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高考物理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3(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018广东茂名一模).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的温度升高,表示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C.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答案:B
14(2018广东茂名一模).如图所示,一开口向右的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活塞可无摩擦移动且不漏气,气缸中间位置有一挡板,外界大气压为
P。
初
始时,活塞紧压挡板处。
现缓慢升高缸内气体温度,则图中能正确反应缸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的P—T 图象是
答案:C
33.(2018江西景德镇二检).【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两个物体只要温度相等,那么他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相等;
B.在自然界能的总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C.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D.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E.1kg的0o C的冰比1kg的0o C的水的内能小些
(2)(9分)如图所示,A、B气缸的长度均为60cm,截面
积均为40cm2,C是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
活塞,D为阀门。
整个装置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原来阀门关
B A
C
D
闭,A内有压强P A=2.4×105Pa的氧气.B内有压强P B=1.2×105Pa的氢气。
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求:
Ⅰ.活塞C移动的距离及平衡后B中气体的压强;
Ⅱ.活塞C移动过程中B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假定氧气和氢气均视为理想气体,连接气缸的管道体积可忽略)
33答案(1)ACE
(2)解:对A部分气体有P A LS=P(L+X)S
对B部分气体有P B LS=P(L-X)S
可解得X=20cm P=1.8x105Pa
活塞C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而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内能不变,故B中气体向外界放热
2(2018上海青浦区期末)、下列各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车床上车刀切削工件后发热 B.擦火柴时火柴头温度升高
C.用肥皂水淋车刀后车刀降温 D.搓搓手就会觉得手发热
答案:C
3(2018上海青浦区期末)、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1℃,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
B.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2T
C.绝对零度就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为零时,用实验方法测出的温度
D.随着人类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总有一天绝对零度会达到
答案:A
10(2018上海青浦区期末)、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先发生等容变化,接着又发生等压变化,能正确反映该过程的图像为下列图中的()
答案:A
18(2018上海青浦区期末)、如右图所示,上端封闭的玻璃管插在水银槽中,管
内封闭着一段空气柱l,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若使玻璃管绕其最下端的
水平轴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和管内气体长度l将
()
A.h增大 B.h减小 C.l增大 D.l减小
答案:BD
3(2018上海松江区期末).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产生的
C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 0(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D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答案:C
4(2018上海松江区期末).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可点燃艾绒。
当筒内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 )
A .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 .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C .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
D .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
答案:B
7(2018上海徐汇区期末).弯曲管子内部注有密度为ρ的水,中间
有部分空气,各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中所标,大气压强为p 0,重
力加速度为g ,则图中A 点处的压强是( )
(A )ρgh (B )p 0+ρgh
(C )p 0+2ρgh (D )p 0+3ρgh
答案:C
14(2018上海徐汇区期末).一开口向下导热均匀直玻璃管,通过细绳悬挂
在天花板上,玻璃管下端浸没在固定水银槽中,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
下列情况中能使细绳拉力增大的是( )
(A )大气压强增加
(B )环境温度升高
(C )向水银槽内注入水银
(D )略微增加细绳长度,使玻璃管位置相对水银槽下移
答案:C
1(2018上海徐汇区期末).下列现象中,最能恰当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气体容易被压缩
(B )高压密闭的钢管中的油从筒壁渗出 (C )两块纯净的铅块紧压后合在一起
(D )滴入水中的墨汁微粒向不同方向运动 答案:C
1.(2018北京房山区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C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C
2.(2018北京丰台期末)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2.5×104J ,气
体对外界做功1.0×104J ,则该理想气体的
A .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B .温度降低,密度减小
C .温度升高,密度增大
D .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h A h h h
答案:D 12A (2018南通第一次调研).(选修模块3-3)(12分)
(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就是悬浮微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气体分子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D .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
(2)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 ,在某状态下氮气的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在该
状态下体积为V 1的氮气分子数为 ▲ ,该氮气变为液体后的体积为V 2,则一个氮分子的体积约为 ▲ .
(3)如图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体,气体的体积V 1=8.0×10﹣3m 3,温度T 1=4.0×102K .现使外界环境
温度缓慢降低至T 2,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7.0×102J ,内能减少
了5.0×102J .不计活塞的质量及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外界大气
压强p 0=1.0×105Pa .求T 2的值.
12答案.A (选修模块3-3)(12分) (1)D (3分) (2)1A
V N M ρ(2分) 2A 1
V M N V ρ (2分) (3)设温度降低至T 2时气体的体积为V 2,则
外界对气体做功 012()W p V V =- (1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1分)
解得 V 2=6.0×10-3m 3 (1分)
由等压变化有 1212
V V T T = (1分) 解得 T 2=3.0×102K (1分)
1.(2018南京学情调研). (选修模块3—3)(12分)
(1)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C. 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将会减小,分子间的斥力也减小
D.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 ,然后经状态B 到状态C ,A 、C 状态的温度相同。
设气体在状态A 和状态C 的体积分别为V A 和V C ,在AB 和BC 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大小分别为Q AB 和Q BC ,则V A V C ,Q AB Q BC (选填“>”、“=”或“<”)。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体积为V 的
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为S ,这种油的摩尔质量为
M ,密度为ρ,试用以上物理量写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表达式。
1.答案(选修模块3—3)(12分)
(1)B C (4分,漏选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
(2)>(2分);<(2分)
第12A (3)题图
(3)S V d =
(2分) 3
3
306)6(V MS d M V M N A ρππρρ===(2分) 若按立方体模型,答案为:33V
MS ρ给全分 2(2018无锡一中期中).(选修模块3-3) (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
A .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 .若分子间的距离r 增大,则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C .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D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2)如图气缸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活塞横截面积为S ,外界大气压强为P o ,气缸内电热丝热功率
为P ,测得通电时间t 内活塞缓慢向左移动距离为h ,气缸向
外界放出热量为Q ,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则在时间t
内缸内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 。
(3)已知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密度为l.0×l03kg/m 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6.0×l023mol -l ,
试估算1200ml 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2A (2018南京、盐城
一模).(选修模块3-
3)(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
D .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2)如图甲所示,取一支大容量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
用橡皮帽把小孔堵住,迅速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
液态乙醚消失而成为气态,此时注射器中的温度 (“升高”、“降
低”或“不变”),乙醚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线
( “A ”、“ B ”、“C ”)。
图中()υf 表示速率υ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
甲 υ
A B C
O ()υ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C D 甲 汽 表面层 液体 乙 数百分率。
(3)如图所示,一弹簧竖直悬挂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静止,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缸壁导热性能良好。
已知气缸重为G ,活塞截面积为S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环境温度为T ,活塞与筒底间的距离为d ,当温度升高ΔT 时,求(1)活塞与筒底间的距
离变化量;(2)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12A 答案:.(共12分)
(1)B ; (4分)
(2)降低 B ;(各2分)
(3)①此过程是等压变化:T V T V T V ∆∆==2211, T dS T ds ∆∆=,所以T
T d d ∆=∆ ②气体压强S G P P -=0 所以()T
T d G S P d PS W ∆-=∆=0 (过程分步积分)(4分)
12A(2018苏北三市一模).(选修模块3-3)(12分)
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B .为了保存玉米地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
C .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起的
D .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⑵ 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 、AC 、AD 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 ▲ 的性质。
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 0,因此表面层分子间
作用表现为 ▲ 。
⑶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 时的压
强p 0=1.0×105Pa ,线段AB 与V 轴平行。
①求状态B 时的压强为多大? ②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 ,求
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12A 答案.(选修模块3-3)(12分)
⑴ BC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⑵各向异性 引力 (各2分)
⑶ ① A →B: 0002B p V p V =⨯ 012B p p =
50.510=⨯Pa 1分 ② A →B: 0U ∆=
1分 U Q W ∆=+
1分 10Q W J =-= 1分
33(2018河北唐山期末).[物理——选修3-3](15分)
I .(6分)有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下面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A .0℃的冰变成0℃的水,体积要减小,表明该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T V 0 20 A B
B .0℃的冰变成0℃的水,体积虽减小,但是该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
C .高压气体的体积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表明高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
D .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说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小于固体分子间作用为
E .固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弹力,本质上是固体大量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II .(9分、)如图所示,一根长L=100cm 、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
用h=25cm 长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L 1=30cm 的空气柱。
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 ,玻璃管周围环境温度为27℃求:
(1)若将玻璃管缓慢倒转至开口向下,玻璃管中气柱将变成多大?
(2)若保持玻璃管开口向下直立,缓慢升高管内气体温度,当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
管内水银开始溢出。
33答案.Ⅰ.BE (6分)
Ⅱ.解:⑴设初态压强为P 1,倒转后压强P 2,气柱长L 2,根据玻马定律得:
2211L P L P =………………………………………….
.………⑴ 式中h P P +=01 h P P -=02……………………………⑵
代入数值解得:
L 2=60cm ………………………………………………….…⑶
(2)当水银柱与管口相平时,管中气柱长
L 3=75cm……………………………………………………….⑷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32111T L P T L P =……………………………………….…………⑸ 代入数值后解得
T=375K=102°C……………………………..………………⑹
(1)(2)(5)每式2分,其它各式每式1分。
29(2018上海徐汇区期末).(6分)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中,
(1)(多选题)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
(A )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B )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
(C )不考虑了各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D )将油分子看成球形。
(2)(单选题)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
(A )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 )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C )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D )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3)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0.22m 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1毫升),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等。
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9答案.(1)ABD (2分)
(2)B (2分)
(3)1.1(2分)
1122PV PV =511252 1.01024cm 20cm 1.210PV S L P S S ⨯⨯===⨯30(2018上海徐汇区期末).(10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均匀细U 型试管,左侧管长L OA =30cm ,右管足够长且管口开口,初始时左管内被水银封闭的空气柱长20cm ,气体温度为27°C,左右两管水银面等高。
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cmHg.
(1)现对左侧封闭气体加热,直至两侧水银面形成10cm 长的高度差.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保持此时温度不变,从右侧管口缓慢加入水银,则至少加入多少长度的水银,可以使得左侧管内气体恢复最初的长度?
30答案.(10分)
(1)p 2=p 0+ρgh=85 cmHg (1分)
L 2=L 1+h/2=25cm
从状态1到状态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
(2分) 代入数据2
25853002075T ⨯=⨯ 得T 2=425K 即t 2=152℃(2分)
(2)设加入水银长度为x,则p 3=p 0+p x =(75+
x )cmHg (1分)[:
从状态1到状态3经历等容过程。
p 1T 1=p 3T 3
(2分) T 3=T 2=425K
代入数据425
7530075x += 得x =31.25cm (2分)
30(2018上海松江区期末)(10 分)如图(a )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水
平放置,横截面积为S =2×10-3m 2、质量为m =4kg 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
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cm ,在活塞的右侧12cm 处有一对与气缸固
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K ,大气压强P 0=1.0×105Pa 。
现将气缸竖直放置,如图(b )
所示,取g =10m/s 2 。
求:
(1)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加热到675K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30答案.(10 分) 解:(1) V 1=24S V 2=L 2S
5520340(1.010)Pa 1.210Pa 210mg P P S -=+
=⨯+=⨯⨯
由等温变化
得 (4分)
B O 10cm (a ) (b )
3223V V T T =332236300K 540K 20V S T T V S ==⨯=3434P P T T =554433675 1.210Pa 1.510Pa 540T P P T ==⨯⨯=⨯(2)设活塞到卡环时温度为T3 ,此时V 3=36S
由等压变化
得
由540K 到675K 等容变化 由 得 (6分)
33(2018河南平顶山期末).[物理一一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B .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C .若容器中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汽,当保持温度不变向下缓慢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而分子间斥力减小
E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2)(9分)两端开口、内表面光滑的U 形管处于竖直平面内,如
图所示,质量均为m =10 kg 的活塞A 、B 在外力作用下静止于左右管
中同一高度h 处,将管内空气封闭,此时管内外空气的压强均为p 0=
1.0×105 Pa.左管和水平管横截面积S 1=10 cm 2,右管横截面积S 2=
20 cm 2,水平管长为3h.现撤去外力让活塞在管中下降,求两活塞稳
定后所处的高度.(活塞厚度均大于水平管直径,管内气体初末状态同温,g 取10 m/s 2)
33答案、(1)BCE (2)(2) 解析:撤去外力后左侧向下的压强
p 左=p 0+mg/S 1=2.0×105 Pa =2p 0(3分)
右侧向下的压强
p 右=p 0+mg/S 2=1.5×105 Pa =1.5p 0(3分)
故活塞均下降,且左侧降至水平管口.
设右侧降至高为x 处,此时封闭气体压强变为p′=1.5p 0
对封闭气体
p 0(4hS 1+hS 2)=1.5p 0(3hS 1+xS 2),x =0.5h. (3分)
答案:0.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