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30号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30号令)
• 一、出台背景
• 1、依法治国的需要 • 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治国方略 • 2、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需要 • 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 档案事业发展。 • 3、《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 《档案法》24条,《档案法实施办法》27条
• 5、档案开放利用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第十四、十六条规定,在档案利用工作中 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拒不按照国家规定 开放档案的。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处分。 • 违规收费情节把握:收费时间长短、社会 反响、收费数额等。 • 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行为,包括不 按规定时间、不按范围开放、对开放设限。
• 5、颁布实施的意义 • 打击和预防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有效保护 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整合了档案法律法规中 有关行政处分的规定,开启了对档案违法违纪 行为行政问责的先河。
• 二、适用对象 • 1、行政机关公务员 •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 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3、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 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4、企业、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的,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执 行。
• 1、档案形成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处分规定》第三条规定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 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 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行为。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拒不归档的情节一般从行为人的态度、数量、价 值、造成的后果、工作秩序的扰乱程度等方面把握。 “拒”一般指明确拒绝、屡催不归、借故推托等。
• 2、档案收集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处分规定》第四、十五条列举了档案收集工作 中的两种违法违纪行为,它们是拒不按规定向指定 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行为;违反规定扩大或缩 小档案接收范围的行为。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 不按国家规定:不按时间、不按范围、不按档案 整理标准、不向法定档案馆移交。 • 情节把握:时间多少、影响程度、档案数量、档 案混乱程度、缺损程度等。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处分。 • 利用职务便利: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档案机构负责人、直接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一 般可以有职务便利。 • 情节把握:根据档案的数量、价值来区分 严重程度。主观表现、责任心程度、偶然性还 是一贯性、明知还是过失、密级等。
• 4、档案安全工作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第十二、十三条规定,共六种,分别是:1、 未配备必要安全设施、设备的;2、未建立档 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3、明知档案面临危 险而不采取措施的;4、安全事故发生后,不 及时组织抢救的;5、隐瞒不报、虚假报告或 者不及时报告的;6、干扰阻挠调查的。 • 设置了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处分。 • 情节把握:主要考虑安全事故直接造成档 案损毁的数量、价值。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 、造成档案损失进一步扩大的程度等。
• 三、处分的种类 • 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处 分规定》确定了六种行政处分:警告、记过、 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具有很强的实践 性和可处分 • 违法违纪行为,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 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 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站在档案管理 的角度分析,就是违反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规章的规定,积极或者消极地实施了违反规定 的具体行为,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后果,依法应 当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处分规定》采用列 举方式,确定了20种违法违纪行为。
谢谢大家
(30号令)
• 一、出台背景
• 1、依法治国的需要 • 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治国方略 • 2、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需要 • 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 档案事业发展。 • 3、《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 《档案法》24条,《档案法实施办法》27条
• 5、档案开放利用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第十四、十六条规定,在档案利用工作中 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拒不按照国家规定 开放档案的。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处分。 • 违规收费情节把握:收费时间长短、社会 反响、收费数额等。 • 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行为,包括不 按规定时间、不按范围开放、对开放设限。
• 5、颁布实施的意义 • 打击和预防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有效保护 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整合了档案法律法规中 有关行政处分的规定,开启了对档案违法违纪 行为行政问责的先河。
• 二、适用对象 • 1、行政机关公务员 •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 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3、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 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4、企业、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的,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执 行。
• 1、档案形成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处分规定》第三条规定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 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 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行为。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拒不归档的情节一般从行为人的态度、数量、价 值、造成的后果、工作秩序的扰乱程度等方面把握。 “拒”一般指明确拒绝、屡催不归、借故推托等。
• 2、档案收集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处分规定》第四、十五条列举了档案收集工作 中的两种违法违纪行为,它们是拒不按规定向指定 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行为;违反规定扩大或缩 小档案接收范围的行为。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 不按国家规定:不按时间、不按范围、不按档案 整理标准、不向法定档案馆移交。 • 情节把握:时间多少、影响程度、档案数量、档 案混乱程度、缺损程度等。
•
设置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处分。 • 利用职务便利: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档案机构负责人、直接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一 般可以有职务便利。 • 情节把握:根据档案的数量、价值来区分 严重程度。主观表现、责任心程度、偶然性还 是一贯性、明知还是过失、密级等。
• 4、档案安全工作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 第十二、十三条规定,共六种,分别是:1、 未配备必要安全设施、设备的;2、未建立档 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3、明知档案面临危 险而不采取措施的;4、安全事故发生后,不 及时组织抢救的;5、隐瞒不报、虚假报告或 者不及时报告的;6、干扰阻挠调查的。 • 设置了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处分。 • 情节把握:主要考虑安全事故直接造成档 案损毁的数量、价值。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 、造成档案损失进一步扩大的程度等。
• 三、处分的种类 • 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处 分规定》确定了六种行政处分:警告、记过、 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具有很强的实践 性和可处分 • 违法违纪行为,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 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 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站在档案管理 的角度分析,就是违反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规章的规定,积极或者消极地实施了违反规定 的具体行为,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后果,依法应 当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处分规定》采用列 举方式,确定了20种违法违纪行为。
谢谢大家