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库尔干县吐施牙依拉克铅锌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什库尔干县吐施牙依拉克铅锌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详细描述吐施牙依拉克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昆仑中间地块及显生宙岩浆弧带区的康西瓦大断裂与塔什库尔干大断裂之间,从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矿体的赋存地层、侵入岩岩体性质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
标签:塔什库尔干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结论
矿区划属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科科什老可乡所辖,在工区发现3条具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下奥陶统冬瓜山群(O1-2D)及第四系(Q4)洪积及冰积物。
中下奥陶统冬瓜山群(O1-2D):在工区主要出露主要为白色大理岩及角岩。
大理岩(Mb):主在出露于工区的中部,东侧被洪积物覆盖,西侧与角岩正常接触,但在工区的南侧与角岩呈断层(F3)接触。
主要呈白色,地表因风化,常带有少量的褐黄色。
矿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粒度呈中-粗粒状。
角岩(hs):主在位于工区的南西角,东与大理岩相接,北东被洪积物覆盖。
岩性主要为绿灰色-深灰色长英质角岩。
角岩地表相对破碎,产状较难测量,但总体上与大理岩产状一致。
地表常见少量的孔雀石沿角岩裂隙面发育,但分布极少且含量不均。
1.2构造
矿区位于喀喇昆仑褶皱系与昆仑褶皱系的交汇部位,褶皱及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1.3岩浆岩
大规模出露于矿区的东部,为区域上的吐施牙依拉克岩体的一部分。
向东延出工区,西侧被洪积物覆盖。
主要为燕山期的灰黑色中粗粒蚀变黑云母花岗岩。
岩体中黑云母多已被蚀变为绿帘石。
1.4地球化学剖面特征
岩石样品分析元素主要为Cu、Pb、Zn、Ag等。
从测制的地化剖面成果见:
四种异常元素均发现高值点区,Cu异常值一般在50.1~115×10-6,最高值大于500×10-6;Pb异常值在267~>>500×10-6;Zn异常值210~>>500×10-6;Ag异常值在2.0~13.6×10-6。
对异常显示的高值点区进行检查,发现4种元素高值点完全重合区位于吐施牙依拉克铅锌矿体上,该矿体经探槽采样分析,Pb、Zn达工业品位要求,矿体中含较高的Cu及Ag。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形态与产状
矿区内主要有三条矿体组成,现简述如下:
Ⅰ号矿体:为一含银铅锌矿体。
产于大理岩层间,受一定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
矿体主要由两个天然矿化露头组成,中间被大理岩层覆盖,地势陡峻无法沿其走向追索控制。
由两条探槽控制,编号为TC1及TC4。
地表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10余米,宽0.3~0.8米,由TC4控制,Pb品位5.70~7.20%,Zn 品位7.00~9.47%;南段长约40米,宽0.2~0.6米,由TC1控制,Pb品位0.94-16.09%,Zn品位0.67-3.29%,其呈地表塌陷出露,次级断裂明显发育,旁侧有一含铅锌磁铁矿脉产出。
矿体产状变化极大,总体呈弧形扭曲变形,一般在35°~117°∠43°~72°,局部陡立或倾向西侧现象。
Ⅱ号矿体:为一铅锌矿体。
产于大理岩破碎带裂隙中。
地表出露长约10余米,宽0.5~1.6米,以磁黄铁矿为最多,Pb品位0.12~2.49%,Zn品位0.65~1.78%,地表部分氧化较强。
产状:240°~268°∠51°~67°。
Ⅲ号矿体:为一铜矿(化)体。
产状大理岩裂隙及其表面。
地表出露长约10米,宽约2米,主要可见孔雀石、铜兰,少量黄铁矿等,Cu品位1.15~1.51%。
矿体近南北向展布,沿大理岩裂隙发育,北侧被洪积覆盖,南端逐渐尖灭。
2.2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它形结构、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
矿石类型:矿区的各矿体处于海拔4500~4700米的高原高山上,气候寒冷,因此铅锌矿石氧化作用不强,氧化带深度一般在3~5米之间,主要为矿石表面部分氧化成氧化铅锌、褐铁矿及少量的孔雀石等。
而铜矿体因铜矿物极易氧化,地表全部为氧化矿化,如孔雀石、铜蓝等。
3 矿床成因探讨
3.1矿床成因分析
矿区位于公格尔-喀拉塔什铜、金(硫、镉、玉石)成矿带与木吉-阿克赛钦金、铜(铁)成矿带的交汇部位。
此处断裂构造及海西期、燕山期酸性花岗岩浆频繁活动。
伴随着岩浆热液及高温挥发性成份的不断侵入,使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及泥质岩类发生多次热接触变质或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中下奥陶统冬瓜山群地层中的凝灰岩或泥岩类因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现在的角岩类岩石;而碳酸盐岩类岩石则因接触交代作用使矿物重结晶形成现在的大理岩类岩石。
在接触变质过程中,花岗岩岩浆分泌出大量的含铁、铜及铅锌等矿物的挥发性成份,使与岩体接触部位的碳酸盐岩类岩石发生变质形成矽卡岩,并在矽卡岩中充填含矿物质,形成现在的铁、铜、铅锌等矿体。
总上所述: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并在矿体形成后叠加后期热液改造作用。
3.2找矿标志
(1)多金属矿的原生露头,是找矿最直接标志。
(2)从矿石矿物成份来讲,铜与铅锌常伴生在一起,地表铜氧化的孔雀石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3)从含矿层位讲,碳酸盐发育地段,尤其是其接触带矽卡岩化地段是寻找类似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
4结论
统合上述依据分析认为:矿区内的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矿床。
参考文献
[1]郝延海等,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吐施牙依拉克铅锌矿普查报告[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