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019ffad51f01dc281f138.png)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2、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我国是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明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过程】季风气候显著【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P38-39页内容和图2.19、2.20、2.21完成:1、我国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的原因有哪些?2、读图2.19、2.20完成:(1)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2)风向有什么不同?(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4)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3、观察图2.21,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地区及分界线。
4、完成P40页活动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点。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P40页活动2、3题。
气候复杂多样【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边读课文内容边看图读课本P42页图2.26完成:1、阅读四幅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找出对应的气候类型。
2、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还有哪些?3、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哪种气候?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P43页活动1、2题。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某山以北树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A.天山山脉B.昆仑山脉C.秦岭D.南岭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A.北冰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太平洋和印度洋3、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4、新疆的葡萄干是在“晾房”中制成的,它所利用的气候条件是()A、风大B、温度带C、温差大D、气候干燥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是()A、雨热同期 B.季风气候显著C.多种多样温度带和干湿地区D.冬、夏气温的差异大二、将下列各地气候现象与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用线连接起来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a.海陆位置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 b.地形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 c.纬度位置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2.2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de03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c.png)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2.简要分析并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3.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并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熟制;4.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重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作物的熟制。
难点: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读诗:《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思考:长安没有荔枝吗?为什么要从其他地方运荔枝到长安?3、生答:荔枝是一种亚热带水果,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长安纬度较高,种植不了荔枝,因此需要从其他地方运来。
过渡:这说明荔枝的生长与气候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气候的第一课时:气温。
(二)新课讲授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找到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北极村(冬季气温在28℃以下)最温暖的地方:海口(冬季气温在16℃以上).计算温差约50℃。
由此得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结论一:南北温差大在课本P30 图221中描出等温线,你有何发现?结论二: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思考: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原因:1.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2、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3.北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近,南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远,加剧了南北温差;转折:找到0℃等温线,对照地形图,说出它经过的地方。
用笔描绘出0℃等温线,观察该线大致沿我国的秦岭和淮河一线延伸小结: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
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天然的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地理中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00572be1e650e52ea9961.png)
教案首页教案内容[导入新课]实验:气温低,大气下沉;气温高,大气上升。
结论:近地面大气总是由气温低的流向气温高的。
展示课件:(冬、夏季风图)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陆地吹来,寒冷干燥;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
这样,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这样的气候,我们就把它叫做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季风显著。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季风显著1、表现:①分布范围广(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1、让学生找到世界有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2、让学生比较:与世界相比,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得出结论:中国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广3、让学生观察:季风气候有多少种,再看在国有多少种,得出结论:中国季风气候齐全②季风气候齐全设问: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2、成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课件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1、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特点:气温、降水2、比较三种季风气候相同点3、比较三种季风气候不同点先看到季风区,共有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展示着三种气候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得出这三种气候的气候特点。
这三种气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讨论)(相同: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不同:最冷月均温不同,降水总量不同)(提问)季风气候的这种特点对农业的好处?(学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影响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仔细阅读下面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df05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c.png)
3.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分析这些现象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季风气候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归纳。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3.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难点: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掌握气候类型划分方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https://img.taocdn.com/s3/m/55c35e53bceb19e8b8f6baee.png)
3、课本P40活动题第2题: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2、习惯上将受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大致
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__________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东南
大地区,称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A、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节。
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和灾害。
(1)非季风区是不是受不到季风的影响?
(2)结合前面的降水量分布图,看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在降水量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季风区与非季区的划分依据:是否能够受到季风影响;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大致通过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侧降水量存在差异。
季风区: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
(2)夏季风对我国又有何影响?完成课本P40活动题第1题: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小结:冬、夏季风对我国的气候的影响——
(1)寒冷干燥的的盛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夏季风来自,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而且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在季,概括说就是。
结论: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8dd1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png)
a.你认为季风气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b.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c.针对季风气候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为人类造福?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一:某地处季风区,近年来夏季降水量逐年减少,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二:某地位于非季风区,但近年来却频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
a.分析案例中季风气候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b.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讨论内容:
a.季风气候对家庭生活有哪些影响?
b.家长小时候是如何应对季风气候的?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并在图中简要说明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的资料,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季风气候对农业、水资源、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季风气候灾害的措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如北国的雪景、南国的椰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国会有如此丰富的气候景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今天我们将学习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季风气候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4.设计课堂提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358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f.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识读。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气候多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讨论交流,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重点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类气候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讲解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7. 布置作业:(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服装、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第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第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00d3adc1580216fc710afd4b.png)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北纬 40° 自西向东、东经
学生观看图片,并尝试说明其原因
110°自南向北以及喜马拉雅山脉自然景观的差异
一、知识讲解
(一)气候类型多样
1. 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图,总结各地
区的气候类型
学生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找出不同气
候区的份
2.分别讲述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路
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二、教学过程
3.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
候显著
4.讲解季风的概念及类型
学生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5.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分析由北至南的气温特点
学生尝试分析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对气候的影响
2.海陆位置,分析自西向东的尽管差异
3.分析我国季风的特点,影响
4.地形因素,分析垂直变化的自然景观差异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
反思
教学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
教学内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8898d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59.png)
2013-11课堂内外●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概念2.知道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划分标准3.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能利用季风气候的原理简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5.学会掌握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读图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品:梅雨导入2.分析季风气候的不同特征3.模拟梅雨形成示意图4.读图分析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界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对我国农业地理环境差异的认识2.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锁定重点、难点:重点:1.季风的特征2.季风气候的优缺点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难点:1.季风气候在实践上的配合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教学过程第三部分:季风气候显著【导入新课】小品《梅雨》【教师】这个小品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要用这节课的时间来解决,前面我们讲了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简单地复习一下: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夏季的特点是?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学生】受纬度的影响,南北温差大。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有南北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但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季风气候显著。
在学习本节内之前,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城市。
【展示图片】如右图。
【教师】在这张图上我选取了这两个城市:埃及开罗和我们生活的城市南京,观察这两个城市的位置,看看有没有共性的地方?【学生回答】有,大概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教师】对,它们的纬度位置大概一致,那它们的自然景观会相同吗?南京我们很熟悉,我找了一张图片,猜猜看这是南京的什么地方?我还找到了一张埃及开罗的图片,金字塔背景,我没去过埃及,但这张照片应该是真实图片,金字塔附近是沙漠。
【教师承转】为什么纬度相同的两个城市,它们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季风的内容。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b0ff82b5fd0a79563c1e724f.png)
8、引导学生读图2.26和图2.27,掌握地形影响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9、引导学生完成P43活动2,分析回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拓展应用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学生:读2.21图,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界线。
5、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1,读图分析降水的特点和降温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3及图2.25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图。
6、读图2.26,在图上读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特点。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各气候类型区内的气候特点。
让学生在理解季风气候可以使我国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很容易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
重点
1.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分布特点。
难点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问题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变暖和秋天变冷的季风分析回答。
自主学习
学习要点:
《同步学习与探究》P36“主干知识”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教学设计(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教学设计(第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f5fae376c85ec3a87c2c5ad.png)
《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山东省莱阳市姜疃中心中学宋燕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把握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等能力,掌握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特征、影响因素。
2.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配乐播放一组图片(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导入新课。
(二)新授1.气候复杂多样知识准备,学海导航:咱们前面学过我国温度带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请同学们对照这两幅图,判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学生回答。
同一温度带可能分属几种干湿状况,同一干湿地区但温度带不同,这种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会使我国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猜想有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征,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知识准备,学海导航:你还记得我国的地形特点吗?地形对气候是否有影响呢?有什么影响?俗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你能解释这句话吗?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自然带,也就形成了一座山的垂直方向的四季变化,这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验证有方:播放中国气候图,验证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寻原因:据所学知识思考: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思考回答。
师提问:小明想知道我国各地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他要查找什么地图?你还记得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吗?快速抢答:请同学们说出这几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合作探究: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2043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b.png)
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以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优势是雨热同期,但同时也是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国家。
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两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自己的课本38页,看《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名,读图例。
课件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老师提问:中国一共主要有几种气候?分别是什么气候?学生回答:有五种。
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老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候类型多样。
解读气候直方图,观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直方图,它们在一月气温的差异。
老师提问:导致一月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纬度因素。
老师提问:由于气温差异,海口,上海,北京在一月份自然,人文景观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描述三地景观差异(植物,河流是否结冰,人们的穿着等)老师提问:如果从北京再往北,到了漠河是种什么景象?为什么?学生回答:冰天雪地。
因为纬度更高,气候更加寒冷。
老师提问:漠河和北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我们看漠河和北京的气候直方图,它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漠河冬季要比北京气温更低,全年降水更少。
老师总结: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导致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7e0f74bb4cf7ec4afed0fb.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一、目标定向: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
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学习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二、限时预习学生看书第一段和读图2、13和2、14,用笔在书上找出答案。
(一)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2-4中描出0℃等温线。
2、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大、小),说明气温越(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高、低)。
3、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哈尔滨:约℃;北京:约℃;武汉:约℃;广州:约℃。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小)。
越往北,纬度位置越(高、低),气温越;越往南,气温越。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岛。
点拨:第4题联系太阳直射地球的规律和我国南北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
(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比较哈尔滨、广州两地的七月平均气温;哈尔滨:℃以上;广州:℃以上。
2、哈尔滨和广州七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由此可见:与冬季比较,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大、小)3、如果小明到乌鲁木齐或西藏的拉萨,情况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计算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温差各是多少。
乌鲁木齐七月平均气温为℃,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拉萨七月平均气温约℃,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4、与冬季比较,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夏季,除高原外,全国普遍(高、低)温,南北温差(大、小)。
(2)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低纬度地区,而是在内陆的盆地;而平均气温最低也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而是高原。
这说明对夏季气温影响很大。
(三)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划分了5个不同的温度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50fff9c1c708a1284a4460.png)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东亚季风气候”的录像资料。
导语: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呢?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季风气候显著活动1:展示课件2——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回答:①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②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展示动态课件,给学生直观认识,启发学生思维。
本活动再一次训练了学生分析地图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6a74316bd97f192279e98b.png)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使学生正确叙述l月O℃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2 通过绘制等温线图、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使学生提高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3 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4 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学生分析:学生对气候的有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气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已经具备了阅读相关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教学难点:1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2 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三、设计理念:采取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五个环节四、教学策略: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五、课前准备:教学媒体,投影图,计算机软件六、课时:4 课时七、教学设计: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自主导学案(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自主导学案(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7a073d0680eb6294dd886cef.png)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学习内容:季风气候显著学习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难点;1、我国气候特征、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2、我国气温、降水有和特点?自学过程;1.受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主要是由__________风带来的3.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区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图2.19,图2.20完成下表:7.看图2.23季风区若干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表:(1)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
都集中在______季,用四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2) 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8.读2.26《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是否受季风影响建构知网原因;受和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界限:大兴安岭――――冬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季风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来源于东部和南部辽阔海洋的东南、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学效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为主A.季风气候B.纬度差异C.山地气候D.海洋性气候2. 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A.地形复杂多样B.领土辽阔C.气候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3. 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4.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C.有广阔的沙漠D.地势高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描述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塞外江南D.东北平原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读“冬、夏季风形成图”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我国海陆位置特点填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
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要了解这些,离不了“叫’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司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粉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浯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中国干湿状况”图: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四个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
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
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湿润地区景观。
森林
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
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得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这一带植被和农牧业生产的描绘。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森林草原
干旱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干旱地区景观。
荒漠
课后思考:
1.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我国牛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个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