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立方:青少年儿童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立方:青少年儿童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9~12岁为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
1.1 反应速度
定义: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速度。
自然增长:儿童少年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在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次高峰点。
敏感期:在9~12岁。
训练:通过各种反应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反应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评价: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
1.2 动作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动作的次数。
自然增长:儿童从7岁起步频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
在阻力较小时,动作频率主要决定于协调性。
动作速度更多取决于快肌的百分比及相关肌肉力量的大小。
敏感期:在10~13岁。
训练:在协调性最佳发展期增加步频的训练。
6~13岁是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所以,7~13岁步频也随之自然增长。
在此阶段可对儿童少年进行提高步频的训练。
评价:步频,划频,踏蹬频率等。
1.3 位移速度
定义:人体在空间快速移动的能力。
自然增长:女孩7~13岁期间跑的最高速度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从13~16岁期间男女之间开始产生差异,男孩持续增长,女孩落后于男孩。
7~13岁是提高跑速最快的时期,而10~13岁期间尤为突出,增长值最大。
敏感期:在8~13岁(男),女孩在9~12岁(女)。
训练:在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协调性和频率。
在12~14岁,发展速度力量提高位移速度。
评价:短距离的跑步、游泳、划船和自行车等。
耐力素质
耐力是指人体在某一特定强度下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
有氧耐力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
(1)青春期之前,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心脏容积体积小,HR快,心输出量小,动脉血压低。
呼吸系统的肺容量小,呼吸肌弱,呼吸频率快,VO2max小。
(2)进入青春期后,心肺发育迅速。
13~14岁以后,心血管机能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在10~11岁和13~14岁时摄氧量增大最明显。
在青春期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男子还有7%,女子还有10%提高潜力。
2.1 有氧耐力
定义:指机体利用有氧氧化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自然增长:青春期之前,男孩和女孩的有氧能力没有差别。
但是,从14岁开始,女孩的有氧能力显著低于男孩,大约低到15%。
女孩最大有氧能力在14岁开始时达到一个平台。
与此同时,男孩的有氧能力却在一直增长到18岁。
敏感期:在青春期早期阶段开始快速发展。
一般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
以有氧耐力练习为主,使心肺功能产生良性适应。
专项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
训练: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变换法、匀速持续法、小强度间歇法以及比赛法,各种球类活动、长时间竞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评价: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
2.2 无氧耐力
定义:指机体利用糖酵解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自然增长:儿童每公斤体重的无氧能力比成人要低的多,儿童的无氧能力是最差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
时间长强度小的运动比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更适合儿童,甚至30分钟以上的跑步。
敏感期:无氧能力在青春期的后期开始快速发展。
无氧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
训练:15岁以后开始无氧耐力训练,逐步改为运用较大强度进行间歇法训练,最大乳酸法等。
评价:400米跑,无氧功率等。
#专栏作者#
赵岩
北京体育大学学士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注册体能专家CSCS
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
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裁判员国家二级跳远运动员
国家红十字会急救员
AFA水适能私人教练
出品 | 体立方教育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