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4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题
1.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
答: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组织制度。
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分支行制指银行在大城市成立总行,并在全国及该市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
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
两种银行制度相比,单一银行制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有利于协调政府和银行间的关系,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好。
但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与经济的外向化发展矛盾,金融创新不佳。
而分支行制则有利于开展竞争,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调剂和充分运用现金,分散风险,便于国家直接控制管理,但需要高水平的控制与管理能力。
2.银行控股公司(北师大2002研)
答:银行控股公司指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
从法律角度看,控股公司控制银行,实际上往往是由银行建立并受银行操纵的组织。
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了多家小银行。
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益,节省费用开支,但容易造成垄断。
近年来这一形式发展迅速,在世界上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3.流动性(上财1998研)
答: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
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
动性,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实行资产的变现,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或者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即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
二、选择题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答案】C
【解析】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①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②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
D项储蓄存款,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
也有较多的国家,储蓄业务准许存款货币银行经营。
三、简答题
1.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人行2001研)
答: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有:
①从金融体系来说,金融体系一般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组成。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金融管理机关和政策制定机构,它的政策效应首先是通过商业银行传递的。
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它创造货币的能力正是它通过向商业银行体系发放贷款或进行再贴现而实现的。
现代经济中,货币已经不是金属货币,它首先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或政府给予的货币发行权而创造出一部分高能货币。
这些高能货币贷放给商业银行以后成为商业银行放款的基础。
商业银行将得到的高能货币发放给企业或个人,转化为他们在银行的存款,除一部分上交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之外,这些存款又一次成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如此循环,最终使得社会资金量增大。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要在某一时间紧缩货币量,则可采用反向操作。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中央银行作为一个货币的最终供给者与管理者,在调控货币时,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才能进行。
所以,商业银行处于货币政策传递的枢纽地位。
②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
商业银行从资金盈余单位吸收存款,为企业和个人资金提供了获利的渠道。
商业银行向资金缺乏单位发放贷款,推动生产的进行,特别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贷款成为生产经营得以进行的第一推动力,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得到一笔货币资金才可能进行生产,而这笔资金往往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
商业银行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结算服务,提供资金划拨的便利,从而使资金能够快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起
到节约社会资金的作用。
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并说明其关系。
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
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
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是目前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2)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是银行信用的基础。
商业信用与商品流通直接联系,能直接为产业资本服务,分散于各个交易的时点。
一般能利用商业信用解决的融资问题,就无需再求助于银行信用了。
当信用经济不断发展,仅凭商业信用无法解决一切资金流通问题,才引入了银行信用。
这时银行信用就充当了商业信用的补充。
(3)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建立在商品买卖中,在方向上严格单向,由上游企业向下游提供;与商业资本相联系,受单个企业规模限制;信用链条不够稳定,当单个或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信用链断裂,容易引起信用危机。
而银行信用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一种间接信用。
它独立于商业资本,不受个别企业资金限制;克服了前者方向上的局限性,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存款沉淀,续短为长,进行期限转化;可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进行信息生产,降低成本。
因此银行信用是更有效率更为广泛的一种信用形式。
(4)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就形成了部分银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等。
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从而促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也进一步融合渗透。
总之,两种信用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应充分利用两种信用,相互配合,以促进经济发展。
3.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中央财大1999研)
答:(1)流动性实际上指迅速获得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即获得资金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即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
而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
通过负债的途径,主要是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
因此,要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应该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来操作。
(2)商业银行要掌握一定数额的现金资产和流动性较强的其他金融资产,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并运用适当的资产管理方法,满足资产流动性的要求。
①现金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存款准备、存放同业和托收未达款。
这部分资产具有十足的流动性,货币性最强,可作为应付流动性的一级准备。
②短期有价证券。
一般指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流动性较高的短期证券。
这部分资产流动性虽然不及现金资产,但可以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与其他资产相比,其流动性仍然比较高。
因此,短期证券就成为应付流动性要求的第二准备。
③除了建立分层准备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解决流动性问题。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
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同业或国外金融市场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金融债券和银行本票等。
为了保证能够及时取得负债的能力,商业银行往往通过搞好公共关系、
改善本行形象、建立业务协作网络和扩大本行知名度等手段,来增强银行潜在的或无形的流动性。
4.商业银行何以具有信用创造能力?(中国海洋大学2001、2003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
答: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
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部分存入银行续存的钱不必再取出,这样实际所需的现金只是货币总量的一部分。
②部分准备金制。
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
(2)信用创造的过程。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
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只考虑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
假如,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
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准备金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当甲银行贷出8000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
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