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 .垂线段最短
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C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3.在0,1-, 2.5-,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1-
C . 2.5-
D .3 4.在220.23,3,2,
7-四个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23 B .3 C .2- D .227
5.直线3l 与12,l l 相交得如图所示的5个角,其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3∠和5∠
B .3∠和4∠
C .1∠和5∠
D .1∠和4∠ 6.将方程3532
x x --=去分母得( ) A .3352x x --= B .3352x x -+=
C .6352x x -+=
D .6352x x --=
7.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约为0.000104m ,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m
A .21.0410-⨯
B .31.0410-⨯
C .41.0410-⨯
D .51.0410-⨯ 8.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①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②那样沿虚线a 把绳子剪断时,绳子被剪为5段;当用剪刀像图③那样沿虚线b (b ∥a )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被剪为
9段.若用剪刀在虚线a 、b 之间把绳子再剪(n ﹣2)次(剪刀的方向与a 平行),这样一共剪n 次时绳子的段数是( )
A .4n+1
B .4n+2
C .4n+3
D .4n+5
9.如图,OA ⊥OC ,OB ⊥OD ,①∠AOB=∠COD ;②∠BOC+∠AOD=180°;③∠AOB+∠COD=90°;④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几个(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下列日常现象: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其中,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
D .④
11.若21(2)0x y -++=,则2015()x y +等于( )
A .-1
B .1
C .20143
D .20143-
12.如图是由下列哪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 )
A .圆柱
B .三棱锥
C .三棱柱
D .四棱柱
13.﹣3的相反数是( )
A .1
3- B .13 C .3- D .3
1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12
B .2(1)-与1
C .2与-2
D .-1与21-
15.某商店出售两件衣服,每件卖了200元,其中一件赚了25%,而另一件赔了20%.那
么商店在这次交易中( )
A.亏了10元钱
B.赚了10钱C.赚了20元钱D.亏了20元钱
二、填空题
16.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分別沿着EP,FP对折,使点B落在点B,点C落在点C′.若点P,B′,C′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两条折痕的夹角∠EPF=85°,则∠B′PC′=_____.
17.已知a,m,n均为有理数,且满足5,3
a m n a
-=-=,那么m n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
18.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19.若关于x的多项式2261
x bx ax x
-++-+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则-
a b的值是
________
2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10,13.,,,
AB BC E F G H
==分别是线段,,,
AB BC CD AD上的定点,现分别以,
BE BF为边作长方形BEQF,以DG为边作正方形DGIH.若长方形BEQF与正方形DGIH的重合部分恰好是一个正方形,且
,
BE DG
=,Q I均在长方形ABCD内部.记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分别为
123
,,
s s s.若2
1
3
7
S
S
=,
则
3
S=___
21.计算
22
1
b a
a b a b
⎛⎫
÷-
⎪
-+
⎝⎭
的结果是______
22.学校组织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知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27人,在乙处参加社会实践的有19人,现学校再另派20人分赴两处,使在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设应派往甲处x人,则可列方程______.
23.把(a﹣b)看作一个整体,合并同类项:3()4()2()
-+---
a b a b a b=_____.24.五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条对角线.
25.当x= 时,多项式3(2-x)和2(3+x)的值相等.
26.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______cm.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 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从原点出发,第1次运动到P 1(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P 2(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P 3(3,-2),…,按这的运动规律,点P 2019的坐标是_____.
28.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18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千米.
29.如果A 、B 、C 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6厘米,BC =2厘米,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30.通常山的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如地面气温是4C -︒,那么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压轴题
31.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
(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32.如图1,已知面积为12的长方形ABCD ,一边AB 在数轴上。
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t>0)秒.
(1)长方形的边AD长为单位长度;
(2)当三角形ADP面积为3时,求P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
点出发时间相同。
那么当三角形BDQ,三角形BPC两者面积之差为1
2
时,直接写出运动时
间t 的值.
33.已知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
(1)设a与b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A、点B,请直接写出a=,b=,并在数轴上确定点A、点B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B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①若PA﹣PB=6,求t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
②若点P从点A出发,到达点B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A,在返回过程中,求当OP=3时,t为何值?
3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
-,点B表示的数为1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
()1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3求当t为何值时,1
PQ AB
2
=?
()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
3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动
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______;点P 表示的数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到家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Q ?
(4)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36.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具体案例,请完善整个探究过程。
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AC a =,BC b =,且a
b ,点M 是AB 的中点,请按照
下面步骤探究线段MC 的长度。
(1)特值尝试
若10a =,6b =,且点C 在线段AB 上,求线段MC 的长度.
(2)周密思考:
若10a =,6b =,则线段MC 的长度只能是(1)中的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
类比(1)、(2)的解答思路,试探究线段MC 的长度(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37.如图所示,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4,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若点P 到点A ,B 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x 的值.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B 的距离之和为8?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 ,B 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 以5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 时,点P 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 与点B 之间.当点A 与点B 重合时,点P 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38.如图,已知线段AB=12cm ,点C 为A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1)若AC=4cm ,求DE 的长;
(2)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 取何值(不超过12cm ),DE 的长不变; (3)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α,过点O 画射线OC ,使∠AOB:∠BOC=3:1若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试探究∠DOE 与∠AOB 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
∴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C.
【点睛】
根据“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得到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从而确定答案.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A∵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故本选项正确.
C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大小,再选出选项即可.
【详解】
解:∵ 2.5-<1-<0<3,
∴最小的数是 2.5-,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注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π的数判断即可.
【详解】
0.23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是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符合题意,
-2是整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227
是分数,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无理数概念,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π的数,熟练掌握无理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A.3∠和5∠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符合题意,
B.3∠和4∠两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C.1∠和5∠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D.1∠和4∠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都乘以2,再去括号即可得解.
【详解】
3532
x x --= 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6-(3x-5)=2x ,
去括号得:6-3x+5=2x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0.000104=1.04×10−4.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8.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设段数为x ,根据题意得:当n=0时,x=1,当 n=1时,x=1+4=5,当 n=2时,x=1+4+4=9,当 n=3时,x=1+4+4+4=13,所以当n=n 时,x=4n+1.故选A .
考点:探寻规律.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同角的余角相等分别计算后对各小题进行判断,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
∵OA⊥OC,OB⊥OD,
∴∠AOC=∠BOD=90°,
∴∠AOB+∠BOC=∠COD+∠BOC=90°,
∴∠AOB=∠COD,故①正确;
∠BOC+∠AOD=90°﹣∠AOB+90°+∠AOB=180°,故②正确;
∠AOB+∠COD不一定等于90°,故③错误;
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B,∠AOC,∠AOD,∠BOC,∠BOD,∠COD一共6个,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垂直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①正确;
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错误;
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利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故③错误;
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④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解析:A
【解析】
(y+2)2=0,列出方程x-1=0,y+2=0,求出x=1、y=-2,代入所求代数式(x+y)2015=(1﹣2)2015=﹣1.
故选A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
【详解】
解:由图可得,该展开图是由三棱柱得到的,
故选:C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还是0.
【详解】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得:-3的相反数是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相反数,题目简单,熟记定义是关键.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 2的相反数是-2,所以2与12
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B. 2(1)=1-,1的相反数是-1,所以2(1)-与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C. 2与-2互为相反数,符合题意;
D. 211=--,所以-1与2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判断与乘方计算,熟记相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设一件的进件为x 元,另一件的进价为y 元,
则x (1+25%)=200,
解得,x =160,
y (1-20%)=200,
解得,y =250,
∴(200-160)+(200-250)=-10(元),
∴这家商店这次交易亏了10元.
故选A.
二、填空题
16.10°.
【解析】
【分析】
由对称性得:∠BPE=∠B′PE,∠CPF=∠C′PF,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PE +∠C′PF=∠B′PC′+85°,再代入2∠B′PE+2∠C′PF-∠B′P
解析:10°.
【解析】
【分析】
由对称性得:∠BPE=∠B′PE,∠CPF=∠C′PF,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
∠B′PE+∠C′PF=∠B′PC′+85°,再代入2∠B′PE+2∠C′PF-∠B′PC′=180°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对称性得:∠BPE=∠B′PE,∠CPF=∠C′PF,
∴2∠B′PE+2∠C′PF﹣∠B′PC′=180°,
即2(∠B′PE+∠C′PF)﹣∠B′PC′=180°,
又∵∠EPF=∠B′PE+∠C′PF﹣∠B′PC′=85°,
∴∠B′PE+∠C′PF=∠B′PC′+85°,
∴2(∠B′PC′+85°)﹣∠B′PC′=180°,
解得∠B′PC′=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7.2或8.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
【详解】
∵|a-m|=5,|n-a|=3
∴a−m=5或者a−m=-5;n−a=3或者n−a=-3
当a−m=5,n
解析:2或8.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分类讨论解题即可
【详解】
∵|a-m|=5,|n-a|=3
∴a−m=5或者a−m=-5;n−a=3或者n−a=-3
当a−m=5,n−a=3时,|m-n|=8;
当a−m=5,n−a=-3时,|m-n|=2;
当a−m=-5,n−a=3时,|m-n|=2;
当a−m=-5,n−a=-3时,|m-n|=8
故本题答案应为:2或8
【点睛】
绝对值的性质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其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8.【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的算术平方根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定义进行解题.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定义进行解题.
19.-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 与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1)x2+(b-6)x+1,
由结果与x取值
解析:-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与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2261
x bx ax x
-++-+=(a-1)x2+(b-6)x+1,
由结果与x取值无关,得到a-1=0,b-6=0,
解得:a=1,b=6.
∴a-b=-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理解“与x的取值无关”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20.【解析】
【分析】
设CG=a,然后用a分别表示出AE、PI和AH,根据,列方程可得a的值,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S3的值.
【详解】
解:如图,设CG=a,则DG=GI=BE=10−a,
解析:
121
4
【解析】
【分析】
设CG=a,然后用a分别表示出AE、PI和AH,根据2
1
3
7
S
S
=,列方程可得a的值,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S3的值.
【详解】
解:如图,设CG=a,则DG=GI=BE=10−a,
∵AB=10,BC=13,
∴AE=AB−BE=10−(10−a)=a, PI=IG−PG=10−a−a=10−2a,
AH =13−DH =13−(10−a )=a +3, ∵2137S S =,即23(3)7
a a a =+, ∴4a 2−9a =0,
解得:a 1=0(舍),a 2=94
, 则S 3=(10−2a )2=(10−92
)2=1214, 故答案为
1214
.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面积公式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21.【解析】
【分析】
先将括号内进行通分计算,再将除法变乘法约分即可.
【详解】
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计算,掌握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是关键. 解析:1a b
- 【解析】
【分析】
先将括号内进行通分计算,再将除法变乘法约分即可.
【详解】
解:原式=()()+⎛⎫÷- ⎪-+++⎝⎭
b a b a a b a b a b a b =
()()+⋅-+b a b a b a b b =1a b
- 故答案为:1a b
-.
本题考查分式的计算,掌握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是关键.
22.【解析】
【分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人,
解析:()27x 21920x ⎡⎤+=+-⎣⎦
【解析】
【分析】
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根据甲处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是乙处参加社会实践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应派往甲处x 人,则派往乙处()20x -人,
根据题意得:()27x 21920x ⎡⎤+=+-⎣⎦.
故答案为()27x 21920x ⎡⎤+=+-⎣⎦.
【点睛】
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3.【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指数不变,可得答案.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熟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5()-a 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指数不变,可得答案.
【详解】
解:3()4()2()(342)()5()-+---=+--=-a b a b a b a b a b ,
故答案为:5()-a b .
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熟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4.2
【解析】
【分析】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5﹣3=2条对角线,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熟记
解析:2
【解析】
【分析】
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5﹣3=2条对角线,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熟记知识点(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25.【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2(3+x)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2(3+x)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26.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
解析: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
【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27.(2019,-2)
【解析】
【分析】
观察不难发现,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纵坐标每4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用2019除以4,余数是几则与第几次的纵坐标相同,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第1次运动
解析:(2019,-2)
【解析】
【分析】
观察不难发现,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纵坐标每4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用2019除以4,余数是几则与第几次的纵坐标相同,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第1次运动到点(1,1),第2次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运动到点(5,1)…,
∴运动后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
第2019次运动后点P的横坐标为2019,
纵坐标以1、0、-2、0每4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
∵2019÷4=504…3,
∴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是第504个循环组的第3次运动,与第3次运动的点的纵坐标相同,为-2,
∴点P(2019,-2),
故答案为:(2019,-2).
【点睛】
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的考查,根据图形观察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8.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
解析: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118000=1.18×105,
故答案为1.18×105.
29.8cm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点在AB之间,②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
解析:8cm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点在AB之间,②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4cm
②当C 在AB 延长线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8cm
综上所述,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8cm 或4cm
故答案为:8cm 或4cm .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0.【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
解析:18.4C -︒
【解析】
【分析】
从地面到高山上高度升高了2400米,用升高的高度除以100再乘以0.6得出下降的温度,再用地面的气温减去此值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的气温是:-4-2400÷100×0.6=-4-14.4=-18.4℃,
故答案为:-18.4℃.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
三、压轴题
31.(1)4;(2)
12或72;(3)27或2213或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
(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
(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
【详解】
解:(1)∵t+2t+3t=6t,
∴当t=4时,6t=24,
∵24122=⨯,
∴点3Q 与M 点重合,
∴134Q Q =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或6t=21, 解得:1t 2=或7t 2
= (3)情况一:3t+4t=2, 解得:2t 7= 情况二:点4Q 在点2Q 右边时:3t+4t+2=2(12-3t) 解得:22t 13
= 情况三:点4Q 在点2Q 左边时:3t+4t-2=2(12-3t)
解得:t=2.
综上所述:t 的值为,2或
27或2213. 【点睛】
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
32.(1)4;(2)-3.5或-0.5;(3)t 的值为
1116、1316、138或118.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 的长,由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即可求出AD 的长;
(2)由三角形ADP 面积为3,求出AP 的长,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 在点A 的左边;②点P 在点A 的右边.
(3)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 在B 的左边,则BQ = 3-3t .由|S △BDQ -S △BPC |=
12,解方程即可;②若Q 在B 的右边,则BQ = 3t -3.由|S △BDQ -S △BPC |=
12
,解方程即可. 【详解】
(1)AB =1-(-2)=3.
∵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 ×AD =12,∴AD =12÷3=4. 故答案为:4. (2)三角形ADP 面积为:
12AP •AD =12AP ×4=3, 解得:AP =1.5,
点P 在点A 的左边:-2-1.5=-3.5,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
点P 在点A 的右边:-2+1.5=-0.5,P 点在数轴上表示-0.5.
综上所述: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或-0.5.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 在B 的左边,则BQ =AB -AQ =3-3t .
S △BDQ =12BQ •AD =1(33)42t -⨯=66t -,S △BPC =12BP •AD =142
t ⨯=2t , 1(66)22
t t --=,680.5t -=±,解得:t =1316或1116; ②若Q 在B 的右边,则BQ =AQ -AB =3t -3.
S △BDQ =12BQ •AD =1(33)42t -⨯=66t -,S △BPC =12BP •AD =142
t ⨯=2t , 1(66)22
t t --=,460.5t -=±,解得:t =138或118. 综上所述:t 的值为
1116、1316、138或11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33.(1)﹣4,6;(2)①4;②
1319,22
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 ,b 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2)①根据PA ﹣PB =6列出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 的值,进而得到点P 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 =3时,分两种情况:(Ⅰ)P 在原点右边;(Ⅱ)P 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 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
【详解】
(1)∵多项式3x 6﹣2x 2﹣4的常数项为a ,次数为b ,
∴a =﹣4,b =6.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6;
(2)①∵PA =2t ,AB =6﹣(﹣4)=10,
∴PB =AB ﹣PA =10﹣2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