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 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C. 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
D. 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
B. 传/不习乎
C. 可以为/师矣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有朋/自远
C.学而/不思则罔
D. 温故/而知新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B. 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 《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央视主持人朱军、著名作家莫言来到四川读书节,大家感到与名人一起阅读不亦乐
乎。
B. 老师告诫我们,作业做错不可怕,只要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温故知新就可避免犯
错。
C. 三人行,必有我师,失去进入决赛机会的山东男篮向广厦、江苏队好好学习才能进
步。
D. 点赞道德模范,自觉接受心灵洗礼,择善而从之,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能够走远走
好。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 学而时习之
B. 五十而知天命
C. 温故而知新
D. 学而不思则罔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主要
意思是
A. 要学习别人好的,不要学习坏的.
B. 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C. 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
予以改正.
D.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 学/而不思/则罔。
D.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0.按要求默写句子。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
说: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
义: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
虑: ,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是: ,。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
子的话: , 。
11.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______ 。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 ,______ 。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 ,______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2.读了《<论语>十二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3.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孔子故里曲阜举行了以“同祭先师,共享和谐”为主题的“祭孔大
典”,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祭孔大典”上,请你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2)下面是“祭孔大典”中的部分祭文,请分别把它们的上下句用线连起来。
①天地人和A.地和物丰
②天和雨顺B.国和人定
③家和事兴 C.万物繁盛
④与时俱进 D.和谐化生
(3)“祭孔大典”举行的同时,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也拉开帷幕。
请你为这次文化节拟一个宣传口号。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4.【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
而》)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③。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弗④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⑤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⑥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之而察其所以然。
(节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②请:告诉。
③关尹子:即尹喜,曾任函谷关令,擅长射箭。
④弗:不。
⑤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⑥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 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
(4)退而习之 ________
(2)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却,表示转折)不愠,不亦君子(有才德的人)乎?
B.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与朋友交而不信(相信)乎?
C. 温故(旧的,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非独(唯独,只有)射也,为国与身亦皆(都)如之。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学习的角度看,【甲】文第⑤段与【乙】文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翻译【乙】文: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
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
本题中B项“论”的读音应为“lún”;C项“堪”的读音应为“kān”;D项“笃”的读音应为“dǔ”。
A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注意以下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解答】
ABD三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
C“可以”是古今异义词,根据“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的原则,本句的节奏划分应为:可/以为师矣。
故C句子节奏划分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
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
“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
(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
(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
C.根据意思正确的停顿为:学而不思/则罔。
故C符合题意。
ABD朗读停顿划分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
【解答】
C.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
故C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解读能力。
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解答】
A项表述有误,应为:“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男子的尊称。
在古代“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那些平民百姓。
BCD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考题出现的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颠倒等。
考生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解答】
A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不符合语境,运用不正确。
B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
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C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虚词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掌握虚词而的用法。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
b.表相承,如“取~代之”。
c.表递进,如“~且”。
d.表转折,如“似是~非”。
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
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
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其次,结合句子的意思分析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和意思,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
例句中“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而表示转折关系。
A.不同,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
而表示顺承关系。
B.不同,句意为: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而表示修饰关系。
C.不同,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而表示顺承关系。
D.相同,句意为: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与题目和文章主题的关系,具体语言环境,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
这里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句子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
【解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谓宾之间要停顿;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④“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⑤关联词后面要停顿;⑥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解答】
ABD断句正确。
C项正确停顿应是:“学而不思/则罔”。
故选C。
10.【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
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注意“罔、殆”的书写。
12.【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感悟.
做本题时可以结合《<论语>十二章》具体内容的把握,谈感受.
13.【答案】(1)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①—C ②—A ③—B ④—D
(3)示例:神游孔子故里,汲取儒学精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迎宾语的分析判断能力。
迎宾语,表示欢迎的语句。
做题时注意围绕“祭孔大典”的主题,人们从四面八方来举行祭祀活动,所以迎宾语应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人们到来的欢迎。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偶语句的分析判断能力。
对偶要求: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天地人和”应对“万物繁盛”;“天和雨顺”应对“地和物丰”;“家和事兴”应对“国和人定”;“与时俱进”应对“和谐化生”。
即:①—C ②—A③—B④—D。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口号的能力。
做题时注意围绕“祭孔大典”的主题,语句简洁,具有号召力即可。
如:神游孔子故里,汲取儒学精华。
14.【答案】【小题1】(1)同“悦”,愉快(2)当,做(3)以……为快乐(4)练习,学习
【小题2】B
【小题3】(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列子练习射箭能射中靶心了,便去告诉关尹子。
【小题4】
【甲】文第⑤段说明的道理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优点,善于向他人学习。
【乙】文说明的道理是:学习要善于掌握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自主翻译【乙】文:
列子练习射箭能射中靶心了,便去告诉关尹子。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心了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你的箭术还不行。
”列子退下去后继续练习。
三年之后,又把自己射中靶心的情况告诉关尹子。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心了吗?”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忘掉。
不单射箭,治理国家和修养身心也都要遵循这个道理。
”所以圣人不去观察事物存亡的表面现象,而去考察探究事物存亡的内在原因。
【解析】
【试题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本题中“说”是通假字,“乐”属于词类活用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解答】
ACD选项解释正确。
B项解释有误,“信”在这里的意思是“真诚,诚实”。
故选B。
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舍”“射”“中”“于”。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及翻译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解答时一定要
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阅读文本可知:【甲】文第⑤段说明的道理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优点,善于向他人学习。
【乙】文说明的道理是:学习要善于掌握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