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____________ (2)庶竭____________ (4)若嗣子可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
【答案】【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

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

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

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

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

(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

(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公文类 三、填空题(共1题)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

虽是写景,但实为
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运用对偶、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

家书的弥足珍贵。

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

【答案】【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

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案】破深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能力。

【答案】夸张
难度:中等知识点:诗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
1.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

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

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

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
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作者虹莲,有删改)
1.文章画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 2.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2分)
有些嫌恶→无可奈何→猛然打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案】【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从全文着眼,并与小说主题联系。

这个句子的后面“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就是一个提示。

【参考答案】对他人的关爱之心。

(意思相近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以及判断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要求学生从原文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明确人物外貌的特点;能够联系上下文与小说主题进行全面思考。

由“穿着破烂又邋遢”“外套油渍斑斑”“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等原文中的语句可见老人外貌特征是寒酸而贫穷的,他帮助弱者的行为可见其心灵的美好、高尚,一表一里形成对比。

【参考答案】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其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

(意思接近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梳理能力。

要求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够从原文出发,找到人物情感的表现语言,进而分析梳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等词语都是原文中的词语。

【参考答案】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意思相近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一是考查学生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能力,二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把握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由表及里,从词句表面看到作者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

“种春风”这一短语中“种”是动词,有散播、传播之意,“春风”比喻温暖、善良、关爱等,本文的主题即人人献出一点爱心。

【参考答案】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

(意思相近即可) 难度:中等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

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

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

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

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
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

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

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

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

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

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

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

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

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它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5.在利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答案】【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来概括主要内容。

第④段、第⑥段是过渡段,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参考答案】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
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左右、几乎、一般、大约、绝大部分、基本上、个别等。

先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

通读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写性文字等来品析。

【参考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

阅读科技作品,应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宿旨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

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

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

譬如财富。

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

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草色遥看近却无。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

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

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

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

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I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

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

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竟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緩悠长的歌谣。

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驰,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

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l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

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

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

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

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

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从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6.第⑤段中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的开头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有的开头提出观点,有的开头引出论题。

要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参考答案】引出论题,并有助于作者确立自己的观点。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思路: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入论证了……(观点)。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思路: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

【参考答案】示例:举例论证,如“中非洲的洛美人反l【参考答案】先明确观点: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人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

接着引用名言、联系事实论证观点;最后以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观点,从反面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理解论据和论点间的联系的能力。

补充的事实论据要与本题提出的观点一致,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要流畅。

【参考答案】示例:为了增甜抢市,多获利,西瓜中超标使用膨大激素,苦酒自饮;为了保鲜降资,快出手,血豆腐中违法使用福尔马林,骇人听闻;为了提色加味,赚黑钱,小食品里随意使用添加剂,贻害无穷。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品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而不乏感情色彩,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生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多少所左右。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提炼作者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从中获得启示的能力。

作者的观点从文中最后一段提炼,启示要写出自己的思考、理解。

关注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示例:作者的幸福观是以爱消除功利,在万物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和自然的人性。

示例:我们不能忙于追求名利财富,找时间去观赏自然美丽,体验生命美好,这是一种幸福。

难度:中等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五、作文(共2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得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找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适合叙事。

标题“那天,我找到了快乐的钥匙”中有时间,有事件,又暗示了中心。

审题细致就可以迅速地确定写什么(对象、角度),表现什么(立意),用什么材料表现中心。

“快乐”是表达目的,“钥匙”是比喻说法,这就意味着“那天”、某事之前“快乐”是被锁起来的,文章就要突出这种前后的变化。

这里还应注意一点,好多学生作文中前后变化太过于突然,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显得不真实了;还有前者的不“快乐”表现太多,导致后面的内容太少,详略处理不当,使文章的表观力不足。

【作文示例】
那天,我找到了快乐的钥匙
我的房间与父亲的卧室隔了一道门。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从未主动开过那扇门,因为我和父亲的共同语言实在少得可怜,而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是远得好像没有边际。

对此,我固执地认为,这就是代沟的表现形式。

那是前几天,班里开了一个班会,主题就是如何打开快乐之门,并规定每人对此进行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

这可让我犯了难,我可不愿去问老爸究竟怎么做,可作为班干部,又不允许我敷衍了事。

回家后,正赶上开饭时间,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我试着张了几次嘴,可一想到每次交谈都会不欢而散,甚至闹得连饭都吃不成,话到嘴边又强咽了下去。

说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有时我也感到不可理解,自己和爸爸为什么会为一些事不关己的事大动肝火呢?爸爸会瞪着眼说:”这都是为你好!”
什么为我好,纯粹就是不允许我有思考的自由嘛!
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距交这篇讨论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心中想的还是那些和父亲争吵的画面。

父亲的屋门伸手可及,几次人都站在门口了,就是没有信心为自己打开。

门的那边,父亲也不知在写什么,我的心思不知他注意到没有?
第二天,由于成人考试要占用我们的教室,我们提前放学回家。

路过菜市场,看到父母正在买菜,还没等我走上前去,他们的话就像长了腿似的跑到我的耳朵里来:
”这东西孩子不太爱吃,是不是不买了?”妈妈拿着木耳,有些为难地说。

”买,买,报上说这里面稀有元素多,让孩子适当吃点有好处。

”说着,爸爸便掏出钱来。

我知道木耳很贵,可爸爸并不因为我不爱吃就不买,他此时考虑的是我需不需要这些营养,可我在吃这些东西时,怎么就不去考虑”营养”这一因素呢?并由此联想到爸爸那不怎么入耳的说教,是不是也有我需要的”营养”在里面呢?
晚上,我又走到那扇门前,主动地打开了那扇门。

那天,我和父亲谈了许多,父亲告诉我说:”打开快乐之门的办法,最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然后是理解对方……”
后来,我顺利写完了那篇稿子,我清楚记得那篇稿子的第一句是:”敞开心扉,用心感悟,快乐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快乐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处世的心态……”
我很高兴,那天,我终于找到了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难度:中等知识点:命题作文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行走在人生路上,对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行的脚步。

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疲惫、失落、孤独、苦闷……因此,我们需要偶尔停一下,去休息,去放松,去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