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散步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
...起来 :也是
..妈妈和儿子..妈妈和儿子 !”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我
说:“走大路
...。
”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
【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目标导航
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
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
【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景物之美:清新有朝气,美丽有生机。
【朗读指导】“新绿”,要读得悠扬,语调延长,以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有的浓,有的淡”,要注意调整语速的变化,读出田野景色的错落有致。
朗读这段景物描写的语句,要用适当欢快的语气读出田野的生命力来。
因为是初春,万物刚刚复苏,所以语气不宜太过强烈。
读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时,语速放缓读出强调、郑重的意味。
(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一同她背上的→加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稳稳地
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人物(我和妻子)特点: 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子、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的中年人。
【朗读指导】“慢慢地”应该读得慢一些,要让好不容易熬过严冬的母亲能多看一会儿春天的美景,让年幼正在成长的儿子多呼吸些新鲜的空气。
“稳稳地”要读得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我”和妻子要尽全力呵护他们。
“整个世界”则要读得深沉庄严,“我”和妻子背上背的一个是生命的源头,一个是生命的延续,保护好他们。
解析:语气,是解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我们可以先学会用“”“”“”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
句子中间短暂停
领用。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住复所构成的整体感。
有感情的朗读是在第一单元停连和重音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升降和轻重。
知识点02 梳理情节、理解内容。
【即学即练2】(一)根据课文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本文的事件, 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示例: “散步”;课文讲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解析:概括内容可以用问题回答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时间是初春, 地点是田野上, 人物有“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我们”一起散步。
(二)、分歧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
答案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
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三)、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读全文,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案示例:“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我们一家人: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知识点03 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
【即学即练3】(一)、哲理句赏析:(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示例:此话点明文章主旨。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
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案示例: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
“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解析: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
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
(二)、写景句赏析:(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答案示例: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案示例: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三)、抒情句赏析:(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答案示例: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答案示例: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解析: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
揭示环境的象征意义。
解析:答题模式,写出了描写对象……的情感+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对偶句的作用: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下路有意思。
答案示例:作用是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能力拓展
考点:了解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托物言志:在状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感。
如:《爱莲说》《陋室铭》。
2.欲扬先抑(扬抑结合):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如:《阿长与〈山海经〉》。
3.烘托、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如:《爱莲说》以菊、牡丹衬莲的高洁品格。
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济南的冬天》。
5.铺垫、伏笔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如:《背影》开头交代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点出事情起因,为下文描写背影做铺垫;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下文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
出父爱的崇高。
6.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如:《散步》。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增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如:《范进中举》。
8.联想、想象:诗歌常用,具有创造性,如《天上的街市》中对天上街市的描绘;《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到“明星”。
《春》由桃、杏、梨花联想到满树果实。
9.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如:《白杨礼赞》。
10.卒彰显志、开门见山:如:《散步》。
11.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如:《春》《陋室铭》。
12.情景交融:如:《济南的冬天》。
考法:(一)本文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的地方有哪些?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写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二)、作者选取“散步”这一小事,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展现了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
试分析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案示例:通过散步这一日常小事,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很乖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
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
看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
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ūn下( ) 分qí( ) 委qu( ) 熬.过( ) 拆.散( )
霎.时( )分歧.( ) 嫩.芽儿( ) 粼.粼(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
(2)一切都取绝于我。
(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冬(kù)散.步(sǎn)信服.(fú)散(sàn)落水泡.(pào)B.嫩.芽(nèng)铺.着(pū)很累.(lèi)熬.(áo)果实累累(léi)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dūn)勉强(qiǎng)
D.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 lín)鱼塘.(táng)稳.(wěn)强(qiáng)壮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田野外套茂密各得其所 B.平顺取决强状严重关头
C.折散委屈整齐水波粼粼 D.鱼搪幼小习惯产生分歧
5.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
D.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
....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2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
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7.文学常识:莫怀戚,人,当代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系列小说集《》,中篇小说《诗礼人家》《花样年月》等。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莫怀戚的《散步》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课文的中心人物是“我”,线索是“我”和母亲的关系。
C.这篇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
C.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
D.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且是一场体育盛会,世界将对中国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4.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5.本文具有诗意美,请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一首小诗。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文(22乐山中考),完成下面各题。
大风
莫言
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
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
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
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
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没着。
“爷爷!”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
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
我们钻进了风里。
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
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
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
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
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
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
我扑倒在堤上。
风把我推得翻筋斗。
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
我抬起头看爷
爷和车子。
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我揪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
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
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
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
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
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
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
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腰。
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
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
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爷爷,你累了吧?”
“不累,孩子。
”
“这风真大。
”
“唔。
”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
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讲述了我跟爷爷拉草回家的途中遇上大风的经历,“大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第一段通过“我”看到叶子与波浪的变化,闻到各种气味,间接描写大风来临。
C.文中三次写到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衬托表现我的心理变化。
D.本文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祖孙二人的形象鲜明而传神。
2.请联系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3.请简要分析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如果遇到人生中的“大风”应该怎么做?请你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
【链接材料】(一)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选自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二)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选自曹文轩《孤独之旅》)
第6课散步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
...起来 :“前面..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
子 !”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决定
..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已短.。
我说:“走大路
...。
”
目标导航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
【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
【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景物之美:清新有朝气,美丽有生机。
【朗读指导】“新绿”,要读得悠扬,语调延长,以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有的浓,有的淡”,要注意调整语速的变化,读出田野景色的错落有致。
朗读这段景物描写的语句,要用适当欢快的语气读出田野的生命力来。
因为是初春,万物刚刚复苏,所以语气不宜太过强烈。
读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时,语速放缓读出强调、郑重的意味。
(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一同
...→,稳稳地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人物(我和妻子)特点: 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子、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的中年人。
【朗读指导】“慢慢地”应该读得慢一些,要让好不容易熬过严冬的母亲能多看一会儿春天的美景,让年幼正在成长的儿子多呼吸些新鲜的空气。
“稳稳地”要读得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我”和妻子要尽全力呵护他们。
“整个世界”则要读得深沉庄严,“我”和妻子背上背的一个是生命的源头,一个是生命的延续,保护好他们。
解析:语气,是解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我们可以先学会用“”“”“”表示语调的上扬,下
“”。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住复所构成的整体感。
有感情的朗读是在第一单元停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