义的历史发展在1980年代,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其中有罗伯特·贝拉,查理斯·泰勒,迈克尔·桑德尔和迈克尔·瓦尔泽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过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雷根总统时代的美国政府以及柴契尔夫人时代的英国政府提出批判。
此外,共同善虽为社群的共同价值,但不意味社群成员必须毫无疑问地接受共同善的标准或规范,相反的,为避免共善政治沦为极权主义或恐怖主义,成员间可透过公开讨论和沟通,对共善标准加以修正或排除。
[编辑] 社群主义之国家观社群主义认为,国家有干预和引导个人选择的责任,其次个人也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义务利益的社会即使再有公正,也不是一个好社会;而只有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政治生活才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为了国家和社群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由于每个社群生活的标准不同,对善的的定义也不一样,因此,共同善只有经由在特定的社群内才能达成,需要一个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的特定社群,也需要社会制度社群成员的行为配合,一同实行具共善标准的生活方式。

共同善

共同善

社群主义围绕共同善的理念讨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阐述了它的国家理论,提出了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的主张。

这种政治理论也被称为公益政治学{3}。

按照这种社会本体论的观点,社群主义认为,在自我与社群关系上,社群构成性地决定自我,并决定了个人总是过着社群的生活。

“共同善”的意义就在于:首先,个人生活在社群中。

他从社群获得个人生活的目的和价值,并在参与共同的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心理上的“共生共存感”;其次,共同善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它倡导了一种由“互相信任、合作和利他的原则支配着”的道德价值观;其三,共同的善也是一种规范个人偏好的标准,它规定社群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的偏好趋向于共同善;最后,共同善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集体责任的确认,它赋予公民个人对福利要求权,为社会福利的实施提供了法律和道德的依据{9}。

新自由主义关于权利优先于善的观点,从福利哲学的层面看,表达了这样一种社会福利观:个人权利看作是实现社会福利的前提。

只有在个人充分享有自由选择权的条件下,他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承担起责任。

“一个理性的人永远愿意被给予更多的选择机会”{6},而不是单纯地依靠社会福利。

在所有的共同善中,不论它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基本的就是安全和福利两大类。

共同善的理论强调了整体福利的重要性和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种社群在社会福利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

这对我们这个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人们生活追求日益功利化,关心自我和个人利益成为唯一的目的的时代,无疑是一种积极而有意义的思想,也是重建个人与集体关系,提倡集体福利价值观值得向往的事。

但是,如何将这种共同善变成真正促进人们生活幸福的事项,而不是变成某种专权或一些人奴役其他人的“合法性”借口,还需要将善与社会正义结合,使之变成具体的社会政策的议题,才能成为指导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意义的原则。

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正义原则是普遍主义的,他们把个人权利能否实现当作正义的基础,认为所谓的分配正义就是契约关系的正义或形式的正义,只要人们彼此尊重对方的个人自由或权利,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的自由,社会正义的目标就实现了社群主义把德性看作是正义的基础,主张特殊主义的正义原则。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起源理论与反思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起源理论与反思
善业,即公共利益。
完全性社群(total community)的特征
它享有完整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分享利益而组合的。 社群的参与者的关系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社群成员彼此的利益紧密相联、休戚与共。 社群是其成员自我认同的核心,社群的关系、义务、习俗、
规范和传统对成员有着决定性意义。
社群的必要性
• 社群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善和公共的利益,认为个人的自由 选择能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个人权利都离不开个 人所在的社群。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 最充分的实现,所以,只有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才是人类最高的价值。
沃尔泽的批判
任何个人都归属于一定的社群,如国家、阶级、民族、地 区等等,他总是某个社群的成员。抽象地讲个人权利是没 有意义的,个人权利必须通过某种成员权利得到体现,如 公民权,这是国家的成员资格权。没有这种成员资格,就 无从谈论他的个人权利。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起源理论与反思
基本内容
一、缘何兴起? 二、反对什么? 三、主张什么? 四、反响如何? 五、弱势何在?
(一)时代背景
•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 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弱化 • 后冷战时代的到来 • 个人主义泛滥 • 社会责任缺失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宣言
美国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是许多个社群的成员——家庭、 邻里、无数的社会性、宗教性、种族性、职业性社团的成 员,美国这个政治体本身也是一个社群。离开相互信赖和 交叠的各种社群,无论是人类的存在还是个人的自由都不 可能维持很久。除非其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贡献其才华、 兴趣和资源,否则所有社群都不能持久。排他性地追求个 人利益必然损害我们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破坏我们共 同的民主自治实验。因为这些原因,我们认为,没有一个 社群主义的世界观,个人的权利就不能长久得以保存。社 群主义既承认个人的尊严,又承认人类存在的社会性。

姚大志 什么是社群主义

姚大志 什么是社群主义

什么是社群主义姚大志 | 文在当代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是一条主线。

什么是自由主义?这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虽然人们的答案可能不尽一致。

然而什么是社群主义?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我们对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加以比较,然后归纳出前者具有的一些特征;其次,我们对社群主义进行分类,即把它们分为哲学社群主义、政治社群主义、古典社群主义与新社群主义,以展示其主要派别;最后,我们对社群主义的基本论题加以探讨,它们是“自由主义批判”“正义与善”和“共同体”。

由此,我们大体上可以描绘出社群主义的清晰轮廓。

------姚大志一个故事任何故事都有自己的背景,社群主义的故事背景是当代政治哲学。

当代政治哲学缘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John Rawls),他于1971 年发表了《正义论》,这部巨著的出版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

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当代政治哲学文献都是对《正义论》的回应。

《正义论》的发表以及它所引发的争论导致三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结果。

首先,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以及凭借这些文献而闻名世界的政治哲学家,而且这一影响还在不断延续和扩大。

其次,以《正义论》为蓝本,当代政治哲学家对正义理论以及其他政治哲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讨论,不仅深化了政治哲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而且对当代社会制度和其他学科(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最后,以罗尔斯为坐标,当代政治哲学家就政治哲学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由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而社群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20 世纪70 年代,这场关于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发生于自由主义的内部。

如果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一种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那么以诺奇克(Robert Nozick)为代表的极端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则对罗尔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第五章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群主义

第五章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群主义

奥尔特加并不否认民主,但在他看来,民 主是少数精英(他称之为文明少数)创造 的,如果多数人尊重少数人的正常权威,
民主就可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否 则现代文明的毁灭将在劫难逃。显然, 在奥尔特加看来,民主政治必须与精英 政治相结合,以承认少数精英的权威为 前提。
4)米歇尔斯 “寡头统治铁律”:
2)帕雷托:把社会成员具体分为10个 等级,如律师是第一等级,最倒运者如 “小笨贼”属最末等级,在帕雷托看来, 不管什么行业,只要在该行业中位居最 高等级,他便是社会的精英。
(2)核心
精英理论的核心是论证社会精英特别是 统治精英对社会的关键或决定作用
1)莫斯卡: 莫斯卡列数了以代议制和普权制、分权制为
(3)统治精英的意识形态 莫斯卡和帕雷托认为,在任何社会里,统
治精英都力图找到其独占权力的合法和 道德依据,并把它描绘成“普遍承认和 接受的学说,信仰的逻辑和必然结果”, 它使人们普遍地感到精英统治“不是根 据纯粹的物质力量和知识力量,而是根 据道德原则的”。莫斯卡称之为“政治 公式”。
政治公式未必符合真理,而常常是被人 民所接受的似乎有理的神话,是统治阶 级为自己的政策所披上的一件道德和合 法的外衣。
但尽管如此,也不应简单地斥之为统治 阶级所精心制造的骗局。因为政治公式 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于政府权力的,人 们之所以相信和遵守它,是因为它能满 足人们的道德需要,而且它还具有统一 政治制度、统一不同民族、统一各种文 化的内聚力量。
莫斯卡甚至认为这种政治公式在20世纪 的表现就是民主和社会主义,在他看来, 民主和社会主义与其他政治公式一样都 是统治者借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的 “虚假神话”,它们的背后实际存在的 都是专制统治。
极少数政治精英对绝大多数群众的统治 是通过组织实现的,政治精英是一个有 组织的集团,绝大多数群众只是一群丝 毫无能为力的无组织的乌合之众。

第八讲--社群主义思潮

第八讲--社群主义思潮


——《负责的社群主义政纲:权利和责任》
一、当代西方价值观念的变化与社群主义的兴起
• (一)当代西方价值观念的变化 • 1、新教伦理阶段的道德价值观念

• 富兰克林伦理原则
• 一、节制欲望,在吃饭和喝酒上要节制; • 二、自我控制,对待别人要能够克制忍让 • 三、沉默寡言,少说废话;四、有条不紊;五、信心坚定,
• 二、社群主义对国家中立原则的批评 • 首先,按照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我们很难达
到公共的善,很难实现公共利益。
• 其次,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原则有害于民主政 治的合法性。
• 最后,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中立原则,也使许多 弥足珍贵的东西失去生存的基础。
六、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分离化的关注
(一)个人主义观念的盛行与社会凝聚力的下降
• (三)当代社群主义的社群观念
• 1、桑德尔的构成式社群
• 桑德尔将社群区分为三种类型:工具式的 社群、情感式的社群、构成式的社群
• 工具式的社群(the instrumental view of community):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私 利至上的个体主义者,人人都以他人和社 会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因此成员对 社群并没有什么感情。
• 3、泰勒:以整体论(holist)取代原子论 (atomist)
• 原子主义:从广义上说,原子主义这一术语所 指的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认为个人与权利优 先于社群。
• 原子论的错误之处
• 首先,本体论上个人权利至上的观点是站 不住脚的。每个人天生就存在于一个社群 当中。个人的这样一种成员关系并不是外 在的力量所致。
力和连续性的。
• (2)社群不是自主性的个人的结合,因为社群成 员有其共同的目的,所以社群成员将社群的目标 视为彼此共享的目标,每个成员对这一目标的贡 献被称为是共同的福利。

论社群主义之现代伦理学形态

论社群主义之现代伦理学形态

论社群主义之现代伦理学形态
社群主义之现代伦理学形态是一种新兴的伦理思想,它旨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地发展。

它主要以一种以社群为核心的社会观点,提倡每个个体,尤其是社群、团体中共同根植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倡议,努力通过平等和尊重的形式营造一个社会和谐环境。

现代伦理学的社群主义思想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关心他人的伦理责任、社会主义的共同伦理观念和对尊重自身价值的重视。

首先,它强调每个人要努力关心、关怀与社会中他人相关的一切,并以此作为友谊维系国际和谐的实质因素。

其次,它号召大家共同遵守社会主义伦理观和正义行为,即承认社会均等的权力或机会应当包容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其中有许多手段可以发挥每个个体的巨大潜力。

最后,它也强调每个个体也要尊重自我,也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并坚守个人真实的价值以及专一的价值追求。

总之,社群主义之现代伦理学态度强烈提倡一种关心他人观,以社群为核心的社会观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共同社会,以期实现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健康。

只有每个人都尊重并珍惜他们自身价值,以及对他们周围的人们保持高度的奉献精神,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的新论。

在首先介绍了这两种理论的背景,并定义了它们的概念,探讨了研究的意义。

在分别阐述了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和社群主义国家理论的提出,解析了两种理论之争的历史背景,并提出了新论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新论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实践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的复杂性和变化趋势,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国家理论、理论之争、历史背景、理论主张、实践案例、社会发展、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两大主要理论流派。

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自由化、民主化和全球化,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干预。

社群主义则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关系和社会福利,强调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控。

这两种理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展开了激烈的对话和较量。

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带来了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趋势,一些国家积极推行市场经济改革,试图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而社群主义国家理论则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倡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试图通过政府干预和调控来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理论在当今世界观念和实践中展开了新的辩论和争论。

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和公共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共赢,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这是当前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所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未来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1.2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定义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两种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新论
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政治经济理论,它们在对于个体自由、经济
制度以及政府角色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
之争,并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主张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经济理论,强调自由放任和个体自由。


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会带来扭曲和低效。

新自由主义倡导小政府,强调自由市场和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的自发秩序比政府规划更有效。

社群主义则是一种强调公共福利和社会公平的经济理论,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和经济
主导地位。

社群主义认为市场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平等,政府应当通过税收和福利制度来调
节资源分配,确保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新自由主义也受到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新自由主义过分追求市场经济和个体自由,
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给较为弱势的群体带来负面影响。

他们也认为,新自由主义忽视了
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对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社群主义也受到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社群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限制经济的自由发展。

他们也认为,社群主义忽视了个体自由和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可能
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理论之争实际上是一场关于个体自由与公共利益、市场经
济与政府干预之间权衡的辩论。

在实践中,很少有国家完全奉行一种理论,而是根据具体
国情和需要采取混合经济制度。

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社群主义,都有其局限性和争议,
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社群主义:强调社区利益与集体认同的政治哲学

社群主义:强调社区利益与集体认同的政治哲学

• 强调集体认同和政治参与
• 提倡政治多元主义和民主制度
M.沃尔泽
• 提出复合平等的概念
• 强调多元主义和共同体的重要性
• 提倡政治正义和全球正义

⌛️
主义的比较
• 社群主义强调社区利益和集体认同
•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

与社会主义的比较
• 社群主义强调公民参与和政治多元主义

• 强调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
社群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
在发展中国家,社群主义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社群主义对政治参与和
民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 提倡民族认同和国家团结
• 提倡公民参与和政治多元主义
• 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 强调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
社群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
• 通过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来实现认同
• 通过文化交流和传统传承来实现认同
社群主义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追求
社群主义认为,社会正义是实现社区利益和个人利
益平衡的关键
社群主义强调,社会公平是评价社会正
义的重要标准
• 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 需要关注收入分配和权力分配的公平
正义

• 需要通过公民参与和政治多元主义来
社群主义:强调社区利益与集体认同的政
治哲学
01
社群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
社群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社群主义起源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
的欧洲
20世纪中期,社群主
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立的政治哲学流派
20世纪末期,社群主
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

• 受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影响

社群主义理论

社群主义理论

社群主义是指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称为“社区主义”、“共同体主义”、“合作主义”等。

社群主义源起社群主义的出现,源自对19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背后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

社群主义全然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

依此,社群论者桑德尔、麦金泰尔、查理斯·泰勒和瓦瑟等人从不同角度批判自由主义的理论,并重新思考社群的意义,企图恢复濒临垂危边缘的社群意识。

社群主义对于社群和群己关系的重视是承袭公民共和主义的传统而来,其可溯源自柏拉图《理想国》,以及亚里斯多德对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强调。

社群主义旨在恢复社群价值的重要性,而非想取代自由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是希望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并重申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社群主义的历史发展•在1980年代,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

其中有罗伯特·贝拉,查理斯·泰勒,迈克尔·桑德尔和迈克尔·瓦尔泽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过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雷根总统时代的美国政府以及柴契尔夫人时代的英国政府提出批判。

•在1990年代,十分负责任的社群主义者,如阿米太·爱特热尼,菲力蒲·塞尔尼克和威廉·加尔森等人,不仅强调在个人权利问题上,责任与社会利益相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确保强大的社群不会压迫个人的需要。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社群论者所言的自我观是一种社群导向的自我观,主张个人认同及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在进入社群前即由个人意志所决定,必须透过个人与其所著根的社群间的对话关系发现之。

由于自我构成和自我理解的关系互为交互作用不可分,因此要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其身处社群的生活背景来理解。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有下列两大特色:被动的设定自我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及传统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位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生长于某个特定的家或某个特定的社会中,诸多社会的属性和目的形塑了个体的特殊性和个别性,是自我构成的特定要素。

简析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伦理思想之异同

简析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伦理思想之异同

简析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伦理思想之异同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是伦理思想,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都关注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它们强调人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

此外,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都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必须有一种紧密的联系。

然而,在两个理论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首先,社群主义强调的是社区的基础,而集体主义更强调的是集体力量。

社群主义强调个人与社区的联系,因此强调社区里面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更侧重于集体实力的形成,它重视集体的力量和统一性,认为整体超过了个体。

其次,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实践策略有所不同。

社群主义更强调区域社区的重要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地方自治,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来维护社区的利益。

而集体主义更强调的是集体行动的力量,更重视政治集体、经济集体和文化集体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的人际关系来推动社会发展。

总之,社群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是一种将社会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的伦理思想,它们对集体利益的看法是共同的。

但是,两者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略有不同。

无论是哪种思想,它们都是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共同利益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经典方法。

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弱点)、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缩写,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情况。

以下是关于SWOT分析法的分析。

首先,分析一个企业的强势或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和继续保持优势。

其次,分析企业的弱点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短处,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更好地吸收外界新的机遇。

其次,SWOT分析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机会分析所在市场的机遇。

市场机会是企业竞争胜出的关键之一。

通过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各类机遇,并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以应对新形势。

[图景,社群,主义]社群主义的理论图景

[图景,社群,主义]社群主义的理论图景

社群主义的理论图景20世纪晚期,政治哲学开始登上了世界哲学的舞台中心。

在政治哲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如新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新功利主义、新共和主义以及社群主义等关于社会正义持续激烈的争论绘织出一幅恢宏的思想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帘。

在这幅恢宏的思想画卷中,如果把理论的建构性看作“经”,把理论的批判性视作“纬”,那么,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无疑是经与纬的主要代表。

社群主义以其批判性而著称。

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自由主义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社群主义以批判自由主义为理论使命,但社群主义的批判也会带来自身的理论批判。

批判之批判是政治哲学理论画卷延展的生命动力。

社群主义作为思想流派仅具有形式的共性。

社群主义思想家观点各异、批判的角度也不同、而且理论取向也不一样,惟一的共性是把各自的观点都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

作为理论自身的再批判和哲学派别思想的整体呈现,我们都需要精确和细致地描绘出社群主义在整个政治哲学思想画卷中的理论图景。

著名政治哲学家姚大志教授的新著《正义与善:社群主义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以下简称《正义与善》)可被誉为此项理论工作的典范。

由于社群主义思想仅具有形式的共性,因而研究者很难用一套逻辑话语和体系性的结构来分析批判社群主义思想。

这是社群主义传入中国、被人们密切关注且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却没有出现关于社群主义整体思想研究专著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一问题,姚大志教授独具匠心,以社群主义的理论故事、四个版本和三个场景来描绘、分析和批判社群主义思想(《正义与善》,第1、3、9页),从而将社群主义的理论图景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就理论的本质而言,一幅美丽灿烂的理论图景就是一个完美动听的理论故事,这用在政治哲学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政治哲学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和梦景,并以动人心扉的语言将之编列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给大家。

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并引导人们去追寻故事中的理想,那则要看各种思想流派的叙事技巧和本领。

第五章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群主义

第五章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群主义
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
假设:
精英具有天生优越性,且在社会与政治 的稳定秩序中具不可或缺性。他们认为, 大众在能力上是不可信任的和不能始终 如一的,是一个冷淡的、政治上避而远 之的群体。
帕累托定义了人群中的两个主要阶层(1) 下层阶级,非精英和(2)上层阶级,精英。 后者又可分为(1)统治精英,直接或间接 在政府中起到相当大作用的个人和(2) 非统治精英,精英中除去统治精英剩下 的那些人构成。
述了著名的“寡头政治统治者的铁律”。在他 看来,极少数政治精英对绝大多数群众的统治是 通过组织实现的,官僚制是现代组织的特征。罗 伯特·米歇尔斯具体论述了官僚制,指出了官僚 制的中心化和非集权化趋势。并定义了在大型 组织中导致寡头政治倾向的变量,包括有:组织 的技术和管理上的特征,大众对领导者的心理依 赖,领导者出色的能力。
渊源: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是自由 主义中的个人主义。它强调个人的地位、权 利、尊严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就是个体的总 和,个人是权力来源的基本单位,一切权力 最终需要取得个人的同意。个体的利益可以 通过团体来聚合。因此不作分析。
团体是个体偏好和利益集合的结果。除了力 量外,它在本质上与个体无异。团体也是个 有自己意志的生命实体,一个有权利和义务 的“人”。团体的目标是谋取本团体的利益, 在人员、资源和政府关系方面彼此竞争以使 政策走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特征的民主政治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弊 端。 第一,民主社会的多数人并不能如卢梭等人所 说的那样选择政府,实际上只是有组织的少数 人在自我选择。他们玩弄权术设法迎合民众。 第二,民主政治由于一味顺从民众物质要求而 导致官僚机构在规模和权力两个方面的膨胀, 因为其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结果则是分权 制度的名存实亡。
第五章 精英主义、多元主义、 与法团主义

政治哲学--社群主义

政治哲学--社群主义

精选课件ppt
16
60与80年代社群观点的对比(3)
最后,两种批判的主题也不同。 60年代的批评者更多的关注自由主义的结论
而不是其哲学基础,80年代的社群主义者则 涉及到了更深刻的和更形而上学的理论前 提。
精选课件ppt
17
论争的前提:自我
新自由主义假定社会是由独特的个人组成的,每 个个人都先验地拥有一种作为其认同的自我 (the self),这种自我先于其目的和价值。
个人主义自由平等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的国家学平等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的国家学在左右两种极权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自在左右两种极权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自由主义作为一种首先把人当人看的政治学由主义作为一种首先把人当人看的政治学说在反权威主义反独断主义反蒙昧主说在反权威主义反独断主义反蒙昧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与强迫的二元对立是自由主义学说选择与强迫的二元对立是自由主义学说中一个不易察觉的逻辑纰漏
国家只是为各种利益的平等竞争提供了舞 台,国家中立 。
精选课件ppt
27
社群主义:公益政治学替代权利 政治学
社群主义强调普遍的善(good)和公共的 利益(public interest),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 能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个人权利 都离不开个人所在的社群。
个人权利既不能离开群体自发地实现,也 不会自动导致公共利益的实现。反之,只 有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才是人类 最高的价值。
精选课件ppt
14
60与80年代社群观点的对比(2)
其次, 60年代政治上的激进性与80年代的保守性。 60年代,把财产集体所有制和平等政治权力看作
是良好社会的基本表征,而80年代则把良好社会 看作是有悠久的传统和根深蒂固的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群主义是指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称为“社区主义”、“共同体主义”、“合作主义”等。

社群主义源起社群主义的出现,源自对19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背后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

社群主义全然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

依此,社群论者桑德尔、麦金泰尔、查理斯·泰勒和瓦瑟等人从不同角度批判自由主义的理论,并重新思考社群的意义,企图恢复濒临垂危边缘的社群意识。

社群主义对于社群和群己关系的重视是承袭公民共和主义的传统而来,其可溯源自柏拉图《理想国》,以及亚里斯多德对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强调。

社群主义旨在恢复社群价值的重要性,而非想取代自由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是希望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并重申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社群主义的历史发展•在1980年代,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

其中有罗伯特·贝拉,查理斯·泰勒,迈克尔·桑德尔和迈克尔·瓦尔泽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过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雷根总统时代的美国政府以及柴契尔夫人时代的英国政府提出批判。

•在1990年代,十分负责任的社群主义者,如阿米太·爱特热尼,菲力蒲·塞尔尼克和威廉·加尔森等人,不仅强调在个人权利问题上,责任与社会利益相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确保强大的社群不会压迫个人的需要。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社群论者所言的自我观是一种社群导向的自我观,主张个人认同及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在进入社群前即由个人意志所决定,必须透过个人与其所著根的社群间的对话关系发现之。

由于自我构成和自我理解的关系互为交互作用不可分,因此要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其身处社群的生活背景来理解。

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有下列两大特色:被动的设定自我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及传统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位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生长于某个特定的家或某个特定的社会中,诸多社会的属性和目的形塑了个体的特殊性和个别性,是自我构成的特定要素。

社群主义认为是由社群决定“我是谁”,而不是由我自由选择了“我是谁”。

主动的探寻人的自我,为个体所身处的社会文化所赋予,个体必须在社群生活中,透过和别人不断的互动,经由不断地的反省和探求,认知到自我和社群成员间的构成性关系,从经验中理解自己的身分,发现对自我的认同。

社群主义之权利观社群主义积极的权利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工作权、保健权、休假权、接受社会救济权等等,国家对于这些权利的实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积极态度并有所作为,这就是所谓主动促成的自由。

其次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依赖性,认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前提。

与通过个人的单独行动获得的权利相比,个人在社群的环境中以及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所能够实现的权利要大得多。

社群主义之公益观社群主义极力主张将个人的善与社群的善统一起来,并用这种共同的善作为评价社群生活方式的标准,因此共有价值高于个人自由选择的价值。

共善政治源于社群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观念。

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本身即有一种“内在善”,这个“善”的观念来自于个体身处社群中的文化传统,不但提供了个人在选择时,所需考量的参考标准,也构成了个人的认同。

从内在善衍生而成的共同价值和目标可吸引个人,对社会的运作亦具有凝聚性及连续性。

由于每个社群生活的标准不同,对善的的定义也不一样,因此,共同善只有经由在特定的社群内才能达成,需要一个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的特定社群,也需要社会制度社群成员的行为配合,一同实行具共善标准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上,社群成员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共同善。

社群内的每个人对社群中的生活规范有共同的理解,形成相互的责任与义务,并透过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分享共同的价值及相互了解,提供社群成员道德的起点,建立成员对社群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此外,共同善虽为社群的共同价值,但不意味社群成员必须毫无疑问地接受共同善的标准或规范,相反的,为避免共善政治沦为极权主义或恐怖主义,成员间可透过公开讨论和沟通,对共善标准加以修正或排除。

社群主义之国家观社群主义认为,国家有干预和引导个人选择的责任,其次个人也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义务。

社群主义要求的是“强国家”,认为一个缺少公共利益的社会即使再有公正,也不是一个好社会;而只有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政治生活才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为了国家和社群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6、社群主义理论社群主义是西方社群主义较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哲学思潮, 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思潮之一,其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群主义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已在实践中逐渐发挥作用。

社群主义提倡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正义,对当代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相对正义观、中立国家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成就——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是在批评以约翰 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

从方法论上讲,社群主义的出发点是社群,各种各样的群体而不是个人成为分析和解释的核心范式,社群主义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集体主义,它把社会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始动因最终归结为诸如家庭、社区、阶级、国家、民族、团体等社群。

从价值观方面看,社群主义强调普遍的善和公共的利益,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个人权利都离不开个人所在的社群。

7、经典理论统治、管理、治理统治:依靠权势控制、支配和管理;统治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兴起的。

管理: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

狭义的管理是指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活动。

治理: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些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统治与治理: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所以,治理是一个比政府更宽泛的概念,从现代的公司到大学以及基层的社区,如果要高效而有序地运行,可以没有政府的统治,但却不能没有公共机构的治理。

9、公共池塘资源公共池塘资源就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的公共资源。

所谓公共池塘资源,它既不同于纯粹的公益物品(不可排他,共同享用),也不同于可以排他、个人享用的私益物品,同时也有别于收费物品或者俱乐部物品(可以排他,共同享用),它是难以排他但是共同享用的在现实中,公共池塘资源总是不被人关注,甚至常常面临资源的过度使用、资源系统恶化、资源枯竭、资源单位提取的效率损失等一系列问题。

公共池塘资源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问题,即如何配置固定的、时间独立的资源单位量;二是公共池塘资源的供应问题,即有关资源流量单位最大存货以及资源高产出方面的问题。

人们为了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设计了很多政策方案,也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市场理论,政府理论,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理论。

3、中国秘书(司机)权力场在人们的印象中,秘书应该是敬业,热情而本分的,如中国著名的秘书田家英,胡乔木,张玉凤等,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不越雷池一步;又如陈布雷,虽然为蒋介石当秘书,但是他也能遵守职业道德,不专权,不弄权;但是,像陈伯达这类人,曾经是毛泽东的秘书,但是他弄权专权,成了林彪,“四人帮”的核心人物,成了历史的罪人;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官的暴露,一批“腐败秘书”也被公开曝光,如近期著名的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路官运亨通,38岁时就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贪污受贿一千多万元,曾不自量力地叫嚣要当国务院副总理;而陈健,被人称为“端王”身边的“高俅”,他是陈希同的秘书,拉大旗作虎皮,为虎作伥,大肆捞取非法利益.从公共权力的结构形式来看,代表了公共意志的公共权力可以分解为决策权和执行权兩部分,决策权在政府官员,而秘书在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充当着领导的参谋,助手和亊务工作的角色,充当着执行权的角色,拥有执行权,特别是拥有“传声”权和“传音”权,领导的话和决策,意见等都是通过秘书传达下去. 这种职位的特点,意味着秘书本身并不具备权力,但实际上,他们成为国家公共权力的执行权的主要运作者. 目前的体制赋予了秘书兩种权力:一种是由上演化而来的权力,也可以看成是决策权的延伸;另一种是由下派生出的权力,这是由於秘书处於核心权力与实施对象之间的关口,往往成为在某一个权力体系中间接受权力核心的必经通道. 前者是一种显性权力,易为人看见,后者是一种隐性权力,是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的权力. 在缺乏透明度的权力体制和政治生活中,秘书运作权力时的“隐蔽性”被各个方面所看好. 与此相对应的是,秘书在行政体制内的人亊选拔越来越公开化. 在权力个人化的过程中,秘书角色也随之“个人化”,公务服务的职能逐渐向生活服务倾斜. 由於“官”,“职”不分,秘书的角色弹性很大,既可非官非职,又可亦官亦职,秘书的权力也就变得虚,实不分,有时看起来很虚,但用起来又很实,有时看起来很实,但细究起来又很虚. 这种职位和权力状况,使得秘书的权力场失去了监控,而且目前也难於监督.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给秘书弄权留出的空白太大了,使擅长弄权的秘书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比起领导来,他们更适合也更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释放能量,滥用权力,从中捞取好处和非法利益. 对权力的监控,目前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对领导的监督实际上同时也要对领导的秘书进行监控和监督,因为领导权力的失控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对秘书的失控,领导的贪污腐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秘书来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