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斡.旋wò冗.杂róng幽悄.qiǎo 接踵.而至zhòng
B.寒噤.jìn缄.默jiān龟.裂jūn 纷至沓.来tà
C.瞭.望liáo虔.诚qián载.途zài 怒不可遏.è
D.狩.猎shòu腈.纶jīng衍.射yàn戛.然而止jiá
2.(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B.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现代风范。

C.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名利,毅然回国报效祖国。

D.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的睡上一觉呢? 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纠结。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当看到“镇馆之宝”——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

B.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地班主任出现在门口时,都销声匿迹
....了。

C.站在壶口瀑布旁边,看着倾泻而下地水柱,听着振聋发聩
....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D.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
....。

4.(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葛老师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使同学们提高了青春期自我保护的意识。

B.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C.能不能合理安排自习时间,是提高自习课效率的根本保证。

D.“为爱助力公益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

5.(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徘徊.(huí))糜.子(méi)冗.杂(rǒng)锵.然(qiāng)
B.连翘.(qiáo)褶.皱(zhě)气氛.(fèn)龟.裂(jūn)
C.卑鄙.(bǐ)彷.徨(páng )寒噤.(jìn)嵌.入(qiàn)
D.拙.劣(zhuō) 酝酿.(liàng)模.样(mú)砾.石(lì)
6.(2分)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

“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

“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7.(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A.京张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B.2019年3月12日,十余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台公约的签署仪式。

C.对于知网不断涨价的问题,有人评论说学术资源的分享和共享,是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起码机制之一。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转发用户短信功能,已经累计救助渔民约万人左右。

8.(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大上午我市中小学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近十万名师生参加了演练。

B.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而月可以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

C.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一些方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观众心中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记忆和情怀。

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

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悲情兮兮、做挺胸匍状往前走的人也不少。

但说到用俏皮的方式来应对,变废为宝,就不多了。

我们从来不缺乏直面不幸的决心、勇气、气概,缺的是勇敢跟不幸说拜拜的神来之笔,是从灾难中找到财富与希望的奇思妙想,是凄然之后xiāo洒放手拈花一笑的美妙艺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xiāo(_____)洒②拈.花(______)③哭天抢.地(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义愤填膺”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所用的修辞有______,_______。

10、填空。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5)《诗经》为我们打开了先民生活的现实图景:“悠哉悠哉,____________”的君子、“____________,白露为霜”的水岸、“式微式微,____________?”的哀叹、“____________,子宁不来?”的嗔责……
(6)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二、阅读理解。

(42分)
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地的梦。

都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

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邀游。

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

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

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鸟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1)富春江裙裾一囚,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算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送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地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

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
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日:(2)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

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效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

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梁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⑪半战,富春江,乌篷据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

(1)我始想:_____________(2)我还想:_____________
(3)我再想:_____________(4)我又想: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⑥段写富春江的水,与其最相配的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从用词的角度)
(2)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从修辞的角度)
12、(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煨①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

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

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

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

余玛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

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

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

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

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

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

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

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

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

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域,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

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

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

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

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

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着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

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濠沟,爬矮墙、持枪匍匐首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

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场”,竟经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

我和战友不崇窃笑。

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锅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

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

我常想,当时奶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

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⑪孩子,交道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面米障碍场苦练。

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

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⑫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

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选自《读者》,有刷改)
(注释)①煨(weì):用微火慢漫地煮。

1.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请品析“捞”字的妙处。


(2)你看见了,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品析语句的表达效果)3.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妈妈“两难”的心理。

4.文中第⑤段说“孩子,你渐渐长大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请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是否感受到了这种倾斜,并分析产生这种倾斜的原因。

13、(12分)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一: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二: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长期以来,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

但是,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

当然,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人民日报》,《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1.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和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三、写作。

(50分)
14、请你以“读书,让生命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B
【解题分析】
A. 冗.杂rǒng、接踵.而至zhǒng。

C. 瞭.望liào。

D. 衍.射yǎn。

故选B。

2、A
【解题分析】
B.“经典咏流传”的引号应该为书名号,改为《经典咏流传》。

C.“教授头衔”后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

D.语句是选择问,是一个问句,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故选A。

3、D
【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

此处用错对象。

B.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说话,不再公开露面。

此为望文生义。

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合语境。

D.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

故选D。

4、C
【解题分析】
C.一面与两面,应在“是”的后面加上“能否”;或去掉前面的“不能”。

5、C
【解题分析】
A.徘徊.(huái),
B.气氛.(fēn)。

D.酝酿.(niàng)。

故选C。

6、C
【解题分析】
“说得很直接”错。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说得很委婉。

故选C。

7、D
【解题分析】
D.语义重复,把“约”或“左右”去掉一个。

故选D。

【题目点拨】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8、A
【解题分析】
B.语序不当,将“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和“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调换位置。

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D.搭配不当,删去“和情怀”。

故选A。

9、(1)潇niān qiāng(2)胸匍胸脯(3)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4)排比对比【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潇洒”不能写成“萧洒”;“拈花”的“拈”不能拼成“zhān”;“哭天抢地”的“抢”应读作“qiāng ”。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胸匍”应写作“胸脯” 。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下来。

“义愤填膺”在文中的意思是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4)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

“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文段将人们面对困厄时所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和乐观态度进行对比,所以文段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10、(1)风烟望五津(2)山光悦鸟性(3)只有香如故(4)屋舍俨然(5)辗转反侧蒹葭苍苍胡不归纵我不往(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题分析】
默写时,要注意碾、俨、辗、转、蒹、葭、厦、庇、俱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阅读理解。

(42分)
11、1.(1)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

(2)富春江的娇在于水色碧绿清激。

(3)富春江的美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

(4)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有着扬古启今的魅力。

2.A
3.(1)这句话连用两个“闪”字,传神地写出了富春江江景变化之快,表现了江流的曲折多姿。

(2)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的澄澈碧绿,表现出游人的陶醉之情。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

方法: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准确的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依据第⑤段“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

第⑥段“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地的色泽”,第⑦段“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以及第⑧段“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抽取关键词句即可。

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⑥段写富春江的水的澄与碧,A最相配。

故选A。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赏析句子可以选取修辞、用词、句式等角度,选修辞角度,要指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选句式角度,要分析是多用短句,简短有力,还是长短句交替,显得错落有致。

(1)句中两个“闪”字用得妙,“闪”有突然显现的意思,突出速度之快。

这里用于写富春江江景的变化,传神地写出了富春江江景变化之快,表现了江流的曲折多姿。

(2)句中说富春江让人的眼瞳都变绿了,富春江水再绿也不可能改变人眼瞳的颜色,显然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的澄澈碧绿,表现出游人的陶醉之情。

12、1.示例:(1)“我”把“你”托管在余妈妈家。

(2)小时候堂姐捉弄得“我”大哭。

(3)“我”在新兵训练中苦练过关。

2.(1)示例:“捞”写出“我”抱起孩子时的动作快且幅度大,表明“我”的心情急切,对孩子的心疼怜爱。

(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孩子向我爬来的速度和声势的威猛,写出孩子渴望回到爸爸身边的急切欣喜之情。

3.示例一:妈妈既心疼我挨饿受累,又期盼我坚强独立。

示例二:妈妈既欣慰我的成长,又担忧我长大后远离她。

4.示例:雨天,父母多次叮嘱我带伞,我却嫌他们啰嗦。

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按时做好饭菜,她担心饭菜做迟了饿着我,做早了饭菜会凉。

我偶尔收拾一下餐桌,奶奶就常在人前夸我懂事孝顺。

倾斜的原因:一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二是孩子认为长辈的爱是理所当然,习惯了享受爱,没有学会理解爱、回报爱,三是孩子在成长历程中重视了友情,忽视了亲情。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归纳概括。

根据文章第①~③段总结出第一件事:我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照看孩子,送到邻居家帮忙照看,去接孩子时,孩子的变现让我感触;根据第⑤段总结出第二件事:我年少时和母亲去城里,由于贪吃,找不到母亲,凶猛的哭了;根据第⑦~⑪段总结出第三件事:高中毕业后,我去当兵,遇到困难,由于母亲的影响最终克服。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①做此类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上文提到“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

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

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

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心疼和自责的,“捞”字在此处表现出了作者的心情:自责和心疼。

②作者把“孩子”比喻成“一头奔驰的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孩子的着急和兴奋。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启示和语言表达。

填充内容的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好人物和故事情节。

上文提到新兵训练,这个时期是非常劳累的。

母亲拿着零食来看作者,作者的表现为狼吞虎咽,母亲这个时候一定是非常心疼。

但是如果不让作者继续下去,作者就不会有前途。

据此分析填写出“两难”的心情即可。

4.本题为开放题,考查学生创意解读的能力。

做这个题要想到社会情形和自己的家庭。

晚辈就是长辈的天,晚辈的任何事对长辈来说都是大事;然而现在的生活如此紧张,晚辈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下班回家后还要应付生活的琐事,会忽略长辈。

据此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