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策略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策略教学
小学数学“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策略教学
【策略名称】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适用范围】每一节课最后“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环节。
【理论依据】
“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环节是一个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技能、提升认识的过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梳理知识,建构网络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策略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主要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能力、自觉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归纳和概括能力、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个数学素养“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的提升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充分回顾本节内容涉及的各个知
识点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归纳编织,合理构建。
在梳理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更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鼓励他们用图、表等形式把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与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学习体验与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旧知的回顾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应针对学生易出错、易混淆、难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
练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
深入,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整理和复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又要关注个体。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对知识的回顾
“今天所学内容是什么,关于新的知识我掌握了吗?自己的课前理解与教师讲解后的差别在哪儿?” “新旧知识有哪些联系?自己对所涉及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有些什么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网络。
因为学生建构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被遗忘,但是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却可能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活动而被强化。
(二)、对学习方法的梳理
“例题涉及哪些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怎样应用的,应用的过程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法是否在其它地方应用过,现在的应用和过去的应用有何联系、差异,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总结?”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很勤奋,学习时间的投入也不少,但学习效率低、效果差,这些学生可能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策略。
所以在每节课的“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环节中针对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所想到的各种方法进行回顾,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上不懂的地方,如何弄清楚?”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不吝赞许和鼓励,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善于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留予他们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并体验自我评价的乐趣,以不断地体验成功、超越自我。
另外,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自我评价。
【典型案例】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航天中的圆”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1、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我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我还学习了环形面积的计算
2、师:哪个同学来说说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我是把圆分割成16个全等扇形,在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就可以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生:我是把圆分割成8等份,然后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我是把圆分割成32等份,在把他们拼成近似的三角形
生:我是把圆分割成16等份,在把他们拼成近似的梯形
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都运用了“化圆为方”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师:我国哪些著名的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上作出巨大贡献?你有什么感想?
生:祖冲之,刘徽……
……
师: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片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