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理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会分析我国风能、太阳能分布特点及原因,会分析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意义和区位条件。
3.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我国地形分布特点,能分析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增强自己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学习策略】
1.列举自然资源,并从性质角度对列举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列举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御措施。
2. 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列举自己知道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并评判列举出的是否符合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概念。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同学之间相互评判。
(3)读中国地形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太阳能丰富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同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具体原因不同)我国太阳能相对贫乏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能丰富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同地区风能丰歉的季节不同)风能相对贫乏的地区只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沿海地区大力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1,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
生产特征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对
人类的影响
举例
人类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
采
猎文明阶主要以狩猎动
物采集果实为
生
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
润地区
植被繁茂,动物繁多
人类主要通过
适应自然环境
来求得生存,总
体上对自然环
境的作用与影
段易获取食物,不需经常
迁移
响较小
农业文明阶段以种植和养殖
为标志,人类
逐步学会制造
和使用金属工
具
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
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土地肥沃,易于耕作
人类聚集,社会安定,
生产力发展快
农耕、,畜牧起源地,世
界文明的发源地
人类不再是被
动地适应自然
环境,而是主动
地改造自然环
境
工
业文明阶段大规模的机器
生产;以化石
燃料为动力的
机器
非农用地以土地的区位
和用途等来衡量
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
来的食物短缺、食物安
全问题将威胁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
探究活动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读必修一P89图4—2—4“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分析:
①旱涝、寒潮、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方,给这些地方造成哪些危害?
②地震发生与何种地质构造有关,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运用所学知识填写表2
表2 主要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危害在我国时空分布主要防御措施
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
展的热带气旋
利用气象卫星,雷
达站等加强监测
和预报;沿海建设
防护林
暴雨洪涝长时间暴雨或短时间的
大暴雨造成地表水泛滥;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导
致汇水速度超过河道的
排水速度
我国除西部沙漠地
区外均有暴雨,大
暴雨和特大暴雨主
要发生在南方和东
部地区
加强监测和预报,
工程措施和非工
程措施相结合
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
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加强防护林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调整农业
结构,选择耐旱物
种,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寒潮冬半年影响范围
大,西北、华北及
东北地区为主,青
藏和滇南谷地、海
南、台湾影响小
及时预报,及早准
备
地震地球内部的能量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
地面震动
世界分布:环太平
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
带;我国主要分布
在台湾、云南、西
藏、青海等板块交
界处。
加强对地震研究,
准确预报;提高预
警能力;提高建筑
物抗震能力;提高
人们防震减灾意
识。
④小组讨论: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及危害。
⑤读表2归纳:防御自然灾害的一般措施主要有哪些?
【典型例题】
1.(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图1
图3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2.(2015年北京卷)图3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1)—(2)题。
(1)“帕姆”( )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 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 监测
D.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知识建构】根据考试说明和以上学习,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重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