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期录音在电视剧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臼益发展,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看电视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的影响力是其它任何传媒都无法相比的。

据悉,我国目前共有1000余个电视频道。

电视覆盖率基本上已达全国城乡。

而在电视节目中,电视剧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电视剧录音工艺分类
拍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规模的电视剧,应该选择不同的录音设备。

使用不同的录音方法。

这种用一定的整理程序和技术设备进行录音的工作方法,称之为录音工艺。

电视剧的录音工艺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前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录音(俗称后期配音)。

前期录音指的是在电视剧正式拍摄之前先行的录音。

前期录音主要用于戏曲片、音乐舞蹈片以及电视剧中的演唱或演奏的拍摄。

因为它们在拍摄中,演员表演需要对口型或对节奏。

前期录音就是要在拍摄前,把所需要的唱腔、音乐或歌曲等事先录制好。

在拍摄现场,用还音设备重放给演员听。

使其表演或演唱有据可依。

若不作前期录音,拍摄时任由演员表演自由发挥,则后期是无法保证声画同步的。

同期录音指的是在电视剧拍摄现场同步进行的录音。

同期录音主要用于电视剧的拍摄。

由于是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记录像应的声音,声音直接记录在录像带上。

其最大的优点是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

后期录音指的是在电视剧拍摄完成后进行的录音。

从广义上讲。

应该是包括后期整理中的全部录音工作。

例如:台词录音、动效录音、音乐录音、混合录音等等。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后期录音仅对应于同期录音而言。

就是通常所说的后期配音。

后期配音的应用很广。

除了有些电视剧由于受到题材的限制,受到拍摄经费的限制。

或受到特定演员的限制。

无法进行同期录音,需要后期配音。

也有些电视剧虽然是同期录音的。

但受到拍摄现场环境限制,部分同期录音效果不佳的。

也需要后期配音。

另外,电视剧中的旁白。

人物内心独白等等。

也均需要后期配音。

二、视剧同期录音的前后期工作
在电视剧同期录音中,往往根据拍摄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一种型号的话筒,由话筒员以跟话筒的方法来拾取声音。

一般情况下。

只要采用一只话筒。

并将话筒和摄像机镜头以同方向对准演员。

这样做的目的。

保证了演员相对于摄像机镜头运动与话筒运动是一致的。

因此,无论演员是面向、侧向或背向话筒,话筒拾取到的声音距离感和空间感与画面视觉感是一致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话筒杆将话筒设置在演员头部的正前上方(称为上设)。

这种拾音方式由于录音效果好,已被大多数录音人员认同。

话筒与声源距离多远为佳?这没有固定模式可供参考。

通常人们的经验是不论景别大小如何。

只要将话筒靠近画面的边缘,以话筒“不穿帮”为原则,就是话筒的最佳拾音距离。

因为不同名牌不同型号的话筒,技术性能不同,其最佳拾音距离也会不同。

不同型号的话筒有不同的最佳拾音距离,这些需要录音人员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经验。

还应注意努力处理好声画吻合问题。

在电视剧同期录音中。

录音人员必须要注意和摄像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每个机位的拍摄意图(包括景别的大小,镜头变化的速度。

摄像机运动的规律等等)。

以利于选择话筒的最好位置。

取得最佳录音效果。

正常情况下。

电视剧
在正式拍摄前。

都会带机走戏。

这时需要录音人员也应带机演练,特别是要求话筒员实际跟话筒走戏,通过监视器观察话筒是否会“穿帮”,以便及时调整话筒位置,力争避免实拍时出现话筒“穿帮”。

在电视剧同期录音中。

近景、中景拾音比较好处理,因为演员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所以话筒位置很好选。

小全景拾音也不难处理,只要选择合适的话筒和位置。

大全景拾音相对要难处理,由于话筒位置距离演员比较远,为了保证录音质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强指向型话筒拾音或选择无线话筒拾音。

其次。

还有另一种选择,当大全景戏拍完后,即在现场单收一条台词。

后期套用也不会存在口型问题,只要需要对声音作出适当处理,创造出与画面相符的距离感即可。

现场单收的台词,如配有DAT录音机则可录在录音磁带上,如没有配录音机则可录在录像磁带上。

另外。

还有一些运动镜头拾音也是比较难处理的,话筒员操作的话筒应跟随摄像机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作出相应的移动,既要防止话筒“穿帮”,又要保证话筒始终处于最好的拾音位置。

三、同期录音的应用技巧和艺术分析
同期录音作为电视剧录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现在广大的影视录音工作人员以及导演的推崇,此种录音方法能使演员的表情,情绪等因素和语言对白达到绝对的统一,而且能达到绝对同步的状态,相对于后期配音来说更加真实、生动。

同期录音有别于通常的业余人士的通常意义的用DV自带话筒拾音,各种关系的平衡一定要准确的把握:首先语言声音应在影片中占主导的作用,应优先于环境音响以及背景音乐;其次,画面内的音响以及语言相对画面外的音响和语言要更具优先级。

把握这些优先级与话筒员的站位有关,话筒员应该同时面对演员和摄影机站位。

决定同期录音声音的真实感的要素很多,要使电视剧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期录音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因素——声音的距离感、空间感、环境感、运动感以及方位感。

下面我们就这几个主要因素以拍摄的同期录音电视剧《天下粮仓》为例,作简单的阐述:
1、距离感。

指人耳对声音远近距离的感觉,又可通俗的称为远近感。

在电视剧拍摄画面的同时,前景物体或者人在画面中可能不断运动,画面的远近距离也可能不断切换。

距离感的得到可通过调节演员至话筒的距离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对音量的适当控制来得到弥补。

一般来说,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环境中,距离近的发生物体形成的直达声大于反射声,而距离较远的物体直达声小于反射声。

若是在宽阔空间内,譬如室外,则是直达声和环境噪声之间的比例问题。

调节这些比例,可以改变声音的距离感。

声音的距离和前景物品的镜头距离应当吻合,若是画面给出主题人物一个特写,而拾音设备安放在十米开外,这样就会显得画面和声音的失衡,给观众非常虚假的感觉。

电视剧声音的距离感与拾音器的配置有关。

《天》剧,采用的整理设备比较好,故为声音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

位于广州街和香港街的拍摄基地,总占地面积8000 多平方米,两座摄影棚分别为1944 平方米和1080 平方米,设计匠心独具,外墙厚达 1 米,棚内混响时间及隔间处理具有同期录音效果,并配有全套进口ARR灯光及国产灯光器材,可以两剧同拍,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室内拍摄基地。

设置拾音器与声音主体的距离与观众听众感受声音的距离是相应的,在做同期录音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调整拾音器的位置,与画面以及景的变化相结合,创造出与画面相呼应的声音距离感。

剧情刘统勋送来的那幅《千里饿殍图》,让乾隆恼一时龙颜大怒,触目惊心,百
官指责。

同期的拾音器用调筒设置在乾隆皇帝及百官的的正前方,声音回音特别响亮,配以紧张气氛的鼓点,十分贴切地表现出众官愤怒的氛围,让观众不寒而栗。

与前朝宠臣田文镜送给皇上端放在大殿的龙案上的《千里嘉禾图》,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情绪的起伏,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反差。

同时,在《天》剧的创作上难免留下遗憾之处,如在米河追柳含月的时候,马车远去的声音缺乏距离感。

画面上感觉马车离米河很远,但听上去马车的声音仿佛就在近旁,所以声画不太统一,影响观众的欣赏。

如果声音有距离感,观众对画面内容的理解会更好点。

2、空间感。

指人耳对声源所处空间特性的感知。

声音在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色彩,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以及在声学特性不同、大小各异的房间,人耳都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所以,声音的空间感要与该画面所展现的空间存在某种一致性。

如,画面中的人物处在群山环绕的峡谷中,观众在此时听到的应该具有峡谷回荡的一些声音特征,这样才可以与画面配合来引导剧情的发展。

空间感可由空间大小与画面现场相当的演播室来模拟,也可以用高级效果器来实现的。

在《天》剧中,饰演清朝赈灾反贪的刑部尚书刘统勋的演员王庆祥在与“阴兵”开战之前,对士兵所做的战前动员,是在周围环山的点将台上。

要塑造这一空间环境中的声音形象,在同期录音中应力求将台词录实,以便后期整理时用混响器、延时器来创造出一种山谷的空间效果,从而很好地表现刘统勋那在山谷中回荡的、慷慨激昂的声音,使观众置身于这个空间之中。

古装戏录音的困难无处不在,如外景的录音环境,经常处在汽车、自行车及人流之中,这就要求《天》剧要有丰富的录音技术手段。

无线话筒和高强指向话筒的使用克服了这些不利环境带来的困难。

剧中小梳子碰见老和尚那场戏,拍摄实地是在景泰一个沙化的河滩上,因为背面就是一座车水马龙的大桥,所以录音受到很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特殊话筒的使用外,剧组因地制宜,选择逆风向,利用沙土的厚度来回避干扰音,搭上一定的遮档物等实用的办法,最后录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而摄影棚内完善的吸音设备也保证了完美的录音效果。

声音除了可以展示画面的空间外,还可表现画外空间。

这就大大拓展了声音的表现能力,填补了画面所不能触及的空间环境。

声音的这种功能,不仅为画外空间的表现提供了可能,而且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全片主要包含农村环境及城市环境。

偏僻乡村的环境,夜晚可听见虫叫,白天则可听到鸡鸣狗吠,使观众充分地感受到农村虽然贫寒,但浓郁的生活环境气息中包涵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

在前场面中虽然没有出现音乐段落,但靠乡村特有的音响来渲染偏僻山村的生活气息是非常成功的,与观众预期的欣赏心理完全吻合。

相对于乡村的宁静环境,城市的环境音响仿佛是一头怪兽,吞噬着每个进出城市的生灵的听觉神经,使人变得麻木、冷漠,不近情理。

城市的车水马龙,从画面上看上去并不太明显,但在听觉上就显得特别烦躁,甚至在夜晚都是喧闹和骚动,反衬出清廷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与乡村温情朴实的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录音效果的对比和熏染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

此外,声音的空间感也是由该空间的声学特性决定的。

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空间的混响特性将直接影响空间的声音状况。

观众可以根据这些声音判断该房间的空间特性。

在拍摄
《天》剧时,京城刑部大狱是在某工厂闲置的大厂房内搭的景,现场混响很大。

与画面中的大狱实际不符。

为了真实地反映这次录音的现场空间效果,在合成多声道环绕声的时候,混录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

这次完全没有使用电子混响效果器。

主要利用M/S制式的主/辅话筒和后环绕话筒来真实地反映现场的声响效果。

同时购置了不少棉被和泡沫板,采取了封顶及挂被子的办法。

作为临时吸声处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仅就声音的空间环境效果而言,同期拾取的声音信号往往难以直接使用。

由于全剧部分场景是在演播室内搭建拍摄的,因此,剧中的夜市、自由市场、街道胡同乃至四合院,同期拾取的声音空间环境信息与实际声场相去甚远,为了再现这些场所的客观实际,营造各自的环境气氛,除了在同期录音时对布景的选择和拾音方法提出适当要求外,剧中的气氛音响则深人到上述有关场所实地录制,然后再加以选择处理。

例如,在自由市场这一场景中,就是由群杂声、小贩叫卖声、小饭馆抵挡音箱的歌声和树上知了的鸣叫声等4条声带混合而成的。

3、环境感。

指电视剧中人物所处的声音环境,也是由环境音响来构成的。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环境——僻静的田园、喧闹的机场、充满杀气的战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太空等等,不同的环境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为了保持影片的真实性,我们必须创造出真实的环境音响,这些连续不断的音响必须延续在整个影片中,以保持整个影片的真实感。

清代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与今天相比是大相径庭的。

为了完全再现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同期录音时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例如,木船的的声音与今天的机械船是有区别的;鼓风机声是当时不应出现的等等。

这些细小的声音细节加起来就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环境而影片的时代感往往就是从这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所以在同期录音时,要避免这种“穿帮”声音的出现而真实的声音环境感的营造则更多地要靠后期整理来完成。

《天》剧的同期录音中,由于对于现场环境的严格控制后期整理时发现声音非常“干净”,缺乏环境感,于是后期整理时加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声音素材来进一步营造真实的环境空间。

例如戏园的歌声戏语、芦苇、河边的流水摇噜,夜晚的虫鸣等将不同场景的不同环境特点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如剧组拍摄夜外戏。

原本安静的现场,因为打了灯光,树枝上此起彼伏响起蝉鸣声。

由于是同期录音为了保持一个很好的环境,录音工作人员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有的不停地摇动树枝,有的不停地往树上投掷石子,希望能因此而将那些蝉制止住,可任凭采取怎样的方式,蝉还是悠然自得地引吭高歌,为此吴子牛导演说“没办法它们一见到光就会叫”。

最后剧组决定将灯光调暗,在蝉声中产生了真实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场景环境。

再如剧中米河与柳含月在房间的戏大部分是感情戏需要一个非常安静的声音空间使观众能够不受千扰地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

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拍摄前剧组没有参加这个拍摄场景的选定,在拍摄时发现房间紧挨一条非常繁华的马路,所以声音环境比较嘈杂来往路过的车辆络绎不绝,这与要求是截然相反的。

在来不及重新选景的情况下,只好就现有的条件保证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没有与过往车声重叠,在后期整理中将台词摘选出来,再铺上一条相对安静的环境声对于处理不干净的车声就干脆贴上一辆车远远驶过的声音再配上富有历史感的扬琴声结果发现效果很好,不但实现了起初“静”的设想而且屋外偶尔滑过的声音更加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孤寂与痛苦。

在拍摄《天》剧时,经常碰到拍摄现场附近有建筑工地,时而会发出锯板机的噪声、电
钻的噪声、推土机的噪声等。

通过制片部门去协商解决。

以保证拍摄工作能正常进行。

还有拍摄现场附近有马路,时而会有汽车声或拖拉机声等,制片部门派人设卡限时放行。

而对于拍摄现场附近出现飞机或火车驶过的声音,由于无法控制,一般采取错时拍摄。

事先作好一切拍摄准备。

一旦干扰声消失,立即进入实拍。

当噪声干扰太大,又无法控制,也没时间重拍时,可以采取现场补录的办法。

4、运动感。

指声源在观众感受上的相位和声源位置的变化,这个是由于音源的音色和音量大小的变化引起的,同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任何物体,譬如一辆汽笛长鸣汽车从你的面前掠过,你会感到笛声声音大小会发生变化,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物体运动越迅速,这样的变化就越明显,这种变化我们称为“多普勒效应”。

这是由声波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压缩或者扩展引起的。

当物体超观众运动时,声波被挤压,这样在单位时间内波峰和波谷就增多了,声波震动频率增加,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增高;同样,当物体从我们身边掠过的那一刻起,声波立即得到伸展,在单位时间内波峰和波谷的数量就减少了,声波震动频率是逐渐减少,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

《天》剧对环境声的处理,包括内景、外景和动效的衔接,都相应做了积极的思考和补充。

剧中重点人物的动作声效,在大效果和小效果上都有充分的补充,所以才有了难得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例如因为室内地板的缘故,棚里的脚步声需要加强,所以就采取了补录再混录的手段,使脚步声更舒服、更自然。

外景的脚步声处理上,也有效地运用了专门补录的手段二同期录音往往只注重语言,而忽略了行为动作声和语言的协调感、整体感,常常出现台词清晰但伴随有无声动作和模糊声动作的尴尬,作品的真实感遭到严重破坏。

古装戏特有的下跪、拂袖、端茶、倒水等等动作因为道具等种种原因,肯定在同期录音中无法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

经过了后期细心全面的补录强化,找回了缺失的部分声音效果,古装戏的艺术真实真正得以体现。

《天》剧情:米河与蝉儿走入江南小街,途经酒楼、打铁铺、戏院、小商铺等。

随着镜头的跟进,声音时而出现的是酒楼内传来喝酒划拳声,时而出现的是打铁铺里传来的打铁声,时而出现的是戏院内传来的唱戏声,时而出现小商铺里传来的吆喝声。

这种声音的处理,在内容、形式、音量、音色以及远近上的交替变化,就形成了生动的声音运动感。

它能大大丰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

5、方位感。

人的耳朵能够分辨出音源处于何种方位,因为人的耳朵的特性和眼睛的立体成像原理大同小异,人有两只耳朵,相距大概20厘米,因此一个音源发声必定到达耳朵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一定的相位差、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也拾构成立体声的三大要素。

如果是立体声拾音,或者多声道拾音,声音的相位也值得重视,如果摄像机在旋转,各个音源的位置也要发生相对的变化。

对于封闭的空间内,很多譬如来自房屋的墙壁的反射声,录制出来的声音有一定的干扰,往往听起来反而比较怪异。

为了保持演员在各种环境中的声音的一致性,采用灵敏度低的心形指向的动圈话筒拾取来自音源体的直达声,效果比较理想。

比如在牢房这场戏中,一个蒙冤多年的老臣刚刚咽气,新帝的平反昭书恰好也送到狱中。

那送旨大臣也是才被平反昭雪的,他遗憾之极,于是送旨大臣就叫人扶着死尸跪下,含泪向其宣读圣旨。

在牢房这种很狭窄的环境内,剧组采用强指向性话筒进行拾音,采用这种拾音方式将死者生死的企盼、遗憾和哀痛渲染到了极点。

在非封闭的空间内没有反射物体,因而排除了反射声的干扰,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心形电容话筒和强指向性话筒。

而非封闭空间往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室外”,在“室外”很少有反射物阻隔声音传播,因而声波可以传很远,我们要体验这种遥远的声音就必须采用相对灵敏的拾音设备,从而突出语言,使得语言更加清晰而不受环境声音的干扰。

《天》剧关于主人公米河的出场:这一日傍晚,京官米汝成的窗前,落下一只鸽子。

这是他浙江老宅的灰鸽。

他命婢女柳含月取下绑在鸽子腿上的纸条,纸条中尚无一字,只画了一架梯子,米汝成明白了,这是被关在楼上读了三年书的儿子实在忍不了,要下来的意思。

米河走出楼外,世界变的活了起来,不像在书房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死的,音乐也静的出奇。

米河憋闷了许久,说出的话传得很远,使观众也长舒一口气。

录音话筒的摆放位置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话筒应该在演员的上方而指向应该在演员的嘴,如果是两个人而话筒只有一只的时候则应该在话间进行话筒杆的转动,但是切忌在说话的时候进行转动,这样会导致演员语言音色的变化,听起来相当不自然。

在拍摄卢卓向乾隆皇帝等人汇报米汝成的情况这场戏时,由于充分注意到了各个不同的反射面,所以在拾音前,反复测试了话筒的角度、方向,有意识地避开不同反射面所带来的不同声场的关系,较好地掌握了同一种声场和不同镜头之间的关系比例,使整场戏的声音得到了统一,相当完美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空间环境。

对棚内的室外戏,空间混响声要处理得当才能保障从室外到室内的声音过渡,合理地增减了混响时间,声音的过渡就衔接得十分自然顺畅。

实拍环境的噪音采样同样做得很细致,点击效果中的降噪器对消除录制声音中的环境噪音起了很大作用。

四、同期录音在电视剧中作用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兴起,《望长城》、《藏北人家》、《龙脊》等一批优秀的纪实纪录片中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同期声,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纪实类纪录片栏目也开始注重对真实声画时空的还原。

中国纪录片创作观念上真实性原则的确立,使得同期声真实的时空感、环境感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期录音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电视整理技术的发展,摄录一体机(ElectronlcNewsGatherIng ,简称ENG)的出现使得拍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声画一体,并且省去了传统电影整理;中印、混录等繁琐的整理工序,增大了采访者的活动空间,也增强了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摄影师的景别限制,不必担心大景别画面构成的问题;在跟踪拍摄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拍摄对象所处的环境无法使用有线话筒的情况,尤其是当拍摄对象活动范围较大,长焦跟吊无法实现时更是这样。

比如车流中的人,拍摄对象在小船上,马上或者透过玻璃汽车/屋子内外等;调查类纪录片暗访时候,摄像机在远处长焦拍摄,而记者身上或者拍摄对象身上的无线话筒往往也成为唯一的选择。

虽然同期录音很累,受环境影响也大,但克服困难后采录下的效果却是非常好。

电视剧的同期录音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涉及面很广。

在国外的节目整理中,基本上多采用这种录音技术。

一方面电视剧节目在今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发挥着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我国录音技术人才的发展,与同期的过内外电视剧录音技术整理想比,我国还需要提高完善,同期录音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同期录音在今后电视剧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