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cc71c6e90b4e767f5bcfce39.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trichloroetheneCAS No.:79-01-6EC No.:201-167-4分子式:C2HCl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可能有发生不可逆性作用的危险。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效应,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致癌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求医/就诊。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三氯乙烯泄漏应急预案
![三氯乙烯泄漏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a7f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7.png)
一、预案背景三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毒害作用。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三氯乙烯泄漏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三氯乙烯泄漏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范围,防止事故扩大。
2. 最大限度减少三氯乙烯泄漏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三氯乙烯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泄漏物的控制、转移和处理。
(2)警戒疏散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周边环境监测。
(3)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运。
(4)环境监测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泄漏物种类、泄漏量、事故原因等。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评估泄漏范围,采取围堵、吸附、转移等措施,控制泄漏范围。
(2)根据泄漏物性质,采取相应的中和、降解等措施,降低泄漏物危害。
3. 警戒疏散(1)警戒疏散组设置警戒线,对泄漏区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组织周边居民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送往医院。
(2)对疑似中毒人员,立即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5. 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降低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6. 信息发布(1)信息宣传组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加强舆论引导,稳定人心。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各组负责人要熟悉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氯乙烯环境应急预案
![三氯乙烯环境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a2aa3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b.png)
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三氯乙烯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三氯乙烯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二、事件定义三氯乙烯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三氯乙烯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三氯乙烯或其衍生物泄漏、排放,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件。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三氯乙烯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污染物的控制、清理和处置;(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卫生防疫;(3)交通管制组:负责事故现场周边的交通管制;(4)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6)专家咨询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四、应急响应(1)当监测到三氯乙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2)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3. 应急响应措施(1)现场处置组:①迅速控制泄漏源,防止污染物扩散;②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志;③对泄漏物进行收集、转移和处置;④清理污染区域,消除安全隐患。
(2)医疗救护组:①组织医疗队伍,开展伤员救治;②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3)交通管制组:①对事故现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②确保救援车辆通行顺畅。
(4)信息宣传组:①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②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
(5)后勤保障组:①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②保障救援队伍的生活、饮食、住宿等需求。
三氯乙烯的应急处置方案
![三氯乙烯的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925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e.png)
三氯乙烯的应急处置方案
1. 概述
三氯乙烯(C2H3Cl3)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但是,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大的毒性,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 应急处置措施
2.1 人员安全措施
在遇到三氯乙烯泄漏等应急情况时,需要采取以下人员安全措施:
1.迅速撤离泄漏区域的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2.屏蔽泄漏区域,防止化学物质向周围蔓延。
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橡胶手套等,确保人员安全。
2.2 环境安全措施
针对三氯乙烯泄漏等应急情况,需要采取以下环境安全措施:
1.避免化学物质进入水系或下水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使用防泄漏器材,如泄漏桶、吸收剂等,防止化学物质进一步泄漏。
3.对泄漏物进行包装,妥善处理。
2.3 应急处置方法
三氯乙烯泄漏等应急情况发生时,需要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方法:
1.采用遥控或机械操作方式,关闭泄漏来源,停止化学物质的泄漏。
2.采用稀释方式,将化学物质稀释至安全范围内。
3.将泄漏的化学物质收集起来,进行包装处理。
4.进行现场清理,清除泄漏物质残留。
3. 总结
三氯乙烯是一种危险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需要在平时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确保出现应急情况时进行有效处置。
在应急情况中,需要迅速采
取人员安全措施和环境安全措施,对泄漏源进行有效管控和应急处置,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
三氯乙烯(CAS:79-01-6)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氯乙烯(CAS:79-01-6)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0362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5.png)
三氯乙烯(CAS : 79-01-6 )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CAS : 79-01-6名称: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分子式:C2HCI3分子量:131.39有害物成分:三氯乙烯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
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
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澹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
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
可有肝肾损害。
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
慢性中毒:尚有争议。
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
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睑: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三氯乙烯应急检测方案及流程
![三氯乙烯应急检测方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63a2d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d.png)
三氯乙烯应急检测方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三氯乙烯应急检测方案。
一、概述。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和商业清洁活动中。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3b754f7482fb4daa48d4bc7.png)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87.1
沸点(℃):
87.1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2402 mg/kg(小鼠经口)
LC50:45292mg/m3,4 小时(小鼠吸入);137752mg/m3,1 小时(大鼠吸入)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源自中文名称:三氯乙烯中文别名:
无资料
英文名称:
trichloroethylene
英文别名:
三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三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https://img.taocdn.com/s3/m/fd3d89ecd5bbfd0a7856732f.png)
健康危 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 心肌损害。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急性及亚急性 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 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 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急救措 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 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 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 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 水漱口,催吐。就医。
泄漏紧急 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
处理
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
远离火种、热源。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碱类、活性金
储存注意 属粉末、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
防护措 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 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 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紧 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 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f41a8d195f312b3069a541.png)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564-34 三氯乙烯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三氯乙烯,别名:乙炔化三氯CAS No.: 79-01-6一、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化学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c32cf5c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8.png)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氯乙烯化学品英文名:TrichloroethyleneCAS号:79-01-6分子式:C2HCl3分子量:131.39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致癌。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致癌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6可引起昏睡或眩晕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350可能致癌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三氯乙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三氯乙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881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4.png)
三氯乙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在发生三氯乙烯泄漏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三氯乙烯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发生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案原则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2. 快速响应,科学处置。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3.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减轻事故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4. 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协作,共同应对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
2. 现场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指导实施救援措施。
3. 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和对策制定。
4.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护资源的调配。
5. 环境保护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控。
6. 交通运输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和疏导。
7. 信息发布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8.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配及后勤保障。
五、应急救援措施1. 泄漏事故发现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 现场救援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救援工作。
3. 事故调查组迅速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对策。
4. 医疗救护组组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将重伤员转送至医院。
5. 环境保护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整治。
6. 交通运输组对事故现场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疏导周边交通。
7. 信息发布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
三氯乙烯MSDS
![三氯乙烯MSDS](https://img.taocdn.com/s3/m/eb50ad80d4d8d15abe234e57.png)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838
CAS No.:
79-01-6
分子式:
C2HCl3
分子量:
131.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三氯乙烯——精选推荐
![三氯乙烯——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0e4651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3.png)
三氯⼄烯商品名:三氯⼄烯包装:桶装企业名称:苏州化原化⼯有限公司地址:苏州⼯业园区扬清路68号邮编:215122应急电话:67152952填写⽇期:2008-5-12三氯⼄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名称:三氯⼄烯化学品英⽂名称:trichloroethylene中⽂名称2:英⽂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838CAS No.:79-01-6分⼦式:C2HCl3分⼦量:131.39第⼆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三氯⼄烯79-0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醉作⽤。
亦可引起肝、肾、⼼脏、三叉神经损害。
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经⽪或⼝服)⼤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
吸⼊极⾼浓度可迅速昏迷。
吸⼊⾼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接触数⼩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谵妄、抽搐、昏迷、呼吸⿇痹、循环衰竭。
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脏损害主要为⼼律失常。
可有肝肾损害。
⼝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
慢性中毒:尚有争议。
出现头痛、头晕、乏⼒、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肌损害、三叉神经⿇痹和肝损害。
可致⽪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体和⼤⽓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肤接触:⽴即脱去污染的⾐着,⽤肥皂⽔和清⽔彻底冲洗⽪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流动清⽔或⽣理盐⽔冲洗。
就医。
吸⼊:迅速脱离现场⾄空⽓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即进⾏⼈⼯呼吸。
就医。
⾷⼊:饮⾜量温⽔,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化学反应。
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有毒的光⽓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碳、⼆氧化碳、氯化氢、光⽓。
灭⽕⽅法:消防⼈员须佩戴氧⽓呼吸器。
三氯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三氯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https://img.taocdn.com/s3/m/043b020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4c.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刺激!致癌!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C2HCl3 CAS号:79-01-6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凝固点(℃):-73;初沸点和沸程(℃):87;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10.5;下限8;自燃温度(℃):410;分解温度(℃):≥110。
液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可能有发生不可逆性作用的危险。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与金属反应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头晕。
倦睡。
头痛。
虚弱。
恶心。
神志不清。
腹部疼痛。
(另见吸入)。
皮肤干燥。
发红。
发红。
疼痛。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
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30 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27938d9ce2f0066f5332279.png)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危险货物编号:
61580UN编号:17源自0包装标志: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pH:
熔点(℃):
-87.1
相对密度(水=1):
1.46
沸点(℃):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0
前苏联MAC(mg/m3):
10
TLVTN:
OSHA 100ppm; ACGIH 50ppm,269mg/m3
TLVWN:
ACGIH 100ppm,537mg/m3
监测方法:
吡啶-碱比色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So4920mg/kg;大鼠吸入LCw137752mg/m3(4h)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吸人髙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岀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 睡等,重者发生谑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二叉神 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可有心、肝、肾损害
•沸点:87. rc
•相对密度:1.47
•是重要的工业溶剂,用于溶解脂肪、树脂,用于脱蜡.金属淸洗:用于制 造靛蓝。用作其他染料的中间体。农业上用作杀虫剂。还用作干洗剂
个 体 防 护
・佩戴全防型滤毒罐
・穿简易防化服
・戴防化手套
・穿防化安全靴
应 急 行 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三氯乙烯)
特 别 警 示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化 学 式
分子式GHC1,
危 险 性
危险性类别
6.1类毒害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髙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30mg/m3(G2A)
・监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如果已溶解,在浓度不低于lOppm的区域,用10倍于泄漏量的活性炭吸附污 染物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储耀,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淸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避免饮牛奶、油类,避免饮酒精。就医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
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筑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空或限制性空间
-用砂土或英他不燃材料吸收撒漏物
水体泄漏
•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淸洁水绕过污染带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发生昏迷
环境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性作用,能在水环境中造成长期的有害影响 •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危 险 性
•在藻类中有很强的富集性:在鱼类和虾类中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富集性
・臭氧消耗潜能ODP为0. 08-0.13
・很难被生物降解
理 化 特 性 及 用 途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不溶丁水:氧化氮、氧气等氧化剂均能 引发氯乙烯的聚合反应
泄漏:污染范用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 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进人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