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国土辽阔,也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处经纬度可表示为()
A.34.5°N、104.2°E B.34.5°N、104.2°W
C.34.5°S、104.2°E D.34.5°S、104.2°W
【2】该处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
A.地壳比较稳定B.与外国接壤
C.植被遭到破坏D.地壳运动剧烈
【3】甘肃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别是()
A.甘、贵阳B.秦、兰州
C.陇、兰州D.陇、成都
【4】我国的下列自然灾害中,最易在冬季发生的是()
A.寒潮B.台风
C.洪涝灾害D.泥石流
【5】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种类较多B.同一地区只能会发生一种自然灾害
C.以气象灾害为主D.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2.阅读材料,联系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济南市总面积为5793平方千米左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登记常住人口461.89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16.69万人,下降3.49%。

全市普查登记户籍人口为501.11万人,比2000年增加0.13万人,增长0.03%。

材料2:济南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现有50个族别26000名少数民族同胞。

【1】按普查登记户籍人口计算,济南市人口密度大致为人/平方千米
A.13B.797C.12D.865
【2】导致济南市登记常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登记户籍人数在减少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出外务工人数增多D.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3】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多,西部少
C.西北多,东南少D.西部多,东部少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人口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匀B.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C.农村人口密度大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5】济南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汉族B.壮族
C.苗族D.藏族
【6】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的特点
A.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B.各民族均匀分布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大集中、小分散
【7】下列风俗习惯或文化传统中,体现蒙古族人文特色的是()
A.元宵节B.泼水节
C.那达慕节D.丰收节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我国地势总体特征的是()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水流平缓,利于通航B.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C.大江南流,利于南北交通D.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
5.春节前后,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海口却是花的海洋。

造成此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季风影响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纬度因素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春节期间,小强想去滑雪和看冰雕。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他最应该去()
A.广东省B.福建省
C.黑龙江省D.四川省
8.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低不平B.海陆位置不同C.夏季风强弱不同D.冬季风强弱不同9.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C.雨热同期D.气候复杂多样
10.下表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
A.高原B.山脉
C.盆地D.丘陵
【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类型复杂多样
B.山地面积最大
C.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D.平原、丘陵多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
【3】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量砍伐林木,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1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12.济南地区主要位于哪一地形区上()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
13.藏族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中()
14.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河流绝大多数流入到()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1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海”是指()
A.东海B.黄海
C.渤海D.南海
16.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珠江B.长江
C.黄河D.黑龙江
17.长江上游与黄河中上游河段的共同特点是()
A.流量大B.有结冰期C.含沙量大D.水能资源丰富18.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
A.上游治理草地的退化、荒漠化
B.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坝,严防决堤
D.解决凌汛带来的问题
19.下列关于下图a、b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地的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以上
B.a、b两地均受季风气候影响
C.由于受秦岭阻挡,a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D.b地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
20.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B.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领土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属于热带
D.与日本、蒙古陆地接壤
21.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天山山脉
22.济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
A.亚热带、湿润区B.亚热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湿润区D.暖温带、半湿润区
23.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二、填空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写出山脉名称:
A ;
B 。

(2)填注海域名称:
C ;
D 。

(3)①处所在的温度带是带。

(4)②地与③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地,日出时刻较早的是地。

2.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冬)季风带来的。

(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纬度最低的是(填字母)。

(3)通过对四城市降水的判读,可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南方的降水量比北方,南方的雨季比北方,四地中年降水最少的是。

3.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长江发源于高原,最后流入海。

(2)湖口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省境内,该省的简称为,该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

(3)A处是水电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游河段。

山东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国土辽阔,也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处经纬度可表示为()
A.34.5°N、104.2°E B.34.5°N、104.2°W
C.34.5°S、104.2°E D.34.5°S、104.2°W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经纬度度数,可以知道,北纬可以用N表示,东经可以用E表示,所以定西市的经纬度表示方法是34.5°N、104.2°E,故选A。

【2】该处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
A.地壳比较稳定B.与外国接壤
C.植被遭到破坏D.地壳运动剧烈
【答案】D
【解析】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壳不稳定,活动频繁,易发生火山、地震灾害,与外国接壤没有关系,植被遭到破坏不会引发地震,一般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故选D。

【3】甘肃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分别是()
A.甘、贵阳B.秦、兰州
C.陇、兰州D.陇、成都
【答案】C
【解析】甘肃省的简称是“甘”或是“陇”,省级行政中心是兰州,故选C。

【4】我国的下列自然灾害中,最易在冬季发生的是()
A.寒潮B.台风
C.洪涝灾害D.泥石流
【答案】A
【解析】我国是一个灾害比较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灾害是与季风有关,特别是夏季时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所以洪涝灾害、泥石流都是因为夏季风的作用,发生在夏季,而台风也是夏季时,在海洋形成的热带气旋出现的,只有寒潮是由于冬季风的过于强烈导致的,故选A。

【5】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种类较多B.同一地区只能会发生一种自然灾害
C.以气象灾害为主D.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答案】A
【解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的种类也多,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同一个地区有可能会诱发多种灾害,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发生灾害,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甘肃发生的灾害。

2.阅读材料,联系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济南市总面积为5793平方千米左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登记常住人口461.89万人,比第五次
人口普查减少16.69万人,下降3.49%。

全市普查登记户籍人口为501.11万人,比2000年增加0.13万人,增长0.03%。

材料2:济南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现有50个族别26000名少数民族同胞。

【1】按普查登记户籍人口计算,济南市人口密度大致为人/平方千米
A.13B.797C.12D.865
【答案】B
【解析】人口的密度是由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面积,得出的结果就是人口密度,济南的人口密度由461.89万人除
以5793平方千米等于797人/平方千米,故选B。

【2】导致济南市登记常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登记户籍人数在减少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出外务工人数增多D.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C
【解析】导致济南市人口下降是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短时间内人口出现比较多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没这么快见效,故选C。

【3】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多,西部少
C.西北多,东南少D.西部多,东部少
【答案】B
【解析】我国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因为此线以东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的承载能力更强,人口的分布出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故选B。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人口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匀B.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C.农村人口密度大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矛盾已很突出了,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
力推进计划生育政策,故选B。

【5】济南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汉族B.壮族
C.苗族D.藏族
【答案】A
【解析】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整个山东省都是以汉族为主,济南也不例外,所以其人数最多的是汉族,故选A。

【6】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的特点
A.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B.各民族均匀分布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大集中、小分散
【答案】C
【解析】我国各民族交错分布在全国各地,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故选C。

【7】下列风俗习惯或文化传统中,体现蒙古族人文特色的是()
A.元宵节B.泼水节
C.那达慕节D.丰收节
【答案】C
【解析】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习惯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每年的7、8月时,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以庆
祝一年的丰收,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济南市的有关知识。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我国地势总体特征的是()
【答案】A
【解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以上四幅图中只有D的剖面图符合,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征。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水流平缓,利于通航B.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C.大江南流,利于南北交通D.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
【答案】B
【解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尤其是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因为落差大,河流流速急,具有丰富的水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有关知识。

5.春节前后,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海口却是花的海洋。

造成此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季风影响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纬度因素
【答案】D
【解析】我国春节前后时,由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所以北方寒冷,而南方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造成南北温差大,这主要是因为南北的纬度不同,导致气温不一样,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B
【解析】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季风的影响,主要依赖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大部分沿着东南向西北的方向从东南沿海登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向西北移动,所以出现降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7.春节期间,小强想去滑雪和看冰雕。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他最应该去()
A.广东省B.福建省
C.黑龙江省D.四川省
【答案】C
【解析】春节期间是我国的冬季,此时南北温差大,北方太阳高角小,白昼时间短,所以气温很低,而南方气温相对更高,要去滑雪和看冰雕,就要选择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最合适,因为黑龙江省气温最低,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时气温最低的地方。

8.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低不平B.海陆位置不同
C.夏季风强弱不同D.冬季风强弱不同
【答案】C
【解析】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是世界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强的时候降雨多,易发生水灾,而遇到夏季风弱的时候,就易发生干旱,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9.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
C.雨热同期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D
【解析】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

10.下表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
A.高原B.山脉
C.盆地D.丘陵
【答案】B
【解析】陆地上有五种基本地形丘陵、平原、山脉、高原、盆地,其中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陆地地形的基本骨架,故本题选B。

【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类型复杂多样
B.山地面积最大
C.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D.平原、丘陵多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
【答案】D
【解析】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山地面积最广,占33%,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在全
国各地,平原与丘陵多分布在我国第三阶梯,主要是北温带,少数在热带地区,故选D。

【3】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量砍伐林木,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答案】A
【解析】我国拥有丰富的名山名川,山区风景秀丽,适合开发生态旅游,而发展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对林业要砍伐与抚育相结合,并不是大力发展林业,大量砍伐林木不可取,在山区建水电站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建设,也要注意保护生态,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有关知识。

1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高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我国的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海拔最高的四大高原。

12.济南地区主要位于哪一地形区上()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
【答案】B
【解析】济南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济南所处的地形区。

13.藏族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中()
【答案】A
【解析】我国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除此外还有些分布在青海,四川等地,上述四幅图中,看省会可以看出,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藏族的分布地区。

14.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河流绝大多数流入到()
A.印度洋B.大西洋
C.北冰洋D.太平洋
【答案】D
【解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由于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所以大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河流注入的海洋。

1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海”是指()
A.东海B.黄海
C.渤海D.南海
【答案】C
【解析】黄河之水天上来是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后注入渤海,所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指注入渤海,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黄河注入的海。

16.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A.珠江B.长江
C.黄河D.黑龙江
【答案】A
【解析】我国的降水受地形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所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迟,雨季更长,使得河流的汛期也更长,珠江是我国大陆上最南边的大河流,常年降水丰富,汛期长,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有关知识。

17.长江上游与黄河中上游河段的共同特点是()
A.流量大B.有结冰期
C.含沙量大D.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D
【解析】长江上游与黄河中上游都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上游不会有凌汛现象,更不会有结冰期,而黄河的中游含沙量大,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长江上游与黄河中上游河段的共同特点。

18.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
A.上游治理草地的退化、荒漠化
B.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坝,严防决堤
D.解决凌汛带来的问题
【答案】B
【解析】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多,极容易在下游出现泛滥的灾害,而泥沙多的原因就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植被被破坏,导致黄河的泥沙多,而要治理黄河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在中游保持水土,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19.下列关于下图a、b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地的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以上
B.a、b两地均受季风气候影响
C.由于受秦岭阻挡,a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D.b地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
【答案】B
【解析】上图表示的是秦岭-淮河一线,a位于北方地区,b位于南方地区,此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南
方大于800毫米,北方小于800毫米,所以a的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此线又是1月份0℃等温线分界线,南方
地区大于0℃,所以b地大于0℃;a地位于北方,秦岭对于北方的寒潮毫无作用,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属于季风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

20.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B.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领土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属于热带
D.与日本、蒙古陆地接壤
【答案】A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间,属于北温带,而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而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与日本隔海
相望与蒙古陆地接壤,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

21.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D.天山山脉
【答案】B
【解析】我国在夏季时,全国普遍高温,主要是北方在夏季时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所以气温也较高,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极低,所以其主要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夏季气温低的地区。

22.济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
A.亚热带、湿润区B.亚热带、半湿润区
C.暖温带、湿润区D.暖温带、半湿润区
【答案】D
【解析】济南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在温度带来看,是暖温带,在干湿区来看属于半湿润区,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判断。

23.我国四大干湿地区中,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答案】B
【解析】我国的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湿润区降水多、蒸发少,其耕地类型是水田,而半湿润区降水少,蒸发多,其耕地类型是旱地,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旱地分布的干湿区。

二、填空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写出山脉名称:
A ;
B 。

(2)填注海域名称:
C ;
D 。

(3)①处所在的温度带是带。

(4)②地与③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地,日出时刻较早的是地。

【答案】(1)天山、秦岭
(2)东海、南海
(3)亚热带
(4)②、②
【解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A是位于新疆内部,且是东西走向,可以判断是天山;而B是位于黄河“几”字状的下方,
同时这座山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且是东西走向,可以判断是秦岭。

(2)根据图上信息可以知道,C海域位于台湾的北侧,是东海;D海域位于台湾的南侧,是南海。

(3)①处位于长江沿岸,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亚热带。

(4)②和③相比较,②离海近,降水更多,而③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同时,②位于③的东侧,日出时
刻更早。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图的判断。

2.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冬)季风带来的。

(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纬度最低的是(填字母)。

(3)通过对四城市降水的判读,可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南方的降水量比北方,南方的雨季比北方,四地中年降水最少的是。

【答案】(1)夏
(2)D、A、D
(3)夏、多、长、A
【解析】
(1)我国受地形位置和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依靠夏季时从海洋吹来的暖温气流,只有在夏秋季节时,海洋气压
比陆地更高,所以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

(2)从上述四幅气温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1月气温最高的是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A,纬度最低就看冬季
时气温最高的就是了,所以纬度最低的是D。

(3)从图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因为雨季比北方更长,所以降水要比北方更多,降
水最少的是气温最低,纬度最高的。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及降水柱状图的判断。

3.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长江发源于高原,最后流入海。

(2)湖口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省境内,该省的简称为,该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

(3)A处是水电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游河段。

【答案】(1)青藏、东
(2)湖口、江西、赣、三
(3)三峡、上
【解析】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自西向东穿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
注入东海。

(2)长江全长6300千米,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成三个河段,江西的湖口是中下游的分界线,江西的简称是“赣”,江西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的东侧,所以是位于我国的第三阶梯。

(3)A处是位于宜昌上游的三峡水电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长江的水能资源分布在上游河段,因为
上游河段水流急,河道狭窄,落差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长江的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