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国学教育乱象,涵养师生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国学教育乱象,涵养师生文化自信
当下,国学教育风靡社会,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开设国学课程具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国学教育在校园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治理的乱象,如国学的泛道德化、非教育化、无序化。
唯有治理这些乱象,学校才能构建优秀的国学课程体系,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师生,涵养师生的文化自信。
标签:国学教育;乱象;文化自信;治理
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国学热(或称传统文化热、儒学热)的现象,国学教育走进了校园、课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展示国民对传统优秀文化眷念、青睐的同时,也深深透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
诚然,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开设国学课程具有诸多积极意义。
然而,国学教育在校园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治理的乱象。
唯有治理这些乱象,学校才能构建优秀的国学课程体系,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师生,涵养师生的文化自信。
一、当前国学教育存在的乱象
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乱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泛道德化。
诸多学校如同赶时髦一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单纯的追求活动形式上的表现力,而忽视了开展国学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在近两年的新闻上,人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小学或者中学开展国学教育课,活动形式就是把家长和学生全部安排在操场上,通过“ 感恩、孝心”为主题的宣讲会,把学生和家长引得伤心不止,学校却认为国学中的“孝”教育已经发挥了作用。
这种行为并不是国学教育的正确方式,这是一种“ 泛道德化”,是对国学教育的误读。
“泛道德化”体现在国学经典教育中,国学成了道德的代名词,成为服务于道德和表达道德的工具。
(二)非教育化。
国学教育的非教育化现象是指教育者不遵从教育的基本逻辑,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活动。
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那些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灌输给儿童,让幼儿阶段就开始读经,而且是狭义的儒家经典。
二是不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教育热衷的教育教学方式——背诵绝对化,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个问题给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国学教育的目的,从最根本上说,是使教育的对象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
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形式化和功利化的国学教育反其道而行,会致使学生远离国学教育[1]。
(三)无序化。
由于国学课不是国家规定的正式课程,因此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许多中小学的一线教师面对扑面而来的国学大潮,无所适从,教什么?怎么教?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甚至闹出很多笑话。
有些荒唐的国学教育不仅曲解传统文化,阻碍了国学的正向传播,更重要的是误导了孩子。
此外,国学课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影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名合格的国学文化教师,既要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要受过教育学的基本训练,这样的教师现在是凤毛麟角。
目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小学,一般由语文、历史老师兼传统文化教师,一个“兼”字,形象地勾画出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现状。
二、治理国学教育乱象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关照学生的兴趣、需要。
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很少,语文课有些,历史课有些。
把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须时日。
因此开展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书篇来诵读。
另外通过开设国学兴趣课,比如书法、武术、民族舞、象棋、古筝、国画、剪纸等,让孩子们根据其爱好选择门课程进行学习。
(二)重视校本教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点,多背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校应该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不断地注入底蕴,争取使国学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真正的达到枝繁叶茂。
(三)国学课程必须注入现代元素。
实施国学教育,不能把通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探究式教学和学习方式简单地照搬到国学课之中,应当探索适合国学教学的独特的教学策略。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笔者认为,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北京二中每次课间播放一首世界名曲,一天下来,就有六七首,一星期一轮换,一学期下来,学生能听数百首世界名曲,这一做法值得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之时借鉴,如在校园音乐中每天播放古典曲目让学生在音乐中接受传统文化
熏陶。
(四)采取较灵活的体制,多方协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有科学的态度。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
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作为参照。
进行国学教育的时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着诵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感受着文言的精彩。
开展国学政育,还要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步骤,包括教育教学决策,校园环境建设,德育的大力倡导和配合,社區的辐射等,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能让学生能从国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受益更多。
参考文献
[1] 徐梓.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N]. 光明日报,2014-07-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