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寻隐者不遇古诗等相关内容,欢迎借鉴!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汉族。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简练诗作。
【注释】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年少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行踪。
注释解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
带:近。
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
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
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寓问于答手法,把寻访不遇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高洁,以苍松喻隐者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贾岛采用以答句包赅问句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
然而,这首诗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让诗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然而诗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浮想。
从造型递变,色调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