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人物传记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
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
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
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
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从者于.路偶得一羊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1.C
2.A
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2)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出的瘪谷,体现了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坚决不吃偷杀的羊煮的汤,将多出来的耜刀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①,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②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
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后补诸生,应省试,益鬻
③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
苦下县④寡陋,复游学长沙,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减)【注释】①注:注解。
此处指《文选》的注解。
②同里:同村。
③鬻(yù):卖。
④下县:条件较差的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假:借
B.数月乃毕.毕:完毕
C.略如.半山老泉如:像,好像
D.皆谢.不见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读之.数月②吾妻之.美我者
B.①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②遂与.外人间隔
C.①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②执策而.临之
D.①为.文章峭劲雄悍②或异二者之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2)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
4.文中的阎正衡是如何解决“书不可得”这一问题的?
1.D
2.D
3.(1)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请求(老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木柴(以获得阅读《史记》的机会),(老人)这才答应他。
(2)文章(是)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
4.向友人借书;用木柴换取读书的机会。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白中书①方居郎署②,未有知者,唯相李德裕以国器重之,于是缙绅③间多所延誉。
然而资用不充,无以祗奉僚友④。
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约省阁名士数人,克日同过其第。
贺拔惎任员外府罢求官未遂将欲出薄游。
与白公同年登第,羸驹就门告别。
阍者⑤以俟朝客,乃以他去对之。
贺拔惎驻车留书,备述羁游之意。
白览书曰:丈夫处穷达,当有时命。
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未足为发身之道,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遽令仆者命贺跋惎回车,遂以杯盘同费⑥。
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阍者具陈与贺拔惎从容,无不惋愕而去。
相国称欢逾时云:此事真古人之道。
(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注释】①白中书:即白敏中,白居易族弟,与贺拔惎是好友。
②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③缙绅:官宦的代称。
④祗奉僚友:请同僚朋友吃饭。
⑤阍(hūn)者:看门人。
⑥同费:一起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遗.钱十万遗:遗憾
B.备.述羁游之意备:详细,详尽
C.白览.书曰览:看
D.俄而
所约朝客联骑而至俄而:不久,一会儿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战。
D.俯身倾耳以.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2)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
4.用自己的话说说宰相所说的“古人之道”指的是什么?
1.A
2.C
3.(1)一天早晨,宰相李德裕给了他十万文钱,作为置办酒菜的费用。
(2)今天关上门不接待他,纵然当了大官,内心又怎么能不感到羞愧?
4.富贵之时不忘贫贱之交的品德。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③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④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⑤举谣言⑥,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⑦,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
⑧哉!间以会日⑨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⑩。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⑪。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释】①汝南征羌:今河南省平舆、郾城附近。
②清诏使:东汉三公府设清诏掾,奉皇帝诏令随时巡视郡县。
③守令:郡守、县令。
④绶:系印的丝带。
⑤三府掾属: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和掾史。
⑥举谣言:采访民间疾苦和考察郡县治绩向朝廷报告。
⑦猥多:众多。
⑧简札:供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⑨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⑩参实:调查核实。
⑪显戮:当众处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察.之察:明察
B.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复:又
C.尚书责.滂所劾猥多责:责备
D.若.范孟博者若:如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州里所服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B.①岂宜以.公礼格之②以.其境过清
C.①今成其去就之.名②春冬之.时
D.①蕃乃.谢焉②乃.重修岳阳楼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2)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现了范滂怎样的性格特点。
1.D
2.B
3.(1)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2)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当众被处死。
4.刚正、憎恨邪恶。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王克明字彦昭,其始①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
绍兴、乾道间名医也。
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
克明自读《难经》《素问》②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
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
病虽数证③,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
言无不验。
士大夫皆自屈与游。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改动)【注释】①始:祖先。
②《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
③证:症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无不验.验:验证
B.有以为非药之过.过:过错
C.当.随其事治之当:应当,应该
D.针灸尤.精尤:尤其,格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始饶州乐平人②其.真无马邪
B.①其病乃.愈②久而乃.和
C.①始以.术行江、淮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D.①病虽.数证②风力虽.尚劲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2)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4.阅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的形象。
1.A
2.D
3.(1)王克明自己阅读《难经》《素问》,在书中寻找给自己治病的方法,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医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
(2)王克明非常精通书法,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紧急的事奔走出力。
4.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①,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②,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③庐墓④,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
②赴阙:入朝,进京。
③跣(xiǎn)足:赤着脚。
④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
⑤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谒.范纯仁谒:拜访
B.光谓斯.人神清气和斯:这
C.自.洒扫应对自:自己
D.不越其序而后已.已:停止,放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纯仁贤之.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①荐于.司马光②舜发于.畎亩之中
C.①可与.进道②呼尔而与.之
D.①乃.归葺小室②乃.记之而去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2)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4.文中的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2.D
3.(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2)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孝),亲自耕种赡养母亲。
4.刻苦勤奋,虚心请教;孝顺父母,乐于助人。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
少知名。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③。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④孰贤?”对曰:“臣父为优。
”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权又大噱。
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⑤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
”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瑾:即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三国时吴国重臣。
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
③子瑜:诸葛瑾的字,古人称字。
④叔父: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
⑤雅:向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牵一驴入使:派,派遣
B.乞请笔益.两字益:有益,好处
C.权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D.安.敢不谢安:怎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听与.笔②蹴尔而与.之
B.①乃以.驴赐恪②必以.分人
C.①马未至而谢何.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D.①夫蜀者陛下之.外厩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2)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
1.B
2.C
3.(1)我父亲懂得侍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是我父亲贤明。
(2)诸葛恪的才思敏捷,都像这样。
4.诸葛恪是一个聪明机智、灵活应变、善于言辞的人。
(答出两点即可)
借事说理类: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①,东西南北不出国郊。
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
群臣皆恐,曰‘请移之②’。
”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
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我也。
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文王又曰:“昌③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
”于是饬④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颁其爵列⑤、等级、田畴,以赏群臣。
无几何,疾乃止。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节)【注释】①地动:发生地震灾害。
②移之:从国家范围内移出去。
③昌:周文王,名昌。
④饬(chì):整顿,改正。
⑤爵列:即爵位。
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兴事动众.宜乎众.矣
B.以罚.有罪也陟罚.臧否
C.故.天以此罚我也扶苏以数谏故.
D.疾乃止止
增笑耳
..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于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
C.以.光先帝遗德
D.徒以.有先生也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天之见妖,以罚有罪也。
(2)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
4.从文王拒绝“兴事动众,以增国城”,而采用了“行重善”的做法,分析文王人物形象。
1.B
2.C
3.(1)天之所以要降下凶兆,是要惩治有罪的人。
(2)征发徭役,发动大队人马,来增修国家的城墙,大概可以将地震从国家范围内移出去!
4.不随便听信臣子的话,说明周文王能够“明辨是非”;不劳民伤财,改行重善,可见其“爱护百姓”。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
”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①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②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思廉泣拜而去。
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代王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炀帝十三年南巡,以侑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
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思廉侍王惟:只,只有
B.兵士将.升殿将:想要
C.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许:答应
D.见者咸.叹曰咸:全,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
A.或异二者之为.
B.山峦为.晴雪所洗
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
(2)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
4.阅读画线句子,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原文语句回答)
1.B
2.D
3.(1)想着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
(2)众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却,排列在殿堂的台阶下。
4.①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②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居五日,李生故④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
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⑤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⑥右,以昭炯戒⑦。
”
(有删节)【注释】①善:善于,擅长。
②志:通“记”,记住。
③还(xuán):通“旋”,转身。
④故:特意,故意。
⑤盍:何不。
⑥坐:通“座”。
⑦炯(jiǒng)戒:明显的警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应.而还走应:回答,应答
B.而君变色.以去色:脸色
C.王生惊觉,谢.曰谢:道谢
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始:才
2.下列句子中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4.选文中的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1.C
2.B
3.(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
(2)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要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启发:在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则可能事倍功半。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减)【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衰败,凋敝。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过.人之节过:过节
B.卒然临.之而不惊临:面对
C.而其志甚.远也甚:非常
D.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欲:想要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A.乃记之而.去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杂然而.前陈者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A
2.B
3.(1)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怀有非常远大的抱负,并且他们的志向非常高远。
(2)这样看来,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性,(如果)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呢?
4.本文通过对比高祖与项籍,论述了成大业者应具备忍耐的素质。
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甄琛少敏悟,闺门①之内,兄弟戏狎②,不以礼法自居。
颇学经史,称有刀笔③,而形貌短陋,鲜风仪。
举秀才。
入都积岁④,颇以弈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
手下苍头⑤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
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
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从许轈、李彪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选自《魏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注释】①闺门:家门。
②戏狎(xiá):嬉戏。
③刀笔:这里借指文章。
④积岁:几年。
⑤苍头:老仆役,老仆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风仪鲜:新鲜
B.奴后不胜.楚痛胜:能承受
C.若为读书执.烛执:握,持,拿着
D.遂从许轈、李彪假.书研习假: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闺门之.内②在乎山水之.间也
B.①不以.礼法自居②策之不以.其道
C.①而.形貌短陋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①至乃.通夜不止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时睡顿,大加其杖。
(2)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
4.结合选文,说说链接材料中的“善”和“不善”在甄琛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1.A
2.D
3.(1)有时(老仆人)困倦打起瞌睡,(甄琛)就用棍棒大打一顿。
(2)但(现在)你却因为下围棋,而日夜不停,这难道是你来京城的本意吗?
4.“善”:知错能改,自强奋发;“不善”:玩物丧志。
劝谏说理类:
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起①曰:“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②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③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④,兼重器上牢⑤;次功坐中行,肴席,器⑥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
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
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⑦,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⑧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节选自《吴子·励士》)【注释】①起:即吴起,战国军事家。
②武侯:即魏武侯,战国初期魏国国君。
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④肴席:指酒席。
⑤上牢:指猪、牛、羊等美味。
⑥器:指餐具。
⑦秦人兴师:公元前389年,秦国出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
⑧介胄:铠甲和头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而不知人之乐.
B.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无案牍之劳.形
D.不待.吏令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有死事之家”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水将草木之.花
B.公将驰之.
C.马之.千里者
D.期年之.后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
(2)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4、用自己的话说说魏国与秦国交战中,出现“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这一局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