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之《诗两首》教案鄂教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之《诗两首》教案鄂教版(1)
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
授课设想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氛围:
1、出示秋天组图,并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关于秋天的话题.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诠释这首曲子:“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鲁元枢《精神守望》).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也有许多人曾经描写过秋天.那么,诗人何其芳笔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图景呢?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3、出示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并解决生字词.
2、学生听配乐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停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村秋景?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出示课件内容)
冷雾、白霜——秋
稻香、镰刀、竹篱、瓜果——农家
蟋蟀(声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景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竹篱、瓜果体现农家特色;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声远去,暗示这是在秋天.)
③学生配音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三、研读赏析:
1、看第一幅图,并思考:
①这幅图与文中哪几句话相对应?
②划出第一段节奏、重音,并叫学生读一读.
③出示改动后的诗句,教师读一读,比较:与原文有一样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掉?(逐句进行分析)
④学生再读第一段,进行品味,要读出感情.
2、看第二幅图,并思考:
①你觉得这段应怎样读?(有问题四人一组讨论.)
②请学生配乐试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对诗中语句进行品味交流:你认为诗中的字词好在何处?
④学生齐读第二段.
3、看第三幅图,思考:
①根据诗歌第三节内容,你觉得画面有必要增添一些什么内容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牧童这几句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③学生齐读第三段,读出感情.
4、本诗的秋景图是由三幅特色画组成,请你试着用富有诗意的词来命名,并说说它们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美好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热情、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总结:诗人通过三组画向读者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寄托了作者对秋天的理解:并且超出了一般人对秋天的惯性定义,独创出秋天的清幽的意境.
2、比较阅读:
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四、课堂总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清幽的淡雅的乐在其中的秋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熟读课文,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