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
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选择题
1、访问相联存储器时,()
A.根据内容,不需要地址
B.不根据内容,只需要地址
C.既要内容,又要地址
D.不要内容也不要地址
2、若单译码方式的地址输入线为6,则译码输出线有()根,那么双译码方式有输出线()根。

A.64,16
B.64,32
C.32,16
D.16,64
3、十进制数-0.3125的8位移码编码为()。

A.D8H
B.58H
C.A8H
D.28H
4、下列关于各种移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I.假设机器数采用反码表示,当机器数为负时,左移时最高数位丢0,结果出错;右移时最低数位丢0,影响精度
Ⅱ在算术移位的情况下,补码左移的前提条件是其原最高有效位与原符号位要相同
Ⅲ.在算术移位的情况下,双符号位的移位操作中只有低符号位需要参加移位操作()
A. Ⅲ、Ⅱ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全错
5、假定变量i、f、d的数据类型分别为int、float、double(int用补码表示,float 和double用IEEE754标准中的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数据格式表示),已知i=785,f-
l.5678e3,d=1.5el00,若在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关系表达式,则结果为真的是()。

I.i==(int)(float)i Ⅱ.f==(float)(int)f
IⅡ.f==(float)(double)f Ⅳ.(d+f)-d=f
A.仅I、Ⅱ
B.仅I、Ⅲ
C.仅Ⅱ、Ⅲ
D.仅Ⅲ、Ⅳ
6、控制总线主要用来传送()。

I.存储器和1/O设备的地址码
II.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
III.所有存储器和1/O设备的控制信号
IV.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
A.II、III
B. I,III,IV
C. III,IV
D.II,III. IV
7、为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工作,需要一种器件来提供统一的时钟标准,这个器件,是()。

A.总线缓冲器
B.总线控制器
C.时钟发生器
D.以上器件都具备这种功能
8、CPU中的译码器要用()。

A.地址译码人
B.指令译码
C.数据译码1
D.控制信号译码
9、已知计算机A的时钟频率为800MHz,假定某程序在计算机A上运行需要12s。

现在硬件设计人员想设计计算机B,希望该程序在B上的运行时间能缩短为8s,使用新技术后可使B的时钟频率大幅度提高,但在B上运行该程序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在A上的
1.5倍。

那么,机器B的时钟频率至少应为()能运到所希望的要求。

A.800MHz
B.1.2 GHz
C.1.5GHz
D.1.8GHz
10、在微程序控制器中,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是通过()得到的。

A.程序计数器PC
B.前条微指令
C.PC+1
D.指令操作码映射
11、在CPU的状态字寄存器中,若符号标志位SF为“1",表示运算结果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不能确定
12、某指令系统有200条指令,对操作码采用固定长度二进制编码时,最少需要用()
A.4
B.8
C.16
D.32
13、一般来说,变址寻址经常和其他寻址方式混合在起使用,设变址寄存器为X,形式地址为D,某机具有先间址寻址再变址寻址的方式,则这种寻址方式的有效地址为()。

A.EA=D+(IX)
B.EA=(D)+(IX)
C.EA=(D+(IX))
D.EA=D+IX
14、下列选项中,能引起外部中断的事件是()。

A.键盘输入
B.除数为0
C.浮点运算下溢
D.访存缺贞
15、在采用中断I/0方式控制打印输出的情况下,CPU和打印控制接口中的I/O端口之间交换的信息不可能是()。

A.打印字符
B.主存地址
C.设备状态
D.控制命令
二、填空题
16、RISC机器一定是_______CPU,但后者不一定是RISC机器,奔腾机属于_______机器
17、主存储器容量通常以KB表示,其中K=______;硬盘容量通常以GB表示,其中
G=______
18、运算器的两个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
19、CPU能直接访问______和______但不能直接访问磁盘和光盘。

20、不同机器有不同的_________RISC指令系统是_________指令系统的改进。

21、流水CPU中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相关、________相关和________相关,为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对策,才能保证流水畅通而不断流。

22、堆栈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寻址方式,它采用_______原理。

按构造不同,分为寄存器堆栈和_______堆栈。

23、多个用户共享主存时,系统应提供_______。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保护和_______保护,并用硬件来实现。

24、中断处理需要有中断________。

中断________产生,中断________等硬件支持。

25、按照总线仲裁电路的位置不同,可分为________仲裁和________仲裁。

三、名词解释题
26、基数:
27、指令周期:
28、相联存储器:
29、绘图机:
四、简答题
30、什么是指令周期?什么是机器周期?什么是时钟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1、什么是堆栈?说明堆栈指针SP的作用。

32、I/0设备有哪些编址方式,各有何特点?
33、试比较同步控制、异步控制和联合控制的区别。

五、计算题
34、设有主频24MHz的CPU,平均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为两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由两个时钟周期组成,试求:
1)机器的工作速度。

2)假如每个指令周期中有一个是访存周期,需插入两个时钟周期的等待时间,求机器的工作速度。

解:
35、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浮点规格化数,阶码4位(包含一位阶符),分别用补码和移码表示;尾数9位(包含一位数符),用补码表示。

1)27/64。

2)-27/64。

36、假设一个32位的处理器配有16位的外部数据总线,时钟频率为50MHz,若总线传输的最短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试问处理器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采用什么措施?
六、综合题
37、某程序中有如下循环代码段p:“for(int i= 0;i < N;i++)
sum+=A[i];”。

假设编译时变量sum和i分别分配在寄存器R1和R2中。

常量N在寄存器R6中,数组A的首地址在寄存器R3中。

程序段P起始地址为0804 8100H,对应的汇编代码和机器代码见下表。

执行上述代码的计算机M采用32位定长指令字,其中分支指令bne采用如下格式:
OP为操作码:Rs和Rd为寄存器编号:OFFSET为偏移量,用补码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M的存储器编址单位是什么?
2)已知sll指令实现左移功能,数组A中每个元素占多少位?
3)表中bne指令的OFFSET字段的值是多少?已知bne指令采用相对寻址方式,当前,PC内容为bne指令地址,通过分析题表中指令地址和bne指令内容,推断出bne指令的转移目标地址计算公式。

4)若M采用如下“按序发射、按序完成”的5级指令流水线:IF(取指)、ID (译码及取数)、EXE(执行)、MEM(访存)、WB(写回寄存器),且硬件不采取任何转发措施,分支指令的执行均引起3个时钟周期的阻塞,则P中哪些指令的执行会由于数据相关而发生流水线阻塞?哪条指令的执行会发生控制冒险?为什么指令1的执行不会因为与指令5的数据相关而发生阻塞?
38、在信号处理和科学的应用中,转置矩阵的行和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局部性的角度来看,它也很有趣,因为它的引用模式既是以行为主的,也是以列为主的,例如,考虑下面的转置函数:
1.Tped ef int array a[2][2];
2.
3 .void transposel(array dst,array src)
4.{
5. int i,j;
6.for(i=0;i<2;1++){
7. for(j=0;j<2;j++){
8. dst[j] [i]=src[i] [j];
9. }
10. }
11. }
假设在一台具有如下属性的机器上运行这段代码:
sizeof(int)==4。

src数组从地址0开始,dst数组从地址16开始(十进制)。

只有一个L1数据高速缓存,它是直接映射的、直写、写分配,块大小为8个字节。

这个高速缓存总的大小为16个数据字节,一开始是空的。

对src和dst数组的访问分别是读和写不命中的唯一来源。

问题如下:
1)对每个row和col,指明对src[row][col]和dstfrow][col]的访问是命中(h)还
是不命中(m),例如,读src[0][0]会不命中,写dst[0][0]也不命中,并将结果填
至下列表格中。

2)对于一个大小为32数据字节的高速缓存,指明src和dst的访问命中情况,并将
结果填至下列表格中。

39、某16位机器所使用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如图所示,该机器有两个20位基址
寄存器,4个16位变址寄存器,16个16位通用寄存器。

指令汇编格式中的S(源)、D(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M是主存的一个单元,3种指令的操作码分别是MOV (OP)=(A)H、STA(OP)=(1B)H、LDA(OP)=(3C)H。

其中,MOV是传送指令,STA为写数指令,LDA为读数指令。

1)试分析3种指令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特点。

2)处理器完成哪一种操作所花时间最短?完成哪一种操作所花时间最长?第2种指令的执行时间有时会等于第3种指令的执行时间吗?
3)下列情况中,每个十六进制指令字分别代表什么操作?简述此指令的作用。

①(FOFl)H/(3CD2)H:②(2856)H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D
5、B
6、D
7、C
8、B
9、D
10、D
11、D
12、B
13、B。

先间址后变址,这里需要理清“先间址”的这个间址指的是D,而不是1X,如果是IX的话那就变成了寄存器间接寻址了
14、A
15、B
二、填空题
16、流水 CISC
17、210 230
18、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19、cache 主存
20、指令系统 CISC
21、资源数据控制
22、数据先进后出存储器
23、存储保护存储区域访问方式
24、优先级仲裁向量控制逻辑
25、集中式分布式
三、名词解释题
26、基数:
在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表示。

27、指令周期:
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28、相联存储器:
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29、绘图机:
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工程图纸的输出。

四、简答题
30、答:指令周期是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

机器周期也称为CPU周期,是指被确定为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归一化基准时间,通常等于取指时间(或访存时间)。

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可称为节拍脉冲或T
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

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每个机器周期又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31、答:是一种按先进后出的顺序进行存取的数据结构或存储区域。

Sp是用来存放最后进堆栈的位置的寄存器;
32、答:统一编址和独立编址。

统一编址是在主存地址中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I/0地址,这样通过访存指令即可实现对1/0的访问。

但主存的容量相应减少了。

独立编址,I/0地址和主存是分开的,I/0地址不占主存空间,但访存需专门的I/0指令。

33、答:同步控制方式:任何一条指令或指令中任何一个微操作的执行都是事先确定的,并且都是受统基准时标的时序信号所控制的方式。

异步控制方式:不存在基准时标信号,没有固定的周期节拍和严格的时钟同步,执行每条指令和每个操作需要多少时间就占用多少时间。

联合控制方式:是前两者的相结合。

对各种不同指令的微操作实行大部分统一,小部分区分对待的方法。

五、计算题
34、1)主频为24MHz的意思是每秒中包含24M个时钟周期,又因为执行一条指令需要4个时钟周期,故机器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数为24M/4=6M条(600万条)。

2)插入两个时钟周期,即执行每条指令需要6个时钟周期,故机器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数为24M/6=4M条,即400万条。

35、解析
1)27/64=0.011011=0.11011×2-1
当补码和尾数都采用补码表示时:1,111:0.11011000。

阶码采用移码、尾数采用补码表示时:0.11l:0.11011000。

2)-27/64=1.011011=1.11011×2-1
当补码和尾数都采用补码表示时:1,11l;1.00101000。

阶码采用移码、尾数采用补码表示时:0.1l1:l.00101000。

36、解析:根据时钟频率可计算出总线传输的最短传输周期为
T=4/(50MHz)=80×10-9s
对于总线宽度为16位的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为
16bit/T=2B/(80×10-9s)=25MB/s
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采用两种方式:
1)将总线宽度扩大为32bit,CPU时钟频率仍为50MHz,则数据传输率为32bit/T-4B/(80×10-9s)=50MB/s
2)将时钟频率扩大为100MHz,总线宽度仍为16bit,根据时钟频率可计算出总线传输的最短传输周期为
T=4/(100MHz)=40×10-9s
此时最大数据传输率为
16bit/T=2B/(40×10-9s)=50MB/s
六、综合题
37、解答:该题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的综合题型,涉及指令系统、存储管理以及CPU三个部分内容,考生应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把握当前考试的趋势。

1)已知计算机M采用32位定长指令字,即一条指令占4B,观察表中各指令的地址可知,每条指令的地址差为4个地址单位,即4个地址单位代表4B,一个地址单位就代表了1B,所以该计算机是按字节编址的。

2)在二进制中某数左移两位相当于以乘四,由该条件可知,数组间的数据间隔为4个地址单位,而计算机按字节编址,所以数组A中每个元素占4B。

3)由表可知,bne指令的机器代码为1446FFFAH,根据题目给出的指令格式,后2B的内容为OFFSET字段,所以该指令的OFFSET字段为FFFAH,用补码表示,值
为-6.当系统执行到bne指令时,PC自动加4,PC的内容就为08048118H,而跳转
的目标是08048100H,两者相差了18H,即24个单位的地址间隔,所以偏移址的
一位即是真实跳转地址的-24/(-6)=4位。

可知bne指令的转移目标地址计算公
式为(PC)+4+OFFSET*4。

4)由于数据相关而发生阻塞的指令为第2、3、4、6条,因为第2、3、4、6条指
令都与各自前一条指令发生数据相关。

第6条指令会发生控制冒险。

当前循环的第
五条指令与下次循环的第一条指令虽然有数据相关,但由于第6条指令后有3个时
钟周期的阻塞,因而消除了该数据相关。

38、解析:
1)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想象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

注意:每个高速缓存行只包含数组的一个行,高速缓存正好只够保存一个数组,而且对王所有isrc和dst的行i都映射到同一个高速缓存行(0%2=0,1%2=1,2%2=0,3%2=1)。

因为高速缓存不够太,不足以容纳这两个数组,所以对一个数组的引用总是驱逐出另一个数组的有用的行。

具体过程如下:
dst[j] [i]=src[i] [j]语包先访问 src[i][i]再将其存储到dst[j] [i]
说明如下:
①访问src[0][0],不命中,将src[0]调入高速缓存的Line0。

②访问dst[0][0],不命中,将dst[0]调入高速缓存的Line0,换出src[0]。

③访问src[0][1],不命中,将src[0]调入高速缓存的Line0,换出dst[0]。

④……
2)当高速缓存为32B时,它足够大,能容纳这两个数组。

因此所有不命中都是开始时的不命中。

关系如图所示。

39、解析:
1)第一种指令是单字长二地址指令,属于RR型。

第二种指令是双字长二地址指令,属于RS型,其中S采用基址寻址或变址寻址,R
由源寄存器决定。

第三种也是双字长二地址指令,属于RS型,其中R由目标寄存器决定,S由20位地
址(直接寻址)决定。

2)处理器完成第一种指令所花的时间最短,因为是RR型指令,不需要访问存储器。

第二种指令所花的时间最长,因为是RS型指令,需要访问存储器,同时要进行寻
址方式的变换运算(基址或变址),这也要时间。

第二种指令的执行时间不会等于第三种指令,因为第三种指令虽然也访问存储器,但是节省了求有效地址的时间开销。

3)根据已知条件:MOV(OP)=001010:STA(OP)=011011;LDA(OP)=111100,将指令的十六进制格式转换成二进制代码且比较后可知:
①由于(FOF1)H/(3CD2)H前面六位为111100,因此该指令代表LDA指令。

完整的二进制代码为111100001111000100111100110]0010,前面111100代表操作码,00代表横线的内容,1111代表目标寄存器,含义是把主存(13CD2)H地址单元的内容送至15号寄存器。

②由于(2856)H前面6位为001010,因此该指令代表MOV指令。

完整的二进制代码为0010100001010110,其中后面的0l01和0110分别代表目标寄存器和源寄存器,含义是把6号源寄存器的内容传送至5号目标寄存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