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山大学8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

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

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

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

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带答案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带答案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C)。

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B)。

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A)。

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B)。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答案】D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A)。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D)。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10.【题干】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2008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资料来源: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网collected by campo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2005全校非统考部分(主观题)试题一、叶启绩2005学年试题及参考答案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历史条件:大机器生产、三次工人运动等(3分)。

②、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分)。

③、思想理论来源:吸收与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分)。

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

②、它是理解其他规律与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

③、它是指导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分)。

四、辨析以下命题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又不能归结于一般物质性(1分)。

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为主导地位与中心地位的(1分)。

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而实现的(3分)。

④、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与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表现,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内容(3分)。

2、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

①、这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2分)。

②、任何现象都有原因,但不都是必然现象,因为还有偶然现象(3分)。

③、必然现象是由事物内部本质原因所导致,偶然现象是由非本质原因所导致(3分)。

五、论述题(18分)联系当前实际,试说明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①、实践标准主要是从认识的正确与否即是否是真理方面来谈的。

它遵从的原则主要是:客体尺度、客观制约性、一元性(4分)。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从应当与否即对人类发展价值方面来谈的。

《中山大学8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山大学8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6)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8)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9)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1)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7)中山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3)中山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4)中山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5)反馈及奖励为了使您更有效地复习备考,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本书有任何出入(如错别字、考点解析不准确、答案错误)或其他疑问、编写建议等,可将具体内容(所购买的图书名称、章节、年份、题目、页数、或其他)发送至我们的纠错反馈专用邮箱或直接致电我们的客服。

纠错邮箱:********************客服咨询电话:400-666-0985扫码加研途售后老师,立即享受研途福利我们将高度重视您的反馈,第一时间组织老师进行校对审核,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您。

您的反馈一经采纳,我们将向您赠送价值10-500元不等的图书或辅导班抵用券。

版权说明近年来,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恶性盗版研途宝考研辅导系列丛书的侵权行为,侵权机构或个人的盗版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对考生的正常复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维护本书之著作权,切实保障考生利益,研途宝现郑重声明:1、由研途宝出版发行的《复习精编》、《冲刺宝典》、《模拟卷》等各类图书,版权为研途宝独家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保护;2、未经研途宝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的任何内容进行非法复制、篡改、抄录、传播、销售,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3、凡侵犯研途宝知识产权的仿冒、翻印、复制等盗版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不仅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公安部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将严肃处理上述不法行为;对于数额较大或性质恶劣构成犯罪的,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4.中山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科目代码:81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

2.简析“新唯物主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形态“三阶段论”。

4.简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二、文本解读(30分)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一位作者的哪一部著作,并分析其基本思想,然后简要做出自己的评价。

“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完全无关的。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我们只有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才能找到这个现象的一个比喻。

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特殊躯体的、同人发生关系并彼此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这可以叫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2.请从与费尔巴哈“类本质”、施蒂纳“惟一者”的比较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的“现实的人”概念。

四、研究动态述评(20分)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讨论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标志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

请就其中你了解最多的一个加以介绍和评论。

首先是介绍,必须包括如下信息:问题的名称和内涵、主要论者和论著(文)、主要观点和分歧、讨论的过程、相关预期;然后加以评论。

答:(1)问题的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网络危机事件研究。

(2)内涵:作为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向互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

它具有快速传播性、焦点关注性、双重互动性、身份隐秘性、非直接利益性和公共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2016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2016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2016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专业综合基础:一、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任务2、思想政治教育内涵3、思想政治教育规范4、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理解5、从严治党的理解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二、论述题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主导权关系2、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理解3、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解4、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马克思晚年跨域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理解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客观性4、认识的实践的主观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论述题1、提纲的基本思想2、其他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理想论述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论述3、其他哲学家关于社会的本质理解和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理解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博士论文》时期,出版自由的限度2、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3《、提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的概念二、文本导读《哥达纲领批判》三、论述题1、“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关系2、人类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0分)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10分)3.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10分)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0分)5.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0分)二、论述题1.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20分)2.结合现实,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问题与原因,并探讨其发展路向(25分)3.如何理解“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0分)4.谈谈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识?(25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带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带解答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C)。

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B)。

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A)。

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B)。

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答案】D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A)。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D)。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10.【题干】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

中山大学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第一部分(全校统考部分)系-----------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单选题答案的表格中,否则不算分数。

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1、人们对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劣化,生物物种减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
考研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以下是一些历年来的真题,供大家参考。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何
重要意义?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三、分析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观察和改造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何共通之处?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
以上是一些历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真题,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第5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1 复习笔记唯物辩证法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实践活动的辩证法。

作为客观辩证法,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各个基本环节之间是无所谓先后顺序的。

主观辩证法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是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中的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作为形式的主观辩证法和作为内容的客观辩证法是同一的。

一、整体与部分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1)整体与部分或哲学史上的一与多,是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法范畴。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

(2)整体是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3)部分是指相对于这种整体来说的个别对象。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一与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

具体表现为:(1)整体与部分的互相包含。

①整体包含部分是没有疑义的;②部分包含整体的含义除了上面所说部分蕴涵整体而外,还指部分包含整体的基本因素,部分是一具体而微的整体。

(2)整体与部分的互相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互相转化实际上是讲整体与部分区分的相对性。

①最简单的转化是地位的转化,即一个整体对包含着它的更大的整体来说就是部分,一个部分对它的组成部分来说则是整体;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真实的互相转化是一个部分变成与它的整体并列的另一整体,一个整体变成与它的部分并列的另一部分。

(3)整体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

如果从哲学上加以全面概括,这里有三种情况: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不是功能大小问题;②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作为思维形式的整体与部分(思维形式的辩证关系即主观辩证法)整体与部分是一对重要的逻辑范畴,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综合和分析的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正是由于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而在思维中可以把整体分析为各个部分,又可以把各个部分综合为整体。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试题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试题

2016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

(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

客观实在性是( )。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

那么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5.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C.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运动的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6.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相对的B.是客观的C.是可知的D.是有限性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歌手演唱歌曲B.农民收割水稻C.球员参加比赛D.法官审理案件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9.《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0.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1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3.“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所蕴涵的哲理是()A.对事物的把握是以量的把握为基础的B.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质不需把握量C.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量不需把握质D.对事物的把握既需把握质又需把握量1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