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血.(xuè)液供.(gòng)品僻.(bì)静
B.搅和.(huo)匀称.(chèng)胆怯.(qiè)
C.混.(hùn)乱瘦削.(xuē)污秽.(huì)
D.模.(mó)样龟.(jūn)裂琴弦.(xuá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彼此熬粥无独有偶
B.残暴严峻死得其所
C.幼稚彻底别出心裁
D.念叼领域司空见贯
3.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跑)B.过犹不及.(及时)
C.自愧弗.如(不)D.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十分热闹。

B.看书时间长了,有时会感觉头晕目眩
....,做做眼保健操就会好多了。

C.大家在剧烈运动后都会气若游丝
....,这时喝水要注意,小心被呛到。

D.我们要善于从小事入手,见微知著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笛福。

C.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D.“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句话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安定和沉着。

6.给语段中的拼音填写词语。

shūjí仿若智者,又似好友,jìmò时给我们陪伴,yōu shāng 时给我们kuàn wèi ,jǔsàng 时给我们鼓励,mímáng 时给我
们导航。

热爱读书吧,伙伴们!
7.品读经典诗文。

《增广贤文》中的“听君一席话,”使我们知道:与知识渊博的人交谈,会受益良多;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让我们明白:做人就要像石灰那样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中的“,”,倾诉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则使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8.积累优美语段。

朱自清在《匆匆》里感叹道: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罢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如薄雾,被。

9.先读例句体会,再从下面选择一种情景仿写一个夸张句。

例句:这地方还没有巴掌大
.....,根本不能盖房子。

饿高兴炎热
10.在句中填上不同的表示高兴
....的四字词语,使句子的表达更丰富。

为了给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毕业之前,我们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同学们地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戏。

一个个有趣的节目,不时逗得大家,同学们也为自己的精彩表现感到。

二、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怀瑾(jǐn),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

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
“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

”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他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您听。

”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推想词意:“大名鼎鼎”的意思是,“独具慧眼”的意思是。

(3)本文写了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式?理由是什么?
(4)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会想:;
当南怀瑾读到第100遍时,他的感受是。

(5)你平时是怎么阅读的?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感想?
(6)本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两位先生时,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是;回想本期学过的《北京的春节》一课,文中也有详写和略写,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这几天写得详细,其他日子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造卫星“回家”
人造卫星要返回地面,得闯“五关”。

第一道关是角度关。

先降低飞行速度,同时严格控制好卫星进入地球的再入角,使卫星的运行方向同地平线成一个2~5度的俯角。

这个再入角必须控制得很精确,即使仅有0.1度的误差,也会使卫星着陆偏离预定点300千米而回收不成。

第二道关是高温关。

这是回收人造卫星“五关”中最困难的一关。

因为人造卫星在脱离运行轨道并进入大气层后,同空气摩擦相当剧烈,产生大量热能,这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八九千摄氏度,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能经得起这样的高温而不被融化掉。

为了不让人造卫星被烧毁,科技人员常把卫星头部做成粗钝的形状,以降低卫星的下落速度;同时,还在卫星表面包裹一层“烧蚀(shí)材料”,让其烧蚀时吸走大量的热能,从而保护人造卫星不被“烧”坏。

人造卫星下落时,信号机开始自动向地面发出一系列无线电信号,以便让有关人员根据信号测定它所在的方位和它与地球的距离。

与此同时,人造卫星还发出强烈的闪光,以吸引地面人员的注意。

有些人造卫星在这时候会自动撒出数千根极细的金属丝,在空中形成一片金属丝云,好让地面雷达搜索发现其踪迹。

这一道关,人们称为搜索关。

人造卫星通过了搜索关后,距地面一般只有一二十千米。

它下滑的速度很快,达每秒200米。

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卫星着陆时势必会“粉身碎骨”。

在这一关键时刻,人造卫星上的减速伞会自动打开——先是打开一顶小伞,而后再打开主伞,以保证卫星“软着陆”。

这道关常称为开伞关。

最后一道关是回收关。

人造卫星从2000千米以外的太空返回地面时,有的是掉进深山老林里,有的是掉进海里,有的是掉到坚硬的石头上。

这就得靠地面人员把它们找回来。

目前常用的办法是让人造卫星落在海里。

因为卫星是密封式的,可以浮在海面上,不易遭到损坏。

此外,人造卫星还带有染色剂,它掉入海中后会把周围的海水染成橘黄色,便于飞机搜索发现和船只打捞。

(1)下列关于本文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B.先总述后分述
C.按照地点变化叙述
D.先分述后总述
(2)人造卫星“回家”是指。

A.人造卫星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后进入大气层
B.人造卫星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后直接坠毁
C.人造卫星按预定的计划进入太空的运行轨道
D.人造卫星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后回到地面
(3)人造卫星“回家”要闯的“五关”是、、、、,其中最困难的一关是。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5)为了让人造卫星“回家”时闯过高温关,科技人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如下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
(2)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判断的理由:一是二是。

(3)文中的“必剩客”是指;“光盘族”是指;“兜着走”是指。

(4)联系上下文可知,适合文中横线处的名言是
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新新饭店即将开业,请你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了解的生活实际,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14.回望生活,我能真情表达。

同学们,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关爱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懂得了保护环境……请用一两件事写一写你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个道理。

注意:①把事情写具体,把道理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与你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血.(xuè)液供.(gòng)品僻.(bì)静
B.搅和.(huo)匀称.(chèng)胆怯.(qiè)
C.混.(hùn)乱瘦削.(xuē)污秽.(huì)
D.模.(mó)样龟.(jūn)裂琴弦.(xuán)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僻静”的“僻”应读“pì”。

B.有误,“匀称”的“称”应读“chèn”,读“chèng”时同“秤”。

C.正确。

D.有误,“模样”的“模”应读“mú”,读“mó”时指法式,规范,标准。

“琴弦”的“弦”
应读“xián”。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彼此熬粥无独有偶
B.残暴严峻死得其所
C.幼稚彻底别出心裁
D.念叼领域司空见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念叨:叨咕。

故“念叼”的“叼”错误。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

故选:D。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

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

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
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

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
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跑)B.过犹不及.(及时)
C.自愧弗.如(不)D.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及:达到。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
....,十分热闹。

B.看书时间长了,有时会感觉头晕目眩
....,做做眼保健操就会好多了。

C.大家在剧烈运动后都会气若游丝
....,这时喝水要注意,小心被呛到。

D.我们要善于从小事入手,见微知著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气若游丝:形容气息、生命的迹象很微弱,比喻生命垂危。

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正确。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笛福。

C.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D.“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句话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安定和沉着。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辩论、人物描写。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

故选:B。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6.给语段中的拼音填写词语。

shūjí书籍仿若智者,又似好友,jìmò寂寞时给我们陪伴,yōu shāng 忧伤时给我们kuàn wèi 宽慰,jǔsàng 沮丧时给我们鼓励,mímáng 迷茫时给我们导航。

热爱读书吧,伙伴们!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书籍寂寞忧伤宽慰沮丧迷茫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7.品读经典诗文。

《增广贤文》中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们知道:与知识渊博的人交谈,会受益良多;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们明白:做人就要像石灰那样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倾诉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则使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谚语、俗语。

诗词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
胜读十年书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积累优美语段。

朱自清在《匆匆》里感叹道: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语段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逃去如飞千门万户徘徊匆匆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
【点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9.先读例句体会,再从下面选择一种情景仿写一个夸张句。

例句:这地方还没有巴掌大
.....,根本不能盖房子。

饿高兴炎热他饿得前胸贴后背。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修辞,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下面选择一种情景仿写一个夸张句即可。

故答案为:
他饿得前胸贴后背。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
或祈使或感叹。

10.在句中填上不同的表示高兴
....的四字词语,使句子的表达更丰富。

为了给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毕业之前,我们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戏。

一个个有趣的节目,不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同学们也为自己的精彩表现感到喜出望外。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结合语境依次应为:兴高采烈、哄堂大笑、喜出望外。

故答案为:
兴高采烈哄堂大笑喜出望外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二、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怀瑾(jǐn),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

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
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

”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他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您听。

”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B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推想词意:“大名鼎鼎”的意思是形容非常有名,名气很大,“独具慧眼”的意思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3)本文写了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式?理由是什么?
商先生:宽容。

袁先生:严谨。

我喜欢严谨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真知识。

(4)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不妨试试,看看有什么不同;当南怀瑾读到第100遍时,他的感受是只有像这样读书,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5)你平时是怎么阅读的?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感想?
马马虎虎,只读一遍。

以后在读文章里不能走马观花,要书读百遍,从里面读出道理来。

(6)本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两位先生时,详写了师从袁焕仙先生,略写了师从商先生,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是突出了袁先生的教学方式对南怀瑾的帮助更大,也突出了本文想要表达的重点;回想本期学过的《北京的春节》一课,文中也有详写和略写,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写得详细,其他日子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详写的这几天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分析】这篇文章写了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南怀瑾年轻时曾拜袁先生和商先生为师,告诉
人们读文章里不能走马观花,要书读百遍,从里面读出道理来。

【解答】(1)考查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以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做标题,也可从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标题。

这篇文章写了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南怀瑾年轻时曾拜袁先生和商先生为师,告诉人们读文章里不能走马观花,要书读百遍,从里面读出道理来。

所以选B。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含义,“大名鼎鼎”的意思是形容非常有名,名气很大,“独具慧眼”的意思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写了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商先生对南怀瑾一味夸赞,宽容。

而袁先生比较严谨,要求严格。

我喜欢严谨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真知识。

(4)考查对人物心理和感受的揣摩。

结合全文内容,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不妨试试,看看有什么不同,当南怀瑾读到第100遍时,他的感受是只有像这样读书,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5)考查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

可以结合平时自己的读书实际来谈,如:我平时读书马马虎虎,只读一遍。

以后在读文章里不能走马观花,要书读百遍,从里面读出道理来。

(6)考查对详写和略写的认识。

本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两位先生时,详写了师从袁焕仙先生,略写了师从商先生,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是突出了袁先生的教学方式对南怀瑾的帮助更大,也突出了本文想要表达的重点;回想本期学过的《北京的春节》一课,文中也有详写和略写,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写得详细,其他日子写得简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详写的这几天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故答案为:
(1)B;
(2)形容非常有名,名气很大。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独特。

(3)商先生:宽容。

袁先生:严谨。

我喜欢严谨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真知识。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不妨试试,看看有什么不同只有像这样读书,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5)马马虎虎,只读一遍。

以后在读文章里不能走马观花,要书读百遍,从里面读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