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韶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韶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1.在ABC中,BACα
∠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
【答案】2α﹣180°或180°﹣2α
【解析】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a,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
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
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
故答案为:20°.
3.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出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构是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你认为正确的内角和应该是________.
【答案】1980
【解析】
【详解】
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多加的角度为α,则
(n-2)×180°=2005°-α,
当n=13时,α=25°,
此时(13-2)×180°=1980°,α=25°
故答案为1980.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________.
【答案】3
【解析】
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x的值是3.
故填3.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CE=3cm2,则S△ABC=_____cm2.
【答案】12cm 2.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E 的面积是△ACD 的面积的一半,△ACD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
【详解】
解:∵CE 是△ACD 的中线,
∴S △ACD =2S △ACE =6cm 2.
∵AD 是△ABC 的中线,
∴S △ABC =2S △ACD =12cm 2.
故答案为12cm 2.
【点睛】
此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6.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
220∠=,则B ∠=__________.
【答案】50°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解:∵AE 平分BAC ∠,若130∠=
∴BAC ∠=2160∠=;
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
∴C ∠=90°
-270∠= 又∵BAC ∠+∠B+∠C=180°
∴∠B=180°-60°-70°=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7.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
A .80°
B .60°
C .40°
D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FB ,
∵AEF AFE ∠=∠,CFD CDF ∠=∠,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
即AFE CFD EFD EBD ∠+∠=∠+∠,
又∵180AFE EFD DFC ∠+∠+∠=︒,
∴2180EFD EBD ∠+∠=︒,
∵100ABC ∠=︒,
∴180100=402
EFD ︒-︒∠=
︒,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化简|a -3|+|a -7|的结果为( )
A .2a -10
B .10-2a
C .4
D .-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1>4-2,a-1<2+4即a >3,a<7.所以a -3>0,a-7<0. |a -3|+|a -7|=a-3+(7-a )=4.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由此可以得到a >3,a<7,因此可以判断a -3和a-7的正负情况。
此题还考查了考生绝对值的运算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还是零。
由此可化简|a -3|+|a -7|
9.已知:如图,D 、E 、 F 分别是△ABC 的三边的延长线上一点,且AB =BF ,BC =CD ,AC =AE ,ABC S ∆=5cm 2,则DEF S ∆的值是( )
A .15 cm 2
B .20 cm 2
C .30 cm 2
D .35 cm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AD,BE,CF.根据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得到所有小三角形面积都等于△ABC的面积,故△DEF的面积等于7倍的△ABC面积,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连接AD,BE,CF.
∵BC=CD,∴S△ACD=S△ABC=5,S△FCD=S△BCF.同理S△AEB=S△ABC=5,S△AED=S△ACD=5;
S△AEB=S△BEF=5,S△BFC=S△ABC=5;∴S△FCD=S△BCF=5,∴S△EFD=7S△ABC=35(cm2).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面积及等积变换综合题目,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才能得出结果.
10.已知△ABC的两条高分别为4和12,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所有可能值为()
A.3和4 B.1和2 C.2和3 D.4和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b边上的,边c上的高为h,△ABC的面积是S,根据三
角形面积公式,可求a=2
4
S
;b=2
12
S
;c=2S
h
,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
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b边上的,边c上的高为h,△ABC的面积是S,那么
a=2
4
S
;b=2
12
S
;c=2S
h
∵a-b<c<a+b,
∴2
4
S
-
2
12
S
<c<2
4
S
+
2
12
S
,
即
3S <2S h <23
S , 解得3<h <6,
∴h=4或h=5,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方法得到相关等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C 90∠=,F 90∠=,D 30∠=,A 45∠=,则12∠∠+等于( )
A .270
B .210
C .180
D .1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解出答案.
【详解】
如图,AB 与DE 交于点G ,AB 与EF 交于点H ,
∵∠1=∠A+∠DGA ,∠2=∠B+∠FHB,
∠DGA=∠BGE,∠FHB=∠AHE,
在三角形GEH 中,∠BGE+∠AHE =180︒-∠E=120︒,
∴∠1+∠2= ∠A+∠B+∠BGE+∠AHE=90︒+120︒=2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2.如图,若∠A =27°,∠B =45°,∠C =38°,则∠DFE 等于( )
A.110︒B.115︒C.120︒D.1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
∠AEB=∠A+∠C=65°,∠DFE=∠B+∠AEC,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27°,∠C=38°,
∴∠AEB=∠A+∠C=65°,
∵∠B=45°,
∴∠DFE=65°+45°=110°,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
13.如图,MN∥PQ,AB⊥PQ,点A,D,B,C分别在直线MN和PQ上,点E在AB
上,AD+BC=7,AD=EB,DE=EC,则AB=_____.
【答案】7
【解析】
由MN∥PQ,AB⊥PQ,可知∠DAE=∠EBC=90°,可判定△ADE≌△BCE,从而得出AE=BC,则AB=AE+BE=AD+BC=7.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4.在ABC中给定下面几组条件:
①BC=4cm,AC=5cm,∠ACB=30°;
②BC=4cm,AC=3cm,∠ABC=30°;
③BC=4cm,AC=5cm,∠ABC=90°;
④BC=4cm,AC=5cm,∠ABC=120°.
若根据每组条件画图,则ABC能够唯一确定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解:①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正确;
②根据BC=4cm,AC=3cm,∠ABC=3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如图所示△ABC和
△BCD,
错误;
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正确;
④∵∠ABC为钝角,结合②可知,只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几种方法即可,结合已知逐个验证,要找准对应关系.
15.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C于E,交AD于F,FG∥BC,FH∥AC,下列结论:①AE=AF;②AF=FH;③AG=CE;④AB+FG=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
①正确.
∵∠BAC=90°
∴∠ABE+∠AEB=90°
∴∠ABE=90°-∠AEB
∵AD⊥BC
∴∠ADB=90°
∴∠DBE+∠BFD=90° ∴∠DBE=90-∠BFD
∵∠BFD=∠AFE
∴∠DBE=90°-∠AFE ∵BE 平分∠ABC
∴∠ABE=∠DBE
∴90°-∠AEB=90°-∠AFE ∴∠AEB=∠AFE
∴AE=AF
②正确.
∵∠BAC=90°
∴∠BAF+∠DAC=90° ∴∠BAF=90°-∠DAC ∵AD ⊥BC
∴∠ADC=90°
∴∠C+∠DAC=90°
∴∠C=90°-∠DAC
∴∠C=∠BAF
∵FH ∥AC
∴∠C=∠BHF
∴∠BAF=∠BHF
在△ABF 和△HBF 中 ABE CBE BAF BHF BF BF ∠=∠⎧⎪∠=∠⎨⎪=⎩
∴△ABF ≌△HBF
∴AF=FH
③正确.
∵AE=AF ,AF=FH
∴AE=FH
∵FG ∥BC ,FH ∥AC
∴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 ∴FH=GC
∴AE=GC
∴AE+EG=GC+EG
∴AG=CE
④正确.
∵四边形FHCG 是平行四边形 ∴FG=HC
∵△ABF ≌△HBF
∴AB=HB
∴AB+FG=HB+HC=BC
故正确的答案有①②③④.
16.已知∠ABC=60°,点D 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6,DE//AB 交BC 于点E.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DCF BDE S S ∆∆=,请写出相应的BF 的长:BF =_________
【答案】23或43.
【解析】
【分析】
过点D 作DF 1∥BE ,求出四边形BEDF 1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E=DF 1,然后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知点F 1为所求的点,过点D 作DF 2⊥BD ,求出
∠F 1DF 2=60°,从而得到△DF 1F 2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求出DF 1=DF 2,再求出∠CDF 1=∠CDF 2,利用“边角边”证明△CDF 1和△CDF 2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点F 2也是所求的点,然后在等腰△BDE 中求出BE 的长,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过点D 作DF 1∥BE ,易求四边形BEDF 1是菱形,
所以BE=DF 1,且BE 、DF 1上的高相等,
此时S △DCF1=S △BDE ;
过点D 作DF 2⊥BD ,
∵∠ABC=60°,F 1D ∥BE ,
∴∠F 2F 1D=∠ABC=60°,
∵BF 1=DF 1,∠F 1BD=
12
∠ABC=30°,∠F 2DB=90°, ∴∠F 1DF 2=∠ABC=60°,
∴△DF 1F 2是等边三角形,
∴DF 1=DF 2, ∵BD=CD ,∠ABC=60°,点D 是角平分线上一点,
∴∠DBC=∠DCB=12
×60°=30°, ∴∠CDF 1=180°-∠BCD=180°-30°=150°,
∠CDF 2=360°-150°-60°=150°,
∴∠CDF 1=∠CDF 2,
∵在△CDF 1和△CDF 2中,
1212DF DF CDF CDF CD CD ⎧⎪∠∠⎨⎪⎩
=== , ∴△CDF 1≌△CDF 2(SAS ),
∴点F 2也是所求的点,
∵∠ABC=60°,点D 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 ∥AB ,
∴∠DBC=∠BDE=∠ABD=
12×60°=30°, 又∵BD=6,
∴BE=12×6÷cos30°
=3÷2
∴BF 1=BF 2=BF 1+F 1F 2
故BF 的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题关键,(3)要注意符合条件的点F 有两个.
17.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
2BCD DCE ①∠=∠;EF CF =②;3DFE AEF ③∠=∠,2BEC CEF S
S =④中一定
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答案】②③
【解析】
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易得AF=FD=CD,继而证得①∠DCF=
1
2
∠BCD;然后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DMF(ASA),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①∵F是AD的中点,
∴AF=FD,
∵在▱ABCD中,AD=2AB,
∴AF=FD=CD,
∴∠DFC=∠DCF,
∵AD∥BC,
∴∠DFC=∠FCB,
∴∠DCF=∠BCF,
∴∠DCF=
1
2
∠BCD,
即∠BCD=2∠DCF;故此选项错误;
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MDF,
∵F为AD中点,
∴AF=FD,
在△AEF和△DFM中,
A FDM
AF DF
AFE DFM
∠∠
⎧
⎪
⎨
⎪∠∠
⎩
=
=
=
,
∴△AEF≌△DMF(ASA),
∴FE=MF,∠AEF=∠M,
∵CE⊥AB,
∴∠AEC=90°,
∴∠AEC=∠ECD=90°,
∵FM=EF,
∴FC=FM,故②正确;
③设∠FEC=x,则∠FCE=x,
∴∠DCF=∠DFC=90°-x,
∴∠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
∵∠AEF=90°-x,
∴∠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
④∵EF=FM,
∴S△EFC=S△CFM,
∵MC>BE,
∴S△BEC<2S△EFC
故S△BEC=2S△CEF错误;
综上可知:一定成立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
△AEF≌△DME是解题关键.
18.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则DC=_______
【答案】2cm
【解析】
试题解析:
解:连接AD,
∵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BD=AD=4c m,
∴∠BAD=∠B=30°,
∵∠C=90°,
∴∠BAC=90°-∠B=90°-30°=60°,
∴∠
DAC =60°-30°=30°,
在Rt △ACD 中,
∴DC =1
2AD ==1
2× 4=2c m .
故答案为2c m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
19.如图(1),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 ,CD ;如图(2),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3),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21
B .11
C .6
D .4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 ≌△ACD 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 ≌△ACD ,△BDE ≌△CDE ,△ABE ≌△ACE 有3对三角形全等;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6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详解】
解:∵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CAD .
在△ABD 与△ACD 中,
AB AC
BAD CAD AD AD
=⎧⎪∠=∠⎨⎪=⎩,
∴△ABD ≌△ACD .
∴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
同理图2中,△ABE ≌△ACE ,
∴BE=EC ,
∵△ABD≌△ACD.
∴BD=CD,
又DE=DE,
∴△BDE≌△CDE,
∴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3=1+2;
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6=1+2+3;
∴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3+4+5+6=21.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规律的归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证出图形中有几对三角形全等,然后寻找规律.
20.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
A.1 B.1或3 C.1或7 D.3或7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和AP=16-2t=2即可求得.
【详解】
解:因为AB=CD,若∠ABP=∠DCE=90°,BP=CE=2,根据SAS证得△ABP≌△DCE,
由题意得:BP=2t=2,
所以t=1,
因为AB=CD,若∠BAP=∠DCE=90°,AP=CE=2,根据SAS证得△BAP≌△DCE,
由题意得:AP=16-2t=2,
解得t=7.
所以,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ASA,SAS,AAS,SSS,HL.
21.如图,在△ABC中,∠ABC=45°, BC=4,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连接BD,则△DBC的面积为( ) .
A.8 B.10 C.42D.8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AB,∠BAE=∠DOC=90°,过D点作DF
⊥BC,证△EBC≌BFD,可得DF=BC=4,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EC=BD,AE=AB,∠BAE=∠DOC=90°,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E=45°,
又∵∠ABC=45°,
∴∠EBC=90°,
∵∠BDF+∠DBF=90°,∠ECB+∠DBF=90°,
∴∠BDF=∠ECB
在△EBC和△BFD中
EBC=BFD=90
ECB=BDF
EC=BD
⎧∠∠
⎪
∠∠
⎨
⎪
⎩
∴△EBC≌△BFD(AAS)
∴DF=BC=4
∴△DBC的面积=
11
BC DF=44=8
22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B上一点,过点E作EF∥AD,与AC、DC 分别交于点G,F,H为CG的中点,连结DE、EH、DH、FH.下列结论:①EG=DF;②△EHF≌△DHC;③∠AEH+∠ADH=180°;④若
2
3
AE
AB
=,则
3
13
DHC
EDH
S
S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根据题意可知∠ACD=45°,则GF=FC,则EG=EF-GF=CD-FC=DF;
②由SAS证明△EHF≌△DHC即可;
③根据△EHF≌△DHC,得到∠HEF=∠HDC,从而∠AEH+∠ADH=∠AEF+∠HEF+∠ADF-
∠HDC=180°;
④若
AE
AB
=
2
3
,则AE=2BE,可以证明△EGH≌△DFH,则∠EHG=∠DHF且EH=DH,则
∠DHE=90°,△E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H点作HM垂直于CD于M点,设HM=x,则DM=5x,26x,CD=6x,则S△DHC=
1
2
×HM×CD=3x2,S△EDH=
1
2
×DH2=13x2.
详解: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AD,
∴EF=AD=CD,∠ACD=45°,∠GFC=90°,
∴△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GF=FC,
∵EG=EF−GF,DF=CD−FC,
∴EG=DF,故①正确;
②∵△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为CG的中点,
∴FH=CH,∠GFH=
1
2
∠GFC=45°=∠HCD,
在△EHF和△DHC中,
EF=CD;∠EFH=∠DCH;FH=CH,
∴△EHF≌△DHC(SAS),故②正确;
③∵△EHF≌△DHC(已证),
∴∠HEF=∠HDC,
∴∠AEH+∠ADH=∠AEF+∠HEF+∠ADF−∠HDC=∠AEF+∠ADF=180°,故③正确;
④∵AE
AB
=
2
3
,
∴AE=2BE,
∵△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为CG的中点,
∴FH=GH,∠FHG=90°,
∵∠EGH=∠FHG+∠HFG=90°+∠HFG=∠HFD,
在△EGH和△DFH中,
EG=DF;∠EGH=∠HFD;GH=FH,
∴△EGH≌△DFH(SAS),
∴∠EHG=∠DHF,EH=DH,∠DHE=∠EHG+∠DHG=∠DHF+∠DHG=∠FHG=90°,
∴△E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过H点作HM⊥CD于M,
设HM=x,则DM=5x,DH=26x,CD=6x,
则S△DHC=1
2
×HM×CD=3x2,S△EDH=
1
2
×DH2=13x2,
∴3S△EDH=13S△DHC,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熟练的运用相关性质.
23.如图,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下列一定结论正确的是()
A.AD+BC=AB+CD,B.AB+AC=DB+DC,
C.AD+BC<AB+CD,D.AB+AC<DB+DC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BA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AE=AC,连接ED,证△ACD≌△AED,推出DE=DC,根据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到AB+AC<DB+DC.
【详解】
解: 在BA的延长线上取点E, 使AE=AC,连接ED,
∵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
∴∠EAD=∠CAD,
在△ACD和△AED中,
AD AD
EAD CAD
AC AE
=
⎧
⎪
∠=∠
⎨
⎪=
⎩
∴△ACD≌△AED(SAS)
∴DE=DC,
在△EBD中,BE<BD+DE,
∴AB+AC<DB+DC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辅助线构造以AB、AC、DB、DC的长度为边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本题的难点.
24.如图,将一个等腰Rt△ABC对折,使∠A与∠B重合,展开后得折痕CD,再将∠A折叠,使C落在AB上的点F处,展开后,折痕AE交CD于点P,连接PF、EF,下列结论:①tan∠CAE=2﹣1;②图中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③若将△PEF沿PF翻折,则点E一定落在AB上;④PC=EC;⑤S四边形DFEP=S△APF.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正确.作EM ∥AB 交AC 于M .
∵CA=CB ,∠ACB=90°,
∴∠CAB=∠CBA=45°,
∵∠CAE=∠BAE=
12
∠CAB=22.5°, ∴∠MEA=∠EAB=22.5°, ∴∠CME=45°=∠CEM ,设CM=CE=a ,则ME=AM=2a ,
∴tan ∠CAE=212CE AC a a
==-+,故①正确, ②正确.△CDA ≌△CDB ,△AEC ≌△AEF ,△APC ≌△APF ,△PEC ≌△PEF ,故②正确, ③正确.∵△PEC ≌△PEF ,
∴∠PCE=∠PFE=45°,
∵∠EFA=∠ACE=90°,
∴∠PFA=∠PFE=45°,
∴若将△PEF 沿PF 翻折,则点E 一定落在AB 上,故③正确.
④正确.∵∠CPE=∠CAE+∠ACP=67.5°,∠CEP=90°﹣∠CAE=67.5°,
∴∠CPE=∠CEP ,
∴CP=CE ,故④正确,
⑤错误.∵△APC ≌△APF ,
∴S △APC =S △APF ,
假设S △APF =S 四边形DFPE ,则S △APC =S 四边形DFPE ,
∴S △ACD =S △AEF ,
∵S △ACD =12S △ABC ,S △AEF =S △AEC ≠12
S △ABC , ∴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⑤错误.
.
故选D.
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25.△ABC 与△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
△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详解】
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
∵∠B=60°,BE=BD=4,
∴△BDE是等边三角形,
∵△B′DE≌△BDE,
∴B′F=1
B′E=BE=2,3,
2
∴GD=B′F=2,
∴3
∵AB=10,
∴AG=10﹣6=4,
∴AB′=27.
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
27.如图,P为∠AOB内一定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一点,当△PMN周长最小时,∠OPM=50°,则∠AOB=___________.
【答案】40°
【解析】
【分析】
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当M,N是P1P2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OP1M=∠OPM=50°,OP1=OP2=OP,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如图: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当M,N是P1P2与OA、OB 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连接P1O、P2O,
∵PP1关于OA对称,
∴∠P1OP=2∠MOP,OP1=OP,P1M=PM,∠OP1M=∠OPM=50°
同理,∠P2OP=2∠NOP,OP=OP2,
∴∠P1OP2=∠P1OP+∠P2OP=2(∠MOP+∠NOP)=2∠AOB,OP1=OP2=OP,
∴△P1OP2是等腰三角形.
∴∠OP2N=∠OP1M=50°,
∴∠P1OP2=180°-2×50°=80°,
∴∠AOB=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证得△P 1OP 2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已知,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BD 上,8BD =,2DC =,线段AC 交线段DE 于点F ,若AF BD =,则AC =_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 ,证明BDE AGE ∆≅∆,而后证明AFG ∆、CDF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出CF 的长,于是可求AC 的长.
【详解】
解:如图,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 ,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
∴AE=BE,
∴在BDE
∆和AGE
∆中,
BE AE
BED AEG
DE EG
=
⎧
⎪
∠=∠
⎨
⎪=
⎩
,
∴BDE AGE
∆≅∆,
∴AG=BD, BDE AGE
∠=∠,
∵AF=BD=8,
∴AG=AF,
∴AFG AGE
∠=∠
∵AFG DFC
∠=∠,
∴BDE DFC
∠=∠,
∴FC=DC,
∴FC=2,
∴AC=AF+FC=8+2=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利用中点条件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9.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的延长线上,G是AC上一点,且CG=CD,F是GD上一点,且DF=DE.若∠A=100°,则∠E的大小为_____度.
【答案】10
【解析】
【分析】
由DF=DE,CG=CD可得∠E=∠DFE,∠CDG=∠CGD,再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意义可得
∠GDC=∠E+∠DFE=2∠E,∠ACB=∠CDG+∠CGD=2∠CD G,进而可得∠ACB=4∠E,最后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
解:∵DF=DE,CG=CD,
∴∠E=∠DFE,∠CDG=∠CGD,
∵GDC=∠E+∠DFE,∠ACB=∠CDG+∠CGD,
∴GDC=2∠E,∠ACB=2∠CDG,
∴∠ACB=4∠E,
∵△ABC中,AB=AC,∠A=100°,
∴∠ACB =40°,
∴∠E =40°÷4=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
30.如图,已知AB AC =,AD 平分BAC ∠,60DEB EBC ∠=∠=︒,若3BE =,3DE =,则BC =____________.
【答案】33+
【解析】
【分析】
延长ED 交BC 于点M ,延长AD 交BC 于点N ,作DF ∥BC 于点F.由已知条件推出△BEM 是等边三角形,△FDE 是等边三角形,在△DNM 中求出NM 的长度,即可求出BC 的长度.
【详解】
如图,延长ED 交BC 于点M ,延长AD 交BC 于点N ,作DF ∥BC 于点F ,
∵AB AC =,AD 平分BAC ∠,∴AN ⊥BC ,BN=CN ,
∵60DEB EBC ∠=∠=︒,∴△BEM 是等边三角形,
∴△FDE 是等边三角形,
∵3BE =,3DE =33DM =-
∵△BEM 是等边三角形,∴∠EMB=60°,
∵AN ⊥BC ,∴∠DNM=90°, ∴∠NDM=30°,∴1332NM DM -=
=, ∴3333322
BN BM NM -+=-=-
=, ∴233BC BN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
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
31.已知点M(2,2),且OM=22,在坐标轴上求作一点P ,使△OM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22,0)
B .(0,4)
C .(4,0)
D .(0,8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类讨论:OM=OP ;MO=MP ;PM=PO ,分别计算出相应的P 点,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M(2,2),且OM=22,且点P 在坐标轴上
当22OM OP == 时
P 点坐标为:()()22,0,0,22±± ,A 满足;
当22MO MP ==时:
P 点坐标为:()()4,0,0,4,B 满足;
当PM PO =时:
P 点坐标为:()()2,0,0,2,C 满足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构成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32.如图,AB ⊥AC ,CD 、B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AG ∥BC ,AG ⊥BG ,下列结论:①∠BAG =2∠ABF ;②BA 平分∠CBG ;③∠ABG =∠ACB ;④∠CFB =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ABC+∠ACB=90°,又因为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得到∠FBC+∠FCB=45°,所以求出∠CFB=135°;有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G=∠ACB,
∠BAG=2∠ABF.所以可知选项①③④正确.
【详解】
∵AB⊥AC.
∴∠BAC=90°,
∵∠BAC+∠ABC+∠ACB=180°,
∴∠ABC+∠ACB=90°
∵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
∴2∠FBC+2∠FCB=90°
∴∠FBC+∠FCB=45°
∴∠BFC=135°故④正确.
∵AG∥BC,
∴∠BAG=∠ABC
∵∠ABC=2∠ABF
∴∠BAG=2∠ABF 故①正确.
∵AB⊥AC,
∴∠ABC+∠ACB=90°,
∵AG⊥BG,
∴∠ABG+∠GAB=90°
∵∠BAG=∠ABC,
∴∠ABG=∠ACB 故③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3.如图,△ABC的周长为32,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2,则PQ的长为()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BAE、△CAD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BA=BE,CA=CD,由△ABC的周长为32以及BC=12,可得DE=8,利用中位线定理可求出PQ.
【详解】
∵BQ平分∠ABC,BQ⊥AE,
∴∠ABQ=∠EBQ,
∵∠ABQ+∠BAQ=90°,∠EBQ+∠BEQ=90°,
∴∠BAQ=∠BEQ,
∴AB=BE,同理:CA=CD,
∴点Q是AE中点,点P是AD中点(三线合一),
∴PQ是△ADE的中位线,
∵BE+CD=AB+AC=32﹣BC=32﹣12=20,
∴DE=BE+CD﹣BC=8,
∴PQ=1
2
DE=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BAE、△CAD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PQ是△ADE的中位线.
34.如图,在Rt△ABC中,AC=BC,∠ACB=90°,D为AB的中点,E为线段AD上一点,过E点的线段FG交CD的延长线于G点,交AC于F点,且EG=AE,分别延长CE,BG交于点H,若EH平分∠AEG,HD平分∠CHG则下列说法:①∠GDH=45°;②GD=ED;③EF=2DM;④CG=2DE+AE,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AEC≌△GEC(SAS),推出CA=CG,∠A=∠CGE=45°,推出DE=DG,故②正
确;再证明△EDC≌△GDB,推出∠CED=∠BGD,ED=G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
∠HDG=∠HDE,进而得出∠GDH=∠EDH=45°,即可判断①正确;
通过证明△EDC和△E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ED MD,再通过证明
△EFC≌△EDC,得到EF=ED,从而可判断③错误;由CG=CD+DG,CD=AD,ED=GD,变形即可判断④正确.
【详解】
∵AC=BC,∠ACB=90°,AD=DB,
∴CD⊥AB,CD=AD=DB,∠A=∠CBD=45°.
∵EH平分∠AEG,
∴∠AEH=∠GEH.
∵∠AEH+∠AEC=180°,∠GEH+∠CEG=180°,
∴∠AEC=∠CEG.
∵AE=GE,EC=EC,
∴△AEC≌△GEC(SAS),
∴CA=CG,∠A=∠CGE=45°.
∵∠EDG=90°,
∴∠DEG=∠DGE=45°,
∴DE=DG,∠AEF=∠DEG=∠A=45°,
故②正确;
∵DE=DG,∠CDE=∠BDG=90°,DC=DB,
∴△EDC≌△GDB(SAS),
∴∠CED=∠BGD,ED=GD.
∵HD平分∠CHG,
∴∠GHD=∠EHD.
∵∠CED=∠EHD+∠HDE,∠BGD=∠GHD+∠HDG,
∴∠HDG=∠HDE.
∵∠EDG=∠ADC=90°,
∴∠GDH=∠EDH=45°,故①正确;
∵∠EDC=90°,ED=GD,
∴△E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G=45°.
∵∠GDH=45°,
∴∠EDH=45°,
∴△E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D MD.
∵∠AEF=∠DEG=∠A=45°,
∴∠AFE=∠CFG=90°.
∵∠EDC=90°,
∴∠EFC=∠EDC=90°.
∵EH平分∠AEG,
∴∠AEH=∠GEH.
∵∠FEC=∠GEH,∠DEC=∠AEH,
∴∠FEC=∠DEC.
∵EC=EC,
∴△EFC≌△EDC,
∴EF=ED,
∴EF=2MD.
故③错误;
∵CG=CD+DG=AD+ED=AE+ED+ED,
∴CG=2DE+AE,
故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35.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20°,且过某一顶点的直线能将该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度数是( )
A.15°B.40 C.15°或20°D.15°或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据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20°,且过某一顶点能将该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运用分类思想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该三角形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
【详解】
如图1,当∠A=120°,AD=AC,DB=DC时,∠ADC=∠ACD=30°,∠DBC=∠DCB=15°,
所以,∠DBC=15°,∠ACB=30°+15°=45°;
故∠ABC=60°,∠C=80°;
如图2,当∠BAC=120°,可以以A为顶点作∠BAD=20°,则∠DAC=100°,
∵△APB,△APC都是等腰三角形;
∴∠ABD=20°,∠ADC=∠ACD=40°,
如图3,当∠BAC=120°,以A为顶点作∠BAD=80°,则∠DAC=40°,
∵△APB,△APC都是等腰三角形,
∴∠ABD=20°,∠ADC=100°,∠ACD=4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若△CDM周长的最小值为8,则△ABC的面积为()
A.12 B.16 C.24 D.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AD的长,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连接AD,
∵△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
∴AD ⊥BC ,
∵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点C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A ,
∴AD 的长为CM+MD 的最小值,
∵△CDM 周长的最小值为8,
∴AD=8-
12BC=8-2=6 ∴S △ABC =12BC•AD=12
×4×6=12,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七、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选择题压轴题(难)
37.若A =(2+1)(22+1)(24+1)(28+1)+1,则A 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2-1)(2+1)(22+1)(24+1)(28+1)+1
=(22-1)(22+1)(24+1)(28+1)+1
=(24-1)(24+1)(28+1)+1
=(28-1)(28+1)+1
=216
根据21=2;22=4;23=8;24=16;25=32;···因此可由16÷4=4,所以216的末位为6
故选C
点睛:此题是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规律探索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添加式子,使原式变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再根据2的n 次幂的计算总结规律,从而可得到结果.
38.下列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1x -
B .()21x x +
C .21x +
D .2x x - 【答案】A
【解析】
根据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A 选项:()()2
111x x x -=+-,可知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故选:A.
39.把多项式(3a-4b )(7a-8b )+(11a-12b )(8b-7a )分解因式的结果( )
A .8(7a-8b )(a-b )
B .2(7a-8b )2
C .8(7a-8b )(b-a )
D .-2(7a-8b )
【答案】C
【解析】
把(3a-4b)(7a-8b)+(11a-12b)(8b-7a)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得(3a-4b)(7a-8b)+(11a-12b)(8b-7a)
=(7a-8b)(3a-4b-11a+12b)
=(7a-8b)(-8a+8b)
=8(7a-8b)(b-a).
故选C.
40.若x 2+2(m+1)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 )
A .4 或-6
B .4
C .6 或4
D .-6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x 2+2(m+1)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b 2-4ac=0,
即:[2(m+1)]2-4×25=0
整理得,m 2+2m-24=0,
解得m 1=4,m 2=-6,
所以m 的值为4或-6.
故选A.
41.不论x ,y 为何有理数,x 2+y 2﹣10x+8y+45的值均为( )
A .正数
B .零
C .负数
D .非负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因为x 2+y 2-10x +8y +45=()()225440x y -+++>, 所以x 2+y 2-10x +8y +45的值为正数,
故选A.
42.有两块总面积相等的场地,左边场地为正方形,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面积数据如图所示.右边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a b +,则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