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附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 11.18 出题人:王海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在一张长、宽分别为108厘米、79厘米的纸上,绘一张长、宽分别为250千米、180千米地区的地图,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A.1:5000000
B.1/250000
C.二万五千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右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

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陆地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P、Q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两点的经度差为90°。

一年中P、Q两点有重合于R点的现象。

读图回答5~7题。

7.该日
后,若P点位置向东接近R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D.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读“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均温分布图”,回答8~9题。

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10°S~20°S之间B.10°N~30°N之间
C.10°N~10°S之间D.30°N~50°N之间
9.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A.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读经纬网图,L1、L2代表洋流,假若L1、L2流向相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D.非洲开普敦为雨季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小丘
C.P的海拔为a<H P<2a-b
D.Q的海拔为2b-a<H b<2a-b
12.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两地的相对高度最高可以接近
A.99米
B.259米
C.299米
D.399米
右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统计图”。

据图完成13~14题。

1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乙D.乙和丙
14.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目

城市自
1982年
至2000

A
.人口
自然增
长率很
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17~19题。

17.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18.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19.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20~22题。

20.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布局合理的3个功能区,那么
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
C.Z是居民区D.Y是工业区
21.若X、Y、Z为某平原上的3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3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
22.若X、Y、Z 3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A.X B.Y C.Z D.X和Y
23.该城市在距
市中心0~1 km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A.交通通达度最高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C.居住的人口最多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24.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

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25.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1)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等特点
(2)公路运输的发展速度不如铁路运输快
(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水路运输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
(4)航空运输是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A.(1)(2)
B.(1)(3)
C.(1)(4)
D.(2)(4)
26.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①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②建设“三北”防护林③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风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潜在风力发电量2200万千瓦,占中国风能资源近1/10,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

回答27~28题。

27.与火电相比,风电开发
A.不受地域限制B.技术成熟,规模大
C.投资少,成本低,市场广泛D.绿色能源,基本无污染
28.江苏正在如东市建设世界最大的风电场、在连云港建设田湾核电站,主要的原因是
①江苏经济基础雄厚,风力发电经验丰富
②江苏常规能源短缺,电力需求增长快
③江苏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导致能源运输不畅
④江苏能源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9.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些都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或地区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30.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1)~(3)题。

(8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

(1)世界著名微电子工业基地位于图中处附近(填字母),属于指向型工业。

(4分)
(2)该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优势的社会区位因素是(4分)
(3)B城所在的国家典型的混合农业区是盆地,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

(4分)
33、材料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分布图》(8分)材料二:
(1)青藏铁路是从青海的经格尔木到西藏的,途中经过盆地,途径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修建此铁路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

(5分)
(2)青藏铁路修建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有,等。

(2分)
(3)当地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1分)
(1)图中A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2)图中C、D二处,分别设置了自来水厂和钢铁厂,请判断是否合理?
C ,
D 。

(3)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判断理由是。

答案:
3.
4.C 【解析】:QR位于赤道上,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说明其纬度为北纬60度,由于所有经线长度相同,所以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二分之一;甲区域位于东经120度到东经130度,北纬60度到北纬65度之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甲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上,季节变化大,气温年变化大,而乙位于赤道附近,常年高温,气温年变化小;在乙区域,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5度以南,且向北运动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白昼时间增长,当太阳直射点到北纬5度以北地区时,随着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减小,但白昼时间仍然增长,直到夏至为止,故B说法错误。

5.
6.
7.
8.
9.
10.
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分析,向北地势有增高的趋势,P、Q两地是局部地形,P地外围等高线数值偏大,因此往内数值更大,应为小丘,且其高度根据等高距的特点可知,其海拔高度范围是a<H P<2a-b,同理可知Q地为洼地,其海拔高度范围是2b-a<H Q<b。

第12题,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P地的海拔为300<H P<400,Q地的海拔为100<H Q<200,P、Q两地的海拔高差范围为100<H P-H Q<300,所以最高高差可接近300米。

13.B14.C
【解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都属于“三低”型。

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使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15. C
【解析】美国老年人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属受环境污染和气候影响自发迁移。

16. D
【解析】由0~14岁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可推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故A、B不正确。

由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可推知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故C项不正确。

由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该城市出生率又不高,可推知,有大量青壮年劳力迁入。

17.B18.A19B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第17题,该国由1980年→2000年→202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底部变窄,上部变宽,说明老年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即老龄化趋势显著。

第18题,由金字塔上部逐渐变宽,即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说明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又由男女所占比重来看,女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

第19题,读图可知,该国为发达国家,因此只能选日本。

20.【解析】
21.【解析】
22.【解析】
23.【解析】
24.【解析】
25.【解析】
26.【解析】
27.【解析】
28.【解析】
29.【解析】
30.【解析】
二.综合题
33、(1)西宁(1分),拉萨(1分),柴达木(1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分),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地区及西藏的经济发展(1分)。

(2)高寒、缺氧、冻土、生态保护(两个即可,2分)
(3)河谷农业
34、(1)市场最优(1分) 交通最优(1分) (2)不合理(1分) 不合理(1分) (3)铁路线(1分) 铁路线穿过市区与街道交汇,会带来严重的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2分。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或两点以上得满分。

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