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命制人:吕玉帅审核人:刘长华
(本试题分为Ⅰ、Ⅱ卷。
共计 120 分, 120 分钟。
第Ⅰ卷为选择题卷,第Ⅱ卷为文字表述题。
祝大家考试顺利!2012.8.)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每小题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肃.杀 sù诀.别 ju ē 可鄙. bì花蕾. l é i
B、雕.刻 di āo 脸颊. ji á 攥.紧 zuàn 匿.笑 nì
C、分歧.zhī挽.起wǎn 步履. l ǚ 煎熬.á o
D、脚踝.kē蹒.跚pán 嗅.觉 xi ù 敷衍. yá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匿.笑(偷偷地)笑柄.(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
B、瘦得不堪.(不能忍受)至.爱(最)
C、诀别.(分别)各得其所.(处所)
D、妄.弃(胡乱)可鄙.(轻视,看不起和)
3、按句子语意要求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 1 )、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___ 走出,留他地站在小屋里( 2)、他便很_____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着。
A、绝望惊惶瑟
B、傲绝望惊恐蜷
缩
C、高绝望惊恐瑟
缩
D、绝望惊惶蜷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4 分)
A、《风筝》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表达
了作者鲁迅对摧残人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是他的散文名篇。
B、《羚羊木雕》一文揭示了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批判了重才轻义的观点,告诫父母应该尊重
孩子的情感。
C、《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
D、《金色花》和《纸船》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5、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3 分)
A、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起她
B、可是,这全怪我吗?
C、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坠下去了。
D、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6、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起她
B、可是,这全怪我吗?
C、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坠下去了。
D、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主题班会一开始,( A)晓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
他说:“( 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
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
我决心向张啸学习,( 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2000 字以
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晓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吃惊他能够这样苦心孤诣地做完作业。
B、作者提出的这个题目令人恍然大悟。
C、我们平时形影不离,是最好的朋友。
D 、你们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才能满不在乎地对待各种考核。
9 、加点的词语可以换成括号中的词语且换后表达效果更好的一项是(a )
A、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傻乎乎(笑嘻嘻)地在空中
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B、我从来不肯妄弃(抛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
上抛下在海里。
C、后来发生里分歧(意见):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
意思。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淡淡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10、下列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B. 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C. 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我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
D. 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再等一等。
二、文言文阅读( 10 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去后乃.至(才)
B、尊君在不.(通“否”)
C、相委.而去(委托)
D、下车引.之(拉)
12、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B、这句话中“元方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没礼貌的一面
C、其中“引”的意思是“拉”
D、这句话写出了元方是一个率真的孩子。
13、选段中的“尊君”“ 家君” “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尊君,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B、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C、君,是对别人的尊称
D、尊君,家君,君,都可以用来指“您”
14、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 描写。
A、神态描写 B 、外貌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动作描写
1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B )
A、对于别人的过错要勇敢指出来。
B、做人要守信用,讲礼仪。
C、批评了别人的错误,就可以理直气壮。
D、元方适宜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
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
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樵悴可怜
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
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
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
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
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
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
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16、文题“风筝”的象征意义是()
A、童心
B、儿童的天性 C 、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意 D 、人生的遗憾
17、文中写“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是_____ ;我保持这种态度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 。
()
A 、爱风筝;因为喜欢欣赏空中的风筝
B 、不爱风筝;因为自认为空中的风筝不好看
C 、不但不爱;并且厌恶;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D、认为可笑;因为风筝是我的悲哀
18、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但风筝并不是作者所喜爱的东西,所以悲哀。
B、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C、在冬天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同时对这些可鄙的孩子们表示悲哀。
D、对在这种天气能升起的风筝表示惊讶。
同时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
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19、选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A、总起全文,点明风筝的季节性。
B、与故乡放风筝的时令进行对比,引出下文,说明惊异的原因。
C、过渡作用,承上启下。
D、设置悬念,为下文写风筝埋下伏笔。
20、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通过一件往事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B、通过描写风筝,表现对小兄弟的怀念。
C、通过描写风筝,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对自己过错的自省。
D、通过记叙鲁迅先生对小兄弟的教育经过,表现鲁迅先生对小兄弟的爱护。
(二)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
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
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
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
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
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每次上体育课,看
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
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手上说:“送
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我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
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
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
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
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
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
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
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
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
21、指出下面《羚羊木雕》一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是本
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
B 、《羚羊木雕》一文共写了六个人,爸爸、妈妈和奶奶以及万芳的妈妈都是同一类型的人。
C、文章结尾“我”说:“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发问,含蓄而又深刻地揭示出“我”因屈从父
母而对朋友“反悔”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应在父母身上,他们太“重财”而“轻情”,疼爱子
女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人格情感。
D 、文章在写到“我”与“万芳”的友好关系时,使用了“倒叙”的写法。
2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 主要运用的是( c )
A. 肖像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23、《羚羊木雕》这篇文章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下列关于课文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 d )
A 、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可使行文集中、紧凑在一天
里。
B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
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2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的话( d )
A 、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 、是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D 、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同时也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25、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c )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 、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
应该怪父母。
D 、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
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Ⅱ卷
四、填空题
2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 ( 1 分)
27、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 ( 1 分)
28、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分)
29、_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 1 分)
30、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
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 2 分)
[ 参考人物 ] 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五、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4 分)
我的母亲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
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
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
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
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
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
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
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
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
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
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
校,她楞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
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31、文中写了三件事,用“‖”划分层次,并各用一句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层意。
( 4 分)
32、文中两次写母亲的眼泪,试简要分析。
( 4 分)
( 1 )、母亲把我送出门去为什么“含着泪”?
( 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中“一串串的眼泪”饱含着怎样的深意?
33、文中用街市的“拥挤不堪”和家中的“清炉冷灶”相对比有什么作用?( 3 分)
34、请给文章再续一个结尾,且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用上“风筝、船舶”两个词语。
( 3 分)
三、作文( 50 分)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雨雪;人生的道路上,有坦途也会有坎坷。
我们如何面对
自己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呢?请以“遭遇困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 字。
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I、B 2 、 B 3 、 A 4 、 C 5 、 D 6 、D 7 、 C 8、 C 9 、A 10
、 C
II、 C 12 、 B 13 、 D 14 、 C 15 、 B 16 、 B 17 、C 18、 B 19 、 B 20 、 A
21、 C 22 、 C 23 、 D 24 、 D 25 、 C
26、似曾相识燕归来
27、却话巴山夜雨时。
28、我寄愁心与明月
29、问渠那得清如许
30、鞠躬尽瘁孔明兴汉室
31、第一件事: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的粗暴对待。
第二件事: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的暗中帮助。
32、要点: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
神的萌芽。
(或:以“萌芽”为题,寄寓了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
心孩子成长的人们,都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
)
33、①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破了⋯⋯
②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