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07T09:41:00.687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作者:乔德萍
[导读]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未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任将落在现在学生的肩上,这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的优质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
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再侧重于对知识的考察,更关注的是学生自身
乔德萍陕西省平利县中学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未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任将落在现在学生的肩上,这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的优质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
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再侧重于对知识的考察,更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宽广的空间内展开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以及真正的探索者与发现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51-02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方法的运用,还应该在提高学生观察力、感受度、分析能力、判断力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因此,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课堂应该得到创新,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鼓励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精神。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要使学生学有所成,就得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那思之始,学之端是什么呢?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疑乃思之始,学之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得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与质疑权,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与质疑精神,让学生明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敢地质疑问难并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观点,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在引导学生疏通了文意,理解了论证思路,把握了写作意图和情感后,我做思考状并自言自语“苏洵把六国破灭的原因归在赂秦上,苏洵的观点以及支撑观点的论据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脚呢?”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其中一个学生说“赂秦国家的后辈,对祖辈父辈留下来的土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后辈真的不爱惜祖先留下的土地吗?有哪个君王不爱惜自己国家的土地呢?”我顺势在这位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说道:“的确如你所言,六国君王难道真的不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吗?”然后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入“囚徒困境”的理论,通过讲两个囚徒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六国实际上陷入了囚徒困境,他们都想保存实力,结果被秦打败了。
对于六国,他们有赂秦和不赂秦两种选择,如果自己不赂秦,别的国家赂秦呢?那自己的国家就会成为秦首先攻击的对象,可能会首先灭亡。
而赂秦的结果可能也会灭亡,但至少会灭亡的晚一些,是相对理性的选择。
六国做出了对自己来说理性的选择最后构成了对六国整体来说最不理想的选择,他们不是不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而是他们陷入了囚徒困境。
这是秦的聪明之处,利用连横之策瓦解合纵之盟。
像这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质疑问难,发表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除了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外,更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课堂,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3的科普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时,从学习目标地确定到课堂核心问题地设置都让学生参与进来,然后筛出共性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历程中的三件事蕴含了哪些科学素养和精神,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讨论让同学们体悟到:科学需要探索精神,探索精神能激发创造精神;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乐趣的,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只是成为科学家的基础,还需要实验精神和执着追求的能力。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的,这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我们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让学生潜意识形成这种意识,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除了构建师生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课堂,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外,也应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进而达到弥补学生由于无情感体验导致的无法和文章产生共鸣的影响,并能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辅助教师更好的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同时,信息技术有利于展示课题,对于学生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大和学生的互动力度,根据他们的情况以及个性差异化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促进他们在语文中的合作探究。
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提出问题,并根据提出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解答,采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关于此方面的课件,在网上找一些关于此内容的视频等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主动地创新他们学习的内容。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在本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片段,了解关于文章的内容背景。
教师要首先指出课堂学习目标,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风雪这个典型环境烘托人物形象以及促进其完成性格转变的环境描写方法,学生能够分析细节体会作者写作深意,将文章情节断层解剖,深入体会林教头情感变化过程进而体会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
其次,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文章情节分析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情节中发生的中心内容,总结当时所处朝代的朝代特点,在进行小组汇报时以组内表演形式进行情节报告,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压力,还可以让学生以快乐的方式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说明《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中首部以农民起义做题材的卓越长篇小说,用艺术性的语言讲述了历史上农民起义起源、故事过程以及失败。
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学生们课外继续阅读探究。
此外,也可以拓展课堂的宽度,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兴趣得以开拓性的发展,从而产生主动探求问题的欲望,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育。
三、营造和谐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这种语言性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会采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环境。
对于教材课本、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是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中才能够体会到,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在情境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对于情境的创设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然而这些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能够通过很多对细节的发现来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提前对课文的自主解读。
而且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理解课文,可以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创新课堂环境。
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诗经》的教学中侧重语言节奏,学生要能够通过对于诗经的学习掌握相关语言节奏划分的方法,准确且带有感情生动的朗读诗歌。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对原有课堂进行创新,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从最初的四言到后来的五言,最后到七言形式的形成过程,诗歌的不同也反应着朝代背景的不同,是当时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小雅·采薇》属于诗经中的一篇,将从军将士的悲哀尽收笔下,借将士的角度以采薇起兴,把战争胜利的喜悦和渴望和平、希望早日归家的思绪用六章写出,深刻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师在引导学习时,可以以《乡愁》作为课上背景铺垫,创设情境,阐述每个人都有浓浓乡愁的特点,为《小雅·采薇》的情感揭示做铺垫。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比赛,营造氛围,让学生就自己最初对于文章的理解进行诵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文章串译。
教师要尽可能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互相对译文进行补充和订正,教师在学生串译过程中做到及时点拨和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章学习之后的背诵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歌朗诵的方式或者接龙背诵的方式进行,减轻学生压力,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创新背诵方法,并且分享给大家,增强学习的乐趣,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在导课时,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例如,学习《祝福》时,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发散思维,大胆思考,由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什么是祝福?”“哪些人在祝福?”“为什么要祝福?”“祝福时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写了几次祝福?”等等,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摘出有价值的问题,相机切入到,原文中写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引导讨论,祥林嫂“穷”的体现:1、没有姓名。
2、没有生活资料,四个例证。
3、没有亲人,三个例证。
4、没有希望,没有同情,八个例证。
5、没有祝福。
6、愚昧无知,无法解脱,三个例证。
从这点切入,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就可由部分至整体,由表及里地把握住,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就暴露无疑。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敢说,能说,会说,善说,在说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更新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专业成长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当教师处于一种稳定的环境后,会囿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进行创新,无法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寻求能够提升自身能力的发展机会,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促进自身成长,同时,在评价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时,教师应该不在以传统的成绩作为学生的能力标准,应创新课堂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日常成绩和平时表现。
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雷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找出几名想要为学生进行表演的同学,让这些同学以话剧形式将雷雨演出,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力,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道具模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针对这些表演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适当加分,作为日常成绩中的一部分,用这样的方法鼓励不太擅长语文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各方面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集思广益,发动学生积极献策,采集学生想要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如“我们下节课将会学习《哈姆莱特》,大家希望我们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呢?”,教师从学生这里征集意见后,将学生想法落到下节课堂实处,避免由于教师方法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热情受阻现象的发生,这所有的好点子都可以计入日常成绩,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结束语】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于文章的引导和背景的铺垫,进而鼓励学生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提升有效性的分析[J].参花(下),2021(02):51-52.
[2]钱垠.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情境的多维创建[J].文学教育(上),2021(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