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教师观后感作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班的春天》教师观后感作文5
篇
纵观全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充满人性关怀和美妙音乐的电影,融合孩子们的深沉而真挚的合唱,不仅触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也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向。
可以说,《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算得上是法国电影史上的一部极为优秀的启发性作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教师观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放牛班的春天》教师观后感作文(1)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的感触很大。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
所的代课教师。
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期望。
暴戾的校长、冷漠的教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教师。
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期望。
暴戾的校长、冷漠的教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
马修的第一节课就因为同学的吵闹而得到了校长的咆哮。
同学不细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麦神父。
因为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第一次做错了事不被体罚,第一次明白做错了事能够用负职责的方式弥补。
他为了他们一次次打破自我的底线,又一次,马修突然发现怎群孩子很喜欢唱歌,马修为孩子们组建了一个音乐团,其中马修发现莫翰奇对音乐很有天赋,用他对孩子们彻底的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乐之梦,也成就了自我的音乐之梦。
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走后,孩子们折起带着祝福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
他们变成了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期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他用音乐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我的仁慈与付出。
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
而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放牛班的春天》教师观后感作文(2)
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教育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种族,不分肤色。
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无处不在。
在法国的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一个失意的音乐创作家,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马修,给学生带来了期望的春天。
那是一群问题少年,一群失去家庭温暖、同时又在校长的严格管制甚至虐待下畸构成长的孩子。
应对这样的教学对象,这位失意的音乐家,用自我的最真诚的心,给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动人的教师礼赞。
爱心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群体,更是播撒阳光的使者。
热爱学生,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池塘之底”的孩子都是可怜的。
他们有的是孤儿,像佩皮诺,失去了父母,然而每周六都还在盼望着爸爸能来接他。
他年纪小,孤苦无依,还要受像蒙丹那样的大孩子的欺负。
还有的是单亲家庭,像莫杭治,单亲生活让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他们都是些问题学生,而他们这些问题却又都是社会,家庭给他们造成的。
他们被送到这样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他们受到严格的管理以及校长的虐待和处罚。
他们的不幸遭遇造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他们受的不公平待遇让他们去设计伤害别人。
应对这样的学生,学监马修,用他对生活的热情,温暖了每一颗孩子的心。
耐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只是不一样的孩子,在不一样的成长阶段,都会有各自的发展特点。
而科学的教育,必须要做到“在成熟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即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的发展。
而这时,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要求教师应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个体,绝不能缺乏“耐心”。
电影中,在孩子们编歌词取笑马修时,他没有惩罚学生,而是纠正孩子的音准;在孩子们随意抛马修的皮包而被校长发现是马修用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免受惩罚;在莫杭治在黑板上画马修的肖像愚弄他时,马修没有用“行动--反应”原则惩罚他,而是用漫画式的手法画了莫杭治的肖像,一笑了之。
我们在感叹马修的强力忍耐力的同时,也不禁向他投向了敬意!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个体,当然也有自我的喜怒哀乐。
当应对这样的问题少年,马修不仅仅瞬间将本应有的愤怒化成了微笑,更是耐心地教育孩子。
虽然同是问题少年,可是他们却有各自的问题与特点。
马修没有“一视同仁”,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他成立了合唱团,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孩子们找到最适合的位置:低音,中音,高音,独唱,副指挥。
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我在合唱团的位置,他们的声音也融为一体。
马修用音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用音乐开启
了孩子们的心灵之门。
他发现了音乐奇才莫杭治,他尽自我的力量去培养,发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给他开小灶,他让他唱独唱,他给他创造去音乐学校的机会,他的音乐改变了他的一生……
职责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除了应具备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而这个也体现了教师应具备的“职责心”。
马修在“池塘之底”的教学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唱好歌曲,更是在拯救孩子。
他不是在实施教学,而更像是在挽救每一个几乎失去自我的幼小灵魂。
结果,他成功了。
合唱团成功了,他的拯救事业也成功了。
他给“池塘之底”的孩子带来了人生的期望。
记得影片最终,当马修不得不离开学校的时候,那群原本就天真善良的孩子,以一张张纸飞机,向他们的教师,致以了最真挚的敬意和留恋。
而这也不仅仅意味着他们对马修的不舍,更是他们追求自由、憧憬生活的完美愿望。
马修离开以后,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教育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
马修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爱心、耐心、职责心,是每一位辛勤的园丁所不可缺少的“心眼儿”。
马修教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伟大的奉献精神,鼓舞了我们站在教育前线的教育者们。
而现实生活中,随着教师负面新闻甚至丑闻不断充斥网络,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日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负面新闻所暴露出来的是目前教师队伍整体“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不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