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我说课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将从课程分析、教学资源、学情分析、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特⾊和课改思路等七个⽅⾯进⾏说课。

⼀、课程分析
(⼀)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案设置的。

这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学⽣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学⽣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门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学⽣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系列⼈⽣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了阐述。

教材对于帮助⼤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提⾼⾃我修养,促进⼤学⽣德智体美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
1、总⽬标:
围绕社会对⾼职⼈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校训,以正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帮助学⽣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四有新⼈。

2、知识⽬标:
(1)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法。

(2)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法律素质。

3、能⼒⽬标:
“⽴志、树德、做⼈”,选择成才之路,做到德才兼备,使学⽣具备⼀定的理论阐述表达能⼒、分析综合能⼒、规划⾃⼰的⼈⽣的能⼒、团结合作的能⼒、调适⾃我适应⽣存的能⼒、⾃觉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求全⾯发展。

4、素质⽬标:
主要是培养学⽣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善于与⼈协作的团队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健全的⼈格和基本的法律素质,更好地促进⾼职学⽣成长成才和终⾝发展。

⼆、教学资源
(⼀)教材的选⽤
本课程选⽤的是⾼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程重点教材。

(⼆)教材及教学资源
(三)师资队伍
本课程的教师,都具备了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在职称上有教授、副教授、讲师。

我们的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度的责任⼼和事业⼼,能认真备课和施教,教学能⼒得到学⽣和同⾏的肯定。

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我院各专业的⼤⼀学⽣,他们多为90后的独⽣⼦⼥,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新时代教育背景使他们不⾃觉地以⾃我为中⼼,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功利欲望⼼强烈⽽忽视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关注⾃⾝与时事,但认识⽚⾯;充满激情,但部分同学⼼理素质不佳,⼈际交往不良,对⾃⼰的⼈⽣感到迷茫;有⼀定的法律意识,但法律素质不⾼,种种现状亟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作,能帮助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理启迪,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提⾼明辨是⾮的能⼒。

四、课程实施
(⼀)教学理念
课程组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案的原则和要求,紧紧抓住本课程所具有的严谨的理论性、鲜明的实践性、具体的针对性的特点,密切联系我院⾼职学⽣的思想实际和⽣活实际,确⽴了以“修德强能”为⽬标,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合⼀”的⾏动教学转变,配合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为学⽣未来的职业⽣涯发展服务。

(⼆)、教学内容及安排
1、教学内容:
课程组在对中央有关⽂件精神和教育部统编教材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根据⾼职学⽣的
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对课程的内容进⾏重新整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使之既忠实于教材,⼜突出了每⼀个模块的培养⽬标。

模块⼀:适应转变,健康成长。

⽬的是帮助学⽣尽快适应⼤学的学习、⽣活环境,认识当代⼤学⽣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明确⾼职学习的特点,确⽴⾃⼰的成才⽬标。

模块⼆:思想教育。

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教育。

旨在使同学们认识到理想信念对⼤学⽣成长成才的意义,帮助学⽣树⽴积极进取的⼈⽣态度,以豁达开朗的⼼态⾯对⼈⽣的各种境遇,学会调适⾃我,积极创造有价值的⼈⽣。

模块三:道德教育。

包括道德理论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的是使同学们明确作为⼀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加强⾃⼰的道德修养、锤炼⾃⼰的道德品质。

尤其针对⾼职学⽣特点,要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的培养,帮助学⽣树⽴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四:法制教育。

包括法理、宪法和其他部门法,旨在帮助学⽣知法,⽤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初步学会并运⽤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职业⽣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模块的⼏个部分,既有⼀定的独⽴性,⼜相互渗透和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职学⽣成长成才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课时安排
3、内容组织:
(1)理论讲解做到
透:吃透学⽣,讲透知识点;俗:通过通俗的语⾔,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动化;升:升华;情:带着感情讲课,讲出⽓势出来(2)互动环节做到
听:⽼师与学⽣之间互相倾听;问:引导学⽣思考;细:注重细节
3、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深⼊进⾏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使学⽣树⽴起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进⾏公民道德教育;
④以⼤学⽣全⾯发展为⽬标、引导⼤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
⑤培养和提⾼⼤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培养⼤学⽣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2)课程难点
①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怎样弘扬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和原则①
④如何培养在现实中的法律思维
⑤现实中如何实践社会主义的核⼼价值体系
(三)教学模式
1、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教师为单⼀主体、“注⼊式”教学、理论灌输、板书(单⼀载体);
现代教学:教师和学⽣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论启发与实践指导、多种教学⼿段和载体的运⽤。

2、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活动经费和组织难度等因素,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辩论等。

课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演讲⽐赛、主题团⽇活动、校园⽂化活动等。

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利⽤寒暑假组织“三下乡”或者深⼊农村、企业进⾏社会调查、组织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引导学⽣将外部教育和⾃⾝体验相结合,提⾼⾃⼰的道德践⾏能⼒。

(四)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引导学⽣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学习兴趣。

主要⽅法有:
1、讲授法
讲清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运⽤真理的⼒量和逻辑的魅⼒,把科学的理论讲清楚、讲明⽩。

把关键词语讲深讲透,并在课件上⽤彩⾊标注出来,引起学⽣注意,并加深记忆。

讲出吸引⼒和感染⼒,“思政课”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

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吸引⼒是艺术。

⾼超的教学艺术是吸引学⽣、感染学⽣、教育学⽣的重要条件。

要使学⽣乐学、愿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案例式的教学⽅法
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的参与热情。

我们注意编写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泛实施。

3、互动式的教学⽅法
师⽣互动不但能够唤起学⽣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且能够形成⼀种师⽣彼此尊重、宽容、民主、互相促进的课堂⽓氛。

互动既包括课内的互动,也包括课外的互动和⽹上的互动。

我们互动的⽅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发⾔、专题辩论、问题点评、案例分析、⾓⾊互换、师⽣互辩、师⽣⽹上交流等。

我们的互动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从⽽改变了单⼀灌输式的教学,提⾼了抬头率和信课率。

4、激发情感的教学⽅法
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定的感情,都是在情感的动⼒下进⾏的。

从美学的⾓度
来说,情感是审美⼼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泛的渗⼊⼼理因素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了师⽣之间除了知识交流的⼀条主线外,还有另⼀条暗线,即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情感始终贯穿其中。

我们认识到,教学中是否深⼊情感因素确实是影响学⽣认知态度和认知程度的重要因素。

教师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既是教学活动的⽬标和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段和途径,情感是教学的基础和先导,教学情感的渗⼊有利于提⾼学⽣的学习兴趣、融洽师⽣关系、促进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认知——转换——⽣成过程。

5、问题切⼊的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导引,在每⼀堂课⼒争解决学⽣⾯临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现实⽣活问题等。

⾸先要了解学⽣在关注什么、有哪些困惑,同时要考虑⼤学⽣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平、动机以及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

问题切⼊更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贴近了学⽣的思想实际,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的效果。

6、开放式的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使道德教育真正体现在⽣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实效。

我们组织学⽣参加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和⾃⼰的实践活动体会进⾏交流、组织学⽣参观⾰命历史教育基地、学⽣制定寝室⽂明公约等。

教学中,要把道德素养建⽴在现代化的层⾯上,帮助⼤学⽣掌握辨别是⾮的⽅法和批判的武器,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并进⽽提升其道德境界,实现道德⾃觉。

我们注意分析学⽣思想道德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障碍,以现代性思维挖掘传统道德中的时代元素,把
弘扬传统道德与构建健康、先进的时代道德结合起来,使教学实效性⼤为提⾼。

通过以上教学⽅法的综合运⽤,该课程⼀直保持着令⼈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
1、学⽣评教:教学反馈、⽹上评教
2、教务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巡堂检查
3、同⾏评价: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学习效果的考核
学⽣期末总评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程作业三部分,旨在考查学⽣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

六、课程特⾊
1.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知”和“⾏”的统⼀。

2.⽤案例导课,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案例结课,培养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3.坚持以⼈为本,根据学⽣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专题,采⽤讲座式授课。

4.以课程教材、⽹络平台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实现教学资源的⽴体化整合
七、改进思路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2、充分开发⽹络资源,积极打造⽹络教育平台,充分延伸课堂教学
3、⾼度重视实践环节,认真组织实践教学
4、创设全程化的考核体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