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和下午真题(含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点分析2016年8月13日星期六
如何备考
2016年8月13日星期六
20:29
1.准备资料:
书籍:《网络规划设计师教程》,黄传河,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网络规划设计师2009至2013年试题分析与解答》,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
2.备考方法:
网规教程选读第2章:网络规划与设计、第4章:网络安全
历年真题必须过关
案例冲刺:企业内部网络规划、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网络存储、广域网、新技术
参考厂商的解决方案,推荐华为、锐捷、天融信、深信服、绿盟
论文:论文写作手法,考前练习3篇。
2015年11月网规上午试卷综合知识
2016年9月4日星期日
1:06
第 1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24%
难度系数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总是有变化的。
为了降低项目开发的风险,需要一个好的
变更控制过程。
如下图所示的需求变更管理过程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应是(1);自动化工具能够帮助变更控制过程更有效地运作,(2)是这类工具应具有的特性之一。
(1)
A. 问题分析与变更描述、变更分析与成本计算、变更实现
B. 变更描述与变更分析、成本计算、变更实现
C. 问题分析与变更分析、变更分析、变更实现
D. 变更描述、变更分析、变更实现
(2)
A. 变更维护系统的不同版本
B. 支持系统文档的自动更新
C. 自动判定变更是否能够实施
D. 记录每一个状态变更的日期和做出这一变更的人
答案:A D
解析: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总是有变化的。
为了降低项目开发的风险,需要一个好的变更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的需求变更管理过程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应是问题分析与变更描述、变更分析与成本计算、变更实现;
自动化根据能够帮助变更控制过程更有效地运作,记录每一个状态变更的日期和做出这一变更的人是这类根据应具有的特性之一。
第 3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48%
难度系数
用例(use case)用来描述系统对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
用例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在一个会员管理系统中,会员注册时可以采用电话和邮件两种方式。
用例“会员注册”和“电话注册”、“邮件注册”之间是(3)关系。
A. 包含(include)
B. 扩展(extend)
C. 泛化(generalize)
D. 依赖(depends on)
答案: C
解析:
用例(use-case)用来描述系统对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用例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用例之间可以抽象出包含、扩展和泛化几种关系。
包含:比如我需要吃饭,那么吃面,喝汤和吃饭的关系就是包含,简单的理解就是:我要做事和我要具体做的事情就是包含关系,我要维护一台服务器,具体的话就是包括系统安全维护,备份数据等。
扩展: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以前有的东西上面,在扩展一些东西,比如举一反三就是扩展,解决了一个问题,可以用同一个思想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就是说,扩展是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之前要有基础,只有之前有了一个思路,才能在这个思路之上扩展其他的思路。
在系统中,比如我们要打印想要的信息,那么怎么办,就只能先查询,所以查询就是打印的扩展条件,也是打印的一个扩展功能。
泛化:简单的理解就是继承,做过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同学都能理解,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我们都可以把它统一归纳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子用例是父用例的一个分类,但是具有父类的属性,这个不能脱离。
再比如在系统中,假如有工资调整审批,请假审批,那么都属于审批,两者之间属于泛化关系。
在一个会员管理系统中,会员注册时可以采用电话和邮件两种方式。
用例“会员注册”、“电话注册”与“邮件注册”之间是泛化关系。
第 4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53%
难度系数
RUP强调采用(4)的方式来开发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5)。
(4)
A. 原型和螺旋
B. 螺旋和增量
C. 迭代和增量
D. 快速和迭代
(5)
A.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就可以对关键的,影响大的风险进行处理
B. 可以避免需求的变更
C. 能够非常快速地实现系统的所有需求
D. 能够更好地控制软件的质量
答案: C A
解析:
RUP的三个核心特点是:以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增量与迭代。
其中增量与迭
代的好处是:
1、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的开支风险。
如果开发人员重复某个迭代,那么损失只是这一个开发有误的迭代的花费。
2、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的风险。
通过在开发早期就确定风险,可以尽早来解决而不至于在开发后期匆匆忙忙。
3、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
因为开发人员清楚问题的焦点所在,他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
4、由于用户的需求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作出完全的界定,它们通常是在后续阶段中不断细化的。
因此,迭代过程这种模式使适应需求的变化会更容易些。
第 6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51%
难度系数
(6)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其测试的技术依据是(7)。
(6)
A. 单元测试
B. 集成测试
C. 系统测试
D. 回归测试
(7)
A.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B. 技术开发合同
C. 软件概要设计文档
D. 软件配置文档
答案: B C
解析: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其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
单元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
除应满足一般的测试准入条件外,进行集成测试前还应确认待测试的模块均已通过单元测试。
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
系统测试的技术依据是用户需求或开发合同,除应满足一般测试的准入条件外,在进行系统测试前,还应确认被测系统的所有配置项已通过测试,对需要固化运行的软件还应提供固件。
回归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第 8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64%
难度系数
甲、乙、丙、丁4人加工A、B 、C、D四种工件所需工时如下表所示。
指派每人加工一种工件,四人加工四种工件其总工时最短的最优方案中,工件B应由(8)加工。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D
解析:
先将矩阵进行化简,化简的方法是每行的元素减去这一行的最小值,然后每列的元素减去这一列的最小值,确保每行,每列都有0。
得到:
然后找出一种方案,方案组成元素都是0,而这些元素不同行,也不同列。
即为解决方案。
如下:
第 9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47%
难度系数
小王需要从①地开车到⑦地,可供选择的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各条箭线表示路段及其行驶方向,箭线旁标注的数字表示该路段的拥堵率(描述堵车的情况,即堵车概率)。
拥堵率=1-畅通率,拥堵率=0时表示完全畅通,拥堵率=1时表示无法行驶。
根据该图,小王选择拥堵情况最少(畅通情况最好)的路线是(9)。
A. ①②③④⑤⑦
B. ①②③④⑥⑦
C. ①②③⑤⑦
D. ①②④⑥⑦
答案: C
第 10 题
所属知识点项目管理、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错误率 19%
难度系数
软件设计师王某在其公司的某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承担了大部分程序设计工作。
该系统交付用户,投入试运行后,王某辞职离开公司,并带走了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源程序,拒不交还公司。
王某认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源是他独立完成的,他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源程序的软件著作权人。
王某的行为(10)。
A. 侵犯了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B. 未侵犯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C. 侵犯了公司的商业秘密权
D. 不涉及侵犯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答案: A
解析:
王某完成的软件由于是公司安排的任务,在公司完成的,所以会被界定为职务作品,这个作品的软件著作权归公司拥有。
第 11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基础知识
错误率 49%
难度系数
下面的网络中不属于分组交换网的是(11)。
A. ATM
B. POTS
C. X.25
D. IPX/SPX
答案: B
解析:
分组交换技术: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
每个分组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ATM:是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
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
ATM集交换、复用、传输为一体,在复用上采用的是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通过信息的首部或标头来区分不同信道。
X.25:是一个以虚电路服务为基础对公用分组交换网接口的规格说明。
它可以动态对用户传输的信息流配分带宽,能够有效地解决突发性、大信息流的传输问题,分组交换网络同时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有效的差错控制。
各种错误检测和相互之间的确认应答浪费了一些带宽,增加了报文传输延迟,但提高了报文传输可靠性。
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
与NetBEUI形成鲜明区别的是IPX/SPX 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这是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网段的问题,因此它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
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但在非Novell 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
目前该协议在证券公司的网络系统中还在使用。
而POTS属于电路交换。
第 12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管理与广域网
错误率 42%
难度系数
ADSL采用(12)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同时提供话音和联网服务,ADSL2+技术可提供的最高下载速率达到(13)Mb/s。
(12)
A. 时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空分复用
D. 码分多址
(13)
A. 8
B. 16
C. 24
D. 54
答案: B C
解析:
ADSL技术提供的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因此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DSL技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的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用户可以边打电话边上网,不用担心上网速率和通话质量下降的情况。
理论上,ADSL 可在5 km 的范围内,在一对铜缆双绞线上提供最高1 Mbps的的上行速率和最高8Mbps的下行速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带宽),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
ADSL2+技术可以提供最高24Mbps的下行速率,和第一代ADSL 技术相比,ADSL2+打破了ADSL接入方式带宽限制的瓶颈,在速率、距离、稳定性、功率控制、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第 14 题
所属知识点VPN和访问控制技术
错误率 24%
难度系数
下面4组协议中,属于第二层隧道协议的是(14),第二层隧道协议中必须要求TCP/IP支持的是(15)。
(14)
A. PPTP和L2TP
B. PPTP和IPSec
C. L2TP和GRE
D. L2TP和IPSec
(15)
A. IPSec
B. PPTP
C. L2TP
D. GRE
答案: A B
解析:
GRE与IPSEC是三层的隧道协议,GRE是一种通用的隧道封装协议,IPSEC支持对数据加密、验证等等。
PPTP(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即点对点隧道协议。
该协议是在PPP 协议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的增强型安全协议,支持多协议虚拟专用网(VPN),可以通过密码验证协议(PAP)、可扩展认证协议(EAP)等方法增强安全性。
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是一种支持多协议虚拟专用网络的网络技术,它工作在第二层。
L2TP是一种工业标准的Internet隧道协议,功能大致和PPTP协议类似,PPTP要求网络为IP网络,L2TP要求面向数据包的点对点连接;PPTP使用单一隧道,
L2TP使用多隧道;L2TP提供包头压缩、隧道验证,而PPTP不支持。
L2TP 是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
根据试题题意:比较一下PPTP和L2TP,PPTP和L2TP都属于第二层隧道协议,使用PPP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然后添加附加包头用于数据在互联网络上的传输。
尽管两个协议非常相似,但是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PPTP要求互联网络为IP网络。
L2TP只要求隧道媒介提供面向数据包的点对点的连接。
L2TP可以在IP(使用UDP),帧中继永久虚拟电路(PVCs)、X.25虚拟电路(VCs)或ATM网络上使用。
第 16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层
错误率 76%
难度系数
IP数据报的分段和重装配要用到报文头部的标识符、数据长度、段偏置值和(16)等四个字段,其中(17)字段的作用是为了识别属于同一个报文的各个分段,(18)的作用是指示每一分段在原报文中的位置。
(16)
A. IHL
B. M标志
C. D标志
D. 头校验和
(17)
A. IHL
B. M标志
C. D标志
D. 标识符
(18)
A. 段偏置值
B. M标志
C. D标志
D. 头校验和
答案: B B A
解析:
IP数据包的总长度过大,超过数据链路层的最大MTU时,数据包就会被分成片,而在的IPv4的网络中,数据传输时不可靠的,是尽力而为的,所以这些分片的数据单元到达对端的链路和时间都是不同的,对端根据IP首部中的标识符(Identification)、标志(Flag)、段偏置值字段重组数据包。
其中标志:占3位,但目前只有两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
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
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意思是“不能分片”。
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根据题意要求,因此(17)选B。
在发送数据报前,发送主机给每个数据报一个ID(标识符)值,放在16位的标识符字段中。
此ID用于标识唯一数据报或数据流。
因此,接收主机便用此ID判断接收的这些分片数据报是否属于同一个数据流,然后再进行重组。
18 选A。
偏移量字段用来表示分段的数据报在整个数据流中的位置,即相当于分片数据报的顺序号。
发送主机对第一个数据报的偏移量置为0,而后续的分片数据报的偏移量则以网络的MTU大小赋值。
偏移量对于接收方进行数据重组的时候,这是一个关键的字段对于分片的数据段(单位:字节)必须为8的整数倍,否则IP无法表达其偏移量。
第 19 题
所属知识点传输层与应用层
错误率 37%
难度系数
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19),TCP段头中指示可接收字节数的字段是(20)。
(19)
A. 固定大小的华东窗口协议
B. 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C. 后退N帧ARQ协议
D. 停等协议
(20)
A. 偏置值
B. 窗口
C. 检查和
D. 接收顺序号
答案: B
解析: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
根据试题题意,所谓的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受。
利用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的在TCP连接上实现对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所以19选(B)。
窗口,用来表示想收到的每个TCP数据段的大小.所以20选(B)。
第 21 题
所属知识点PKI和加解密技术
错误率 57%
难度系数
AAA服务器(AAA server)是一种处理用户访问请求的框架协议,它主要功能有3
个,但是不包括(21),通常用来实现AAA服务的协议是(22)。
(21)
A. 身份认证
B. 访问授权
C. 数据加密
D. 计费
(22)
答案: C B
解析:
AAA是验证、授权和记账(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三个英文单词的简称。
根据试题题意,21题选C。
同AAA服务器协作的网络连接服务器接口是“远程身份验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
根据试题题意选B。
第 23 题
所属知识点无线、IPv6和QoS
错误率 61%
难度系数
由无线终端组成的MANET网络,与固定局域网最主要的区别是(23),在下图所示的由A、B、C三个结点组成的MANET中,圆圈表示每个结点的发送范围,结点A和结点C同时发送数据,如果结点B不能正常接收,这时结点C称为结点A的(24)。
(23)
A. 无线访问方式可以排除大部分网络入侵
B. 不需要运行路由协议就可以互相传送数据
C. 无线信道可以提供更大的宽带
D. 传统的路由协议不适合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
(24)
A. 隐蔽终端
B. 暴露终端
C. 干扰终端
D. 并发终端
答案: D A
解析:
MANET路由协议包括表驱动协议和按需驱动协议。
表驱动协议有目的序号距离矢量算法DSDV等,按需驱动为源驱动路由协议AODV,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等。
借助于GPS信息的路由协议如GPS-DSR等。
根据试题题意,MANET采用的这些协议都不是传统的路由协议,传统的路由协议不适合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所以23选D。
隐蔽终端是指在接受者的通信范围内而在发送者的通信范围外的节点。
当某节点发送数据时,在它的通信范围之外的节点感知不到有节点正发送数据,如果此节点也发起数据发送,则可能会造成冲突。
根据试题题意,因为C在A的通信范围之外,结点A和结点C同时发送数据,如果结点B不能正常接收,这时结点C称为
结点A隐藏终端,结点C称为结点A的隐藏终端。
所以24选A。
第 25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基础知识
错误率 45%
难度系数
移动通信4G标准与3G标准主要的区别是(25),当前4G标准有
(26)。
(25)
A. 4G的数据速速率更高,而3G的覆盖范围更大
B. 4G是针对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而3G只能传送话音信号
C. 4G是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而3G是针对语音通信优化设计的
D. 4G采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而3G系统采用的是码分多址技术
(26)
A. UMB和WiMAX Ⅱ
B. LTE和WiMAX Ⅱ
C. LTE和UMB
D. TD-LTE和FDD-LTE
答案: DD
解析: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
准:CDMA2000、WCDMA、TD-SCDMA。
4G: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
根据试题题意26题选D。
4G 采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而3G系统采用的码分多址技术,这是3G和4G技术的区别,25所以选D。
第 27 题
所属知识点无线、IPv6和QoS
错误率 73%
难度系数
在从IPv4向IPv6过渡期间,为了解决IPv6主机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需要采用(27),为了使得纯IPv6主机能够与纯IPv4主机通信,必须使用(28)。
(27)
A. 双协议栈技术
B. 隧道技术
C. 多协议栈技术
D. 协议翻译技术
(28)
A. 双协议栈技术
B. 隧道技术
C. 多协议栈技术
D. 协议翻译技术
答案: BD
解析:
双协议栈技术:是在设备和节点上同时启用IPV4与IPV6协议栈,同时启动两协议栈的设备与节点可以与IPV4设备及节点通信,也能与IPV6的设备与节点通信。
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一种封装技术,它利用一种网络协议来封装另外一种网络协议,IPV6的隧道是将IPV6报文封装在IPV4的报文里,在隧道的入口处,用IPV4来封装IPV6,在隧道出口处,解封装后把IPV6报文转发到目的地。
该技术要求设备两端的网络设备能够支持隧道与双栈技术,而对于其它的设备没有要求。
但该技术不能实现IPV4主机与IPV6主机的直接通信。
协议翻译技术:通过修改协议报文头来转换网络地址,使IPV6主机与IP4主机能直接通信。
根据试题题意,为了解决IPv6主机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问题,采用隧道技术来解决(选B),纯IPv6主机能够与纯IPv4主机通信采用协议翻译技术(选D)。
第 29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层
错误率 58%
难度系数
原站收到“在数据包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的ICMP报文,出现的原因是(29)。
A. IP数据报目的地址不可达
B. IP数据报目的网络不可达
C. ICMP报文校验差错
D. IP数据报分片丢失
答案: D
解析: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CMP协议作为IP数据报中的数据,封装在IP数据包中发送。
终点不可达:主机或路由器无法交付数据报的时候就向源点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
如果收到UDP数据报而且目的端口与某个正在使用的进程不相符,那么返回一个ICMP不可达报文。
源站抑制: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站发送源站抑制报文,使源站知道应当将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时间超过:当路由器收到生存时间为零的数据报时,除丢弃该数据报外,还要向源站发送时间超过报文。
当目的站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收到一个数据报的全部数据报片时,就将已收到的数据报片都丢弃,并向源站发送时间超过报文。
参数问题:当路由器或目的主机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中的字段的值不正确时,就丢弃该数据报,并向源站发送参数问题报文。
改变路由(重定向):路由器将改变路由报文发送给主机,让主机知道下次应将数据报发送给另外的路由器。
回送请求和回答:ICMP回送请求报文是由主机或路由器向一个特定的目的主机发出的询问。
收到此报文的主机必须给源主机或路由器发送ICMP回送回答报文。
主要是用来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以及了解其有关状态。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主要是请某个主机或路由器回答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第 30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层
错误率 54%
难度系数
下列DHCP报文中,由客户端发送给DHCP的服务期的是
(30)。
A. DhcpOffer
B. DhcpDecline
C. DhcpAck
D. DhcpNack
答案: B
解析:
DHCP租约过程就是DHCP客户机动态获取IP地址的过程。
DHCP租约过程分为4步:
①客户机请求IP(客户机发DHCPDISCOVER广播包);
②服务器响应(服务器发DHCPOFFER广播包);
③客户机选择IP(客户机发DHCPREQUEST广播包);
④服务器确定租约(服务器发DHCPACK/DHCPNAK广播包)。
根据试题题意,DHCP客户端在收到DHCP服务器回应的ACK报文后,通过地址冲突检测发现服务器分配的地址冲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不能使用,则发送Decline报文,通知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可用。
所以30选B。
第 31 题
所属知识点网络基础知识
错误率 43%
难度系数
在windows用户管理中,使用组策略A-G-DL-P,其中DL表示
(31)。
A. 用户账号
B. 资源访问权限
C. 域本地组
D. 通用组
答案: C
解析:
A表示用户账号,G表示全局组,DL表示域本地组,P表示资源权限。
A-G-DL-P 策略是将用户账号添加到全局组中,将全局组添加到域本地组中,然后为域本地组分配资源权限。
根据试题题意,DL表示域本地组。
所以31选C。
第 32 题
所属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
错误率 53%
难度系数
在光纤测试过程中,存在强反射时,使得光电二极管饱和,光电二极管需要一定的时间由饱和状态中恢复,在这一时间内,它将不会精确地检测后散射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被确定的光纤长度称为盲区。
盲区一般表现为前端盲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32),以便将此效应减到最小。
A. 采用光功率计进行测试
B. 在测试光缆后加一条长的测试光纤
C. 在测试光缆前加一条测试光纤
D. 采用OTDR进行测试
答案: C
解析:
在光纤测试过程中,在存在强反射时,使得光电二极管饱和,光电二极管需要一定的时间由饱和状态中恢复,在这一时间内,它将不会精确地检测后散射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被确定的光纤长度称为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