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1[预习导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疏通文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学习任务
回顾有关《战国策》的内容,搜集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和同学们分享。
课堂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
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就出自该书。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从文学角度看,《战国策》文思开阔,寓意深刻,语言风格辩丽恣肆,铺张扬厉,后人称赞它“文辞乎上薄六经,下绝来世”(宋代李文叔《书战国策后》)。
常见史书体例
国别体: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的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
如《史记》。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
如《春秋》《左传》。
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
如《汉书》。
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
如《史记》《中国通史》。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
(1)听《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朗读节奏做标记,读准节奏。
2.疏通文意。
(1)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掌握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概括文意。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按照“人+事”的模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